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婉真說故事》台灣工藝設計先驅 顏水龍 - umedia 優傳媒  

新聞 / 談古論今
陳婉真說故事》台灣工藝設計先驅 顏水龍
2024-04-17 05:00:00
A+
A
A-

解說牌如是說:〈觀音山〉作於1947年,正是台灣動盪的時刻,多位本土藝術家難逃時代的牽連,陳澄波遭到槍殺,更多人失去工作,四處逃難,或憂患至死。十月,顏水龍在西門町中山堂擔任台灣全省美術展覽會評審,心懷沈重憂思。工作結束後,畫家登上二樓露台遠望餘暉下的觀音山,在心中畫下這件作品。(圖/本文均陳婉眞攝)

 

作者/陳婉真

 

國立台灣美術館從3/30起為期三個月,以「日月頌 顏水龍與臺灣」為題,展出前輩畫家顏水龍(1903﹣1997)的作品。

 

顏水龍最為外界所熟知的事蹟之一,應是他於1964年幫台中太陽堂餅店設計的向日葵馬塞克壁畫及標章,卻差點讓他背上「為匪宣傳」的罪名,因為毛澤東掌政時期流行一首《東方紅》的歌,毛澤東被比喻為太陽,誰敢大膽幫老毛宣傳?

 

顏水龍畫面中的原住民女性,總是穿戴著華美的服裝與飾品,呈顯原住民文化的美麗與尊嚴。展場中還特別搭配原住民傳統服飾實體,方便對照。顏水龍從1935年首次調查花蓮,台東與蘭嶼 ,便與達悟族與各原住民族建立友情,因而他的人生中一直是以拓展台灣文化的國際觀,及提升台灣民眾的生活美感為職志,他從事美術創作的目標在於創造台灣美好造形。

 

顏水龍後來親自以木板將壁畫掩蓋起來,同系列設計的包裝盒等,太陽堂也不敢用了。

 

顏水龍多次廣泛調查全台各地的手工業狀況,提出各種復興方案,並在各縣市舉辦手工藝講習班,教導通草紙人造花、刺繡、編織、竹細工、藤工等的設計與製作,並著作出版《臺灣工藝》一書。這是他所設計的竹傢具實體,也在現場展出。

 

那幅向日葵壁畫直到25年後的1989年解除戒嚴兩年後,才得以重見天日,而太陽餅早已成為台中知名伴手禮,可惜的是締造太陽餅傳奇的太陽堂卻已後繼無人。

 

顏水龍的竹家具設計圖。

 

作為一個跨越兩個時代的美術家,顏水龍的事蹟超乎我們想像的多,其中以高玉樹擔任台北市長(1964~1972)時,委託他規劃的仁愛路及敦化北路的百米寬馬路景觀設計,影響最為深遠,我們從這兩條馬路交叉口的仁愛圓環,彷彿可以看到巴黎香榭大道的影子,沒錯,它正是顏水龍參考年輕時遠赴巴黎讀書,所看到的城市規劃的構想實踐。

 

學工程的高玉樹和美術設計第一把交椅的顏水龍合作的結果,果然開創出台北市的首都格局。高玉樹曾說過,當時不只市議會反對,許多市民私下嘮叨說,那麼寬的馬路,簡直是浪費土地,全台北市都沒有那麼多牛車可以開上路,但他認為作為首都的台北市,從總統府到國家門戶(松山機場)的馬路,就要有那樣的氣派。事後證明,直到今天,雖然國際機場已經移到桃園,但這兩條林蔭大道,依舊是台北市民票選北市最美麗、也是最能舒緩身心的道路。

 

而在中山北路往士林的劍潭公園,至今還留有一面〈從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的馬塞克壁畫,也是顏水龍於1969年應高玉樹邀請所製作,全長一百公尺,白天與公園樹林及山上的圓山飯店交織成美麗的圓山一景,晚上照明亮起,藝術品在燈光下又是另一種迷人風采。它述說台灣從農業社會進步到工業社會的歷史脈絡。

 

有人形容顏水龍是台灣邁向現代工藝、及近代美術設計的奠基者與推動者,因而稱他為「台灣工藝之父」;此外,他也是研究、描繪台灣原住民文化的先驅者。

 

一般會認為,在日治初期的困頓年代,學美術的人應該至少是家中衣食無缺,才有能力提供就學,然而,事實正好相反,出生於台南下營的顏水龍,七歲時父母先後去世,他是於下營公學校(今台南市下營國小)畢業後,進入台南廳教員養成所,1918年回母校下營公學校服務,擔任教職。

