俠客會客室》社群PO圖文過度,是病哦! - umedia 優傳媒  

新聞 / 百家爭鳴
俠客會客室》社群PO圖文過度,是病哦!
2023-02-10 07:00:00
A+
A
A-

「自我宣傳」不是社交媒體存在的目的。記住,你不自覺的PO圖文成癮是你折磨別人的病,損人又不利已。快點改了!(圖/取自網路)

 

作者/黃丙喜(國家公益發展協進會理事長)

 

春節期間,親朋好友的各種賀年圖文日夜紛飛,一直延續到全台的各路元旦花燈,讓人刪不勝刪,有些社群乾脆就不讀不回了。心理學有關網路社群的發現很值得我們省思。很多人不自覺地在社群PO圖文上癮就是一例。

 

自拍症候群,你是嗎?

去年,教授們從一些大一學生發現一個很不一樣的特質,他們比較自戀和缺乏同理心。他們推測其中的主因有三,一是108課綱讓他們很重視個人權益,但忘了團體紀律;二是他們高中三年,有一半以上時間受疫情影響,網路教學上課,缺乏和同學面對面的互動;三是社交媒體幾乎成了他們的日常,養成他們不自知的「自拍症候群」。

 

啥是「自拍症候群」?它其實每天都存在我們的社群之中,有些人每天情不自禁地要拍四、五十張照片,然後,不假思索,又很自戀地就把圖文PO上社群,忘了別的朋友不是鴕鳥,應該有必要的社群禮儀的思考份際,不能一手癢就上網東發西傳。

 

怎麼自我檢查你有沒有這種太超過的社群網路自戀呢?組織心理學家歐里希(Tasha Eurich)提供的方法是,如果你在自己的發訊中發現與別人相關的字眼,例如:他的、她的、鄰居的、社區的少了,而我、我的、我家的變多了,那就是自戀病的開始了。

 

道德的膚淺假設,你有嗎?

心理學最近並用「道德的膚淺假設」來形容人們過度在社群PO自我訊息的行為。社交媒體居然讓人變得自戀,而且缺少同理心。好友們,趁著今年剛開春,看來我們得想想自己是否有這壞習慣了。親朋好友沒有道理要接受你這種沒頭沒腦的疲勞轟炸,尤其是那些哥哥爸爸真偉大的自賣自誇。

 

怎麼改掉這個 習慣呢?首先想想世界不是繞著你轉,從「自我中心」的思考,轉到「自我覺察」的檢查是好的開始。你知道在社交媒體群中有多少比率的訊息是在討論自己嗎?居然有八十%。心理學建議的三個有用的策略是:成為一個訊息的分享者、培養謙遜和練習寬容待人的雅量。

 

其中,成為訊息分享者最為重要。美國心理學界抽樣研究獨角獸企業成功之道,發現他們無論網上和離線時的談話都很關注別人,也就是他們會談論朋友、同事,或更廣闊的世界發生的事。他們說:「這個世界並不是繞著我轉。對我以外的事情要時時感到好奇。」

 

社群PO是禮儀,你有嗎?

「自我宣傳」不是社交媒體存在的目的。今天在社群上八十%是「自我訊息分享者」,「訊息分享者」卻只有二十%。心理學的另一發現是,世界上成功而且又受人歡迎的人是那些敢自嘲,而不是吹牛者。我們一起來學學吧!就從多跟人分享知識、快樂,少PO自我的訊息開始。

 

記住,你不自覺的PO圖文成癮是你折磨別人的病,損人又不利已。快點改了!

