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講台灣人的故事》追逐陽光的鳥人 - umedia 優傳媒  

新聞 / 談古論今
開講台灣人的故事》追逐陽光的鳥人
2023-04-21 06:14:00
A+
A
A-

蒙特克河口,日出時水鳥成群飛舞覓食。(圖/均為作者提供)

 

作者/林明美

 

「你們準備長住?還是只住夏季,是雪鳥(snow bird)嗎?」路上碰到鄰居,散步碰到陌生人,在「天氣真好」、「風景美極了」等客氣話題後,再深入閒聊下去,通常會關懷你是短居或長住?預計停留那些月份?因為,來到這麼美麗的島上,沒有充分感受四季變化,和大自然一起悠閒的忘我,是無法領會島上特色的。

 

只是,當秋風起兮雲飛揚,邁入冰雪封地的季節時,多數人無法忍受長達六個月的嚴冬,紛紛轉進其他溫暖之處,成為遠離風雪,追逐陽光的「雪鳥」一族。

 

不過,我個人倒認為,夏來冬去,像候鳥一般,稱為「鳥人」,似乎更貼切。

 

沒有計畫的生活怎麼過?

2016年一退休,喔!不,是根本還沒退休,就已經因緣俱足,來到加拿大愛德華王子島度假。

 

打拼了一輩子,除了認真工作外沒有其他興趣的老公,對於我們「計劃」中,「不特別做什麼事」的異國度假生活,充滿了焦慮與不確定感。沒有秘書安排每日行程,每日起床後不需開會、上班,實在無法想像日子該怎麼過。老婆大人說每天只要運動、休息、做自己有興趣的事。那是什麼意思?又該如何進行?

 

好在這些焦慮很快就解除了。定居下來後,除一日三餐外無大事,日日望著藍天白雲,看著海鳥覓食,既不必關心國內政治的紛擾,也不需被激動吵雜的談話性節目騷擾。加上左鄰右舍彷彿桃花源中「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悠閒生活,也就入境隨俗,逐步順應,學習和自己及周遭環境相處。

 

日日沿河岸散步,欣賞自然,認識鄰居

我們住在小鎮郊區,蒙特克河(Montaque River)下游,接近出海口附近,從住家到河海口的小路是我們最喜愛的散步道。每日早晚,一路走一路觀賞千變萬化的河海景緻、沿岸整潔美麗的庭園、植物,及彩色繽紛的住屋。

 

這是一條十分安靜的住家河畔道路,可以感受各種天氣下河面的變化及鳥群的生態,也可以安靜觀賞夕陽景致,除了住戶出入車輛外,極少見到外人。鄰居們待在屋內,望見我們兩位亞洲人,像潮水似的每日準時早晚兩次,走來走去,倒也習慣,久了,自然相互熟悉了。

 

 

每日千變萬化的落日河景,是散步途中最絢麗的美景。

 

鳥人鄰居們

住在灰色木屋的貝利,退休前在渥太華的政府部門工作,暑假期間和好友馬克回島上小住,每次走過他們家前,總可以望見他兩人靜靜坐在紗窗內對著河景喝咖啡聊天。望見路過的我們時,揮揮手,彼此打個招呼,一來一去就熟了。

 

兩人對東方文化挺有興趣,計劃找機會呼朋引伴一起去西藏高地冒險,也很樂意了解台灣的情形。後來,馬克假期結束,回渥太華工作,我們還常碰到貝利走出灰屋,獨自在溫暖的秋陽下沉思散步。

 

與來自美國的鄰居保羅夫婦合影。

 

參加保羅夫婦在家中舉辦的餐會。

 

保羅和托妮是一對來自美國的熱情夫婦,原長住紐約,為了追求生活品質,數年前賣掉紐約住家,一北一南,分別在島上及佛羅里達州買下房屋。去年保羅退休了,夫妻倆正式搬到島上,預計夏、秋兩季,住在陽光普照美麗的島上,春、冬則遠離冰雪,住在氣候適宜的佛州。