 

顏水龍初掌教鞭期間,因為受到同事澤田武雄(石川欽一郎學生)的鼓勵,於1920年赴東京私立正則中學修習素描,他以半工半讀方式,兩年後順利考上東京美術學校西畫科,並結識了台灣赴日的校友王白淵、張秋梅、廖繼春等人。在學期間受教於藤島武二與岡田三郎助,藤島武二的嚴謹畫風,與岡田家中工藝收藏品,對顏水龍影響很大。

 

1933年,顏水龍任職於大阪的「株式會社壽毛加社」(今スモカ齒磨株式會社,製售齒磨,即牙粉),這是他為壽毛加社設計的牙粉廣告之一,廣告詞說,抿著嘴不讓牙齒露出來呼呼呼的笑,不大方,應該使用壽毛加刷牙,哈哈哈大笑才好。用詞活潑直白,引起很大的迴響。

 

1929年,顏水龍獲得霧峰林獻堂的資助,留學法國。他於1930年從滿洲搭乘西伯利亞鐵路抵達法國。1931年時以《少女》(La jeune fille)、《蒙特梭利公園》(Parc de Montsouris)入選法國秋季沙龍展。

 

參觀展覽期間,正逢大甲媽祖遶境活動進行中。顏水龍那個時代他就畫出大甲鎮瀾宮媽祖遶境的盛況。

 

1932年,顏水龍因肝病用盡積蓄,結束留學生活返回日本。

 

展場中展出這幀顏水龍在劍潭公園觀看自己的〈從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馬塞克壁畫。

 

1933年,顏水龍為了生計,任職於大阪的「株式會社壽毛加社」(今スモカ齒磨株式會社,製售齒磨,即牙粉),從事廣告設計。在當時,學純美術的人踏入廣告設計相當少,顏水龍為壽毛加社設計的牙粉廣告,非常活潑直白,引起很大的迴響。

 

從1933年起的十年間,他也受台灣總督府之聘回台推廣工藝美術,1940年在台南州學甲庄北門地區創立「南亞工藝社」,指導居民用自己栽種的鹹草編製各種生活用品,如草蓆、草袋(或稱茄荎)、草鞋或草帽等。顏水龍還將「茄荎」改良為手提袋,廣受歡迎。

 

他應該沒有想到,他所改良設計的茄荎袋子(以前民間也稱它為「乞丏袋子」),而今成為名揚國際的「台客袋」,是許多觀光客來台必買的伴手禮。

 

國立台灣美術館大門的展覽海報。

 

1930年代,顏水龍和多位台灣前輩畫家合作創立了台陽展與「台陽美術協會」,台陽這個名稱就是顏水龍命名的;1940年,又和多位畫家組織「台灣造形美術協會」。1943年,受聘為台南工業專門學校(今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工程學科助教授,教授素描與美術工藝史,並推廣台灣工藝美術作品。也參與由台南市長羽鳥又男所主持的赤崁樓修復工程。

 

戰後,他依舊任職於改制後的台南工業學校,1949年轉任台灣省工藝品生產推行委員會擔任設計組長。1950年,即有〈山地姑娘〉等有關原住民文化的作品出現,畫面中的女性,總是穿戴著華美的服裝與飾品,呈顯原住民文化的美麗與尊嚴。

 

1947年台灣發生二二八事件,多位畫家好友罹難,顏水龍內心的深沈哀慟可以從他的一件作品〈觀音山〉中,晚霞映照下的整座黑色觀音山,透露出他內心難以言喻的哀傷。

 

1951年,顏水龍受聘擔任台灣省政府建設廳技術顧問,專責輔導台灣手工藝之發展;為此,他再次廣泛調查全台各地的手工業狀況,提出各種復興方案,並在各縣市舉辦手工藝講習班,教導通草紙人造花、刺繡、編織、竹細工、藤工等的設計與製作,並著作出版《臺灣工藝》一書。

 

就是這幅為台中太陽堂餅店所設計的馬塞克壁畫,讓當年太陽堂頻頻遭到特務關照,壁畫因而被塵封25年,解嚴後才得以重見天日,而太陽餅早已成為台中知名伴手禮,可惜的是締造太陽餅傳奇的太陽堂卻已後繼無人。顏水龍說,這幅壁畫是他自己最喜歡的作品。(圖/吳釆真攝,右一為作者)

