穹宇涉獵》 疫情後重啟郵輪(4之4)向郵輪臨去秋波時難逃「病毒」的垂簾! - umedia 優傳媒  

新聞 / 百家爭鳴
穹宇涉獵》 疫情後重啟郵輪(4之4)向郵輪臨去秋波時難逃「病毒」的垂簾!
2022-11-02 07:00:00
A+
A
A-

                     

筆者夫婦在客艙陽臺上留影,背景的著名冰川已經在開始融化。

 

作者/劉敦仁

                                                   

其實這次搭乘「公主郵輪公司」十四萬噸級新船 「盛世公主號」前往阿拉斯加暢遊往返十天,除了抱著好奇心之外,卻帶有幾分冒險精神。這是自新冠疫情爆發後兩年多以來,困守家中後的一次「壯舉」。在旅遊界中眾說紛紜,安全係數高或者是危險性太大的輿論呈兩極化。究竟認為那一方的意見是對還是錯,很難作出選擇。

 

我和妻子一直在去與不去之間的矛盾心情中往返折騰。受捧郵輪公司的宣傳冊子始終下不了決心。最後還是受到該郵輪「中國文化」元素的感染而動了心。這艘郵輪在2017年才下水,雖然前後已有五年歷史,但期間受到新冠疫情的嚴重影響,郵輪幾乎有一半時間處於休眠狀態。

 

從郵輪公司宣傳資料內容分析,對參加這次郵輪航程中,感染病毒的機率應該不會太大。一方面是郵輪公司在防止疫情傳播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如開發出「徽章式等級應用程式」就是一大改進。旅客從登船那一刻起,和任何一位服務人員都是無縫對接。

 

阿拉斯加的旅遊勝地人煙罕見,有點落寞孤寂之感。

 

另一方面我們在出發前也將登船後的種種防疫措施,作了細緻而精密的設想。而且一上船後,發現該郵輪滿載旅客人數為3560人,而實際搭載旅客為滿載的百分之六十。無形中給整艘郵輪增添了許多額外的空間。我們在溫哥華碼頭等待登船時的擁擠現象,的確曾給我們增加諸多的心緒不寧。一俟登船後發現擁擠現象的消失,紓緩不少緊張情緒。

 

一開始郵輪公司將旅客在碼頭等級上船時分成三個等級,分別為「綠,藍和黃」三色。綠色代表者所有等級程序已在網站上完成,藍色則代表尚有少許程序需要碼頭工作人員協助完善;而黃色則代表所有程序均須在碼頭上完成。

 

我和妻子早在登船前就已經順利完成了所有相關手續,包括在出發前48小時的「抗原檢測」,在政府指定的藥房完成。所以當我們抵達碼頭時,發現碼頭裡面人頭攢動,旅客之間根本沒有政府規定的「兩米」間隔。心理不免一怔,難道這就是郵輪公司事前發出的告示?我仔細觀察,發現原來規定的「綠,藍,黃」三色,只剩下「綠,藍」兩種顏色。而且「綠色」隊伍蜿蜒曲折如同一條巨蟒只見蛇首不見蛇尾。

 

經仔細分析,原來參加這次航程的旅客,大多數都具備豐富的電子常識,所以在事前已經將登記程序完成。只是由於人數過多,郵輪公司忽略了更新程序的步驟,造成了「人滿為患」的假象,而引起部分旅客的「心驚肉跳」!

 

終於在洶湧人潮中擠出了一道空間,郵輪工作人員給我們分發了「徽章式等級應用程式」小膠圈後,我們「平安」登上郵輪。在這一段時間裡,我們又發現另一個新奇的特殊現象,那就是使用「輪椅」的長者人數驟減。這與往昔使用「輪椅」長者大比數比例大相徑庭。反映出身體孱弱的長者對新冠疫情產生了一定的恐懼感,嚴重影響他們的出行動機。我初略觀察發現,在兩千多名的旅客中,中年人士的比例約佔一半,其他一半則為身壯力強的遊客。

 

