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講台灣人的故事》高寮大橋倒了 - umedia 優傳媒  

新聞 / 談古論今
開講台灣人的故事》高寮大橋倒了
2022-11-18 07:00:00
A+
A
A-

高寮大橋在2022年918強震中震毀,橋身整體翻覆在秀姑巒溪中,狀況慘烈。(圖片摘自網路)

 

作者/林明美

 

看著電視新聞中報導,聯繫台9線、縣道193的高寮大橋,在規模達6.8級的918強震中震毀,整個橋身像扭麻花似的,翻覆在秀姑巒溪中,那畫面真是怵目驚心!當下,除了擔憂地震所造成的損害外,更懷念起多年前,在高寮部落時體會到的那美麗田野風光、組織嚴密的男子年齡階級制度中敬老尊賢的特色,以及當年的友人們,希望他們一切安好。

 

位在秀姑巒溪右岸,距離玉里鎮約半小時車程的高寮部落,是我在阿美族做調查時的第二個田野。之前第一個田野地點,是由研究計畫主持人劉斌雄先生選定,第二個地點,則是在1978年間,馬太鞍部落調研期間,由部落長老們推薦前往的。

 

阿美族高寮部落

高寮部落位在海岸山脈西麓,高寮溪與秀姑巒溪交匯處,行政區屬於花蓮縣玉里鎮觀音里,部落中有阿美族人,也有平埔族、漢族等。其中阿美族人聚居的部分,是在光緒年間,由來自太巴塱、砂荖、馬太鞍、拔仔社等地族人,陸續遷徙而來的。1978年間,部落中約有90多戶族人,也就是我當時調研的對象。

 

為了能快速融入當地社會,也為了方便調研進行,在部落期間,我借住於部落長老前頭目林清吉先生家中(簡稱頭目),和他的太太、兒子「馬浪」夫妻、小孫子等五人,共同生活了一段時間。

 

老人口述部落遷徙歷史

林清吉先生在1948-1968年間,連續擔任部落頭目達20年之久,是最熟悉部落典故的長老,十分為人敬重。最難得的是,雖然長期身體不舒服,卻仍願意接受我們有關部落遷徙歷史的訪談。我和任職於台東師範學院的林信來教授一同訪談時,隨著口述過程,老人忘記病痛,情緒越來越高昂,精神越來越亢奮,常主動要求熬夜,不厭其煩地重複述說。甚至還要求他的兒子「馬浪」騎著機車,帶我到故事中各地點逐一觀看,協助我能得到正確地理解。

 

訪談工作順利結束後,老人要求我們重播訪談錄音帶,一遍遍仔細重加檢視,聽到有趣的部分,自己也會樂得哈哈大笑。他告訴我們,順利的傳承了這些部落歷史,對祖先、對下一代都有了貢獻,心中有如落下一顆大石般的高興。

 

面對鏡頭者為前頭目林清吉先生,正在講述高寮阿美族人遷徙開拓歷史,前坐者為台東師範學院林信來教授,與筆者一起進行訪問紀錄

 

「馬浪」正當青壯,人又熱心,因此我有機會參與部落舉辦豐年祭時,男子組年齡階級的一些活動。

 

1978年8月,馬浪夫妻二人參加豐年祭前在家門口鳳梨田前盛裝合影。

 

敬老尊賢的年齡階級制度

什麼是男子組年齡階級?怎麼組成?又有什麼功能呢?別急,且容我慢慢道來。

 

以父系傳承為主的「父系社會」,大家或許比較清楚,阿美族卻是屬於相反的「母系社會」。望文思義,家庭以母系為中心,並由母系繼承相傳,男女結婚是由男方嫁到(入贅)女方家中。至於農事耕作,男女差異雖不大,但一般而言,小米、家與女人關係較密切,男人則與漁獵、政治活動關係較密切。

 

但是,在母系社會中,部落仍然需要防禦體系及需要體力較多的公共等事務,那麼,在以女性為主的社會中,家族中的男性及入贅到部落來的男性,有什麼辦法形成有制度的體制嗎?