 

1953年,建設廳在台北市中山南路省立工業試驗所,設立手工藝品陳列室,顏水龍也協助陳列、研究等工作。

 

1954年,農復會聘請顏水龍擔任農業經濟組顧問,進行全省手工藝總調查,並撥款赴日考察、購置機械,收集相關資料,重新規劃台灣手工藝復興計畫方案。並於南投草屯創立「南投縣工藝研究班」,後提升為省屬,受到當時省政府全力支持,就是現在的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對台灣工藝復甦、農村經濟發展等,貢獻卓著,顏水龍是其中的靈魂人物。

 

算一算,今年正逢工藝中心成立70周年,因此,刻正在國美館展出的「日月頌」特展,工藝中心也是主辦單位之一,而同一時間在草屯工藝中心也有「顏水龍與台灣工藝」特展,並預計在六月以後,配合6月5日台灣工藝節(這一天也是顏水龍生日),展開「工藝遶境」,由南投出發,依序到台北、彰化、台東、台南及新竹等地辦理巡迴展覽。

 

顏水龍為台北市日新戲院製作的大幅壁畫,而今戲院已易主改建,壁畫依舊保存完好,刻正在國美館廣場展示,許多參觀民眾紛紛在壁畫前拍照。

 

一位出身窮鄉的美術教育家,在九十多年的人生歲月中,對於台灣人的生活美學有如此重大的影響,顏水龍的一生不只精彩絕倫,更是足堪後人學習的典範。

 

向顏水龍致敬。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陳婉真,曾擔任《中國時報》記者、美國《美麗島週刊》創辦人、立法委員、國大代表、台灣產業文化觀光推展協會理事長、綠色台灣文教基金會執行長等職務。

她生於彰化縣,從小立志當新聞工作者,台灣師範大學畢業便後順利考進中國時報,仗義執言和使命必達、務實求真的精神,讓她在新聞界以犀利觀點聞名。

她在戒嚴時期挑戰禁忌,即投入政治改革,因此成為黑牢裡的政治犯,但是無畏無懼的堅持理想,不論藍綠執政,從不向威權低頭。

現在是自由撰稿人,想記錄主流媒體忽略的真實台灣故事,挖掘更多因為政權更迭而被埋沒的歷史。

 

解說牌如是說:〈觀音山〉作於1947年,正是台灣動盪的時刻,多位本土藝術家難逃時代的牽連,陳澄波遭到槍殺,更多人失去工作,四處逃難,或憂患至死。十月,顏水龍在西門町中山堂擔任台灣全省美術展覽會評審,心懷沈重憂思。工作結束後,畫家登上二樓露台遠望餘暉下的觀音山,在心中畫下這件作品。(圖/本文均陳婉眞攝)

 

作者/陳婉真

 

國立台灣美術館從3/30起為期三個月,以「日月頌 顏水龍與臺灣」為題,展出前輩畫家顏水龍(1903﹣1997)的作品。

 

顏水龍最為外界所熟知的事蹟之一,應是他於1964年幫台中太陽堂餅店設計的向日葵馬塞克壁畫及標章,卻差點讓他背上「為匪宣傳」的罪名,因為毛澤東掌政時期流行一首《東方紅》的歌,毛澤東被比喻為太陽,誰敢大膽幫老毛宣傳?

 

顏水龍畫面中的原住民女性,總是穿戴著華美的服裝與飾品,呈顯原住民文化的美麗與尊嚴。展場中還特別搭配原住民傳統服飾實體,方便對照。顏水龍從1935年首次調查花蓮,台東與蘭嶼 ,便與達悟族與各原住民族建立友情,因而他的人生中一直是以拓展台灣文化的國際觀,及提升台灣民眾的生活美感為職志,他從事美術創作的目標在於創造台灣美好造形。

 

顏水龍後來親自以木板將壁畫掩蓋起來,同系列設計的包裝盒等,太陽堂也不敢用了。

 

顏水龍多次廣泛調查全台各地的手工業狀況,提出各種復興方案,並在各縣市舉辦手工藝講習班,教導通草紙人造花、刺繡、編織、竹細工、藤工等的設計與製作,並著作出版《臺灣工藝》一書。這是他所設計的竹傢具實體,也在現場展出。

 

那幅向日葵壁畫直到25年後的1989年解除戒嚴兩年後,才得以重見天日,而太陽餅早已成為台中知名伴手禮,可惜的是締造太陽餅傳奇的太陽堂卻已後繼無人。

 

