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婉真說故事》沖繩慰靈祭的省思 - umedia 優傳媒  

新聞 / 談古論今
陳婉真說故事》沖繩慰靈祭的省思
2023-07-05 07:00:00
A+
A
A-

美軍於二戰期間唯一登陸的日本國土沖繩,雙方都死傷慘重,和琉球群島緊鄰的台灣,銘刻在慰靈碑上的死亡人數卻只有34人。沖繩的學者曾多次向往訪的官員及立委反映,建議大家合力再找尋戰歿者名單,卻始終得不到正面回應。一個無視為國犧牲者的政府,要如何教育人民愛國觀念?(圖/陳婉真攝)

 

作者/陳婉真

 

每年6月23日,是日本最南端的沖繩縣一年一度的大日子,原因是1945年6月23日這一天,美軍登陸沖繩,經過三個月的血戰,估計有24萬人死亡。可以說它是二戰中的「沖繩陣亡將士紀念日」。

 

那次登陸戰應從1945年3月23日,美軍海洋艦隊集結於沖繩外海起算,4月1日盟軍登陸沖繩本島、4月6日日軍空中還擊(包括神風特攻隊),一路戰到最終日軍指揮官牛島滿自殺的6月22(或說23)日。這3個月間,沖繩成為人間煉獄,軍民死傷都很慘重,平均每四個沖繩人就有一人死於這場戰役;美軍則死傷約八萬人,是美軍在太平洋戰爭中折損最多的一役。

 

「槍林彈雨」已經不足以形容登陸戰的激烈,有人稱這場戰役為「鐵的風暴(Typhoon of Steel)」,日語稱為「鐵雨」(鉄の雨,tetsu no ame)或「鐵暴風」(鉄の暴風,tetsu no bōfū),以形容戰鬥之激烈與火力之密集。而美軍也被日本軍的視誓死抵抗行為嚇到,一個多月後以投擲兩顆原子彈,才終於迫使日本投降。

 

沖繩人扶老攜幼,向戰歿者獻花致祭,當年敵對的美軍戰歿者也不例外。駐日美軍(左)每年都會參加,時間讓雙方泯恩仇,往日的敵人,而今成為合作夥伴。(圖/朱家煌臉書)

 

沖繩戰役是太平洋戰爭中,美軍唯一登陸的日本領土,也是雙方在二戰中唯一一場地面交戰。島上眾多建築物及無數歷史文獻、文物和文化寶藏被毀,登陸戰根本是無差別的殺戮戰。

 

回顧二戰末期,日本的戰力已經明顯轉弱,反倒是美軍的攻勢越來越凌厲。為了儘速結束戰爭,美軍採取「跳島戰略」(Island hopping),目的是要加速進逼日本本土、結束戰爭,並減少損失,而策略性地跳過亞太地區某些日軍佔領島嶼的戰術。這些島嶼約略是現在印太地區的所謂第一及第二島縺島嶼。

 

美軍在決定攻占島嶼的過程中也有所爭議,海軍上將尼米茲主張攻占台灣,作為威脅日本本土的跳板,卻因麥克阿瑟曾被日本逐出菲律賓,因而堅持占領菲律賓,接著跳過台灣,登陸沖繩。台灣幸而被跳過,否則死傷難以估計。

 

而所有被跳島攻占的日本占領地,日軍死傷都相當慘烈,菲律賓如此(前總統李登輝的胞兄就是死在菲律賓),沖繩也一樣。原因是日軍根本不知投降為何物,一向都採取「玉碎」,即預知可能失敗時,全體官兵自殺或作最後的自殺式攻擊,而主帥幾乎都是以武士刀切腹方式自盡,面對這樣視死如歸的軍隊,美軍是頭一次碰到,相當震驚。

 

沖繩人每年的慰靈祭,幾乎家家戶戶都是罹難家屬,家家扶老攜幼長途跋涉,徒步上山向先人致祭,祭典的安排過程令人無限哀傷與感動。(圖/朱家煌臉書)

 