 

豐年祭期間,馬浪夫妻二人合力搗杵剛蒸好的糯米,要製作成為麻糬(torum),供祭拜與食用。

 

有的,而且非常科學的,母系社會常伴隨的男子「年齡階級」制度,形成非常強固的組織網絡。

 

阿美族的「年齡階級」制度,以男子年齡分級為基礎,依照長幼與生理發展情況,分級命名組成。部落中約每2-5歲為一個階級,青少年時同一階級的男孩一起生活、工作與學習。 

 

在年齡階級制度中設有嚴格的分工制度,下一階級者必須服從上一階級的教導,通常互稱為哥哥、弟弟,如果有人違背,同一級的同伴會一起受到處罰。反之,獎勵也是以階級為單位。每年齡組中設有組長、會計等職位。

 

一般而言,年齡階級的分工分級,由年幼至年長,大概可以分為少年組(學習階級)、 青年組(服務階級,負責公共事物)、壯年組(執行階級,為政治領導者,是年齡組織的中堅力量)、長老組(領導階級,負責指導青、壯年工作)、老年組(決策階級,擔任部落領袖與年齡階級制度顧問)等。經過嚴格的組織與訓練,不但有助於族群的歷史文化繼承,青少年得以養成自我控制能力,成年人也能順利擔負起社會責任。

 

1978年,高寮部落的kapah,青年級「年齡階級」全體出發進行捕魚活動前合影,前排左二為「馬浪」,前排中間女性為筆者。

 

豐年祭捕魚活動

部落一年中最重要的活動,當然是長達數日的豐年祭,而年齡階級組織可說是整個豐年祭的主軸與核心。所有的活動與準備都與年齡階級組織有關,包括豐年祭前的籌備、訓練、豐年祭中歌舞、飲食等各項活動的執行與祭典後的檢討與復原等。

 

下水捕魚。

 

前面提到「馬浪」正值青壯年,豐年祭期間忙得不可開交。他們的年齡階級在豐年祭中負責執行、服務等任務,同時又須輔導下一階級,也要服從上面階級及長老階級的教訓與督導。

 

比如舉行到溪裡捕魚的活動時,負責捕魚的年齡階級,捕獲後挑擔回部落時,他們的上一級會拿著藤條在後面追趕,要求他們盡快跑回部落,一方面藉以訓練他們的體力、團結能力,另一方面也有監督、學習的傳承意義。

 

捕魚歸來時,負責的年齡階級需挑著魚簍快跑奔回部落,否則後面追著的上級哥哥們,手中握的藤編可要打到屁股囉!

 

返抵部落後,依照部落中各年齡階級的人數及長幼順序,負責執行的年齡階級必須正確的分魚、煮魚,最後再邀請長老及全部落的族人分食。

 

魚簍中為捕獲的溪魚,這些漁獲,必須依照各「年齡階級」的人數,從年長至年幼,部分的魚分配後打包完成,讓長老帶回家。其他的魚當場煮熟後再依「年齡階級」分發,先請長老、顧問食用,長幼倫常,井然有序。

 

依年齡階級分魚。

打包讓長老帶回家。

煮好的魚依照「年齡階級」依序分發排放。

禮敬長老們先食。

 

特別有趣的是在豐年祭活動期間,每日活動後,可不能隨意離去!同一年齡階級男子必須集合在一起,等待上級訓斥當日活動各項缺失。一級訓過一級,最後等長老也教訓完離開後,各年齡級才能依序離開會場。不過,這還沒結束喔!上級都離開後,各組組長當然更要組內訓話討論,一則檢討當日缺失,再則進行第二天工作分配。

 

那情景,絕不比成功嶺的新兵訓練輕鬆!

 

1978年,馬太鞍阿美部落的大平村、大馬村的平馬社區豐年祭,舉行運動會,台上的長老、頭目、議員等正在向下面當值的「年齡階級」鼓勵喊話。

 

做得不夠好,「捏」耳朵警告

當然,不一定要等到當日活動結束後才能訓話,在歌舞活動中,如果覺得這一年中某位青年,有些行為上的疏失,上級或長老當場就可以揪出來訓誡一番,或口頭訓斥,或捏耳朵,或罰喝酒,花樣可多著呢!