顏水龍的竹家具設計圖。

 

作為一個跨越兩個時代的美術家,顏水龍的事蹟超乎我們想像的多,其中以高玉樹擔任台北市長(1964~1972)時,委託他規劃的仁愛路及敦化北路的百米寬馬路景觀設計,影響最為深遠,我們從這兩條馬路交叉口的仁愛圓環,彷彿可以看到巴黎香榭大道的影子,沒錯,它正是顏水龍參考年輕時遠赴巴黎讀書,所看到的城市規劃的構想實踐。

 

學工程的高玉樹和美術設計第一把交椅的顏水龍合作的結果,果然開創出台北市的首都格局。高玉樹曾說過,當時不只市議會反對,許多市民私下嘮叨說,那麼寬的馬路,簡直是浪費土地,全台北市都沒有那麼多牛車可以開上路,但他認為作為首都的台北市,從總統府到國家門戶(松山機場)的馬路,就要有那樣的氣派。事後證明,直到今天,雖然國際機場已經移到桃園,但這兩條林蔭大道,依舊是台北市民票選北市最美麗、也是最能舒緩身心的道路。

 

而在中山北路往士林的劍潭公園,至今還留有一面〈從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的馬塞克壁畫,也是顏水龍於1969年應高玉樹邀請所製作,全長一百公尺,白天與公園樹林及山上的圓山飯店交織成美麗的圓山一景,晚上照明亮起,藝術品在燈光下又是另一種迷人風采。它述說台灣從農業社會進步到工業社會的歷史脈絡。

 

有人形容顏水龍是台灣邁向現代工藝、及近代美術設計的奠基者與推動者,因而稱他為「台灣工藝之父」;此外,他也是研究、描繪台灣原住民文化的先驅者。

 

一般會認為,在日治初期的困頓年代,學美術的人應該至少是家中衣食無缺,才有能力提供就學,然而,事實正好相反,出生於台南下營的顏水龍,七歲時父母先後去世,他是於下營公學校(今台南市下營國小)畢業後,進入台南廳教員養成所,1918年回母校下營公學校服務,擔任教職。

 

顏水龍初掌教鞭期間,因為受到同事澤田武雄(石川欽一郎學生)的鼓勵,於1920年赴東京私立正則中學修習素描,他以半工半讀方式,兩年後順利考上東京美術學校西畫科,並結識了台灣赴日的校友王白淵、張秋梅、廖繼春等人。在學期間受教於藤島武二與岡田三郎助,藤島武二的嚴謹畫風,與岡田家中工藝收藏品,對顏水龍影響很大。

 

1933年,顏水龍任職於大阪的「株式會社壽毛加社」(今スモカ齒磨株式會社,製售齒磨,即牙粉),這是他為壽毛加社設計的牙粉廣告之一,廣告詞說,抿著嘴不讓牙齒露出來呼呼呼的笑,不大方,應該使用壽毛加刷牙,哈哈哈大笑才好。用詞活潑直白,引起很大的迴響。

 

1929年,顏水龍獲得霧峰林獻堂的資助,留學法國。他於1930年從滿洲搭乘西伯利亞鐵路抵達法國。1931年時以《少女》(La jeune fille)、《蒙特梭利公園》(Parc de Montsouris)入選法國秋季沙龍展。

 

參觀展覽期間,正逢大甲媽祖遶境活動進行中。顏水龍那個時代他就畫出大甲鎮瀾宮媽祖遶境的盛況。

 

1932年,顏水龍因肝病用盡積蓄,結束留學生活返回日本。

 

展場中展出這幀顏水龍在劍潭公園觀看自己的〈從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馬塞克壁畫。

 

1933年,顏水龍為了生計,任職於大阪的「株式會社壽毛加社」(今スモカ齒磨株式會社,製售齒磨,即牙粉),從事廣告設計。在當時,學純美術的人踏入廣告設計相當少,顏水龍為壽毛加社設計的牙粉廣告,非常活潑直白,引起很大的迴響。

 

從1933年起的十年間,他也受台灣總督府之聘回台推廣工藝美術,1940年在台南州學甲庄北門地區創立「南亞工藝社」,指導居民用自己栽種的鹹草編製各種生活用品,如草蓆、草袋(或稱茄荎)、草鞋或草帽等。顏水龍還將「茄荎」改良為手提袋,廣受歡迎。

 