為避免人潮的擁擠,郵輪公司將每一艘郵輪啟航前的「緊急集合」一項活動,改變為每位旅客必須在自己的客艙中,用十五分鐘的時間看完「緊急集合」的程序。這個活動,設置在旅客的「應用程式」中,與電視機相連接。旅客是否按照規定看完視屏上的解說,逃不掉郵輪的掌控。

 

以前在進行「緊急集合」訓練時,工作人員會按照旅客點名掌控。一旦發現有些「漏網之魚」,郵輪公司會通知到相關的辦公室裡接受「補訓」,而且還會遭到一頓無情的「申斥」。

 

就因為這個視屏上的「緊急集合」訓練,我無意間發現郵輪公司的百密一疏。整艘郵輪上凡是公共場所,必定是「中英文」雙語的標示。但在每間客艙的電視機上,一開機時,視頻的上下方會出現「日文」的解說。這個錯誤雖小,但因為是提示旅客如何觀測電視的提示,所以對中國旅客的影響甚鉅。我後來將這事到旅客服務櫃檯說明,該工作人員臉上顯出極為尷尬的表情,但郵輪是否會即時修改這錯誤不得而知,直到我們離船登岸時,視屏上仍然展示著我大字不識的「日文」。

 

客艙中的電視機開啟後,上下兩行應該是中文字幕,可是出現的卻是日文,與整艘郵輪的中英雙語形成格格不入的結合。

 

在航程十天中,我們一直在意的是幾個較為擁擠的場所,其中一個是劇場,的確令我們「退避三舍」。郵輪安排每晚有兩場演出,但擁有數百個座位的劇場沒有採取座位隔離措施,何況還有相當的觀眾沒有配戴口罩,一旦觀眾因演出的精彩段肯定會鼓掌呼叫,這就難免給人會引起受到感染的可能性。為安全計,我夫婦放棄了觀賞的機會,此時很多旅客聚集在劇場中,另一邊是三座餐廳中高朋滿座,所以在大堂的咖啡座上感覺到「門可羅雀」的輕鬆,於是坐下喝杯飲料,欣賞小型樂隊的演奏,也避開了令人心驚膽顫的「摩肩接踵」。

 

我們第一天上到16層的自助餐廳,居然看不到往昔郵輪上,每逢用餐時,整個餐廳裡總是擠得水泄不通,而且要面對一座難求的尷尬場面。只見龐大的餐廳裡稀稀鬆鬆,毫無擁擠的感覺。我注意到整座餐廳有一半放置菜餚的櫃檯空蕩蕩的,只開放了一半,很明顯的這趟航程無異給旅客吃了定心丸,加上大多數旅客在提取菜餚時,都循規蹈矩配戴了口罩,令我們心曠神怡。

 

可是在第一次進入自助餐廳準備用餐時,菜餚前面的旅客動作令我開始擔心。郵輪公司居然没有讓服務人員為旅客夾菜,而是旅客自己拿夹子在各種餐盤中挑選,如此一個夹子經過無數人的使用,病毒的傳染概率顯而易見。不知「公主郵輪公司」負責這方面的人員是如何設想的。同時我注意到,整座餐廳除了兩頭各設有一个洗手處之外,而且距離選菜的地方竟有五十米之遥。餐廳入口處往昔設置的洗手液,在病毒蔓延的時候居然不見了蹤影。這些景象反映出「公主郵輪公司」在防止病毒的程序上,似乎過於馬虎!

 

然而一進入正襟危坐的豪華餐廳,就令我們感到有被感染病毒的「風險」。在登船之前,我以過去在郵輪上的經歷,分析這三座豪華餐廳,在餐桌的佈局會有改良,首先郵輪應遵從彼此之間保持兩公尺距離的安全間隔。

 

筆者夫婦被安排用晚餐的餐廳佈局擁擠,不符合疫情期間需要兩公尺距離的接觸間隔規定。

 

然而當我們坐定後隔鄰的餐桌和我們相隔還不到三分之一公尺,只夠服務人員在兩桌之間提供服務時轉身。尤為令我們擔心的是,我們的鄰桌每晚用餐的旅客都不一樣。這是專為無固定餐廳的旅客設計的座位。