特別是沖繩諸島,在美軍登陸之前,雙方不斷打心理戰。日本方面向沖繩軍民灌輸美軍一旦登陸,婦女都會受到「鬼畜米(美)軍」強暴的說法,鼓勵平民——特別是婦女自殺以衛清白,因此,無論軍民,自殺死亡的人數都相當多。

 

而登陸的美軍也沒在客氣的,不但對沖繩狂轟亂炸,特別是針對防空壕及地道掩體等,一登陸就從洞口灌注大量燒夷彈,造成在地道內避難或就醫(戰時的野戰醫院都設在地道裡)的軍民全數罹難。即便事隔將近八十年,許多人想起那段過往,還是難免傷心落淚。

 

2018年的沖繩慰靈祭,當時的首相安倍晉三親自出席主持,誰都想不到他日後會遭到暗殺而死。(圖/陳婉真攝)

 

那是沖繩的歷史傷痛,和台灣有什麼關係?

 

有,因為那個時代,台灣和沖繩同為日本領土,而且在地理上是相鄰的兩個群島,雙方人民往來密切,漁民更是在相同的漁場捕魚,也有很多宜蘭人移居到琉球。幾乎可以說是同一個生活圈。

 

在美軍登陸沖繩前不久的1944年8月22日,有一艘「對馬丸」號輪船,船上1661名旅客,都是為了躲避可能的沖繩登陸戰而疏開(疏散)到九州,卻在途中被美軍潛艇鮑芬號(Bowfin)魚雷擊中,17分鐘後沈沒,共有1484人喪生。

 

我在2018年,曾參加高雄市關懷台籍老兵文化協會所舉辦的「台灣沖繩戰爭記憶交流團」,那是歷年沖繩慰靈祭中,頭一次有來自台灣的代表參加,協會透過駐日代表處安排,結果這個團被冠上「中華民國」之名,而中華民國可是當年台灣的敵國。

 

2018年的沖繩慰靈祭,首次有台灣人組團參加。那次前總統李登輝也特地到沖繩,為台灣人興建的慰靈碑揭幕,並寫下「為國作見證」的碑文。圖為台灣團參觀地道後合影。(圖/高雄市關懷台籍老兵文化協會提供)

 

那次參觀「對馬丸紀念館」時,解說員知道我們來自台灣,特別告訴我們說,對馬丸的大批學童本來是要疏開到台灣的,後因安全考量才決定改往九州,卻還是逃不過戰火的襲擊。

 

最令人震憾的是設在那霸市南端系滿市的「平和祈念公園廣場」,一排排黑色的石牆,呈「Z」字型排列。每一塊黑色石牆上滿是密密麻麻的文字,它們是亡者的所來處及姓名,連敵對方的美軍罹難者姓名,也被刻劃在同一個祈念公園裡。每年6月23日的慰靈祭,駐日美軍將領也會率隊參加並弔祭,而沖繩人怒吼要求美軍基地撒出沖繩的抗議聲也從未停歇,首相通常都會親自出席並主持會議。首相出現時,都會遭遇到抗議群眾的怒吼,卻不影響慰靈祭的進行。

 

設在沖繩縣糸滿市一排排”Z”字型的黑色石碑,上面密密麻麻的人名,都是沖繩登陸戰的罹難者,幾乎家家戶戶都有人死於這場戰役。即使事隔七十多年,遙想戰爭的慘烈,依舊令人震撼。(圖/陳婉真攝)

 

今年是因武漢肺炎疫情,縮小規模3年(2020~2022限制參加人數,從往年的5000人,大幅縮減到200人)後,首度恢復疫情前規模的頭一年。台灣隊睽違3年,同樣由高雄市台籍老兵文化協會主辦,今年還增加了台灣少年工二代的「高座之友會」,也由會長(前立委)何敏豪率代表參加,台灣日本關係協會會長蘇嘉全首次全程參與。

 

自2018年以來,事隔五年,其中有三年受到武漢肺炎影響,縮小祭典規模。今年台灣隊參加人數暴增,全體團員接受一次有別於黨國洗腦的真實戰爭史。(圖/朱家煌臉書)

