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宏誠風聞奏事》被誤解所堆疊出的制衡概念 - umedia 優傳媒  

新聞 / 百家爭鳴
桂宏誠風聞奏事》被誤解所堆疊出的制衡概念
2023-11-02 06:30:00
A+
A
A-

Checks and Balances原應係指一整套防範單一黨派在各種權位上獨大,以及如法律須經國會兩院皆通過之放慢決定速度以促進審慎商議的制度設計。故而,柯文哲要以內閣制來建立對總統的「制衡」,顯然對制衡又堆疊了誤解。(圖/取自網路)

 

作者/桂宏誠                          

 

柯文哲參選總統提出有關政府體制的主張,其中之一係要推動逐步改為「內閣制」,理由則是總統因缺乏制衡而導致獨裁。因此,內閣制在柯文哲的認知中,應是得以制衡總統的政治制度。然而,柯文哲卻應有所誤解,因內閣制並不講「權力分立」和「制衡」,而是把王權移轉到國會確立了「國會主權」與「國會至上」原則。故而,「內閣」成員是由國會議員組成,並為執行國會多數黨議員所決定之政策的負責人。

 

英國是近代最老牌的民主國家,他們的政治體制在西方學術界稱為「議會制」(parliamentary system)。但我國自清末初認識這套制度以來,或稱為「君主立憲」制,或習慣以自己的文化傳統來理解,而從行政權的立場稱之為「責任內閣制」或「內閣制」。也因此,包括柯文哲在內的大多數民眾,對於內閣制都一直在堆疊誤解。

 

大家都知道,美國是和英國打了場分裂國家的獨立戰爭後才成立的新國家。而在北美洲的英國殖民地為什麼要獨立建國?不滿英國對他們的橫徵暴斂即為主因之一,也導致他們制憲決定政府體制時,不願意採取被他們認為專制的英國議會制。

 

換言之,美國新創了三權分立與強調制衡的政府體制,就是因為不滿母國英國「內閣制」造成的專制。相較於柯文哲因對現行制度造成「民主獨裁」,遂主張應推動改為「內閣制」,顯示他對政府體制原理的瞭解,還需要「惡補」。

依據美國學者魯茲(Donald S. Lutz 上圖/取自網路)的解釋,大家誤認為美國憲法建構了「權力分立」(separation of powers)的體制,但實際上應是「權力共享而功能區分」(separation of functions with shared powers)。同時,權力分立的確具有防止濫權和相互牽制的用意,但其主要的目的卻是為避免單一機構因獨自決策而流於草率,而這也即是所謂balance的原意。

 

進一步言,「制衡」(checks and balances)中的checks和 balances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在魯茲看來,checks基本上指涉的是一種制度設計,目的在於使政府各部門之間,得以相互阻滯(block)、設限(impede)或放慢(slow)決定之做成,以促進審慎的商議,亦即可視為規約事情發生之速度的機制。。

 

至於balances是指與防範黨派(faction)掌握全部三個部門而坐大,故於美國憲法的設計中,即是政府職位的任期各不相同與交錯,以及以不同的選區單位選出充任各部門的職位者。例如,總統的任期為四年;國會參議員各州選出兩名及任期六年,但每二年要改選三分之一,而國會眾議員以各州的人口比例劃分選區,任期則為二年等。

 

總之,checks and balances原應係指一整套防範單一黨派在各種權位上獨大,以及如法律須經國會兩院皆通過之放慢決定速度以促進審慎商議的制度設計。故而,柯文哲要以內閣制來建立對總統的「制衡」,顯然對制衡又堆疊了誤解。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桂宏誠,公務人員高等三級考試及格,三進三出政府機關。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和中國文化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博士,校名都不怎麼政治正確。目前擔任生涯第一個工作機構民主文教基金會的董事長。

Checks and Balances原應係指一整套防範單一黨派在各種權位上獨大,以及如法律須經國會兩院皆通過之放慢決定速度以促進審慎商議的制度設計。故而,柯文哲要以內閣制來建立對總統的「制衡」,顯然對制衡又堆疊了誤解。(圖/取自網路)

 

作者/桂宏誠                          

 

柯文哲參選總統提出有關政府體制的主張,其中之一係要推動逐步改為「內閣制」,理由則是總統因缺乏制衡而導致獨裁。因此,內閣制在柯文哲的認知中,應是得以制衡總統的政治制度。然而,柯文哲卻應有所誤解,因內閣制並不講「權力分立」和「制衡」,而是把王權移轉到國會確立了「國會主權」與「國會至上」原則。故而,「內閣」成員是由國會議員組成,並為執行國會多數黨議員所決定之政策的負責人。

 

英國是近代最老牌的民主國家,他們的政治體制在西方學術界稱為「議會制」(parliamentary system)。但我國自清末初認識這套制度以來,或稱為「君主立憲」制,或習慣以自己的文化傳統來理解,而從行政權的立場稱之為「責任內閣制」或「內閣制」。也因此,包括柯文哲在內的大多數民眾,對於內閣制都一直在堆疊誤解。

 

大家都知道,美國是和英國打了場分裂國家的獨立戰爭後才成立的新國家。而在北美洲的英國殖民地為什麼要獨立建國?不滿英國對他們的橫徵暴斂即為主因之一,也導致他們制憲決定政府體制時,不願意採取被他們認為專制的英國議會制。

 

換言之,美國新創了三權分立與強調制衡的政府體制,就是因為不滿母國英國「內閣制」造成的專制。相較於柯文哲因對現行制度造成「民主獨裁」,遂主張應推動改為「內閣制」,顯示他對政府體制原理的瞭解,還需要「惡補」。

依據美國學者魯茲(Donald S. Lutz 上圖/取自網路)的解釋,大家誤認為美國憲法建構了「權力分立」(separation of powers)的體制,但實際上應是「權力共享而功能區分」(separation of functions with shared powers)。同時,權力分立的確具有防止濫權和相互牽制的用意,但其主要的目的卻是為避免單一機構因獨自決策而流於草率,而這也即是所謂balance的原意。

 

進一步言,「制衡」(checks and balances)中的checks和 balances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在魯茲看來,checks基本上指涉的是一種制度設計,目的在於使政府各部門之間,得以相互阻滯(block)、設限(impede)或放慢(slow)決定之做成,以促進審慎的商議,亦即可視為規約事情發生之速度的機制。。

 

至於balances是指與防範黨派(faction)掌握全部三個部門而坐大,故於美國憲法的設計中,即是政府職位的任期各不相同與交錯,以及以不同的選區單位選出充任各部門的職位者。例如,總統的任期為四年;國會參議員各州選出兩名及任期六年,但每二年要改選三分之一,而國會眾議員以各州的人口比例劃分選區,任期則為二年等。

 

總之,checks and balances原應係指一整套防範單一黨派在各種權位上獨大,以及如法律須經國會兩院皆通過之放慢決定速度以促進審慎商議的制度設計。故而,柯文哲要以內閣制來建立對總統的「制衡」,顯然對制衡又堆疊了誤解。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桂宏誠,公務人員高等三級考試及格,三進三出政府機關。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和中國文化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博士,校名都不怎麼政治正確。目前擔任生涯第一個工作機構民主文教基金會的董事長。

加入好友
優傳媒 版權所有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著作權與轉載授權 / 合作夥伴 / 法律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