 

他倆這麼一安排,從此遠離寒冬酷暑,而且還可以出租餘屋,增加收入,正式加入鳥人行列。像候鳥一般,冬天向南遠離北國冰雪,夏天往北再遷徙回島上。

 

他們島上的家就在河口沙洲旁,風景絕美,清晨在東昇朝陽照耀下的廚房準備早餐,傍晚在遙望落日餘暉的陽台上欣賞海鳥覓食,過著神仙般的生活。

 

他倆對東方文化也極有興趣,數次邀約我們到家中與朋友共餐,或參加他們主辦的沙灘篝火活動,吹海風、烤棉花糖、閒聊天。

 

夫妻倆來到加拿大定居後,認識許多島上的好朋友,不只每周參加小鎮讀書會,也報名參加21公里的馬拉松競賽。等10月看遍楓紅,天氣逐漸變冷,再一路開車,一路訪友,輕鬆返回溫暖的佛州。

 

老公的蠟筆處女作,鄰居安妮與她的邊境牧羊犬「芬」。

 

女人與狗

鄰居安妮每天都帶她的邊境牧羊犬「芬」沿著沙灘散步,屬於長居島上的留鳥。附近遛狗的鄰居有時也結伴同行,3人3狗,遠遠地散步到沙洲頂端,狗兒跳、鳥兒飛,挺熱鬧的。

 

我們原來以為安妮比較嚴肅,初學繪畫的老公只想遠遠拍張她帶狗兒散步的照片回去臨摹,沒想到被發現後,居然大方地拉著「芬」停下讓老公拍照。這下,我們當然成了朋友。

 

這是老公平生第一張,苦心臨摹的「女人與狗」畫作。完成後第二天,路上又碰到安妮,趁機送給她,安妮很開心。我們提到想學畫,她立刻熱心的推薦小鎮的畫室,協助我們開啟了島上繪畫學習課程。

 

6年前,87歲的老太太蘇菲,因摯愛的老公過世,無法獨自管理房屋,只有割捨愛屋離開島上,不能再當鳥人了。

 

失去老伴,無法再當鳥人

獨自住在蒙特克河與小溪交界的老太太蘇菲也來自美國,她和擔任律師的先生多年來正是典型的鳥人。

 

37年前到島上旅遊,無意間買下這間景色絕佳的老紅屋,之後年年夏天都飛回度假3個月。老屋中承載了許多美好的回憶,屋外大樹是老先生親自栽植,屋內到處可見的搖椅是老先生看書最喜歡的座椅。只是,老先生不久前過世了。

 

望著空中一群群飛來覓食的加拿大野雁,括括括的叫鬧著,鼓動翅膀落到小溪中悠游。87歲的老太太蘇菲看著這些鳥朋友,傷感極了,她說:「這房子再好也要賣,我老了,管不動了。」。

 

老紅屋的屋頂,有四根準備應付寒冬燒爐火的煙囪,過去37年來他們沒有在島上過冬,四根煙囪從沒點燃過,未來,或許也沒機會再點燃了。

 

澳洲回來的年輕鳥人

住家不遠處有一棟三面環繞迴廊的新屋,這種形式在島上並不常見,頗引起我們的好奇。夏末,有一天,忽然見到迴廊上躺著一位正在陽光浴的比基尼女郎。這可怪了,附近多是退休人士,極少見到年輕人,難道是度假遊客嗎?後來有機會聊聊,才知道原來30來歲的林茜從小生活在島上,是土生土長的島民,父母、叔伯等親戚都還住在附近,14歲離島念書,目前遠離家鄉在澳洲雪梨工作。

 

林茜還是單身,新屋是親自找建築師設計建成的,做為夏天回島上的度假屋。屋外迴廊設計果然取材自澳洲,作為阻絕夏日豔陽之用,是島上典型的夏屋」(summer house),只供夏季使用,因此屋內沒有爐火、暖氣等供暖設施。