 

豐年祭歌舞活動中,青年「馬浪」頭垂的低低,立正站好,正在接受上級、長老們的勉勵與訓斥。

「做得不夠好!捏耳朵警告!」!這種情形在祭典中隨處可見,被訓誡者也多虛心受教,可見族人的敬老尊賢態度。

 

 

希望重生!

這些情景,一晃就是四十多年前的舊事了!當時那些體力充沛的青壯年,現在應該也已垂垂老矣吧!病中仍侃侃而談,興奮的口述部落遷徙開拓史的老人,不知是否已經快樂的向祖靈報到?「年齡階級」制度是否還在部落中扮演維繫制度、關係的重要任務?

 

現在的高寮部落是一處以水稻、金針花等農作物聞名的農業休閒旅遊地點,八月赤科山上的金黃色金針花海綻放,冬季休耕時高寮大橋下的油菜花,應該受到了這次震災的影響?據報載高寮大橋重建經費初估高達37億,修復期程長達28個月,期望政府能早日修復,當地也能早日恢復正常生活秩序。

 

高寮的金針花田。

(以上圖片均摘自網路)

 

作者簡介

林明美,台灣桃園人,台大人類學系畢業,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碩士暨傑出校友,文化大學都市計劃博士,一生熱愛文學寫作,長期視博物館發展、文化資產、考古遺址保存為己任。

她是新北市十三行博物館創館館長,一手打造該館和八里左岸的相依共存關聯,並曾擔任國立故宮博物院及歷史博物館展覽組組長等職,現任靈鷲山生命和平大學籌備處主任。

林明美為桃園蘆竹區望族後代,家族多從事教育及治理鄉里事務,日治時期更有叔祖赴日求學或留學滿洲、創業等。偶然機緣下接觸學界相關研究出版,揭露家族自清代歷日治至現代以來,與當代社會的淵源,燃起她血液中一直存在的探索DNA。

本系列文章以她的家族為經,聯結歷代社經文化脈絡,兼具史實與趣味性,極具可讀性。

高寮大橋在2022年918強震中震毀,橋身整體翻覆在秀姑巒溪中,狀況慘烈。(圖片摘自網路)

 

作者/林明美

 

看著電視新聞中報導,聯繫台9線、縣道193的高寮大橋,在規模達6.8級的918強震中震毀,整個橋身像扭麻花似的,翻覆在秀姑巒溪中,那畫面真是怵目驚心!當下,除了擔憂地震所造成的損害外,更懷念起多年前,在高寮部落時體會到的那美麗田野風光、組織嚴密的男子年齡階級制度中敬老尊賢的特色,以及當年的友人們,希望他們一切安好。

 

位在秀姑巒溪右岸,距離玉里鎮約半小時車程的高寮部落,是我在阿美族做調查時的第二個田野。之前第一個田野地點,是由研究計畫主持人劉斌雄先生選定,第二個地點,則是在1978年間,馬太鞍部落調研期間,由部落長老們推薦前往的。

 

阿美族高寮部落

高寮部落位在海岸山脈西麓,高寮溪與秀姑巒溪交匯處,行政區屬於花蓮縣玉里鎮觀音里,部落中有阿美族人,也有平埔族、漢族等。其中阿美族人聚居的部分,是在光緒年間,由來自太巴塱、砂荖、馬太鞍、拔仔社等地族人,陸續遷徙而來的。1978年間,部落中約有90多戶族人,也就是我當時調研的對象。

 

為了能快速融入當地社會,也為了方便調研進行,在部落期間,我借住於部落長老前頭目林清吉先生家中(簡稱頭目),和他的太太、兒子「馬浪」夫妻、小孫子等五人,共同生活了一段時間。

 

老人口述部落遷徙歷史

林清吉先生在1948-1968年間,連續擔任部落頭目達20年之久,是最熟悉部落典故的長老,十分為人敬重。最難得的是,雖然長期身體不舒服,卻仍願意接受我們有關部落遷徙歷史的訪談。我和任職於台東師範學院的林信來教授一同訪談時,隨著口述過程,老人忘記病痛,情緒越來越高昂,精神越來越亢奮,常主動要求熬夜,不厭其煩地重複述說。甚至還要求他的兒子「馬浪」騎著機車,帶我到故事中各地點逐一觀看,協助我能得到正確地理解。