 

老兵協會理事長朱家煌醫師,這3次慰靈祭都沒有缺席,他在臉書上這麼說:

 

去沖繩進行三次的慰靈交流,其實最大的收穫在於心靈的感動跟當地民眾對於和平祈念的深度教育推廣。

在沖繩的戰爭史蹟與資料館,一定懸掛來參訪的學校團體致贈的紙鶴串,日本文部省要求全國各級學校的校外教學一定要有戰爭反省與和平推廣相關場館的行程。沖繩在地則會每年舉辦「児童・生徒の平和メッセージ」,比賽內容有圖畫詩詞跟作文三個部門,在0623當天發表優勝作品,畫圖部門的優秀作品會作為展覽宣傳海報跟慰靈式秩序冊封面,詩詞的部份則會在儀式現場由作者朗誦和平之詩對全國放送。

透過每次到沖繩的交流,也在加深自己的意念,不僅要重建台灣近代戰爭史,也要讓台灣人了解戰爭的意義與和平的可貴。戰爭無法避免,人類的歷史就是一連串的戰爭,戰爭不會從人類的歷史消失,但是紀念這些因為人類衝突而犧牲的手足,就是我們應該作的事。

 

在一望無際的紀念碑林中,也有一塊刻著來自台灣的34名戰殁者姓名,台灣團每次都會前往獻花致祭,因此,朱醫師又稱台灣團為「沖繩掃墓團」。

 

只是因為台籍戰殁者人數太少,他們的名字和北韓戰殁者刻在同一塊紀念碑上。但據沖繩的學者表示,以當年台灣和沖繩關係之密切,台灣人死於沖繩戰役的人數,絕對遠遠多於紀念碑上的34人。學者曾向以往來訪的台灣官方代表或中央民意代表提出,希望雙方一起努力,找出更多還未刻在紀念碑上的台籍罹難人士,卻始終得不到回應。

 

為期三個月的沖繩登陸戰,掌握優勢兵力的美軍同樣傷亡慘重,有八萬人死亡,黑色石碑上一排排的英文名字,訴說那些戰死異鄉的年輕生命人數之龐大。可惜教訓永遠不夠,有人口口聲聲要武統台灣,侵略者必將付出代價。(圖/陳婉真攝)

 

而今,78年過去了,絕大多數二戰老兵已經凋零,特別是台灣,這段歷史被國民黨強加的黨國戰爭史所掩蓋,當年台灣兵是國民黨眼中的敵軍,千方百計抹滅它都來不及,哪有可能去搜集資料,回歸歷史?

 

不幸的是,民進黨兩度執政期間,對於這段被嚴重扭曲的歷史,同樣不聞不問,只剩下唯一紀錄二戰老兵歷史的「高雄市關懷台籍老兵文化協會」踽踽獨行,卻也無力去找出當年沖繩戰役中罹難者的姓名。

 

近年受到俄烏戰爭的影響,國際更加高度關注台海危機可能引發戰爭。如果連我們父祖輩為保衛家鄉而付出生命的歷史都被淹沒、戰殁者的姓名都無人聞問,請問:我們有什麼理由呼籲現今的年輕人要為保家衛國去當兵參戰?

 

掌握政權者能不正視這段被扭曲的戰爭史、所導致的國家意識模糊的嚴重性嗎?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作者簡介

陳婉真,曾擔任《中國時報》記者、美國《美麗島週刊》創辦人、立法委員、國大代表、台灣產業文化觀光推展協會理事長、綠色台灣文教基金會執行長等職務。

她生於彰化縣,從小立志當新聞工作者,台灣師範大學畢業便後順利考進中國時報,仗義執言和使命必達、務實求真的精神,讓她在新聞界以犀利觀點聞名。

她在戒嚴時期挑戰禁忌,即投入政治改革,因此成為黑牢裡的政治犯,但是無畏無懼的堅持理想,不論藍綠執政,從不向威權低頭。

現在是自由撰稿人,想記錄主流媒體忽略的真實台灣故事,挖掘更多因為政權更迭而被埋沒的歷史。

美軍於二戰期間唯一登陸的日本國土沖繩,雙方都死傷慘重,和琉球群島緊鄰的台灣,銘刻在慰靈碑上的死亡人數卻只有34人。沖繩的學者曾多次向往訪的官員及立委反映,建議大家合力再找尋戰歿者名單,卻始終得不到正面回應。一個無視為國犧牲者的政府,要如何教育人民愛國觀念?(圖/陳婉真攝)

