陳婉真說故事》起造美麗新社會 悼王秋森 - umedia 優傳媒  

新聞 / 談古論今
陳婉真說故事》起造美麗新社會 悼王秋森
2024-10-23 06:00:00
A+
A
A-

2018年初,刺蔣案重要人士黃晴美過世,許多鄉親不捨,旅美同鄉特地舉辦追思會。左起陳婉眞、李賢群、王秋森及吳清桂參加在洛杉磯的座談會並擔任講員。(圖/陳婉眞提供)

 

作者/陳婉真

 

10月22日一大早,來自加州的 Tony 告知:王秋森教授已於美西時間20日離開人世。

 

雖然幾天前已得知他這次病得不輕,驟聞他病逝,心情的起伏還是相當大,很難接受、很悲傷。然後,1979年在紐約附近初見面的那一幕又從腦海中浮現。

 

那應是我在紐約絶食抗議國民黨逮捕我的《潮流》同事陳博文、及印刷廠老闆楊裕榮之後不久的事,當時他還在雪城大學擔任教授。

 

我記得見面地點是在紐澤西康泰山家,王秋森拿著一瓶當伴手禮的紅酒,大家邊品酒邊聊天,那時我已聽說他在「四二四刺蔣事件」後對黃鄭兩人的支持與協助,特別是鄭自才被從瑞典引渡回美國坐牢時,有一度(1973.8.8. ~ 1974.3.6.)被關在距離雪城大學很近的歐本監獄(Auburn Correctional Facility),王秋森基於為同志送暖,每個禮拜天一定從家裡開車到監獄去探監,半年多的期間從不間斷;鄭自才後來可以取得保釋資格時,也是王秋森就近商請雪城大學的法律系教授協助,幫鄭自才辦妥保釋手續後,順利離開美國返回瑞典。

 

2016年吳三連基金會進行的青春.逐夢.台灣國口述歷史系列,訪問四二四事件相關人士後,陳婉眞邀約大家在附近見面留影,右起鄭紹良、王秋森、張文祺、呂天民。(圖/陳婉眞攝)

 

我也聽說他來自台中,家中經濟情況很好,他排行老大,很會唸書,29歲就取得美國的博士學位。

 

然而,他父親最希望的是這個兒子學成後,能回台灣接掌家族企業,後來得知他參與台獨活動那麼深,父親也了解他或許這輩子將永遠成為黑名單,無法返台,但仍多次赴美遊說他回台,每次勸啊勸的,難免就嘮叨兩句:「當教授?還不是當美國人的奴隸?有什麼好?還不如回台灣自己當老闆!」

 

但我最記得席間談到未來該怎麼做時,我脫口說:「你投入那麼深,為什麼不乾脆辭掉教職,來當個職業革命家呢?我們一起打回台灣去吧。」

 

想不到他一口答應說:「好,我現在手上還有幾個博士生的論文指導工作,等那幾個學生都畢業後,我就辭職, Fulltime 投入。」我隨口說:「台灣革命情勢瞬息萬變,等到那時可能又有變化。」

 

我萬萬沒想到,他果真開始作辭職的準備,並於1982年間,千里迢迢從雪城舉家搬遷到洛杉磯,而那個時候由於我和許信良在洛杉機辦的《美麗島週報》遭遇到諸多困境,原本陳昭南說好要投資美麗島週報十萬美元的承諾跳票,許信良無力處理,匆匆決定把我趕出報社,絕大多數週報社的財務缺口都靠王秋森、賴文雄、張維邦、康泰山等人資助,其中尤以王秋森付出最多,但他為人客氣,絕口不提金錢數字,只有一次碰到母親節假日接到許信良調錢的電話時,王秋森忍不住和我們抱怨兩句,可能就因為這樣,當他舉家到達洛杉磯,原本打算和美麗島週報社共同打拼的,卻立刻遭到許信良的翻臉封殺。

 

1980年代初,王秋森決定和幾位好友成立「臺灣文化事業公司」,致力於出版有關台灣歷史文化的重要著作,當時我們決定出版的第一本書就是《1947臺灣二二八革命》,我們是當年的三位作者,右起李賢群、王秋森及陳婉眞。(圖/李賢群提供)