 

訪談工作順利結束後,老人要求我們重播訪談錄音帶,一遍遍仔細重加檢視,聽到有趣的部分,自己也會樂得哈哈大笑。他告訴我們,順利的傳承了這些部落歷史,對祖先、對下一代都有了貢獻,心中有如落下一顆大石般的高興。

 

面對鏡頭者為前頭目林清吉先生,正在講述高寮阿美族人遷徙開拓歷史,前坐者為台東師範學院林信來教授,與筆者一起進行訪問紀錄

 

「馬浪」正當青壯,人又熱心,因此我有機會參與部落舉辦豐年祭時,男子組年齡階級的一些活動。

 

1978年8月,馬浪夫妻二人參加豐年祭前在家門口鳳梨田前盛裝合影。

 

敬老尊賢的年齡階級制度

什麼是男子組年齡階級?怎麼組成?又有什麼功能呢?別急,且容我慢慢道來。

 

以父系傳承為主的「父系社會」,大家或許比較清楚,阿美族卻是屬於相反的「母系社會」。望文思義,家庭以母系為中心,並由母系繼承相傳,男女結婚是由男方嫁到(入贅)女方家中。至於農事耕作,男女差異雖不大,但一般而言,小米、家與女人關係較密切,男人則與漁獵、政治活動關係較密切。

 

但是,在母系社會中,部落仍然需要防禦體系及需要體力較多的公共等事務,那麼,在以女性為主的社會中,家族中的男性及入贅到部落來的男性,有什麼辦法形成有制度的體制嗎?

 

豐年祭期間,馬浪夫妻二人合力搗杵剛蒸好的糯米,要製作成為麻糬(torum),供祭拜與食用。

 

有的,而且非常科學的,母系社會常伴隨的男子「年齡階級」制度,形成非常強固的組織網絡。

 

阿美族的「年齡階級」制度,以男子年齡分級為基礎,依照長幼與生理發展情況,分級命名組成。部落中約每2-5歲為一個階級,青少年時同一階級的男孩一起生活、工作與學習。 

 

在年齡階級制度中設有嚴格的分工制度,下一階級者必須服從上一階級的教導,通常互稱為哥哥、弟弟,如果有人違背,同一級的同伴會一起受到處罰。反之,獎勵也是以階級為單位。每年齡組中設有組長、會計等職位。

 

一般而言,年齡階級的分工分級,由年幼至年長,大概可以分為少年組(學習階級)、 青年組(服務階級,負責公共事物)、壯年組(執行階級,為政治領導者,是年齡組織的中堅力量)、長老組(領導階級,負責指導青、壯年工作)、老年組(決策階級,擔任部落領袖與年齡階級制度顧問)等。經過嚴格的組織與訓練,不但有助於族群的歷史文化繼承,青少年得以養成自我控制能力,成年人也能順利擔負起社會責任。

 

1978年,高寮部落的kapah,青年級「年齡階級」全體出發進行捕魚活動前合影,前排左二為「馬浪」,前排中間女性為筆者。

 

豐年祭捕魚活動

部落一年中最重要的活動,當然是長達數日的豐年祭,而年齡階級組織可說是整個豐年祭的主軸與核心。所有的活動與準備都與年齡階級組織有關,包括豐年祭前的籌備、訓練、豐年祭中歌舞、飲食等各項活動的執行與祭典後的檢討與復原等。

 

下水捕魚。

 

前面提到「馬浪」正值青壯年,豐年祭期間忙得不可開交。他們的年齡階級在豐年祭中負責執行、服務等任務,同時又須輔導下一階級,也要服從上面階級及長老階級的教訓與督導。

 

比如舉行到溪裡捕魚的活動時,負責捕魚的年齡階級,捕獲後挑擔回部落時,他們的上一級會拿著藤條在後面追趕,要求他們盡快跑回部落,一方面藉以訓練他們的體力、團結能力,另一方面也有監督、學習的傳承意義。

 

捕魚歸來時,負責的年齡階級需挑著魚簍快跑奔回部落,否則後面追著的上級哥哥們,手中握的藤編可要打到屁股囉!