 

作者/陳婉真

 

每年6月23日,是日本最南端的沖繩縣一年一度的大日子,原因是1945年6月23日這一天,美軍登陸沖繩,經過三個月的血戰,估計有24萬人死亡。可以說它是二戰中的「沖繩陣亡將士紀念日」。

 

那次登陸戰應從1945年3月23日,美軍海洋艦隊集結於沖繩外海起算,4月1日盟軍登陸沖繩本島、4月6日日軍空中還擊(包括神風特攻隊),一路戰到最終日軍指揮官牛島滿自殺的6月22(或說23)日。這3個月間,沖繩成為人間煉獄,軍民死傷都很慘重,平均每四個沖繩人就有一人死於這場戰役;美軍則死傷約八萬人,是美軍在太平洋戰爭中折損最多的一役。

 

「槍林彈雨」已經不足以形容登陸戰的激烈,有人稱這場戰役為「鐵的風暴(Typhoon of Steel)」,日語稱為「鐵雨」(鉄の雨,tetsu no ame)或「鐵暴風」(鉄の暴風,tetsu no bōfū),以形容戰鬥之激烈與火力之密集。而美軍也被日本軍的視誓死抵抗行為嚇到,一個多月後以投擲兩顆原子彈,才終於迫使日本投降。

 

沖繩人扶老攜幼,向戰歿者獻花致祭,當年敵對的美軍戰歿者也不例外。駐日美軍(左)每年都會參加,時間讓雙方泯恩仇,往日的敵人,而今成為合作夥伴。(圖/朱家煌臉書)

 

沖繩戰役是太平洋戰爭中,美軍唯一登陸的日本領土,也是雙方在二戰中唯一一場地面交戰。島上眾多建築物及無數歷史文獻、文物和文化寶藏被毀,登陸戰根本是無差別的殺戮戰。

 

回顧二戰末期,日本的戰力已經明顯轉弱,反倒是美軍的攻勢越來越凌厲。為了儘速結束戰爭,美軍採取「跳島戰略」(Island hopping),目的是要加速進逼日本本土、結束戰爭,並減少損失,而策略性地跳過亞太地區某些日軍佔領島嶼的戰術。這些島嶼約略是現在印太地區的所謂第一及第二島縺島嶼。

 

美軍在決定攻占島嶼的過程中也有所爭議,海軍上將尼米茲主張攻占台灣,作為威脅日本本土的跳板,卻因麥克阿瑟曾被日本逐出菲律賓,因而堅持占領菲律賓,接著跳過台灣,登陸沖繩。台灣幸而被跳過,否則死傷難以估計。

 

而所有被跳島攻占的日本占領地,日軍死傷都相當慘烈,菲律賓如此(前總統李登輝的胞兄就是死在菲律賓),沖繩也一樣。原因是日軍根本不知投降為何物,一向都採取「玉碎」,即預知可能失敗時,全體官兵自殺或作最後的自殺式攻擊,而主帥幾乎都是以武士刀切腹方式自盡,面對這樣視死如歸的軍隊,美軍是頭一次碰到,相當震驚。

 

沖繩人每年的慰靈祭,幾乎家家戶戶都是罹難家屬,家家扶老攜幼長途跋涉,徒步上山向先人致祭,祭典的安排過程令人無限哀傷與感動。(圖/朱家煌臉書)

 

特別是沖繩諸島,在美軍登陸之前,雙方不斷打心理戰。日本方面向沖繩軍民灌輸美軍一旦登陸,婦女都會受到「鬼畜米(美)軍」強暴的說法,鼓勵平民——特別是婦女自殺以衛清白,因此,無論軍民,自殺死亡的人數都相當多。

