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婉真說故事》台南花園水道博物館的百年滄桑 - umedia 優傳媒  

新聞 / 談古論今
陳婉真說故事》台南花園水道博物館的百年滄桑
2024-04-03 06:30:00
A+
A
A-

1945年3月1日起的「台南大轟炸」中,包括台南州廳屋頂中彈崩塌,總督府台南病院、台南孔廟、林百貨都遭受轟炸波及,台南地區受損嚴重。唯獨這個提供台南水源的台南水道,因為地理位置隱蔽,只有一支高達36.3公尺的大煙囱被美機炸斷,但水道博物館的解說牌卻說因年久失修毁損,對於國定古蹟的解說如此草率,令在地的知情人士相當不以為然。(圖/吳祝榮提供)

 

作者/陳婉真

 

老家在台南縣山上鄉(今台南市山上區)的吳祝榮,疫情過後不久,曾邀我和江教授到他的故鄉參觀「花園水道博物館」,大家口頭上說好,卻一拖將近八、九個月,近日終於毅然成行。

 

左前方的圓形磚造物就是在1945年「台南大轟炸」中,被美機炸斷的36.3公尺大煙囱基座,由耐火磚砌成,是水廠內以鍋爐燃燒的發電設施,除了供應水廠內自用的電力外,主要是將處理過的淨水,輸送到兩公里外的淨水池區。吳祝榮引用當地耆老的說法說,大煙囱如果沒被炸毁,登上煙囱頂端可以遠眺台北。(圖/陳婉眞攝)

 

追溯這個博物館的完工年代,已經超過百年,它的原名為「台南水道」,是在日治大正元年(1912年)開始興建、提供台南市街及安平、永康等地區用水需求的自來水供應設施,工期長達10年,是全台保存最完整的日治水道設施,被列為國定古蹟,2019年正式開放參觀。

 

這是從大門入口處所攝的椰林大道,大門門柱及椰林大道的設計幾乎和台大校門一模一樣,在地人暱稱它是巴爾頓大道。(圖/陳婉眞攝)

 

由於在未開放前有很長一段時間,它曾被作為台南市的苗圃,加上日治時期原本就種植了很多植物,還有一個高爾夫球場,因而在名稱前加上「花園」兩字,光看名稱就覺得是很美的地方。

 

你沒看錯,一百多年前,中國還困在辛亥革命後的水深火熱中,占地一百多公頃的「台南水道」內,就有一座九洞高爾夫球場,南台灣的日本人及台灣人士紳常乘坐自家「烏頭仔車」來此打小白球,吳祝榮的父親還曾擔任過球僮。

 

從巴爾頓大道往內走,就會看到這座碉堡,看它的建築形式即可知是日治時期所建 ,旁邊的解說牌上卻說它建於光復後,末段卻又說它見證了早期戰時歷史(二戰後台南未曾有過戰爭),國定古蹟的解說牌內容如此錯誤百出,令人儍眼。(圖/陳婉眞攝)

 

「戴著白手套的司機怕小孩子好奇亂摸,騙他們說不能用手觸摸那些烏頭仔車,否則會被電到(所以他們才要戴手套)。」吳祝榮笑著回顧往昔父親告訴他們的老笑話。

 

說是曾任「高雄市關懷台籍老兵文化協會」理事長吳祝榮的「職業病」也好,更因為他從小在這個園區附近長大(他們老家原本在園區範圍內,因水道工程施工而被迫遷),他一開口就點出自來水和戰爭的關係。

 

豎立於博物館入口處的濱野彌四郎雕像 。二戰期間日本政府實施「金(屬)供出」,原始的濱野雕像被軍方徵收熔毁,目前這尊雕像是奇美實業創辦人許文龍於2005年重塑捐贈。(圖/陳婉眞攝)

 

「1895年乙未戰爭中,日軍死了八千多人,其中絕大多數是因霍亂、痢疾、瘧疾等『風土病』而死,也就是喝了不乾淨的水就死了那麼多人,並不是死於台灣民主國官兵刀槍下。

 

