俠客會客室》國家扛,你幸福嗎? - umedia 優傳媒  

新聞 / 百家爭鳴
俠客會客室》國家扛,你幸福嗎?
2022-10-28 07:00:00
A+
A
A-

政府近年已經債台高築,防疫花了8400億,國防5400億,勞保、健保也得虧空千億計。台電、中油虧損的錢,不是國家幫你付,而是根本就是你在付。沒被政治人物的繞口令給矇了。(圖/取自網路)

 

作者/黃丙喜

 

人的可愛是知道權變,天底下的難事做起來都有一個通則,很難一步登天,可以短中長期兼顧;但不能沒有優先順序,死守意識型態,置可行的替代方案於不顧,還一路自嗨眼前一些言過其實的成就。

 

英國史上任期最短的首相特拉斯就是上述殭屍施政的代表。她根本沒搞清楚英國現在的經濟,在高通膨的表相下,到底生了甚麼病?病源在哪?病因是何?篤信替富人減稅就能變成經濟奇蹟,結果全球金融市場對英國主權基金產生信心危機。天使還沒來,她自己先到了,只做了六周的首相。

 

前言:台灣的特拉斯也不少

特拉斯,民選政治娛樂化下的政治人物。台灣有嗎?其實不少,而且男男女女。我們最近在能源政策上無視進度落後的事實,死守非核家園;在人均GDP上號稱今年會超越日韓,東亞第一,實際上是相對人家貨幣貶值所致,是成功,但也得戒慎。

 

現在的大學入學考試也喜歡採情境陳述,要學生閱讀後抓出重點。宏碁董事長兼執行長陳俊聖最近針對「全球痛苦指數」持續高升,講了一段話,大家就那這一段來測試一下自己的「解讀危機和契機」的功力吧!

 

陳董講話的背景是:全球痛苦指數,也就是失業率,加上通膨率,持續上升,不過台灣在這一波全球總體經濟備受高升的通膨及頻繁升息衝擊之際,不僅受影響程度不深、今年國民人均生產毛額(GDP)還超日趕韓,彈升至東亞第一。

 

宏碁董事長陳俊聖對此提出的見解是,台灣在這一次疫情、經濟波瀾下的因應都做得不錯,若要歸究到底是做對了什麼?除了外匯存底仍可撐住新台幣不驟跌,台灣存糧足、能源有中油、台電扛著,再加上台灣高科技產業在整體外銷占達相當比重,都為台灣在這一波全球經濟衝擊下帶來一定的抵禦力。

 

為了讓大家答題不耗用太多的時間,我先各位整出幾個相關的關鍵字,包括:痛苦指數、台幣抗跌、安全存糧、能源碳排、油價補貼、產業外銷。再溫馨提醒大家,分析問題的重點之一要找出關鍵字的單獨成因外,還要找出成因之間的相互關係,及其對目標和政策的影響。答題吧!祝福你考上台大。

 

第一題:人均GDP東亞第一,你知道事實嗎?

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經濟系教授廖啓宏指出,國際貨幣基金(IMF)在日前公布的世界經濟展望,預測今年台灣人均國內生產毛額(GDP)可望以3萬5510美元的成績,首度超越日本和韓國,成為東亞第一。國發會表示,台灣拿下東亞第一,除了經濟韌性佳,經濟基本面良好使得匯率相對日韓更平穩均是關鍵。

 

身為長期預測分析經濟走向的提醒大家,這只是一筆預測資料,畢竟最終2022全年GDP要到明年初才能夠正式確定;另一方面即使這是最終的數字,展現的其實只是一個面向,但並非經濟全面,值得大家思考。

 

這次IMF的計算方式就是採用OER,直接把所有國家的人均國內生產毛額以當年對美金的匯率換算。今年以來全球的貨幣相對美國都是貶值。相較起日圓和韓圜,台幣相較來說對美金是貶得少的。從年初到十月中,日圓對美元貶30%,韓圜貶了21%,台幣貶了16%。若把台幣當基準點,日本和韓國對台幣匯率大約貶值14%和5%左右。也就是說在匯率的單一因素之下,OER方法直接把日本的人均GDP對台灣打折了八六折,而把韓國GDP對台灣打折了九五折。各國匯率的強弱其實是主導了這次這個數字的原因。台幣相對貶值幅度小所以有了這個匯率紅利。

 

第二題:台灣的人均GDP成長了,你有感受到其中的幸福嗎?