 

林茜很滿意屋內的現代化裝修,引領我們逐一介紹後現代極簡風格的陳設,讓我們也感受到幾許青春的氣息。可惜的是,才剛認識她,她卻已經要結束假期,又要飛回澳洲繼續工作了。

 

林茜雖是土生土長的島民,但因在澳洲工作,蓋出具有澳洲屋外迴廊特色的「夏屋」(summer house)新居。

 

追逐陽光的快樂老夫婦

島上見到最有特色的鳥人,應該是在海邊露營區遇到的老夫婦。

 

他們幾年前退休後,就像前面所提的保羅夫妻一般,決定改變生活習慣。毅然賣掉住屋,買下有如遊覽車一般大小的旅行車(motor home)成為他們的活動住家,車內客廳、臥房、廚房設備齊全,從此加入活動性更強的鳥人族,過著追逐陽光的遊牧生活。

 

見到他們時,先生正在車旁準備烤肉,65歲活力充沛的太太南西驕傲的帶著我們參觀車內精美的各項設計,不可思議的,車內裝置齊全,連King size的臥床、洗衣機、烘乾機等都一應俱全呢!

 

蒙特克河中,與愛狗泛舟的婦人。

 

南西告訴我們,這種以車為家的生活已經兩、三年了,他們在美、加各地旅遊,隨車攜帶的獨木舟、自行車,是他們最喜歡的戶外運動。南西還提到,如果路過兒女居住的城市,他們當然也會順道拜訪,而且,他們無需擔心會給兒女帶來困擾,因為,他們的家就隨身帶著呢!

 

如遊覽車一般大小的旅行車(motorhome)成為鳥人的活動住家,車上各項設備俱足,只要找到露營地,就可以追隨陽光,任意行。

 

這些鳥人對「家」的觀念,讓我們動容,也讓我們更珍惜在島上的時光,認知到只要是我們認真生活的地方,那就是我們的家。

 

過往的經歷中,「房屋」與「家」畫上等號,只要在哪落地就在哪生根,像種進土裡的樹一般,一移動,就傷筋動骨,因而不敢輕言移植。這次有機會認識不受嚴冬束縛,主動追逐陽光,像種在盆裡的植物一般,隨著陽光遷徙,尋找光明的鳥人,倒真是給了我們重新思考生活態度的機會。

 

後來呢……

美國暢銷作家大衛.柯恩《休假一年》一書的編者在序言中提到:「想想看,你多久沒有欣賞一道彩虹?多久沒有沿著小溪散步,聽那涓涓細流?多久沒有閒行海灘,諦聽海濤?多久沒有靜望野鳥覓食?」。

 

是啊!我們懂了。

 

脫下鞋子,光腳走在沙灘上,看著海鳥在水面翱翔,看著美麗石頭在波濤中靜靜躺著,看著輕柔的海風推著水浪層層的波紋,我們總會不由自主地停下腳步,癡癡望著,天天都有新的體悟。

 

很高興,那年,我們也當了一回鳥人。

 

林明美,台灣桃園人,台大人類學系畢業,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碩士暨傑出校友,文化大學都市計劃博士,一生熱愛文學寫作,長期視博物館發展、文化資產、考古遺址保存為己任。

她是新北市十三行博物館創館館長,一手打造該館和八里左岸的相依共存關聯,並曾擔任國立故宮博物院及歷史博物館展覽組組長等職,現任靈鷲山生命和平大學籌備處主任。

林明美為桃園蘆竹區望族後代,家族多從事教育及治理鄉里事務,日治時期更有叔祖赴日求學或留學滿洲、創業等。偶然機緣下接觸學界相關研究出版,揭露家族自清代歷日治至現代以來,與當代社會的淵源,燃起她血液中一直存在的探索DNA。