所以台灣總督府從領台第二年的1896年,就成立『水道事務所』,並聘請在日本的英國衛生工程學家巴爾頓(William Kinninmond Burton)來台,巴爾頓認為要杜絕台灣這些疫病的最好方法就是設上、下水道(即自來水與排水道),並設立圍牆,禁止一般人進出。而第一個設立的自來水設施就是今新北市淡水區的『滬尾水道』,接著就是我們這裡。」吳祝榮說。

 

「巴爾頓和他的學生兼助手濱野彌四郎首先進行台南地區的水源、水質調查,最後選定曾文溪和菜寮溪交會的此處。

 

博物館入口處的Q版巴爾頓及濱野彌四郎雕像。(圖/陳婉眞攝)

 

但是,到了興建台南水道時,巴爾頓已經不幸過世,因此,這裡是由他的學生濱野彌四郎負責規劃施工。

 

其實那個時候八田與一也曾參與台南水道的興建,這可以說是後來八田興建烏山頭水庫的先期實作工程。」吳祝榮指著博物館入口處濱野彌四郎的雕像解釋說,二戰期間日本政府實施「金(屬)供出」,原始的濱野雕像被軍方徵收熔毁,目前的雕像是奇美實業創辦人許文龍於2005年重塑捐贈。

 

二戰末期,全台各處重要設施都遭受美機毫不留情的轟炸,台南也不例外。1945年3月1日起的「台南大轟炸」中,包括台南州廳屋頂中彈崩塌,總督府台南病院、台南孔廟、林百貨都遭受轟炸波及,台南地區受損嚴重,唯獨這個提供台南水源的台南水道,因為地理位置隠蔽,只有一支高達36.3公尺的大煙囱被美機炸斷,另外在歐風紅磚建築的快濾筒室外牆,留下不少被掃射的彈孔,其餘設施幾乎毫髮無傷被保留下來。(可惜近年包括原台南州廳的台灣文學館大門口,及此處外牆的彈孔,不知什麼原因,竟被悄悄補平了。)

 

「戰後國民政府接收後,這裡有一部分由台南市政府接管,但中國人對於自來水工程完全外行,他們以為到五金行買個水龍頭插在牆壁上就有水流出來,加上烏山頭水庫完工後,這個原本台南的水源地重要性大減。

 

日本人做事嚴謹,台灣總督府早在二十世紀初即對台灣各地水道水質做過調查統計,得知全台越往南的水中雜質,礦物質含量越高,越不適合飲用。(圖/陳婉眞攝)

 

到了1982年,因烏山頭水庫、曾文水庫與潭頂淨水廠陸續完成,此處的自來水設施全面廢棄不用,很多貴重的設施都被偷偷變賣掉了,還有一部分在李登輝時代被悄悄送回日本(台灣人棄如敝屣的水道文物,日本人視如珍寶),現在的展出品中很大部分是複製的。

 

到了1970年代,政府原本要在原地恢復並擴建高爾夫球場,卻遭到省議員梁許春菊利用特權,將高爾夫球場場址改設到她的故鄉新化虎頭埤附近,也就是現今的台南高爾夫球場,並號稱是台南地區第一座高爾夫球場,這根本是對歷史的無知。」吳祝榮越說越是忿忿不平。

 

另外,在距離國定古蹟水道博物館約兩公里處的淨水池區,則是設在高地上,遊客需要登上189階的淨水池步道才能到達。

 

「當初巴爾頓他們規劃興建這個淨水池區,是以這裡的高度和台南火車站兩者之間的高低差作計算,從兩公里外將處理好的水送到此處,再一路送到台南市區供民生自來水使用。

 

快濾筒室內部的大型濾筒及木造屋頂。吳祝榮說,台灣剛有老三台的電視台時,電視機是極其稀罕的產品,自來水廠在這間兼作辦公室的空間裡擺放一台電視機,供附近居民前來觀看電視節目,那是他們童年難忘的回憶。(圖/陳婉眞攝)

 

整個興建工程都是使用人力搬運的,因此,這189階的淨水池步道設計得特別寬,每一階的深度都有1.2米,方便人力扛重物上山。」吳祝榮說。

 