 

王秋森當然不會因為遭遇到這樣的小小挫折就罷休,他決定和幾位好友成立「臺灣文化事業公司」,致力於出版有關台灣歷史文化的重要著作,當時我們決定出版的第一本書就是《1947臺灣二二八革命》,因為那時二二八在台灣島內還是最大的禁忌,我們花了很多時間到美國圖書館找資料、訪問一些逃難到美國的當事人家屬。我們也想在未來出版四二四事件的書,讓台灣人能了解那些國民黨不讓我們知道的歷史。

 

那段期間,王秋森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發行《臺灣新社會》月刊,把他多年來和革命同志共同討論的一些革命理論形諸文字,希望從文化上紮根,讓未來的台灣能够成為一個更公平進步的社會。

 

為了方便業務的推動,他甚至不惜自己在工業區租了一間廠房、開設印刷廠,兼營印刷業務,除了幾位受他感召的同鄉不時前往幫助之外,日常事務他大多親力親為,有時跑去印刷廠找他時,看他在搬動及操作紙張機器,弄得汗流夾背,那畫面令人感動不已。

 

王秋森是個重然諾、說一不二的人,對於革命陣營中人有偏差行為的,也毫不假以辭色,譬如《臺灣新社會》月刊裡就有多篇討論許信良言行的文章,雖然曾經一度是許信良很大的金主,王秋森對許信良的批判毫不遮掩,直接指稱許信良是「政治變色龍」,這對於多次贊揚王秋森是「台灣革命的聖人」(許信良指的另一位聖人是鄭紹良)的許信良而言,畢竟還是相當尷尬的。

 

1991年,黑名單解禁後,王秋森也回到台灣,並在台大公共衛生學系擔任教職。他後來曾榮獲台大化工系傑出校友,在化工系的介紹文中說:

他1993-1996擔任系主任期間參與公共衛生學院初創時期的推展工作並擔任第二任院長,對學院的發展和學術研究提升做出了卓越貢獻。此外,王校友在1993擔任中華民國氣膠研究學會創會會長(2007年更名為台灣氣膠研究學會),更為空氣品質公共衛生領域發展建立新頁。王校友不僅在氣膠學術領域建立權威地位,也投身台灣民主運動,榮獲本系傑出校友實至名歸。

 

2018年間王秋森回台灣,我們相約在斗六他弟弟的豐泰公司工廠繼續對他作訪問。他一直念茲在茲的工作,就是希望把四二四刺蔣事件作一個更有系統的整理出版。(圖/陳婉眞攝)

 

介紹文裡面說的氣膠及空氣品質其實是他的專長,他在退休後返回美國和妻子團圓,但每年經常參加世界各地各種他專業領域的學術研討會等相關活動。

 

而他當年不願接棒的家族企業,後來由他的弟弟王秋雄承接,王秋森每年都會回到弟弟的工廠協助一些他專業領域所能提供的幫助,兄弟手足情深。我們最後一次見面就在去年他回弟弟斗六的工廠後,得知我的身體狀況不佳,弟弟載他來看我,還送了我十萬元的紅包,而那時其實他自己身體也日漸虛弱消瘦,想不到那次見面竟成永別。

 

啊,好不捨,王教授,你的為人及治學風範,將永遠留在我們心中,也期待我們心目中理想的台灣新社會早日來臨。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陳婉真,曾擔任《中國時報》記者、美國《美麗島週刊》創辦人、立法委員、國大代表、台灣產業文化觀光推展協會理事長、綠色台灣文教基金會執行長等職務。

她生於彰化縣,從小立志當新聞工作者,台灣師範大學畢業便後順利考進中國時報,仗義執言和使命必達、務實求真的精神,讓她在新聞界以犀利觀點聞名。

她在戒嚴時期挑戰禁忌,即投入政治改革,因此成為黑牢裡的政治犯,但是無畏無懼的堅持理想,不論藍綠執政,從不向威權低頭。

現在是自由撰稿人,想記錄主流媒體忽略的真實台灣故事,挖掘更多因為政權更迭而被埋沒的歷史。

2018年初,刺蔣案重要人士黃晴美過世,許多鄉親不捨,旅美同鄉特地舉辦追思會。左起陳婉眞、李賢群、王秋森及吳清桂參加在洛杉磯的座談會並擔任講員。(圖/陳婉眞提供)