GDP≠薪水,這是社會大家對超日趕韓無感的主要原因。亞洲大學講座教授楊志良說:「分配正義是台灣存在已久的國家和社會問題。」

 

為何人均GDP不等於薪水?一個國家的薪資和福利部分占國內生產毛額中的比例,又稱為勞動報酬份額),在日本約為56%,韓國約為五58%,但台灣只有40%左右。也就是說每創造一塊錢的國內生產毛額,日本有0.56元歸給勞工薪資、韓國有0.58元,但台灣只有0.4元。這就是為何一般民眾對於國內生產毛額的增長無感,因為經濟增長並不總是等同於薪資增長。

 

第三題:電價!你想讓台電、中油扛多久?

歐美國家的人民充分感受因電價上漲而導致通膨壓力,台灣靠台電、中油苦撐,今年兩家國營事業預計要虧損新台幣4000億。電價沒調,所以,通膨才维持行政院主計處宣稱的不到3%,但台電、中油還能扛多久?

 

政府近年已經債台高築,防疫花了8400億,國防5400億,勞保、健保也得虧空千億計。台電、中油虧損的錢,不是國家幫你付,而是根本就是你在付。沒被政治人物的繞口令給矇了。

 

奇怪的是,明明是國際對解能源之急,今年二月開放核能為「替代綠能」,美、德、日等世界各國也紛紛重啓核能。我們到2025年就約有15%的供電缺口,重啟核三或讓核四試運轉都是每年可省下千億元的替代方案。不幹!就是不幹!唉!他們的任期都到2024年,誰管2025!

 

小結:別再看政治人物作秀了!

經濟數據不能只選喜歡的看,必須要整體綜合的評估。台灣長期低利率、低薪資、貧富差距、勞工或受薪階層抗爭無力。而能源和碳排計畫都是政府先畫靶再射箭的直線圖示。社會大衆應該對數字平常心看待,不驕不躁,敦促政府在國際賽局中,以台灣的利基,做可行、長期的規畫,誠信、廉正、做實事,才是國强民富之道。

 

作者簡介

黃丙喜,筆耕公共政策三十年,期許為國泰民安增動力,為社會公義添喉舌。

出身新聞媒體,而後轉任台灣大型和跨國企業,赴美獲管理學博士,先後在南洋理工大學、芬蘭厄爾托大學和台灣科技大學教授IMBA和EMBA學程,並任國發會、經濟部、衛福部等政府機構專案顧問,負責政策前瞻、國會溝通和危機管理。

政府近年已經債台高築,防疫花了8400億,國防5400億,勞保、健保也得虧空千億計。台電、中油虧損的錢,不是國家幫你付,而是根本就是你在付。沒被政治人物的繞口令給矇了。(圖/取自網路)

 

作者/黃丙喜

 

人的可愛是知道權變,天底下的難事做起來都有一個通則,很難一步登天,可以短中長期兼顧;但不能沒有優先順序,死守意識型態,置可行的替代方案於不顧,還一路自嗨眼前一些言過其實的成就。

 

英國史上任期最短的首相特拉斯就是上述殭屍施政的代表。她根本沒搞清楚英國現在的經濟,在高通膨的表相下,到底生了甚麼病?病源在哪?病因是何?篤信替富人減稅就能變成經濟奇蹟,結果全球金融市場對英國主權基金產生信心危機。天使還沒來,她自己先到了,只做了六周的首相。

 

前言:台灣的特拉斯也不少

特拉斯,民選政治娛樂化下的政治人物。台灣有嗎?其實不少,而且男男女女。我們最近在能源政策上無視進度落後的事實,死守非核家園;在人均GDP上號稱今年會超越日韓,東亞第一,實際上是相對人家貨幣貶值所致,是成功,但也得戒慎。

 

現在的大學入學考試也喜歡採情境陳述,要學生閱讀後抓出重點。宏碁董事長兼執行長陳俊聖最近針對「全球痛苦指數」持續高升,講了一段話,大家就那這一段來測試一下自己的「解讀危機和契機」的功力吧!

 

陳董講話的背景是:全球痛苦指數,也就是失業率,加上通膨率,持續上升,不過台灣在這一波全球總體經濟備受高升的通膨及頻繁升息衝擊之際,不僅受影響程度不深、今年國民人均生產毛額(GDP)還超日趕韓,彈升至東亞第一。

 

宏碁董事長陳俊聖對此提出的見解是,台灣在這一次疫情、經濟波瀾下的因應都做得不錯,若要歸究到底是做對了什麼?除了外匯存底仍可撐住新台幣不驟跌,台灣存糧足、能源有中油、台電扛著,再加上台灣高科技產業在整體外銷占達相當比重,都為台灣在這一波全球經濟衝擊下帶來一定的抵禦力。

 

為了讓大家答題不耗用太多的時間,我先各位整出幾個相關的關鍵字,包括:痛苦指數、台幣抗跌、安全存糧、能源碳排、油價補貼、產業外銷。再溫馨提醒大家,分析問題的重點之一要找出關鍵字的單獨成因外,還要找出成因之間的相互關係,及其對目標和政策的影響。答題吧!祝福你考上台大。

 

第一題:人均GDP東亞第一,你知道事實嗎?