這個外觀為天然石材與仿石塊兩種組合而成的灰色建物,形制固若碉堡,看在留美的江教授眼裡感覺很熟悉,而日治時期台灣各地的自來水工程幾乎都屬同一型式,那是明治維新後日本採取「脫亞入歐」的政策使然,台灣的許多日治時期公共建築上自總督府,下至自來水廠,都採這種典雅而堅固的歐式建築。

 

水道博物館的解說文中說,淨水池兩側各有一座水質檢驗室,頂部覆土與植披,設有59座鑄鐵通氣管柱。淨水池後方淨水井門上山牆中央有一圓形標誌,上有水泥切砌而成「南水」二字圖案,正是日治時期「台南水道」標誌,為前來參觀的民眾,敘述著台南水道曾經有過的輝煌歷史。

 

2016年開始整修之初,由於屋頂老舊,全部蓋上鐵皮 ,因被評為古蹟修復不及格,不倫不類,整修單位乃予以拆除鐵皮 ,再重新加蓋日本進口文化瓦。(圖/吳祝榮提供)

 

吳祝榮說,小時候生活困苦,他和弟弟常常到偌大的園區裡撿拾蝸牛回家加菜,他記得淨水池頂部還可以收集雨水再利用,可見工程的設計兼具環保與實用價值,可惜廢棄不用後,原本的淨水池成為蝙蝠的棲息地。據說想進一步了解蝙蝠洞的生態環境,可以事先預約,經特准後可進入參觀。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陳婉真,曾擔任《中國時報》記者、美國《美麗島週刊》創辦人、立法委員、國大代表、台灣產業文化觀光推展協會理事長、綠色台灣文教基金會執行長等職務。

她生於彰化縣,從小立志當新聞工作者,台灣師範大學畢業便後順利考進中國時報,仗義執言和使命必達、務實求真的精神,讓她在新聞界以犀利觀點聞名。

她在戒嚴時期挑戰禁忌,即投入政治改革,因此成為黑牢裡的政治犯,但是無畏無懼的堅持理想,不論藍綠執政,從不向威權低頭。

現在是自由撰稿人,想記錄主流媒體忽略的真實台灣故事,挖掘更多因為政權更迭而被埋沒的歷史。

1945年3月1日起的「台南大轟炸」中,包括台南州廳屋頂中彈崩塌,總督府台南病院、台南孔廟、林百貨都遭受轟炸波及,台南地區受損嚴重。唯獨這個提供台南水源的台南水道,因為地理位置隱蔽,只有一支高達36.3公尺的大煙囱被美機炸斷,但水道博物館的解說牌卻說因年久失修毁損,對於國定古蹟的解說如此草率,令在地的知情人士相當不以為然。(圖/吳祝榮提供)

 

作者/陳婉真

 

老家在台南縣山上鄉(今台南市山上區)的吳祝榮,疫情過後不久,曾邀我和江教授到他的故鄉參觀「花園水道博物館」,大家口頭上說好,卻一拖將近八、九個月,近日終於毅然成行。

 

左前方的圓形磚造物就是在1945年「台南大轟炸」中,被美機炸斷的36.3公尺大煙囱基座,由耐火磚砌成,是水廠內以鍋爐燃燒的發電設施,除了供應水廠內自用的電力外,主要是將處理過的淨水,輸送到兩公里外的淨水池區。吳祝榮引用當地耆老的說法說,大煙囱如果沒被炸毁,登上煙囱頂端可以遠眺台北。(圖/陳婉眞攝)

 

追溯這個博物館的完工年代,已經超過百年,它的原名為「台南水道」,是在日治大正元年(1912年)開始興建、提供台南市街及安平、永康等地區用水需求的自來水供應設施,工期長達10年,是全台保存最完整的日治水道設施,被列為國定古蹟,2019年正式開放參觀。

 

這是從大門入口處所攝的椰林大道,大門門柱及椰林大道的設計幾乎和台大校門一模一樣,在地人暱稱它是巴爾頓大道。(圖/陳婉眞攝)

 

由於在未開放前有很長一段時間,它曾被作為台南市的苗圃,加上日治時期原本就種植了很多植物,還有一個高爾夫球場,因而在名稱前加上「花園」兩字,光看名稱就覺得是很美的地方。