 

而登陸的美軍也沒在客氣的,不但對沖繩狂轟亂炸,特別是針對防空壕及地道掩體等,一登陸就從洞口灌注大量燒夷彈,造成在地道內避難或就醫(戰時的野戰醫院都設在地道裡)的軍民全數罹難。即便事隔將近八十年,許多人想起那段過往,還是難免傷心落淚。

 

2018年的沖繩慰靈祭,當時的首相安倍晉三親自出席主持,誰都想不到他日後會遭到暗殺而死。(圖/陳婉真攝)

 

那是沖繩的歷史傷痛,和台灣有什麼關係?

 

有,因為那個時代,台灣和沖繩同為日本領土,而且在地理上是相鄰的兩個群島,雙方人民往來密切,漁民更是在相同的漁場捕魚,也有很多宜蘭人移居到琉球。幾乎可以說是同一個生活圈。

 

在美軍登陸沖繩前不久的1944年8月22日,有一艘「對馬丸」號輪船,船上1661名旅客,都是為了躲避可能的沖繩登陸戰而疏開(疏散)到九州,卻在途中被美軍潛艇鮑芬號(Bowfin)魚雷擊中,17分鐘後沈沒,共有1484人喪生。

 

我在2018年,曾參加高雄市關懷台籍老兵文化協會所舉辦的「台灣沖繩戰爭記憶交流團」,那是歷年沖繩慰靈祭中,頭一次有來自台灣的代表參加,協會透過駐日代表處安排,結果這個團被冠上「中華民國」之名,而中華民國可是當年台灣的敵國。

 

2018年的沖繩慰靈祭,首次有台灣人組團參加。那次前總統李登輝也特地到沖繩,為台灣人興建的慰靈碑揭幕,並寫下「為國作見證」的碑文。圖為台灣團參觀地道後合影。(圖/高雄市關懷台籍老兵文化協會提供)

 

那次參觀「對馬丸紀念館」時,解說員知道我們來自台灣,特別告訴我們說,對馬丸的大批學童本來是要疏開到台灣的,後因安全考量才決定改往九州,卻還是逃不過戰火的襲擊。

 

最令人震憾的是設在那霸市南端系滿市的「平和祈念公園廣場」,一排排黑色的石牆,呈「Z」字型排列。每一塊黑色石牆上滿是密密麻麻的文字,它們是亡者的所來處及姓名,連敵對方的美軍罹難者姓名,也被刻劃在同一個祈念公園裡。每年6月23日的慰靈祭,駐日美軍將領也會率隊參加並弔祭,而沖繩人怒吼要求美軍基地撒出沖繩的抗議聲也從未停歇,首相通常都會親自出席並主持會議。首相出現時,都會遭遇到抗議群眾的怒吼,卻不影響慰靈祭的進行。

 

設在沖繩縣糸滿市一排排”Z”字型的黑色石碑,上面密密麻麻的人名,都是沖繩登陸戰的罹難者,幾乎家家戶戶都有人死於這場戰役。即使事隔七十多年,遙想戰爭的慘烈,依舊令人震撼。(圖/陳婉真攝)

 

今年是因武漢肺炎疫情,縮小規模3年(2020~2022限制參加人數,從往年的5000人,大幅縮減到200人)後,首度恢復疫情前規模的頭一年。台灣隊睽違3年,同樣由高雄市台籍老兵文化協會主辦,今年還增加了台灣少年工二代的「高座之友會」,也由會長(前立委)何敏豪率代表參加,台灣日本關係協會會長蘇嘉全首次全程參與。

 

自2018年以來,事隔五年,其中有三年受到武漢肺炎影響,縮小祭典規模。今年台灣隊參加人數暴增,全體團員接受一次有別於黨國洗腦的真實戰爭史。(圖/朱家煌臉書)

 

老兵協會理事長朱家煌醫師,這3次慰靈祭都沒有缺席,他在臉書上這麼說:

