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大家對於行人權益遭到漠視都深惡痛絕,也疾呼政府重視,但政府到底做了什麼呢?除了提高罰款外,檢視現在的交通政策,就可以發現行政單位沒有整合的能力,不論是中央與地方間,或是部門與部門之橫向聯繫都一樣,出了事就互踢皮球,甚至連個主責機關都找不到。(圖/取自網路)
作者/李貴敏
行人走在馬路上屢遭車撞,美國媒體CNN因而報導台灣交通險象環生,如同行人地獄。日本外務省在僑民安全指南裡也聲稱,台灣的駕駛禮節不如日本,即使是綠燈行經斑馬線,也要記得注意周遭車輛。瑞士外交部官網更指稱走在台灣的馬路上,一不小心都會身亡。
就此,政府雖然在5月1日推行新規,針對不禮讓行人的車主重罰3,600元,但5月8日在台南還是發生了3歲女童與媽媽走斑馬線過馬路時,仍然不幸發生車禍死亡事件。
根據靖娟基金會公布的「2023年兒童安全指標調查」,顯示兒童對「交通安全」的評分為最低分,更有學童說「車子根本不理我們」。就連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都表示台灣交通安全有很大進步空間。在14日母親節當天,還有數個路權團體及網紅「Cheap」於全台7個縣市曾有的「行人罹難路口」,舉辦快閃活動,訴求「還路於民」和「終結行人地獄」。
雖然大家對於行人權益遭到漠視都深惡痛絕,也疾呼政府重視,但政府到底做了什麼呢?除了提高罰款外,檢視現在的交通政策,就可以發現行政單位沒有整合的能力,不論是中央與地方間,或是部門間之橫向聯繫都一樣,出了事就互踢皮球,就連個主責機關也找不到。
就拿「交通安全」為例,交通部主管全國交通行政及交通事業,負責交通政策、法令規章之釐定和業務執行之督導。但掌理市區道路設計規範擬訂、修正與工程技術研發、管理監督、輔導及資料蒐集統計,道路橋樑興建修築等事項卻是由內政部營建署負責。如果因為市區馬路的疏失而出車禍,到底誰該負責?又歸誰管或檢討改進?
尤其,每當事故發生時,最弱勢、傷亡最大的機車族、行人、老人,往往是被政府檢討的對象,而不是淘汰不適任駕駛、全面提升駕駛素質,或提高取得駕照的鑑別度。雖然公部門事務官也有人才設計出符合安全需求的「都市人本交通道路規劃設計手冊」,但卻不見政府做為道路工程設計的強制力規範;也難怪公務員會退縮到祗想守著單位的一畝三分地,避免多做多錯,少做少錯。
常說制度管人,流程管事。到底需要創造什麼樣的制度,規劃什麼樣的流程,才能讓我們的政府變聰明,也才能讓具備專業學識知識的公務人員發揮所能?無可置疑,交通問題絕對是政府的問題,而改善交通也不外乎從3E,也就是:交通教育(Education)、交通執法(Enforcement)及交通工程(Engineering)三方面著手。但是交通教育在哪裡?以前還有「生活與倫理」、「公民與道德」等課程教導,現在呢?工程的規劃、執行及評估,到底做了沒?如果有,是交通部還是內政部?又做了什麼?
交通既然是民眾的生活日常,行政部門又怎麼能如此被動、含糊、消極及不作為?事實證明如果再繼續默許或容忍錯誤的道路政策,就等同將我們自己與身邊的家人朋友推向危險邊緣!這也是多年來民間專業人士及學者,倡導台灣應從「車本交通」升級成「人本交通」。也就是道路的規劃從行車者的追求效率,轉而聚焦保護用路人的安全,並搭配大眾運輸建構整體的交通系統,讓行人及車輛有安全舒適的道路可用。
無論如何,終結行人的地獄,需要政府的智慧跟決心,更需要全民的持續關注與監督。畢竟,新聞的熱潮很快就過了,但台灣這片土地卻是我們一輩子的家鄉。祗有走的安全,才能走得長遠!
作者簡介
李貴敏,國立政治大學法學碩士、美國太平洋大學法學博士及法學碩士,國立交通大學兼任教授及東吳大學兼任副教授。金典律師事務所創辦人、Baker McKenzie 國際資深合夥人、海基會財經顧問。立法院第十屆第一、二會期優秀司法正義立法委員,口袋國會評鑑立法院第十屆第一、二會期司法法制委員會優質立委,口袋國會評鑑立法院第十屆第三會期全院表現優質立法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