 

多少年以來,郵輪在旅途中,都會為一些旅客安排隨時用餐的機會。其實在三座豪華餐廳中,大部分的旅客都喜歡在自己的固定餐桌用餐,一方面方便自己的用餐習慣,更為重要的是有固定的服務人員提供服務。在經過最早的兩三晚服務後,彼此之間會建立和諧的友情,而服務人員在提供服務時,會更加專一地視旅客的飲食習慣而隨時調整。

 

隨處打游擊的旅客,沒有固定用餐時間,郵輪公司為他們命名為「自由式」(Free Style) 的食客。他們的舉止就有如在社會上,隨時到餐館用餐的方式進行。

 

「自由式」的食客固然給我們對餐廳環境加重警惕,但更為令我們無可奈何的是,到了第三天晚上,我們按照用餐時間進入餐廳,發現我們的餐桌被他人佔用。其實他們已經結束用餐,只是坐在哪裡在閒聊。為我們服務的工作人員很無奈,但又無法下逐客令。不得已只能將我們挪到另一張餐桌。始料不及的是,這一現象居然接連發生在三個晚上。到第三次發生時,我不客氣地動了情緒。服務人員才冒著幾分擔憂,請已經用完餐的「自由式」食客離桌,才消除了後來一週每晚用餐時可能發生的類似尷尬。

 

九天的航程就平安無事的度過,我們享受著每一個停泊港口的特殊風光,更為日益面對融化危機的冰川嘆息。我和妻子先後到過阿拉斯加五次,每次在航程中看到那些曾經風光的冰川益形消瘦,不免為大自然的未來產生憂慮。我不敢確定郵輪在冰川附近的游弋,是否會成為禍害的元兇?但是人類的恣意破壞大自然已是無庸置疑的罪行。

 

在進入餐廳準備用「最後的晚餐」時,注意到隔鄰的餐桌做了兩對從未唔面的陌生面孔。年齡大約在五十上下。一開始我們還用習以為常的態度來應對。但不久就被其中一對接連不斷的咳嗽引起了我們的關注。我和妻子四目相視,而且用眼神向隔鄰餐桌瞄了幾下。

 

就在我們剛結束頭盤菜餚後,這對不斷咳嗽的夫婦起身離桌。不久另外一對也離開了餐桌。我輕聲問服務人員對旅客的咳嗽是否有警惕性。他無可奈何的聳了聳肩,因為他們必須一直戴著口罩,才能給旅客提供服務。

 

帶著七上八下的心情,只是祈禱著明天一大早平安無事登岸回家。豈料越是害怕的事物,越是像幽靈般地糾纏不離。半夜時分,我突然醒來,發覺全身乏力,但又難以入睡,在床上輾轉難眠。好不容易熬到天亮,按照習慣,和妻子到16層去用早餐。豈知妻子比我的情況更差,兩人毫無食慾。就隨意吃了一小碗麥片和一個水煮雞蛋,就到六層小劇場等待上岸。

 

就在那等待的一個小時內,我周身疼痛,喉嚨發乾,身子疲乏難熬。而妻子則趴在酒吧桌上昏昏欲睡。好在大兒子開車來接我們。就在回家的路上,我們兩人只想躺下。

 

到了家裡立即作「抗原檢測」,果然我們都確診為病毒感染。在極度疲乏下,我仍用戲謔的口吻向妻子說,這次真的中了大彩票,而且是最後一天碰上。

 

好在是發生在登岸期間,如果更早出現在航程中,那我們必須要向郵輪醫務室報告,從而被限制下客艙中,而且抵達港口後,還要向有關醫務部們聯繫。所支付的費用均付之東流。

 

經過了五天的在家自我隔離,我們服用了大陸友人先前郵寄給我們的「蓮花清瘟顆粒」,果然效果非凡,我們的燒退了,咳嗽也減輕不少,食慾恢復,但仍然在家休養前後共十天,直到完全復原。

 

滿以為這次的阿拉斯加之行,應當是萬無一失,可人算不如天算,竟然在航行結束的前一天,病毒如同妖魔鬼怪似地,無聲無息進入我們體內。

 