本系列文章以她的家族為經,聯結歷代社經文化脈絡,兼具史實與趣味性,極具可讀性。

蒙特克河口,日出時水鳥成群飛舞覓食。(圖/均為作者提供)

 

作者/林明美

 

「你們準備長住?還是只住夏季,是雪鳥(snow bird)嗎?」路上碰到鄰居,散步碰到陌生人,在「天氣真好」、「風景美極了」等客氣話題後,再深入閒聊下去,通常會關懷你是短居或長住?預計停留那些月份?因為,來到這麼美麗的島上,沒有充分感受四季變化,和大自然一起悠閒的忘我,是無法領會島上特色的。

 

只是,當秋風起兮雲飛揚,邁入冰雪封地的季節時,多數人無法忍受長達六個月的嚴冬,紛紛轉進其他溫暖之處,成為遠離風雪,追逐陽光的「雪鳥」一族。

 

不過,我個人倒認為,夏來冬去,像候鳥一般,稱為「鳥人」,似乎更貼切。

 

沒有計畫的生活怎麼過?

2016年一退休,喔!不,是根本還沒退休,就已經因緣俱足,來到加拿大愛德華王子島度假。

 

打拼了一輩子,除了認真工作外沒有其他興趣的老公,對於我們「計劃」中,「不特別做什麼事」的異國度假生活,充滿了焦慮與不確定感。沒有秘書安排每日行程,每日起床後不需開會、上班,實在無法想像日子該怎麼過。老婆大人說每天只要運動、休息、做自己有興趣的事。那是什麼意思?又該如何進行?

 

好在這些焦慮很快就解除了。定居下來後,除一日三餐外無大事,日日望著藍天白雲,看著海鳥覓食,既不必關心國內政治的紛擾,也不需被激動吵雜的談話性節目騷擾。加上左鄰右舍彷彿桃花源中「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悠閒生活,也就入境隨俗,逐步順應,學習和自己及周遭環境相處。

 

日日沿河岸散步,欣賞自然,認識鄰居

我們住在小鎮郊區,蒙特克河(Montaque River)下游,接近出海口附近,從住家到河海口的小路是我們最喜愛的散步道。每日早晚,一路走一路觀賞千變萬化的河海景緻、沿岸整潔美麗的庭園、植物,及彩色繽紛的住屋。

 

這是一條十分安靜的住家河畔道路,可以感受各種天氣下河面的變化及鳥群的生態,也可以安靜觀賞夕陽景致,除了住戶出入車輛外,極少見到外人。鄰居們待在屋內,望見我們兩位亞洲人,像潮水似的每日準時早晚兩次,走來走去,倒也習慣,久了,自然相互熟悉了。

 

 

每日千變萬化的落日河景,是散步途中最絢麗的美景。

 

鳥人鄰居們

住在灰色木屋的貝利,退休前在渥太華的政府部門工作,暑假期間和好友馬克回島上小住,每次走過他們家前,總可以望見他兩人靜靜坐在紗窗內對著河景喝咖啡聊天。望見路過的我們時,揮揮手,彼此打個招呼,一來一去就熟了。

 

兩人對東方文化挺有興趣,計劃找機會呼朋引伴一起去西藏高地冒險,也很樂意了解台灣的情形。後來,馬克假期結束,回渥太華工作,我們還常碰到貝利走出灰屋,獨自在溫暖的秋陽下沉思散步。

 

與來自美國的鄰居保羅夫婦合影。

 

參加保羅夫婦在家中舉辦的餐會。

 

保羅和托妮是一對來自美國的熱情夫婦,原長住紐約,為了追求生活品質,數年前賣掉紐約住家,一北一南,分別在島上及佛羅里達州買下房屋。去年保羅退休了,夫妻倆正式搬到島上,預計夏、秋兩季,住在陽光普照美麗的島上,春、冬則遠離冰雪,住在氣候適宜的佛州。

 