 

作者簡介

黃丙喜,筆耕公共政策三十年,期許為國泰民安增動力,為社會公義添喉舌。

出身新聞媒體,而後轉任台灣大型和跨國企業,赴美獲管理學博士,先後在南洋理工大學、芬蘭厄爾托大學和台灣科技大學教授IMBA和EMBA學程,並任國發會、經濟部、衛福部等政府機構專案顧問,負責政策前瞻、國會溝通和危機管理。 

「自我宣傳」不是社交媒體存在的目的。記住,你不自覺的PO圖文成癮是你折磨別人的病,損人又不利已。快點改了!(圖/取自網路)

 

作者/黃丙喜(國家公益發展協進會理事長)

 

春節期間,親朋好友的各種賀年圖文日夜紛飛,一直延續到全台的各路元旦花燈,讓人刪不勝刪,有些社群乾脆就不讀不回了。心理學有關網路社群的發現很值得我們省思。很多人不自覺地在社群PO圖文上癮就是一例。

 

自拍症候群,你是嗎?

去年,教授們從一些大一學生發現一個很不一樣的特質,他們比較自戀和缺乏同理心。他們推測其中的主因有三,一是108課綱讓他們很重視個人權益,但忘了團體紀律;二是他們高中三年,有一半以上時間受疫情影響,網路教學上課,缺乏和同學面對面的互動;三是社交媒體幾乎成了他們的日常,養成他們不自知的「自拍症候群」。

 

啥是「自拍症候群」?它其實每天都存在我們的社群之中,有些人每天情不自禁地要拍四、五十張照片,然後,不假思索,又很自戀地就把圖文PO上社群,忘了別的朋友不是鴕鳥,應該有必要的社群禮儀的思考份際,不能一手癢就上網東發西傳。

 

怎麼自我檢查你有沒有這種太超過的社群網路自戀呢?組織心理學家歐里希(Tasha Eurich)提供的方法是,如果你在自己的發訊中發現與別人相關的字眼,例如:他的、她的、鄰居的、社區的少了,而我、我的、我家的變多了,那就是自戀病的開始了。

 

道德的膚淺假設,你有嗎?

心理學最近並用「道德的膚淺假設」來形容人們過度在社群PO自我訊息的行為。社交媒體居然讓人變得自戀,而且缺少同理心。好友們,趁著今年剛開春,看來我們得想想自己是否有這壞習慣了。親朋好友沒有道理要接受你這種沒頭沒腦的疲勞轟炸,尤其是那些哥哥爸爸真偉大的自賣自誇。

 

怎麼改掉這個 習慣呢?首先想想世界不是繞著你轉,從「自我中心」的思考,轉到「自我覺察」的檢查是好的開始。你知道在社交媒體群中有多少比率的訊息是在討論自己嗎?居然有八十%。心理學建議的三個有用的策略是:成為一個訊息的分享者、培養謙遜和練習寬容待人的雅量。

 

其中,成為訊息分享者最為重要。美國心理學界抽樣研究獨角獸企業成功之道,發現他們無論網上和離線時的談話都很關注別人,也就是他們會談論朋友、同事,或更廣闊的世界發生的事。他們說:「這個世界並不是繞著我轉。對我以外的事情要時時感到好奇。」

 

社群PO是禮儀,你有嗎?

「自我宣傳」不是社交媒體存在的目的。今天在社群上八十%是「自我訊息分享者」,「訊息分享者」卻只有二十%。心理學的另一發現是,世界上成功而且又受人歡迎的人是那些敢自嘲,而不是吹牛者。我們一起來學學吧!就從多跟人分享知識、快樂,少PO自我的訊息開始。

 

記住,你不自覺的PO圖文成癮是你折磨別人的病,損人又不利已。快點改了!

 

作者簡介

黃丙喜,筆耕公共政策三十年,期許為國泰民安增動力,為社會公義添喉舌。

出身新聞媒體,而後轉任台灣大型和跨國企業,赴美獲管理學博士,先後在南洋理工大學、芬蘭厄爾托大學和台灣科技大學教授IMBA和EMBA學程,並任國發會、經濟部、衛福部等政府機構專案顧問,負責政策前瞻、國會溝通和危機管理。 

加入好友
優傳媒 版權所有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著作權與轉載授權 / 合作夥伴 / 法律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