三天後收到郵輪公司發來的「問卷」,要求每一位旅客對整個航程發表意見。我如實地將一開始碼頭的擁擠現象,以及豪華餐廳對座位設置,和「打游擊」旅客座位安排的情況提出具體意見。當我被問及今後是否向親友推介該郵輪公司時,我打出的分數是「不可能」。也是因為這個小細節,我正在填寫其他內容時,這個「不可能」的提問被打回來,而且問我為什麼會填寫負面的答案。而且因為我的負面答案,所有的問卷都無法繼續。直到我將「不可能」改為「有可能」後,我才有機會繼續作答。

 

從這個問卷的被「干預」,反映出郵輪公司向旅客發送的「問卷」,無非就是「虛應故事」的商業步驟中的一環而已,不知就裡的旅客肯定會細心作復,而我經過這中間的「阻礙」後,對這個「問卷」已經是意興闌珊。

 

在郵輪上的最後一晚,從電視新聞中聽到美國總統拜登發表的談話,他理直氣壯地宣布,新冠病毒已經在美國完全絕跡。但是第二天,剛退休不久的傳染病專家福奇先生,卻公開表示,美國的新冠病毒還遠遠沒有杜絕,而且每天有近十萬人感染,死亡人數仍然高居不下。他接著警告美國公民,病毒的變異有可能在今秋成為另一波的蔓延。

 

看到這兩則新聞後,再反視我夫婦在郵輪上的確診,不禁對政治人物的「厚顏無恥」感到無奈。其實當今在病毒全球肆虐仍然方興未艾之下,世界各地的政治人物都會不經心或是處心積慮地發表他們對病毒的意見。似乎這些口無遮攔的政治人物,突然又成為醫學界的「權威人士」。

 

如今,當全球因病毒導致經濟下滑,物價高漲的情勢下,唯一的自我生存,就是儘量避免人群聚集場所,不能輕信政治人物輕率的「道聽塗說」。至於他們的「信口雌黃」,就權當成是黃鼠狼在遇險時發出的「異味」,因為那是他們因自我保護而發出的「煙幕彈」!

(4之4)

(2022年10月1日完稿於溫哥華)

 

                     

筆者夫婦在客艙陽臺上留影,背景的著名冰川已經在開始融化。

 

作者/劉敦仁

                                                   

其實這次搭乘「公主郵輪公司」十四萬噸級新船 「盛世公主號」前往阿拉斯加暢遊往返十天,除了抱著好奇心之外,卻帶有幾分冒險精神。這是自新冠疫情爆發後兩年多以來,困守家中後的一次「壯舉」。在旅遊界中眾說紛紜,安全係數高或者是危險性太大的輿論呈兩極化。究竟認為那一方的意見是對還是錯,很難作出選擇。

 

我和妻子一直在去與不去之間的矛盾心情中往返折騰。受捧郵輪公司的宣傳冊子始終下不了決心。最後還是受到該郵輪「中國文化」元素的感染而動了心。這艘郵輪在2017年才下水,雖然前後已有五年歷史,但期間受到新冠疫情的嚴重影響,郵輪幾乎有一半時間處於休眠狀態。

 

從郵輪公司宣傳資料內容分析,對參加這次郵輪航程中,感染病毒的機率應該不會太大。一方面是郵輪公司在防止疫情傳播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如開發出「徽章式等級應用程式」就是一大改進。旅客從登船那一刻起,和任何一位服務人員都是無縫對接。

 

阿拉斯加的旅遊勝地人煙罕見,有點落寞孤寂之感。

 

另一方面我們在出發前也將登船後的種種防疫措施,作了細緻而精密的設想。而且一上船後,發現該郵輪滿載旅客人數為3560人,而實際搭載旅客為滿載的百分之六十。無形中給整艘郵輪增添了許多額外的空間。我們在溫哥華碼頭等待登船時的擁擠現象,的確曾給我們增加諸多的心緒不寧。一俟登船後發現擁擠現象的消失,紓緩不少緊張情緒。

 