他倆這麼一安排,從此遠離寒冬酷暑,而且還可以出租餘屋,增加收入,正式加入鳥人行列。像候鳥一般,冬天向南遠離北國冰雪,夏天往北再遷徙回島上。

 

他們島上的家就在河口沙洲旁,風景絕美,清晨在東昇朝陽照耀下的廚房準備早餐,傍晚在遙望落日餘暉的陽台上欣賞海鳥覓食,過著神仙般的生活。

 

他倆對東方文化也極有興趣,數次邀約我們到家中與朋友共餐,或參加他們主辦的沙灘篝火活動,吹海風、烤棉花糖、閒聊天。

 

夫妻倆來到加拿大定居後,認識許多島上的好朋友,不只每周參加小鎮讀書會,也報名參加21公里的馬拉松競賽。等10月看遍楓紅,天氣逐漸變冷,再一路開車,一路訪友,輕鬆返回溫暖的佛州。

 

老公的蠟筆處女作,鄰居安妮與她的邊境牧羊犬「芬」。

 

女人與狗

鄰居安妮每天都帶她的邊境牧羊犬「芬」沿著沙灘散步,屬於長居島上的留鳥。附近遛狗的鄰居有時也結伴同行,3人3狗,遠遠地散步到沙洲頂端,狗兒跳、鳥兒飛,挺熱鬧的。

 

我們原來以為安妮比較嚴肅,初學繪畫的老公只想遠遠拍張她帶狗兒散步的照片回去臨摹,沒想到被發現後,居然大方地拉著「芬」停下讓老公拍照。這下,我們當然成了朋友。

 

這是老公平生第一張,苦心臨摹的「女人與狗」畫作。完成後第二天,路上又碰到安妮,趁機送給她,安妮很開心。我們提到想學畫,她立刻熱心的推薦小鎮的畫室,協助我們開啟了島上繪畫學習課程。

 

6年前,87歲的老太太蘇菲,因摯愛的老公過世,無法獨自管理房屋,只有割捨愛屋離開島上,不能再當鳥人了。

 

失去老伴,無法再當鳥人

獨自住在蒙特克河與小溪交界的老太太蘇菲也來自美國,她和擔任律師的先生多年來正是典型的鳥人。

 

37年前到島上旅遊,無意間買下這間景色絕佳的老紅屋,之後年年夏天都飛回度假3個月。老屋中承載了許多美好的回憶,屋外大樹是老先生親自栽植,屋內到處可見的搖椅是老先生看書最喜歡的座椅。只是,老先生不久前過世了。

 

望著空中一群群飛來覓食的加拿大野雁,括括括的叫鬧著,鼓動翅膀落到小溪中悠游。87歲的老太太蘇菲看著這些鳥朋友,傷感極了,她說:「這房子再好也要賣,我老了,管不動了。」。

 

老紅屋的屋頂,有四根準備應付寒冬燒爐火的煙囪,過去37年來他們沒有在島上過冬,四根煙囪從沒點燃過,未來,或許也沒機會再點燃了。

 

澳洲回來的年輕鳥人

住家不遠處有一棟三面環繞迴廊的新屋,這種形式在島上並不常見,頗引起我們的好奇。夏末,有一天,忽然見到迴廊上躺著一位正在陽光浴的比基尼女郎。這可怪了,附近多是退休人士,極少見到年輕人,難道是度假遊客嗎?後來有機會聊聊,才知道原來30來歲的林茜從小生活在島上,是土生土長的島民,父母、叔伯等親戚都還住在附近,14歲離島念書,目前遠離家鄉在澳洲雪梨工作。

 

林茜還是單身,新屋是親自找建築師設計建成的,做為夏天回島上的度假屋。屋外迴廊設計果然取材自澳洲,作為阻絕夏日豔陽之用,是島上典型的夏屋」(summer house),只供夏季使用,因此屋內沒有爐火、暖氣等供暖設施。

 