 

返抵部落後,依照部落中各年齡階級的人數及長幼順序,負責執行的年齡階級必須正確的分魚、煮魚,最後再邀請長老及全部落的族人分食。

 

魚簍中為捕獲的溪魚,這些漁獲,必須依照各「年齡階級」的人數,從年長至年幼,部分的魚分配後打包完成,讓長老帶回家。其他的魚當場煮熟後再依「年齡階級」分發,先請長老、顧問食用,長幼倫常,井然有序。

 

依年齡階級分魚。

打包讓長老帶回家。

煮好的魚依照「年齡階級」依序分發排放。

禮敬長老們先食。

 

特別有趣的是在豐年祭活動期間,每日活動後,可不能隨意離去!同一年齡階級男子必須集合在一起,等待上級訓斥當日活動各項缺失。一級訓過一級,最後等長老也教訓完離開後,各年齡級才能依序離開會場。不過,這還沒結束喔!上級都離開後,各組組長當然更要組內訓話討論,一則檢討當日缺失,再則進行第二天工作分配。

 

那情景,絕不比成功嶺的新兵訓練輕鬆!

 

1978年,馬太鞍阿美部落的大平村、大馬村的平馬社區豐年祭,舉行運動會,台上的長老、頭目、議員等正在向下面當值的「年齡階級」鼓勵喊話。

 

做得不夠好,「捏」耳朵警告

當然,不一定要等到當日活動結束後才能訓話,在歌舞活動中,如果覺得這一年中某位青年,有些行為上的疏失,上級或長老當場就可以揪出來訓誡一番,或口頭訓斥,或捏耳朵,或罰喝酒,花樣可多著呢!

 

豐年祭歌舞活動中,青年「馬浪」頭垂的低低,立正站好,正在接受上級、長老們的勉勵與訓斥。

「做得不夠好!捏耳朵警告!」!這種情形在祭典中隨處可見,被訓誡者也多虛心受教,可見族人的敬老尊賢態度。

 

 

希望重生!

這些情景,一晃就是四十多年前的舊事了!當時那些體力充沛的青壯年,現在應該也已垂垂老矣吧!病中仍侃侃而談,興奮的口述部落遷徙開拓史的老人,不知是否已經快樂的向祖靈報到?「年齡階級」制度是否還在部落中扮演維繫制度、關係的重要任務?

 

現在的高寮部落是一處以水稻、金針花等農作物聞名的農業休閒旅遊地點,八月赤科山上的金黃色金針花海綻放,冬季休耕時高寮大橋下的油菜花,應該受到了這次震災的影響?據報載高寮大橋重建經費初估高達37億,修復期程長達28個月,期望政府能早日修復,當地也能早日恢復正常生活秩序。

 

高寮的金針花田。

(以上圖片均摘自網路)

 

作者簡介

林明美,台灣桃園人,台大人類學系畢業,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碩士暨傑出校友,文化大學都市計劃博士,一生熱愛文學寫作,長期視博物館發展、文化資產、考古遺址保存為己任。

她是新北市十三行博物館創館館長,一手打造該館和八里左岸的相依共存關聯,並曾擔任國立故宮博物院及歷史博物館展覽組組長等職,現任靈鷲山生命和平大學籌備處主任。

林明美為桃園蘆竹區望族後代,家族多從事教育及治理鄉里事務,日治時期更有叔祖赴日求學或留學滿洲、創業等。偶然機緣下接觸學界相關研究出版,揭露家族自清代歷日治至現代以來,與當代社會的淵源,燃起她血液中一直存在的探索DNA。

本系列文章以她的家族為經,聯結歷代社經文化脈絡,兼具史實與趣味性,極具可讀性。

加入好友
優傳媒 版權所有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著作權與轉載授權 / 合作夥伴 / 法律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