 

作者/陳婉真

 

10月22日一大早,來自加州的 Tony 告知:王秋森教授已於美西時間20日離開人世。

 

雖然幾天前已得知他這次病得不輕,驟聞他病逝,心情的起伏還是相當大,很難接受、很悲傷。然後,1979年在紐約附近初見面的那一幕又從腦海中浮現。

 

那應是我在紐約絶食抗議國民黨逮捕我的《潮流》同事陳博文、及印刷廠老闆楊裕榮之後不久的事,當時他還在雪城大學擔任教授。

 

我記得見面地點是在紐澤西康泰山家,王秋森拿著一瓶當伴手禮的紅酒,大家邊品酒邊聊天,那時我已聽說他在「四二四刺蔣事件」後對黃鄭兩人的支持與協助,特別是鄭自才被從瑞典引渡回美國坐牢時,有一度(1973.8.8. ~ 1974.3.6.)被關在距離雪城大學很近的歐本監獄(Auburn Correctional Facility),王秋森基於為同志送暖,每個禮拜天一定從家裡開車到監獄去探監,半年多的期間從不間斷;鄭自才後來可以取得保釋資格時,也是王秋森就近商請雪城大學的法律系教授協助,幫鄭自才辦妥保釋手續後,順利離開美國返回瑞典。

 

2016年吳三連基金會進行的青春.逐夢.台灣國口述歷史系列,訪問四二四事件相關人士後,陳婉眞邀約大家在附近見面留影,右起鄭紹良、王秋森、張文祺、呂天民。(圖/陳婉眞攝)

 

我也聽說他來自台中,家中經濟情況很好,他排行老大,很會唸書,29歲就取得美國的博士學位。

 

然而,他父親最希望的是這個兒子學成後,能回台灣接掌家族企業,後來得知他參與台獨活動那麼深,父親也了解他或許這輩子將永遠成為黑名單,無法返台,但仍多次赴美遊說他回台,每次勸啊勸的,難免就嘮叨兩句:「當教授?還不是當美國人的奴隸?有什麼好?還不如回台灣自己當老闆!」

 

但我最記得席間談到未來該怎麼做時,我脫口說:「你投入那麼深,為什麼不乾脆辭掉教職,來當個職業革命家呢?我們一起打回台灣去吧。」

 

想不到他一口答應說:「好,我現在手上還有幾個博士生的論文指導工作,等那幾個學生都畢業後,我就辭職, Fulltime 投入。」我隨口說:「台灣革命情勢瞬息萬變,等到那時可能又有變化。」

 

我萬萬沒想到,他果真開始作辭職的準備,並於1982年間,千里迢迢從雪城舉家搬遷到洛杉磯,而那個時候由於我和許信良在洛杉機辦的《美麗島週報》遭遇到諸多困境,原本陳昭南說好要投資美麗島週報十萬美元的承諾跳票,許信良無力處理,匆匆決定把我趕出報社,絕大多數週報社的財務缺口都靠王秋森、賴文雄、張維邦、康泰山等人資助,其中尤以王秋森付出最多,但他為人客氣,絕口不提金錢數字,只有一次碰到母親節假日接到許信良調錢的電話時,王秋森忍不住和我們抱怨兩句,可能就因為這樣,當他舉家到達洛杉磯,原本打算和美麗島週報社共同打拼的,卻立刻遭到許信良的翻臉封殺。

 

1980年代初,王秋森決定和幾位好友成立「臺灣文化事業公司」,致力於出版有關台灣歷史文化的重要著作,當時我們決定出版的第一本書就是《1947臺灣二二八革命》,我們是當年的三位作者,右起李賢群、王秋森及陳婉眞。(圖/李賢群提供)

 

