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皋採菊集》民眾黨的初心 柯文哲應執守 - umedia 優傳媒  

新聞 / 百家爭鳴
東皋採菊集》民眾黨的初心 柯文哲應執守
2024-08-27 06:00:00
A+
A
A-

柯文哲若不能為「公(黨)私分際」劃下明確的界線、並追求「公大於私」、「大公無私」的黨務管理原則,恐將對柯與民眾黨大失所望,甚至面臨危難之際。(圖/取自網路)

 

作者/劉東皋                                                      

 

十多年前,台灣新聞媒體跟著全球一則新聞,報導「全世界最窮總統」烏拉圭前總統穆希卡(Jos ’e Mujica)的訊息,當時有世界各國有許多人都希望,如果這位總統是自己國家的總統該有多好!

 

然而,這一、二十年來,台灣人民選出的總統,卻每下愈況,不但有涉貪被關的總統,還有自己過著奢華生活、放任自己專機人員大肆購買進口香煙卻硬拗「超買」而不以為恥的總統,各種光怪陸離的口罩、疫苗與雞蛋採購,以及光電黑金案等,層出不窮。柯文哲與台灣民眾黨,就是在這樣烏煙瘴氣的台灣政治環境下,被中間與年輕選民給拱上政治舞台。

 

柯文哲提出種種切中年輕人與中間選民心聲的居住正義、勤政清廉愛民等等口號,並聲稱參選總統,是要進行一場新社會改革運動;因而獲得369萬泛白色力量民眾的支持。在今年520新任總統就職典禮前,民眾黨還舉辦了一場「519草根決心行動」集會,柯文哲尚在現場疾呼:「如果黨國體制再現,那麼革命就是義務。」

 

總統就職至今不到四個月,民眾黨就被爆出政治獻金申報有錯漏虛報等情況,但原有民眾黨支持者仍有不少人相信柯文哲的誠信,多認為只是競選總部的團隊人員在申報上出了重大缺失。然而,8月26日,柯文哲又被爆出以選舉補助款用「個人名義」買下商辦大樓的辦公室,準備供自己未來長期參政使用。就這一點而言,柯文哲顯然犯了很大的錯誤決策。

 

政治獻金是否進入私人口袋  成支持度指標

周前,與一位交棒退休的中小企業主聊起柯文哲在2028是否還有希望選總統。當時回答這位已虛歲77的企業主說,就台灣民主基金會的民調顯示,發生政治獻金錯漏虛報事件後,民眾黨的基本支持群眾還有13.8%,顯示這股支持力度未潰散;但是否能維持此一支持度,還有待後續了解是否有浮報金額進入柯文哲或民眾黨相關人士的口袋。如果真的發現有不當金錢進入柯文哲或其他民眾黨核心人士的口袋,柯與民眾黨的支持度恐將大跌。

 

雖然,依柯文哲所言,政黨補助款有三分之二可歸個人使用,但柯文哲既然打著要推動一場改變政治文化的「新社會運動」,並以公開透明、公平正義與清廉勤政等旗號而獲得眾多小草的捐獻與支持,更應該抱持「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初心,將所有款項用於民眾黨身上。即使要購置「黨主席」辦公室,也應該是用民眾黨的名義購買,而非個人名義購買。或至少,即使想留用,應該將三分之二留給民眾黨,自己則留用最小的部分。

 

成長、生活在美式惡質資本主義所洗腦的台灣社會中的柯文哲、早年或已過慣醫生高社經生活,支持民眾要求他從政後,像左派革命家穆希卡那樣,將大部分薪資與個人心力「完全奉獻」給他的國家、並過著住草房開破車的生活,確也是強他所難。

 

錢、權分配上應符合公義與支持者期待

但既然柯文哲自己以他157智商的頭腦曾經思考過個人從政的目的,也曾有過為台灣帶起改變政治文化的初心,則自己縱然不能像穆希卡那樣,用「一生」真正「獻身」於改造社會的革命,但至少在還具有民眾黨主席的身分時,面對「錢」、「權」的「公義」分配上,應更要深思、並能做出符合支持者、乃至更大多數人民對民眾黨的期待。

 

柯文哲此時應思考的是,投入總統選舉所獲得的補助款,不應視為個人投身政治選舉的「分紅」。尤其是民眾黨支持者的「特性」,主要都是正值打拼年齡且多靠勞力所得的青年受薪藍白領階級,眾多支持者節省部分工薪所得捐獻支持柯文哲,所抱持的信念是:「對台灣社會走向公義還有那麼一點點寄望」。也因此,柯文哲無論在政治獻金的運用上或選舉補助款的分配上,都應該是「大公無私」、「公大於私」,甚至應該是「全部歸公」,而不是用來「購置個人辦公室」。

 

於今之計,柯文哲最好能將個人購置的辦公室捐獻給民眾黨做為黨部(黨主席)辦公室,或是捐做民眾黨所屬公益基金會(的辦公室)。身為黨主席,自然在未來各項選舉或推動各項公益事業時,仍可使用此一辦公室;等到自己年紀漸長、功成身退、交棒給下一任黨主席時,也算是為自己所創立的民眾黨留下一處恆產。

 

柯文哲此時此刻,若不能為「公(黨)私分際」劃下明確的界線、並追求「公大於私」、「大公無私」的黨務管理原則,則民眾黨未來情勢恐將真的面臨危難之際了。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劉東皋,祖籍山東齊東縣,台灣高雄人,淡江大學統計系畢、朝陽科大企管研究所碩士、大葉大學管理研究所管理博士。曾任經濟日報、台灣日報、新新聞周刊、台灣醒報,並陸續在中部數家私立大學兼課。2014年創辦自媒體中報雜誌至今,持續關注台灣社會表面現象的背後實相,記錄當代台灣社會的思想所在。

柯文哲若不能為「公(黨)私分際」劃下明確的界線、並追求「公大於私」、「大公無私」的黨務管理原則,恐將對柯與民眾黨大失所望,甚至面臨危難之際。(圖/取自網路)

 

作者/劉東皋                                                      

 

十多年前,台灣新聞媒體跟著全球一則新聞,報導「全世界最窮總統」烏拉圭前總統穆希卡(Jos ’e Mujica)的訊息,當時有世界各國有許多人都希望,如果這位總統是自己國家的總統該有多好!