 

去沖繩進行三次的慰靈交流,其實最大的收穫在於心靈的感動跟當地民眾對於和平祈念的深度教育推廣。

在沖繩的戰爭史蹟與資料館,一定懸掛來參訪的學校團體致贈的紙鶴串,日本文部省要求全國各級學校的校外教學一定要有戰爭反省與和平推廣相關場館的行程。沖繩在地則會每年舉辦「児童・生徒の平和メッセージ」,比賽內容有圖畫詩詞跟作文三個部門,在0623當天發表優勝作品,畫圖部門的優秀作品會作為展覽宣傳海報跟慰靈式秩序冊封面,詩詞的部份則會在儀式現場由作者朗誦和平之詩對全國放送。

透過每次到沖繩的交流,也在加深自己的意念,不僅要重建台灣近代戰爭史,也要讓台灣人了解戰爭的意義與和平的可貴。戰爭無法避免,人類的歷史就是一連串的戰爭,戰爭不會從人類的歷史消失,但是紀念這些因為人類衝突而犧牲的手足,就是我們應該作的事。

 

在一望無際的紀念碑林中,也有一塊刻著來自台灣的34名戰殁者姓名,台灣團每次都會前往獻花致祭,因此,朱醫師又稱台灣團為「沖繩掃墓團」。

 

只是因為台籍戰殁者人數太少,他們的名字和北韓戰殁者刻在同一塊紀念碑上。但據沖繩的學者表示,以當年台灣和沖繩關係之密切,台灣人死於沖繩戰役的人數,絕對遠遠多於紀念碑上的34人。學者曾向以往來訪的台灣官方代表或中央民意代表提出,希望雙方一起努力,找出更多還未刻在紀念碑上的台籍罹難人士,卻始終得不到回應。

 

為期三個月的沖繩登陸戰,掌握優勢兵力的美軍同樣傷亡慘重,有八萬人死亡,黑色石碑上一排排的英文名字,訴說那些戰死異鄉的年輕生命人數之龐大。可惜教訓永遠不夠,有人口口聲聲要武統台灣,侵略者必將付出代價。(圖/陳婉真攝)

 

而今,78年過去了,絕大多數二戰老兵已經凋零,特別是台灣,這段歷史被國民黨強加的黨國戰爭史所掩蓋,當年台灣兵是國民黨眼中的敵軍,千方百計抹滅它都來不及,哪有可能去搜集資料,回歸歷史?

 

不幸的是,民進黨兩度執政期間,對於這段被嚴重扭曲的歷史,同樣不聞不問,只剩下唯一紀錄二戰老兵歷史的「高雄市關懷台籍老兵文化協會」踽踽獨行,卻也無力去找出當年沖繩戰役中罹難者的姓名。

 

近年受到俄烏戰爭的影響,國際更加高度關注台海危機可能引發戰爭。如果連我們父祖輩為保衛家鄉而付出生命的歷史都被淹沒、戰殁者的姓名都無人聞問,請問:我們有什麼理由呼籲現今的年輕人要為保家衛國去當兵參戰?

 

掌握政權者能不正視這段被扭曲的戰爭史、所導致的國家意識模糊的嚴重性嗎?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作者簡介

陳婉真,曾擔任《中國時報》記者、美國《美麗島週刊》創辦人、立法委員、國大代表、台灣產業文化觀光推展協會理事長、綠色台灣文教基金會執行長等職務。

她生於彰化縣,從小立志當新聞工作者,台灣師範大學畢業便後順利考進中國時報,仗義執言和使命必達、務實求真的精神,讓她在新聞界以犀利觀點聞名。

她在戒嚴時期挑戰禁忌,即投入政治改革,因此成為黑牢裡的政治犯,但是無畏無懼的堅持理想,不論藍綠執政,從不向威權低頭。

現在是自由撰稿人,想記錄主流媒體忽略的真實台灣故事,挖掘更多因為政權更迭而被埋沒的歷史。

加入好友
優傳媒 版權所有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著作權與轉載授權 / 合作夥伴 / 法律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