一開始郵輪公司將旅客在碼頭等級上船時分成三個等級,分別為「綠,藍和黃」三色。綠色代表者所有等級程序已在網站上完成,藍色則代表尚有少許程序需要碼頭工作人員協助完善;而黃色則代表所有程序均須在碼頭上完成。

 

我和妻子早在登船前就已經順利完成了所有相關手續,包括在出發前48小時的「抗原檢測」,在政府指定的藥房完成。所以當我們抵達碼頭時,發現碼頭裡面人頭攢動,旅客之間根本沒有政府規定的「兩米」間隔。心理不免一怔,難道這就是郵輪公司事前發出的告示?我仔細觀察,發現原來規定的「綠,藍,黃」三色,只剩下「綠,藍」兩種顏色。而且「綠色」隊伍蜿蜒曲折如同一條巨蟒只見蛇首不見蛇尾。

 

經仔細分析,原來參加這次航程的旅客,大多數都具備豐富的電子常識,所以在事前已經將登記程序完成。只是由於人數過多,郵輪公司忽略了更新程序的步驟,造成了「人滿為患」的假象,而引起部分旅客的「心驚肉跳」!

 

終於在洶湧人潮中擠出了一道空間,郵輪工作人員給我們分發了「徽章式等級應用程式」小膠圈後,我們「平安」登上郵輪。在這一段時間裡,我們又發現另一個新奇的特殊現象,那就是使用「輪椅」的長者人數驟減。這與往昔使用「輪椅」長者大比數比例大相徑庭。反映出身體孱弱的長者對新冠疫情產生了一定的恐懼感,嚴重影響他們的出行動機。我初略觀察發現,在兩千多名的旅客中,中年人士的比例約佔一半,其他一半則為身壯力強的遊客。

 

為避免人潮的擁擠,郵輪公司將每一艘郵輪啟航前的「緊急集合」一項活動,改變為每位旅客必須在自己的客艙中,用十五分鐘的時間看完「緊急集合」的程序。這個活動,設置在旅客的「應用程式」中,與電視機相連接。旅客是否按照規定看完視屏上的解說,逃不掉郵輪的掌控。

 

以前在進行「緊急集合」訓練時,工作人員會按照旅客點名掌控。一旦發現有些「漏網之魚」,郵輪公司會通知到相關的辦公室裡接受「補訓」,而且還會遭到一頓無情的「申斥」。

 

就因為這個視屏上的「緊急集合」訓練,我無意間發現郵輪公司的百密一疏。整艘郵輪上凡是公共場所,必定是「中英文」雙語的標示。但在每間客艙的電視機上,一開機時,視頻的上下方會出現「日文」的解說。這個錯誤雖小,但因為是提示旅客如何觀測電視的提示,所以對中國旅客的影響甚鉅。我後來將這事到旅客服務櫃檯說明,該工作人員臉上顯出極為尷尬的表情,但郵輪是否會即時修改這錯誤不得而知,直到我們離船登岸時,視屏上仍然展示著我大字不識的「日文」。

 

客艙中的電視機開啟後,上下兩行應該是中文字幕,可是出現的卻是日文,與整艘郵輪的中英雙語形成格格不入的結合。

 

在航程十天中,我們一直在意的是幾個較為擁擠的場所,其中一個是劇場,的確令我們「退避三舍」。郵輪安排每晚有兩場演出,但擁有數百個座位的劇場沒有採取座位隔離措施,何況還有相當的觀眾沒有配戴口罩,一旦觀眾因演出的精彩段肯定會鼓掌呼叫,這就難免給人會引起受到感染的可能性。為安全計,我夫婦放棄了觀賞的機會,此時很多旅客聚集在劇場中,另一邊是三座餐廳中高朋滿座,所以在大堂的咖啡座上感覺到「門可羅雀」的輕鬆,於是坐下喝杯飲料,欣賞小型樂隊的演奏,也避開了令人心驚膽顫的「摩肩接踵」。

 