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經濟系教授廖啓宏指出,國際貨幣基金(IMF)在日前公布的世界經濟展望,預測今年台灣人均國內生產毛額(GDP)可望以3萬5510美元的成績,首度超越日本和韓國,成為東亞第一。國發會表示,台灣拿下東亞第一,除了經濟韌性佳,經濟基本面良好使得匯率相對日韓更平穩均是關鍵。

 

身為長期預測分析經濟走向的提醒大家,這只是一筆預測資料,畢竟最終2022全年GDP要到明年初才能夠正式確定;另一方面即使這是最終的數字,展現的其實只是一個面向,但並非經濟全面,值得大家思考。

 

這次IMF的計算方式就是採用OER,直接把所有國家的人均國內生產毛額以當年對美金的匯率換算。今年以來全球的貨幣相對美國都是貶值。相較起日圓和韓圜,台幣相較來說對美金是貶得少的。從年初到十月中,日圓對美元貶30%,韓圜貶了21%,台幣貶了16%。若把台幣當基準點,日本和韓國對台幣匯率大約貶值14%和5%左右。也就是說在匯率的單一因素之下,OER方法直接把日本的人均GDP對台灣打折了八六折,而把韓國GDP對台灣打折了九五折。各國匯率的強弱其實是主導了這次這個數字的原因。台幣相對貶值幅度小所以有了這個匯率紅利。

 

第二題:台灣的人均GDP成長了,你有感受到其中的幸福嗎?

GDP≠薪水,這是社會大家對超日趕韓無感的主要原因。亞洲大學講座教授楊志良說:「分配正義是台灣存在已久的國家和社會問題。」

 

為何人均GDP不等於薪水?一個國家的薪資和福利部分占國內生產毛額中的比例,又稱為勞動報酬份額),在日本約為56%,韓國約為五58%,但台灣只有40%左右。也就是說每創造一塊錢的國內生產毛額,日本有0.56元歸給勞工薪資、韓國有0.58元,但台灣只有0.4元。這就是為何一般民眾對於國內生產毛額的增長無感,因為經濟增長並不總是等同於薪資增長。

 

第三題:電價!你想讓台電、中油扛多久?

歐美國家的人民充分感受因電價上漲而導致通膨壓力,台灣靠台電、中油苦撐,今年兩家國營事業預計要虧損新台幣4000億。電價沒調,所以,通膨才维持行政院主計處宣稱的不到3%,但台電、中油還能扛多久?

 

政府近年已經債台高築,防疫花了8400億,國防5400億,勞保、健保也得虧空千億計。台電、中油虧損的錢,不是國家幫你付,而是根本就是你在付。沒被政治人物的繞口令給矇了。

 

奇怪的是,明明是國際對解能源之急,今年二月開放核能為「替代綠能」,美、德、日等世界各國也紛紛重啓核能。我們到2025年就約有15%的供電缺口,重啟核三或讓核四試運轉都是每年可省下千億元的替代方案。不幹!就是不幹!唉!他們的任期都到2024年,誰管2025!

 

小結:別再看政治人物作秀了!

經濟數據不能只選喜歡的看,必須要整體綜合的評估。台灣長期低利率、低薪資、貧富差距、勞工或受薪階層抗爭無力。而能源和碳排計畫都是政府先畫靶再射箭的直線圖示。社會大衆應該對數字平常心看待,不驕不躁,敦促政府在國際賽局中,以台灣的利基,做可行、長期的規畫,誠信、廉正、做實事,才是國强民富之道。

 

作者簡介

黃丙喜,筆耕公共政策三十年,期許為國泰民安增動力,為社會公義添喉舌。

出身新聞媒體,而後轉任台灣大型和跨國企業,赴美獲管理學博士,先後在南洋理工大學、芬蘭厄爾托大學和台灣科技大學教授IMBA和EMBA學程,並任國發會、經濟部、衛福部等政府機構專案顧問,負責政策前瞻、國會溝通和危機管理。

加入好友
優傳媒 版權所有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著作權與轉載授權 / 合作夥伴 / 法律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