 

你沒看錯,一百多年前,中國還困在辛亥革命後的水深火熱中,占地一百多公頃的「台南水道」內,就有一座九洞高爾夫球場,南台灣的日本人及台灣人士紳常乘坐自家「烏頭仔車」來此打小白球,吳祝榮的父親還曾擔任過球僮。

 

從巴爾頓大道往內走,就會看到這座碉堡,看它的建築形式即可知是日治時期所建 ,旁邊的解說牌上卻說它建於光復後,末段卻又說它見證了早期戰時歷史(二戰後台南未曾有過戰爭),國定古蹟的解說牌內容如此錯誤百出,令人儍眼。(圖/陳婉眞攝)

 

「戴著白手套的司機怕小孩子好奇亂摸,騙他們說不能用手觸摸那些烏頭仔車,否則會被電到(所以他們才要戴手套)。」吳祝榮笑著回顧往昔父親告訴他們的老笑話。

 

說是曾任「高雄市關懷台籍老兵文化協會」理事長吳祝榮的「職業病」也好,更因為他從小在這個園區附近長大(他們老家原本在園區範圍內,因水道工程施工而被迫遷),他一開口就點出自來水和戰爭的關係。

 

豎立於博物館入口處的濱野彌四郎雕像 。二戰期間日本政府實施「金(屬)供出」,原始的濱野雕像被軍方徵收熔毁,目前這尊雕像是奇美實業創辦人許文龍於2005年重塑捐贈。(圖/陳婉眞攝)

 

「1895年乙未戰爭中,日軍死了八千多人,其中絕大多數是因霍亂、痢疾、瘧疾等『風土病』而死,也就是喝了不乾淨的水就死了那麼多人,並不是死於台灣民主國官兵刀槍下。

 

所以台灣總督府從領台第二年的1896年,就成立『水道事務所』,並聘請在日本的英國衛生工程學家巴爾頓(William Kinninmond Burton)來台,巴爾頓認為要杜絕台灣這些疫病的最好方法就是設上、下水道(即自來水與排水道),並設立圍牆,禁止一般人進出。而第一個設立的自來水設施就是今新北市淡水區的『滬尾水道』,接著就是我們這裡。」吳祝榮說。

 

「巴爾頓和他的學生兼助手濱野彌四郎首先進行台南地區的水源、水質調查,最後選定曾文溪和菜寮溪交會的此處。

 

博物館入口處的Q版巴爾頓及濱野彌四郎雕像。(圖/陳婉眞攝)

 

但是,到了興建台南水道時,巴爾頓已經不幸過世,因此,這裡是由他的學生濱野彌四郎負責規劃施工。

 

其實那個時候八田與一也曾參與台南水道的興建,這可以說是後來八田興建烏山頭水庫的先期實作工程。」吳祝榮指著博物館入口處濱野彌四郎的雕像解釋說,二戰期間日本政府實施「金(屬)供出」,原始的濱野雕像被軍方徵收熔毁,目前的雕像是奇美實業創辦人許文龍於2005年重塑捐贈。

 

二戰末期,全台各處重要設施都遭受美機毫不留情的轟炸,台南也不例外。1945年3月1日起的「台南大轟炸」中,包括台南州廳屋頂中彈崩塌,總督府台南病院、台南孔廟、林百貨都遭受轟炸波及,台南地區受損嚴重,唯獨這個提供台南水源的台南水道,因為地理位置隠蔽,只有一支高達36.3公尺的大煙囱被美機炸斷,另外在歐風紅磚建築的快濾筒室外牆,留下不少被掃射的彈孔,其餘設施幾乎毫髮無傷被保留下來。(可惜近年包括原台南州廳的台灣文學館大門口,及此處外牆的彈孔,不知什麼原因,竟被悄悄補平了。)

 

「戰後國民政府接收後,這裡有一部分由台南市政府接管,但中國人對於自來水工程完全外行,他們以為到五金行買個水龍頭插在牆壁上就有水流出來,加上烏山頭水庫完工後,這個原本台南的水源地重要性大減。

 