林茜很滿意屋內的現代化裝修,引領我們逐一介紹後現代極簡風格的陳設,讓我們也感受到幾許青春的氣息。可惜的是,才剛認識她,她卻已經要結束假期,又要飛回澳洲繼續工作了。

 

林茜雖是土生土長的島民,但因在澳洲工作,蓋出具有澳洲屋外迴廊特色的「夏屋」(summer house)新居。

 

追逐陽光的快樂老夫婦

島上見到最有特色的鳥人,應該是在海邊露營區遇到的老夫婦。

 

他們幾年前退休後,就像前面所提的保羅夫妻一般,決定改變生活習慣。毅然賣掉住屋,買下有如遊覽車一般大小的旅行車(motor home)成為他們的活動住家,車內客廳、臥房、廚房設備齊全,從此加入活動性更強的鳥人族,過著追逐陽光的遊牧生活。

 

見到他們時,先生正在車旁準備烤肉,65歲活力充沛的太太南西驕傲的帶著我們參觀車內精美的各項設計,不可思議的,車內裝置齊全,連King size的臥床、洗衣機、烘乾機等都一應俱全呢!

 

蒙特克河中,與愛狗泛舟的婦人。

 

南西告訴我們,這種以車為家的生活已經兩、三年了,他們在美、加各地旅遊,隨車攜帶的獨木舟、自行車,是他們最喜歡的戶外運動。南西還提到,如果路過兒女居住的城市,他們當然也會順道拜訪,而且,他們無需擔心會給兒女帶來困擾,因為,他們的家就隨身帶著呢!

 

如遊覽車一般大小的旅行車(motorhome)成為鳥人的活動住家,車上各項設備俱足,只要找到露營地,就可以追隨陽光,任意行。

 

這些鳥人對「家」的觀念,讓我們動容,也讓我們更珍惜在島上的時光,認知到只要是我們認真生活的地方,那就是我們的家。

 

過往的經歷中,「房屋」與「家」畫上等號,只要在哪落地就在哪生根,像種進土裡的樹一般,一移動,就傷筋動骨,因而不敢輕言移植。這次有機會認識不受嚴冬束縛,主動追逐陽光,像種在盆裡的植物一般,隨著陽光遷徙,尋找光明的鳥人,倒真是給了我們重新思考生活態度的機會。

 

後來呢……

美國暢銷作家大衛.柯恩《休假一年》一書的編者在序言中提到:「想想看,你多久沒有欣賞一道彩虹?多久沒有沿著小溪散步,聽那涓涓細流?多久沒有閒行海灘,諦聽海濤?多久沒有靜望野鳥覓食?」。

 

是啊!我們懂了。

 

脫下鞋子,光腳走在沙灘上,看著海鳥在水面翱翔,看著美麗石頭在波濤中靜靜躺著,看著輕柔的海風推著水浪層層的波紋,我們總會不由自主地停下腳步,癡癡望著,天天都有新的體悟。

 

很高興,那年,我們也當了一回鳥人。

 

林明美,台灣桃園人,台大人類學系畢業,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碩士暨傑出校友,文化大學都市計劃博士,一生熱愛文學寫作,長期視博物館發展、文化資產、考古遺址保存為己任。

她是新北市十三行博物館創館館長,一手打造該館和八里左岸的相依共存關聯,並曾擔任國立故宮博物院及歷史博物館展覽組組長等職,現任靈鷲山生命和平大學籌備處主任。

林明美為桃園蘆竹區望族後代,家族多從事教育及治理鄉里事務,日治時期更有叔祖赴日求學或留學滿洲、創業等。偶然機緣下接觸學界相關研究出版,揭露家族自清代歷日治至現代以來,與當代社會的淵源,燃起她血液中一直存在的探索DNA。

本系列文章以她的家族為經,聯結歷代社經文化脈絡,兼具史實與趣味性,極具可讀性。

加入好友
優傳媒 版權所有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著作權與轉載授權 / 合作夥伴 / 法律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