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婉真說故事》戰火下的流轉人生----百歲阿嬤陳月霞的生命故事 - umedia 優傳媒  

新聞 / 談古論今
陳婉真說故事》戰火下的流轉人生----百歲阿嬤陳月霞的生命故事
2023-03-01 07:00:00
A+
A
A-

陳月霞(中坐者)和老大(二排右一)、老五(二排右二)、老四(二排左二)及女婿與帶訪親戚及作者合攝。(圖/曾芳珠提供)

 

作者/陳婉真

 

23歲以前,她的名字叫石野美智子,是典型的東京都市上班女子,出生於1922年(大正11年),高等科畢業後在銀行工作,和父母同住。

 

1940年代初期正逢二次大戰期間,因為家中還有空房,父母把房間分租給學生,其中一位房客是來自台灣、就讀東京昭和第一商業學校的陳春西。

 

由於東京是日本首都及皇居所在地,戰爭期間首當其衝,累計在1944~45年間,自1944年11月24日起,東京總共經歷過106次空襲,包括5次大規模空襲(1945年3月10日、4月13日、4月15日、5月24日、5月25-26日),其中1945年3月10日的下町空襲造成了10萬人以上死亡、100萬人流失住所,5月25日的空襲造成約7千人死亡。後兩次的轟炸史稱「東京大爆擊(轟炸)」,東京幾乎夷為平地。

 

1955年雙十節,陳春西和陳月霞夫婦帶女兒遊關子嶺。(圖/陳月霞提供)

 

石原美智子的父母眼看戰況越來越不利,擔心女兒的安危,同時,他們也認為陳春西為人老實可靠,因而拜託陳春西說,如果陳春西不嫌棄,女兒就交給他了,只希望陳春西不要遺棄美智子。當然兩人彼此都互有好感,就這樣,兩人在1945年5月20日,簡單完成戰火下的婚約。

 

陳春西順利自學校畢業後,曾在一家酵素公司上班,戰爭中物資缺乏,陳春西卻因工作之便,常有機會從公司拿回一些麵包孝敬老丈人一家。

 

1945年8月,陳春西得到滿洲國奉天市滿洲電線株式會社的聘書,和妻子美智子搭船赴任,想不到8月15日船行到半途,收聽日本天皇戰敗無條件投降的「玉音放送」,船隻隨即折返,回到東京。並於隔年(1946年)2月搭船返回台灣。

 

陳春西的故鄉在今彰化縣田中鎮,家中務農,由於田中距離著名的台中蕉產地中寮及集集等地不遠,火車運輸方便,父親是香蕉的中盤商,家中經濟情況不錯,而日治時期在台灣的升學管道不多,陳春西的哥哥陳春東極力支持弟弟赴日讀書,陳家沒想到的是,陳春西不只完成了學業,還多帶了一個老婆回來。

 

然而,那段日子是台灣政局最混亂的時刻,尤其國民政府接收台灣後,開始進行一連串的仇日教育,所有在台日本人限期遣返,並嚴格規定每人只能帶1千円日幣返國,有許多在台灣居住多年的日本家庭被迫變賣所有家當,彰化縣舊濁水溪沿岸浮覆地也有很多日本移民聚落,美智子還向一戶日本家庭買了一個衣櫃。

 

也因為政府強制遣返日本人的政策,雖然陳春西和美智子在東京辦了結婚登記,家人卻唯恐美智子被遣返日本,家族成員互相告誡不能透露美智子的日本人身分,而她在戶口名簿上也登記成為陳月霞這個道道地地的台灣人姓名,從此以後,石野美智子這個名字成為一個消失的歷史記憶,她成了一個道道地地台灣人媳婦陳月霞,從此絕口不說日本話。

 

陳月霞和丈夫居住的是田中鄉下名為「外三塊厝」的地方,顧名思意就是在很外圍的、只有三間厝的荒郊野外,距離原濁水溪幹道東螺溪河床不遠。

 

1960年元旦拍攝的全家福。(圖/陳月霞提供)

 