我們第一天上到16層的自助餐廳,居然看不到往昔郵輪上,每逢用餐時,整個餐廳裡總是擠得水泄不通,而且要面對一座難求的尷尬場面。只見龐大的餐廳裡稀稀鬆鬆,毫無擁擠的感覺。我注意到整座餐廳有一半放置菜餚的櫃檯空蕩蕩的,只開放了一半,很明顯的這趟航程無異給旅客吃了定心丸,加上大多數旅客在提取菜餚時,都循規蹈矩配戴了口罩,令我們心曠神怡。

 

可是在第一次進入自助餐廳準備用餐時,菜餚前面的旅客動作令我開始擔心。郵輪公司居然没有讓服務人員為旅客夾菜,而是旅客自己拿夹子在各種餐盤中挑選,如此一個夹子經過無數人的使用,病毒的傳染概率顯而易見。不知「公主郵輪公司」負責這方面的人員是如何設想的。同時我注意到,整座餐廳除了兩頭各設有一个洗手處之外,而且距離選菜的地方竟有五十米之遥。餐廳入口處往昔設置的洗手液,在病毒蔓延的時候居然不見了蹤影。這些景象反映出「公主郵輪公司」在防止病毒的程序上,似乎過於馬虎!

 

然而一進入正襟危坐的豪華餐廳,就令我們感到有被感染病毒的「風險」。在登船之前,我以過去在郵輪上的經歷,分析這三座豪華餐廳,在餐桌的佈局會有改良,首先郵輪應遵從彼此之間保持兩公尺距離的安全間隔。

 

筆者夫婦被安排用晚餐的餐廳佈局擁擠,不符合疫情期間需要兩公尺距離的接觸間隔規定。

 

然而當我們坐定後隔鄰的餐桌和我們相隔還不到三分之一公尺,只夠服務人員在兩桌之間提供服務時轉身。尤為令我們擔心的是,我們的鄰桌每晚用餐的旅客都不一樣。這是專為無固定餐廳的旅客設計的座位。

 

多少年以來,郵輪在旅途中,都會為一些旅客安排隨時用餐的機會。其實在三座豪華餐廳中,大部分的旅客都喜歡在自己的固定餐桌用餐,一方面方便自己的用餐習慣,更為重要的是有固定的服務人員提供服務。在經過最早的兩三晚服務後,彼此之間會建立和諧的友情,而服務人員在提供服務時,會更加專一地視旅客的飲食習慣而隨時調整。

 

隨處打游擊的旅客,沒有固定用餐時間,郵輪公司為他們命名為「自由式」(Free Style) 的食客。他們的舉止就有如在社會上,隨時到餐館用餐的方式進行。

 

「自由式」的食客固然給我們對餐廳環境加重警惕,但更為令我們無可奈何的是,到了第三天晚上,我們按照用餐時間進入餐廳,發現我們的餐桌被他人佔用。其實他們已經結束用餐,只是坐在哪裡在閒聊。為我們服務的工作人員很無奈,但又無法下逐客令。不得已只能將我們挪到另一張餐桌。始料不及的是,這一現象居然接連發生在三個晚上。到第三次發生時,我不客氣地動了情緒。服務人員才冒著幾分擔憂,請已經用完餐的「自由式」食客離桌,才消除了後來一週每晚用餐時可能發生的類似尷尬。

 

九天的航程就平安無事的度過,我們享受著每一個停泊港口的特殊風光,更為日益面對融化危機的冰川嘆息。我和妻子先後到過阿拉斯加五次,每次在航程中看到那些曾經風光的冰川益形消瘦,不免為大自然的未來產生憂慮。我不敢確定郵輪在冰川附近的游弋,是否會成為禍害的元兇?但是人類的恣意破壞大自然已是無庸置疑的罪行。

 

在進入餐廳準備用「最後的晚餐」時,注意到隔鄰的餐桌做了兩對從未唔面的陌生面孔。年齡大約在五十上下。一開始我們還用習以為常的態度來應對。但不久就被其中一對接連不斷的咳嗽引起了我們的關注。我和妻子四目相視,而且用眼神向隔鄰餐桌瞄了幾下。

 

