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曾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而《孫子兵法》謀攻篇亦云:知己知彼者,百戰不殆。是以,任何行業的領導人基本上都要有這種修為,大軍統帥更是要有自知之明,否則很容易導致全軍覆沒。(圖/取自網路)
作者/廖念漢
傅崑萁曾恭維朱立倫是劉邦,使筆者認為,傅的「歷史觀」與于北辰無分軒輊,笑死!
日前《震傳媒》公布一份決戰2024年總統大選民調,排名依序為賴清德以21.9%居首,第二名為郭台銘21.6%,第三為新北市長侯友宜,第四名為台北市長柯文哲,第五名為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支持度僅2.8%。
依目前上述差距看來,實力相當懸殊,朱立倫與前三名根本不在一個檔次上,就好像拳擊賽「重量級」對上「雛量級」的選手。現雖離總統大選還有兩年,但民調排序與民間街談巷議之情節大致吻合。令人看來朱主席最大的危機就是無自知之明,無容人雅量與寬宏氣度,所以在政壇上敵人比朋友多。
老子曾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而《孫子兵法》謀攻篇亦云:知己知彼者,百戰不殆。是以,任何行業的領導人基本上都要有這種修為,大軍統帥更是要有自知之明,否則很容易導致全軍覆沒。
歷史著名「以寡擊眾」的經典戰役之一《井陘之戰》,就是韓信相信自己的指揮能力與判斷力,最重要是部屬都對韓信用兵充滿信任。所以韓信才敢以區區三萬兵力「背水一戰」,大破趙軍主帥陳餘的二十萬大軍。
但這種「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戰術戰法,用在諸葛亮的頭號愛將馬謖就完全失敗,被曹魏大將張郃切斷水源後全軍信心崩潰。他原構想是由高往低,以「氣勢萬鈞」衝殺敵軍,但卻以悲劇告終,導致戰略要地「街亭」輕易失守,最後成了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歷史典故;馬謖死於自己盲目的自信。
「校正回歸」主題,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效仿蔡英文沒收初選制度,不經地方協調只憑個人喜好直接欽定人選,還拿香跟著民進黨拜安倍晉三,甚至下令國民黨降半旗以示哀弔。此種荒謬行徑令人匪夷所思,黨員打爆了各地方黨部電話表達嚴重抗議。
客觀分析此次地方選舉由於民進黨施政無能,加上各地弊端如連環炮竹般爆炸,形勢對國民黨非常有利,但現在桃竹苗甚至花蓮等地尚存危機。
原因有二,第一是朱欽定人選並非真正眾望所歸的戰將,所選之人無非就是聽話二字,俾二年後能支持他選總統的夢想。
第二是對地方議長或其它「非我族類」之候選人全面誅殺,早已埋下分裂的種子。如花蓮、苗栗就已經衝突白熱化。尤其「傅家黨」這次面對民進黨阿美族的KolasKolas Yotaka(谷辣斯.尤達卡)的候選人,極有可能翻轉花蓮。
朱立倫去年突襲獲得國民黨主席位置,打著「重拾領導力」的檄文,直言「如果這一年半大家都很滿意,我也不必出來」。其實朱的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唯最令人搖頭咋舌的是,其上任後,將四連敗的責任立馬切割,完全推給江啟臣。其領導風格一路走來始終如一,誠如《風傳媒》總主筆夏珍女士在《好人張善政 成了朱立倫的匕首》文章中所言(節錄):
…作家公孫策以十六個字精準形容國民黨:「勝則爭先,敗不相救,戰則觀望,退則恐後。」不過朱立倫也得問問自己,這十六個字是否也是他的寫照?朱或許覺得委屈,畢竟他若真畏難也不會有糾纏他五年的「換柱噩夢」,但若他在第一時間就迎難而上,敗選無悔,還會有這些困擾嗎?
總而言之,或許這次國民黨地方選舉成績出乎意料得好,難道就是朱立倫取得總統之路的入場劵嗎?朱別忘了,2018年九合一選舉國民黨在吳敦義主席領導下,以16:5的佳績大勝民進黨,最後結果卻是吳主席的「總統夢」黯然下台,請問孰以致之?
結論
清代嘉道年間,有個文人王昙,寫了四首悼念項羽的名詩,其一有云:「大王失計戀江東,早摧函谷稱西帝,何必鴻門殺沛公?徒縱咸陽三月火,讓他婁敬說關中。」這35個字直指項羽失敗的關鍵因素。
一言以蔽之,項羽的格局太小,氣度太狹隘,以及眼界不夠高,所以最後白忙一場。最後雖在烏江自刎,也算得上英雄豪傑。難怪李清照誇其為「鬼雄」!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廖念漢 , 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曾任國防部軍事監獄,高雄憲指部政戰主任,高雄黃復興黨部主委海巡署專聘講師,軍事院校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