 

然而,這一、二十年來,台灣人民選出的總統,卻每下愈況,不但有涉貪被關的總統,還有自己過著奢華生活、放任自己專機人員大肆購買進口香煙卻硬拗「超買」而不以為恥的總統,各種光怪陸離的口罩、疫苗與雞蛋採購,以及光電黑金案等,層出不窮。柯文哲與台灣民眾黨,就是在這樣烏煙瘴氣的台灣政治環境下,被中間與年輕選民給拱上政治舞台。

 

柯文哲提出種種切中年輕人與中間選民心聲的居住正義、勤政清廉愛民等等口號,並聲稱參選總統,是要進行一場新社會改革運動;因而獲得369萬泛白色力量民眾的支持。在今年520新任總統就職典禮前,民眾黨還舉辦了一場「519草根決心行動」集會,柯文哲尚在現場疾呼:「如果黨國體制再現,那麼革命就是義務。」

 

總統就職至今不到四個月,民眾黨就被爆出政治獻金申報有錯漏虛報等情況,但原有民眾黨支持者仍有不少人相信柯文哲的誠信,多認為只是競選總部的團隊人員在申報上出了重大缺失。然而,8月26日,柯文哲又被爆出以選舉補助款用「個人名義」買下商辦大樓的辦公室,準備供自己未來長期參政使用。就這一點而言,柯文哲顯然犯了很大的錯誤決策。

 

政治獻金是否進入私人口袋  成支持度指標

周前,與一位交棒退休的中小企業主聊起柯文哲在2028是否還有希望選總統。當時回答這位已虛歲77的企業主說,就台灣民主基金會的民調顯示,發生政治獻金錯漏虛報事件後,民眾黨的基本支持群眾還有13.8%,顯示這股支持力度未潰散;但是否能維持此一支持度,還有待後續了解是否有浮報金額進入柯文哲或民眾黨相關人士的口袋。如果真的發現有不當金錢進入柯文哲或其他民眾黨核心人士的口袋,柯與民眾黨的支持度恐將大跌。

 

雖然,依柯文哲所言,政黨補助款有三分之二可歸個人使用,但柯文哲既然打著要推動一場改變政治文化的「新社會運動」,並以公開透明、公平正義與清廉勤政等旗號而獲得眾多小草的捐獻與支持,更應該抱持「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初心,將所有款項用於民眾黨身上。即使要購置「黨主席」辦公室,也應該是用民眾黨的名義購買,而非個人名義購買。或至少,即使想留用,應該將三分之二留給民眾黨,自己則留用最小的部分。

 

成長、生活在美式惡質資本主義所洗腦的台灣社會中的柯文哲、早年或已過慣醫生高社經生活,支持民眾要求他從政後,像左派革命家穆希卡那樣,將大部分薪資與個人心力「完全奉獻」給他的國家、並過著住草房開破車的生活,確也是強他所難。

 

錢、權分配上應符合公義與支持者期待

但既然柯文哲自己以他157智商的頭腦曾經思考過個人從政的目的,也曾有過為台灣帶起改變政治文化的初心,則自己縱然不能像穆希卡那樣,用「一生」真正「獻身」於改造社會的革命,但至少在還具有民眾黨主席的身分時,面對「錢」、「權」的「公義」分配上,應更要深思、並能做出符合支持者、乃至更大多數人民對民眾黨的期待。

 

柯文哲此時應思考的是,投入總統選舉所獲得的補助款,不應視為個人投身政治選舉的「分紅」。尤其是民眾黨支持者的「特性」,主要都是正值打拼年齡且多靠勞力所得的青年受薪藍白領階級,眾多支持者節省部分工薪所得捐獻支持柯文哲,所抱持的信念是:「對台灣社會走向公義還有那麼一點點寄望」。也因此,柯文哲無論在政治獻金的運用上或選舉補助款的分配上,都應該是「大公無私」、「公大於私」,甚至應該是「全部歸公」,而不是用來「購置個人辦公室」。

 

於今之計,柯文哲最好能將個人購置的辦公室捐獻給民眾黨做為黨部(黨主席)辦公室,或是捐做民眾黨所屬公益基金會(的辦公室)。身為黨主席,自然在未來各項選舉或推動各項公益事業時,仍可使用此一辦公室;等到自己年紀漸長、功成身退、交棒給下一任黨主席時,也算是為自己所創立的民眾黨留下一處恆產。

 

柯文哲此時此刻,若不能為「公(黨)私分際」劃下明確的界線、並追求「公大於私」、「大公無私」的黨務管理原則,則民眾黨未來情勢恐將真的面臨危難之際了。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劉東皋,祖籍山東齊東縣,台灣高雄人,淡江大學統計系畢、朝陽科大企管研究所碩士、大葉大學管理研究所管理博士。曾任經濟日報、台灣日報、新新聞周刊、台灣醒報,並陸續在中部數家私立大學兼課。2014年創辦自媒體中報雜誌至今,持續關注台灣社會表面現象的背後實相,記錄當代台灣社會的思想所在。

加入好友
優傳媒 版權所有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著作權與轉載授權 / 合作夥伴 / 法律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