王秋森當然不會因為遭遇到這樣的小小挫折就罷休,他決定和幾位好友成立「臺灣文化事業公司」,致力於出版有關台灣歷史文化的重要著作,當時我們決定出版的第一本書就是《1947臺灣二二八革命》,因為那時二二八在台灣島內還是最大的禁忌,我們花了很多時間到美國圖書館找資料、訪問一些逃難到美國的當事人家屬。我們也想在未來出版四二四事件的書,讓台灣人能了解那些國民黨不讓我們知道的歷史。

 

那段期間,王秋森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發行《臺灣新社會》月刊,把他多年來和革命同志共同討論的一些革命理論形諸文字,希望從文化上紮根,讓未來的台灣能够成為一個更公平進步的社會。

 

為了方便業務的推動,他甚至不惜自己在工業區租了一間廠房、開設印刷廠,兼營印刷業務,除了幾位受他感召的同鄉不時前往幫助之外,日常事務他大多親力親為,有時跑去印刷廠找他時,看他在搬動及操作紙張機器,弄得汗流夾背,那畫面令人感動不已。

 

王秋森是個重然諾、說一不二的人,對於革命陣營中人有偏差行為的,也毫不假以辭色,譬如《臺灣新社會》月刊裡就有多篇討論許信良言行的文章,雖然曾經一度是許信良很大的金主,王秋森對許信良的批判毫不遮掩,直接指稱許信良是「政治變色龍」,這對於多次贊揚王秋森是「台灣革命的聖人」(許信良指的另一位聖人是鄭紹良)的許信良而言,畢竟還是相當尷尬的。

 

1991年,黑名單解禁後,王秋森也回到台灣,並在台大公共衛生學系擔任教職。他後來曾榮獲台大化工系傑出校友,在化工系的介紹文中說:

他1993-1996擔任系主任期間參與公共衛生學院初創時期的推展工作並擔任第二任院長,對學院的發展和學術研究提升做出了卓越貢獻。此外,王校友在1993擔任中華民國氣膠研究學會創會會長(2007年更名為台灣氣膠研究學會),更為空氣品質公共衛生領域發展建立新頁。王校友不僅在氣膠學術領域建立權威地位,也投身台灣民主運動,榮獲本系傑出校友實至名歸。

 

2018年間王秋森回台灣,我們相約在斗六他弟弟的豐泰公司工廠繼續對他作訪問。他一直念茲在茲的工作,就是希望把四二四刺蔣事件作一個更有系統的整理出版。(圖/陳婉眞攝)

 

介紹文裡面說的氣膠及空氣品質其實是他的專長,他在退休後返回美國和妻子團圓,但每年經常參加世界各地各種他專業領域的學術研討會等相關活動。

 

而他當年不願接棒的家族企業,後來由他的弟弟王秋雄承接,王秋森每年都會回到弟弟的工廠協助一些他專業領域所能提供的幫助,兄弟手足情深。我們最後一次見面就在去年他回弟弟斗六的工廠後,得知我的身體狀況不佳,弟弟載他來看我,還送了我十萬元的紅包,而那時其實他自己身體也日漸虛弱消瘦,想不到那次見面竟成永別。

 

啊,好不捨,王教授,你的為人及治學風範,將永遠留在我們心中,也期待我們心目中理想的台灣新社會早日來臨。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陳婉真,曾擔任《中國時報》記者、美國《美麗島週刊》創辦人、立法委員、國大代表、台灣產業文化觀光推展協會理事長、綠色台灣文教基金會執行長等職務。

她生於彰化縣,從小立志當新聞工作者,台灣師範大學畢業便後順利考進中國時報,仗義執言和使命必達、務實求真的精神,讓她在新聞界以犀利觀點聞名。

她在戒嚴時期挑戰禁忌,即投入政治改革,因此成為黑牢裡的政治犯,但是無畏無懼的堅持理想,不論藍綠執政,從不向威權低頭。

現在是自由撰稿人,想記錄主流媒體忽略的真實台灣故事,挖掘更多因為政權更迭而被埋沒的歷史。

加入好友
優傳媒 版權所有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著作權與轉載授權 / 合作夥伴 / 法律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