濁水溪是台灣第一大河,但原本水流急促,流路飄忽不定,曾於1898年泛濫成災,到了1911年,日本政府開始整治濁水溪,將濁水溪主流南移至西螺溪,並築堤防護,即目前的濁水溪樣貌,東螺溪畔形成的一大片浮覆地(河川新生地)則規劃成為日本移民村,凡有意移民到台灣的日本人必須將日本的財產全部變賣歸零後來台,政府規劃每戶給予1.5分的房地,以公費先行整地成方塊狀耕地、重建水圳、構築堤防外,並設置了屋舍、道路與飲水設施。每戶耕作農地約有3.87公頃至至4.85公頃。移民們所種植的作物,除了糖廠所需的甘蔗外,也允許自給自足的稻米耕作。

 

可以想見,陳春西家緊隣移民村的農地,是長年經歷濁水溪流經、布滿大小石頭的不毛之地,耕種起來非常辛苦。

 

「做仕啦,彼時陣種田攏嘛愛用人工。」講一口流利的台灣話,陳月霞回憶剛到台灣時向婆婆學習講台語,而陳家大小則彼此告誡,一定要盡全力保護陳月霞,絕對不可以洩露她的日本人身分。

 

陳月霞手持總統蔡英文頒贈的百歲敬老狀,和後輩合影。站立者左起老四,老大及老五三個女兒及親戚晚輩曾芳珠。(圖/曾芳珠提供)

 

在學習當台灣農家媳婦的過程中也發生許多趣事,譬如第一次要去下田搓草時,她穿著皮鞋到田邊,「我不習慣脫赤腳嘛。」陳月霞自己也邊說邊笑自己當年的窘境。

 

然而,她很快入境隨俗,幫忙種稻、割稻、曬谷…等 ,樣樣精通,還要一天煮五頓飯,供家人及前來幫忙者食用,她指著自己的腳說,因為常常打赤腳,腳板變得又寬又大。

 

而陳春西則在1950年當選老家田中鎮三民里里長,接著並連任三屆的田中鎮鎮民代表,隨後把工作重心轉往農會;陳月霞接著也參選過一任的鎮民代表,之後轉而開設書局。

 

陳家老照片都是陳月霞已過世的丈夫陳春西整理,陳春西字跡工整,加上自己開設書局,又喜歡拍照,留下很多珍貴影像。這是陳月霞經營中西書局時的照片。(圖/陳月霞提供)

 

問她為什麼會去選舉,她說因為鎮上需要女性候選人,地方人士看上她在東京高等科畢業,及珠算二級、在兩家銀行上班的學經歷,支持她出來參選。

 

陳月霞和陳春西共育有五位女兒,並收養了哥哥陳春東的一個兒子。他們的長女目前定居日本,她是和一位曾赴滿洲參戰、戰後被送到西伯利亞作了兩年戰俘,遣返後定居日本的台灣人結婚。母女的命運都和二戰息息相關,陳月霞則說,她從日本到台灣成為台灣人,卻有一個女兒嫁到日本,這樣剛好打平,互不虧欠。

 

陳春西和陳月霞夫婦帶著兩個女兒遊台中公園留影。(圖/陳月霞提供)

 

由於去年10月是陳月霞滿一百歲的生日,彰化縣政府特別轉頒了一幀總統蔡英文具名的「敬老狀」給她,全家人都對她的福壽雙全同感欣慰。

 

她目前除了耳朶重聽及臗骨略有滑脫,卻因年事過高,醫師不建議開刀之外,身體狀況相當良好,為人也很樂觀,隨手拿給她一個算盤,她立即熟練的撥打起來。問她想不想回日本?她搖搖頭說:「佇台灣卡好啦。」

 

對於當年初到台灣時因為國籍所受的委屈、父母過世都無法回去奔喪、20年後才得有機會返回日本…,種種過往她已不再計較,或許就是這種樂觀認命的人生觀,正是她長命百歲的秘訣吧。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作者簡介

陳婉真,曾擔任《中國時報》記者、美國《美麗島週刊》創辦人、立法委員、國大代表、台灣產業文化觀光推展協會理事長、綠色台灣文教基金會執行長等職務。

她生於彰化縣,從小立志當新聞工作者,台灣師範大學畢業便後順利考進中國時報,仗義執言和使命必達、務實求真的精神,讓她在新聞界以犀利觀點聞名。

她在戒嚴時期挑戰禁忌,即投入政治改革,因此成為黑牢裡的政治犯,但是無畏無懼的堅持理想,不論藍綠執政,從不向威權低頭。

現在是自由撰稿人,想記錄主流媒體忽略的真實台灣故事,挖掘更多因為政權更迭而被埋沒的歷史。

陳月霞(中坐者)和老大(二排右一)、老五(二排右二)、老四(二排左二)及女婿與帶訪親戚及作者合攝。(圖/曾芳珠提供)