日本人做事嚴謹,台灣總督府早在二十世紀初即對台灣各地水道水質做過調查統計,得知全台越往南的水中雜質,礦物質含量越高,越不適合飲用。(圖/陳婉眞攝)

 

到了1982年,因烏山頭水庫、曾文水庫與潭頂淨水廠陸續完成,此處的自來水設施全面廢棄不用,很多貴重的設施都被偷偷變賣掉了,還有一部分在李登輝時代被悄悄送回日本(台灣人棄如敝屣的水道文物,日本人視如珍寶),現在的展出品中很大部分是複製的。

 

到了1970年代,政府原本要在原地恢復並擴建高爾夫球場,卻遭到省議員梁許春菊利用特權,將高爾夫球場場址改設到她的故鄉新化虎頭埤附近,也就是現今的台南高爾夫球場,並號稱是台南地區第一座高爾夫球場,這根本是對歷史的無知。」吳祝榮越說越是忿忿不平。

 

另外,在距離國定古蹟水道博物館約兩公里處的淨水池區,則是設在高地上,遊客需要登上189階的淨水池步道才能到達。

 

「當初巴爾頓他們規劃興建這個淨水池區,是以這裡的高度和台南火車站兩者之間的高低差作計算,從兩公里外將處理好的水送到此處,再一路送到台南市區供民生自來水使用。

 

快濾筒室內部的大型濾筒及木造屋頂。吳祝榮說,台灣剛有老三台的電視台時,電視機是極其稀罕的產品,自來水廠在這間兼作辦公室的空間裡擺放一台電視機,供附近居民前來觀看電視節目,那是他們童年難忘的回憶。(圖/陳婉眞攝)

 

整個興建工程都是使用人力搬運的,因此,這189階的淨水池步道設計得特別寬,每一階的深度都有1.2米,方便人力扛重物上山。」吳祝榮說。

 

這個外觀為天然石材與仿石塊兩種組合而成的灰色建物,形制固若碉堡,看在留美的江教授眼裡感覺很熟悉,而日治時期台灣各地的自來水工程幾乎都屬同一型式,那是明治維新後日本採取「脫亞入歐」的政策使然,台灣的許多日治時期公共建築上自總督府,下至自來水廠,都採這種典雅而堅固的歐式建築。

 

水道博物館的解說文中說,淨水池兩側各有一座水質檢驗室,頂部覆土與植披,設有59座鑄鐵通氣管柱。淨水池後方淨水井門上山牆中央有一圓形標誌,上有水泥切砌而成「南水」二字圖案,正是日治時期「台南水道」標誌,為前來參觀的民眾,敘述著台南水道曾經有過的輝煌歷史。

 

2016年開始整修之初,由於屋頂老舊,全部蓋上鐵皮 ,因被評為古蹟修復不及格,不倫不類,整修單位乃予以拆除鐵皮 ,再重新加蓋日本進口文化瓦。(圖/吳祝榮提供)

 

吳祝榮說,小時候生活困苦,他和弟弟常常到偌大的園區裡撿拾蝸牛回家加菜,他記得淨水池頂部還可以收集雨水再利用,可見工程的設計兼具環保與實用價值,可惜廢棄不用後,原本的淨水池成為蝙蝠的棲息地。據說想進一步了解蝙蝠洞的生態環境,可以事先預約,經特准後可進入參觀。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陳婉真,曾擔任《中國時報》記者、美國《美麗島週刊》創辦人、立法委員、國大代表、台灣產業文化觀光推展協會理事長、綠色台灣文教基金會執行長等職務。

她生於彰化縣,從小立志當新聞工作者,台灣師範大學畢業便後順利考進中國時報,仗義執言和使命必達、務實求真的精神,讓她在新聞界以犀利觀點聞名。

她在戒嚴時期挑戰禁忌,即投入政治改革,因此成為黑牢裡的政治犯,但是無畏無懼的堅持理想,不論藍綠執政,從不向威權低頭。

現在是自由撰稿人,想記錄主流媒體忽略的真實台灣故事,挖掘更多因為政權更迭而被埋沒的歷史。

加入好友
優傳媒 版權所有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著作權與轉載授權 / 合作夥伴 / 法律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