就在我們剛結束頭盤菜餚後,這對不斷咳嗽的夫婦起身離桌。不久另外一對也離開了餐桌。我輕聲問服務人員對旅客的咳嗽是否有警惕性。他無可奈何的聳了聳肩,因為他們必須一直戴著口罩,才能給旅客提供服務。

 

帶著七上八下的心情,只是祈禱著明天一大早平安無事登岸回家。豈料越是害怕的事物,越是像幽靈般地糾纏不離。半夜時分,我突然醒來,發覺全身乏力,但又難以入睡,在床上輾轉難眠。好不容易熬到天亮,按照習慣,和妻子到16層去用早餐。豈知妻子比我的情況更差,兩人毫無食慾。就隨意吃了一小碗麥片和一個水煮雞蛋,就到六層小劇場等待上岸。

 

就在那等待的一個小時內,我周身疼痛,喉嚨發乾,身子疲乏難熬。而妻子則趴在酒吧桌上昏昏欲睡。好在大兒子開車來接我們。就在回家的路上,我們兩人只想躺下。

 

到了家裡立即作「抗原檢測」,果然我們都確診為病毒感染。在極度疲乏下,我仍用戲謔的口吻向妻子說,這次真的中了大彩票,而且是最後一天碰上。

 

好在是發生在登岸期間,如果更早出現在航程中,那我們必須要向郵輪醫務室報告,從而被限制下客艙中,而且抵達港口後,還要向有關醫務部們聯繫。所支付的費用均付之東流。

 

經過了五天的在家自我隔離,我們服用了大陸友人先前郵寄給我們的「蓮花清瘟顆粒」,果然效果非凡,我們的燒退了,咳嗽也減輕不少,食慾恢復,但仍然在家休養前後共十天,直到完全復原。

 

滿以為這次的阿拉斯加之行,應當是萬無一失,可人算不如天算,竟然在航行結束的前一天,病毒如同妖魔鬼怪似地,無聲無息進入我們體內。

 

三天後收到郵輪公司發來的「問卷」,要求每一位旅客對整個航程發表意見。我如實地將一開始碼頭的擁擠現象,以及豪華餐廳對座位設置,和「打游擊」旅客座位安排的情況提出具體意見。當我被問及今後是否向親友推介該郵輪公司時,我打出的分數是「不可能」。也是因為這個小細節,我正在填寫其他內容時,這個「不可能」的提問被打回來,而且問我為什麼會填寫負面的答案。而且因為我的負面答案,所有的問卷都無法繼續。直到我將「不可能」改為「有可能」後,我才有機會繼續作答。

 

從這個問卷的被「干預」,反映出郵輪公司向旅客發送的「問卷」,無非就是「虛應故事」的商業步驟中的一環而已,不知就裡的旅客肯定會細心作復,而我經過這中間的「阻礙」後,對這個「問卷」已經是意興闌珊。

 

在郵輪上的最後一晚,從電視新聞中聽到美國總統拜登發表的談話,他理直氣壯地宣布,新冠病毒已經在美國完全絕跡。但是第二天,剛退休不久的傳染病專家福奇先生,卻公開表示,美國的新冠病毒還遠遠沒有杜絕,而且每天有近十萬人感染,死亡人數仍然高居不下。他接著警告美國公民,病毒的變異有可能在今秋成為另一波的蔓延。

 

看到這兩則新聞後,再反視我夫婦在郵輪上的確診,不禁對政治人物的「厚顏無恥」感到無奈。其實當今在病毒全球肆虐仍然方興未艾之下,世界各地的政治人物都會不經心或是處心積慮地發表他們對病毒的意見。似乎這些口無遮攔的政治人物,突然又成為醫學界的「權威人士」。

 

如今,當全球因病毒導致經濟下滑,物價高漲的情勢下,唯一的自我生存,就是儘量避免人群聚集場所,不能輕信政治人物輕率的「道聽塗說」。至於他們的「信口雌黃」,就權當成是黃鼠狼在遇險時發出的「異味」,因為那是他們因自我保護而發出的「煙幕彈」!

(4之4)

(2022年10月1日完稿於溫哥華)

 

加入好友
優傳媒 版權所有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著作權與轉載授權 / 合作夥伴 / 法律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