 

作者/陳婉真

 

23歲以前,她的名字叫石野美智子,是典型的東京都市上班女子,出生於1922年(大正11年),高等科畢業後在銀行工作,和父母同住。

 

1940年代初期正逢二次大戰期間,因為家中還有空房,父母把房間分租給學生,其中一位房客是來自台灣、就讀東京昭和第一商業學校的陳春西。

 

由於東京是日本首都及皇居所在地,戰爭期間首當其衝,累計在1944~45年間,自1944年11月24日起,東京總共經歷過106次空襲,包括5次大規模空襲(1945年3月10日、4月13日、4月15日、5月24日、5月25-26日),其中1945年3月10日的下町空襲造成了10萬人以上死亡、100萬人流失住所,5月25日的空襲造成約7千人死亡。後兩次的轟炸史稱「東京大爆擊(轟炸)」,東京幾乎夷為平地。

 

1955年雙十節,陳春西和陳月霞夫婦帶女兒遊關子嶺。(圖/陳月霞提供)

 

石原美智子的父母眼看戰況越來越不利,擔心女兒的安危,同時,他們也認為陳春西為人老實可靠,因而拜託陳春西說,如果陳春西不嫌棄,女兒就交給他了,只希望陳春西不要遺棄美智子。當然兩人彼此都互有好感,就這樣,兩人在1945年5月20日,簡單完成戰火下的婚約。

 

陳春西順利自學校畢業後,曾在一家酵素公司上班,戰爭中物資缺乏,陳春西卻因工作之便,常有機會從公司拿回一些麵包孝敬老丈人一家。

 

1945年8月,陳春西得到滿洲國奉天市滿洲電線株式會社的聘書,和妻子美智子搭船赴任,想不到8月15日船行到半途,收聽日本天皇戰敗無條件投降的「玉音放送」,船隻隨即折返,回到東京。並於隔年(1946年)2月搭船返回台灣。

 

陳春西的故鄉在今彰化縣田中鎮,家中務農,由於田中距離著名的台中蕉產地中寮及集集等地不遠,火車運輸方便,父親是香蕉的中盤商,家中經濟情況不錯,而日治時期在台灣的升學管道不多,陳春西的哥哥陳春東極力支持弟弟赴日讀書,陳家沒想到的是,陳春西不只完成了學業,還多帶了一個老婆回來。

 

然而,那段日子是台灣政局最混亂的時刻,尤其國民政府接收台灣後,開始進行一連串的仇日教育,所有在台日本人限期遣返,並嚴格規定每人只能帶1千円日幣返國,有許多在台灣居住多年的日本家庭被迫變賣所有家當,彰化縣舊濁水溪沿岸浮覆地也有很多日本移民聚落,美智子還向一戶日本家庭買了一個衣櫃。

 

也因為政府強制遣返日本人的政策,雖然陳春西和美智子在東京辦了結婚登記,家人卻唯恐美智子被遣返日本,家族成員互相告誡不能透露美智子的日本人身分,而她在戶口名簿上也登記成為陳月霞這個道道地地的台灣人姓名,從此以後,石野美智子這個名字成為一個消失的歷史記憶,她成了一個道道地地台灣人媳婦陳月霞,從此絕口不說日本話。

 

陳月霞和丈夫居住的是田中鄉下名為「外三塊厝」的地方,顧名思意就是在很外圍的、只有三間厝的荒郊野外,距離原濁水溪幹道東螺溪河床不遠。

 

1960年元旦拍攝的全家福。(圖/陳月霞提供)

 

濁水溪是台灣第一大河,但原本水流急促,流路飄忽不定,曾於1898年泛濫成災,到了1911年,日本政府開始整治濁水溪,將濁水溪主流南移至西螺溪,並築堤防護,即目前的濁水溪樣貌,東螺溪畔形成的一大片浮覆地(河川新生地)則規劃成為日本移民村,凡有意移民到台灣的日本人必須將日本的財產全部變賣歸零後來台,政府規劃每戶給予1.5分的房地,以公費先行整地成方塊狀耕地、重建水圳、構築堤防外,並設置了屋舍、道路與飲水設施。每戶耕作農地約有3.87公頃至至4.85公頃。移民們所種植的作物,除了糖廠所需的甘蔗外,也允許自給自足的稻米耕作。