他應該沒有想到,他所改良設計的茄荎袋子(以前民間也稱它為「乞丏袋子」),而今成為名揚國際的「台客袋」,是許多觀光客來台必買的伴手禮。

 

國立台灣美術館大門的展覽海報。

 

1930年代,顏水龍和多位台灣前輩畫家合作創立了台陽展與「台陽美術協會」,台陽這個名稱就是顏水龍命名的;1940年,又和多位畫家組織「台灣造形美術協會」。1943年,受聘為台南工業專門學校(今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工程學科助教授,教授素描與美術工藝史,並推廣台灣工藝美術作品。也參與由台南市長羽鳥又男所主持的赤崁樓修復工程。

 

戰後,他依舊任職於改制後的台南工業學校,1949年轉任台灣省工藝品生產推行委員會擔任設計組長。1950年,即有〈山地姑娘〉等有關原住民文化的作品出現,畫面中的女性,總是穿戴著華美的服裝與飾品,呈顯原住民文化的美麗與尊嚴。

 

1947年台灣發生二二八事件,多位畫家好友罹難,顏水龍內心的深沈哀慟可以從他的一件作品〈觀音山〉中,晚霞映照下的整座黑色觀音山,透露出他內心難以言喻的哀傷。

 

1951年,顏水龍受聘擔任台灣省政府建設廳技術顧問,專責輔導台灣手工藝之發展;為此,他再次廣泛調查全台各地的手工業狀況,提出各種復興方案,並在各縣市舉辦手工藝講習班,教導通草紙人造花、刺繡、編織、竹細工、藤工等的設計與製作,並著作出版《臺灣工藝》一書。

 

就是這幅為台中太陽堂餅店所設計的馬塞克壁畫,讓當年太陽堂頻頻遭到特務關照,壁畫因而被塵封25年,解嚴後才得以重見天日,而太陽餅早已成為台中知名伴手禮,可惜的是締造太陽餅傳奇的太陽堂卻已後繼無人。顏水龍說,這幅壁畫是他自己最喜歡的作品。(圖/吳釆真攝,右一為作者)

 

1953年,建設廳在台北市中山南路省立工業試驗所,設立手工藝品陳列室,顏水龍也協助陳列、研究等工作。

 

1954年,農復會聘請顏水龍擔任農業經濟組顧問,進行全省手工藝總調查,並撥款赴日考察、購置機械,收集相關資料,重新規劃台灣手工藝復興計畫方案。並於南投草屯創立「南投縣工藝研究班」,後提升為省屬,受到當時省政府全力支持,就是現在的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對台灣工藝復甦、農村經濟發展等,貢獻卓著,顏水龍是其中的靈魂人物。

 

算一算,今年正逢工藝中心成立70周年,因此,刻正在國美館展出的「日月頌」特展,工藝中心也是主辦單位之一,而同一時間在草屯工藝中心也有「顏水龍與台灣工藝」特展,並預計在六月以後,配合6月5日台灣工藝節(這一天也是顏水龍生日),展開「工藝遶境」,由南投出發,依序到台北、彰化、台東、台南及新竹等地辦理巡迴展覽。

 

顏水龍為台北市日新戲院製作的大幅壁畫,而今戲院已易主改建,壁畫依舊保存完好,刻正在國美館廣場展示,許多參觀民眾紛紛在壁畫前拍照。

 

一位出身窮鄉的美術教育家,在九十多年的人生歲月中,對於台灣人的生活美學有如此重大的影響,顏水龍的一生不只精彩絕倫,更是足堪後人學習的典範。

 

向顏水龍致敬。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陳婉真,曾擔任《中國時報》記者、美國《美麗島週刊》創辦人、立法委員、國大代表、台灣產業文化觀光推展協會理事長、綠色台灣文教基金會執行長等職務。

她生於彰化縣,從小立志當新聞工作者,台灣師範大學畢業便後順利考進中國時報,仗義執言和使命必達、務實求真的精神,讓她在新聞界以犀利觀點聞名。

她在戒嚴時期挑戰禁忌,即投入政治改革,因此成為黑牢裡的政治犯,但是無畏無懼的堅持理想,不論藍綠執政,從不向威權低頭。

現在是自由撰稿人,想記錄主流媒體忽略的真實台灣故事,挖掘更多因為政權更迭而被埋沒的歷史。

 

加入好友
優傳媒 版權所有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著作權與轉載授權 / 合作夥伴 / 法律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