 

可以想見,陳春西家緊隣移民村的農地,是長年經歷濁水溪流經、布滿大小石頭的不毛之地,耕種起來非常辛苦。

 

「做仕啦,彼時陣種田攏嘛愛用人工。」講一口流利的台灣話,陳月霞回憶剛到台灣時向婆婆學習講台語,而陳家大小則彼此告誡,一定要盡全力保護陳月霞,絕對不可以洩露她的日本人身分。

 

陳月霞手持總統蔡英文頒贈的百歲敬老狀,和後輩合影。站立者左起老四,老大及老五三個女兒及親戚晚輩曾芳珠。(圖/曾芳珠提供)

 

在學習當台灣農家媳婦的過程中也發生許多趣事,譬如第一次要去下田搓草時,她穿著皮鞋到田邊,「我不習慣脫赤腳嘛。」陳月霞自己也邊說邊笑自己當年的窘境。

 

然而,她很快入境隨俗,幫忙種稻、割稻、曬谷…等 ,樣樣精通,還要一天煮五頓飯,供家人及前來幫忙者食用,她指著自己的腳說,因為常常打赤腳,腳板變得又寬又大。

 

而陳春西則在1950年當選老家田中鎮三民里里長,接著並連任三屆的田中鎮鎮民代表,隨後把工作重心轉往農會;陳月霞接著也參選過一任的鎮民代表,之後轉而開設書局。

 

陳家老照片都是陳月霞已過世的丈夫陳春西整理,陳春西字跡工整,加上自己開設書局,又喜歡拍照,留下很多珍貴影像。這是陳月霞經營中西書局時的照片。(圖/陳月霞提供)

 

問她為什麼會去選舉,她說因為鎮上需要女性候選人,地方人士看上她在東京高等科畢業,及珠算二級、在兩家銀行上班的學經歷,支持她出來參選。

 

陳月霞和陳春西共育有五位女兒,並收養了哥哥陳春東的一個兒子。他們的長女目前定居日本,她是和一位曾赴滿洲參戰、戰後被送到西伯利亞作了兩年戰俘,遣返後定居日本的台灣人結婚。母女的命運都和二戰息息相關,陳月霞則說,她從日本到台灣成為台灣人,卻有一個女兒嫁到日本,這樣剛好打平,互不虧欠。

 

陳春西和陳月霞夫婦帶著兩個女兒遊台中公園留影。(圖/陳月霞提供)

 

由於去年10月是陳月霞滿一百歲的生日,彰化縣政府特別轉頒了一幀總統蔡英文具名的「敬老狀」給她,全家人都對她的福壽雙全同感欣慰。

 

她目前除了耳朶重聽及臗骨略有滑脫,卻因年事過高,醫師不建議開刀之外,身體狀況相當良好,為人也很樂觀,隨手拿給她一個算盤,她立即熟練的撥打起來。問她想不想回日本?她搖搖頭說:「佇台灣卡好啦。」

 

對於當年初到台灣時因為國籍所受的委屈、父母過世都無法回去奔喪、20年後才得有機會返回日本…,種種過往她已不再計較,或許就是這種樂觀認命的人生觀,正是她長命百歲的秘訣吧。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作者簡介

陳婉真,曾擔任《中國時報》記者、美國《美麗島週刊》創辦人、立法委員、國大代表、台灣產業文化觀光推展協會理事長、綠色台灣文教基金會執行長等職務。

她生於彰化縣,從小立志當新聞工作者,台灣師範大學畢業便後順利考進中國時報,仗義執言和使命必達、務實求真的精神,讓她在新聞界以犀利觀點聞名。

她在戒嚴時期挑戰禁忌,即投入政治改革,因此成為黑牢裡的政治犯,但是無畏無懼的堅持理想,不論藍綠執政,從不向威權低頭。

現在是自由撰稿人,想記錄主流媒體忽略的真實台灣故事,挖掘更多因為政權更迭而被埋沒的歷史。

加入好友
優傳媒 版權所有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著作權與轉載授權 / 合作夥伴 / 法律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