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紅毛港「保安堂」。(圖/取自網路)
作者/廖念漢
高雄紅毛港「保安堂」為感念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生前力挺台灣,特以其身高比例打造高170公分的銅像,與他提寫之「台灣加油」的奇石,併同放置於堂前廣場供民眾追思與懷念。
儀式由監察院長陳菊與主委張吉雄及立委許至善等人共同揭幕,這是台灣首次在光復後為日本人設立銅像;第一座八田與一銅像則於民國20年由日本運抵台灣,放置烏山頭水庫大壩旁,以紀念其設計建造之功,因該水庫讓嘉南地區稻米產量倍增,而稻米全都運回日本,連同蔗糖專供日本人享用。
筆者對高雄設立安倍銅像沒有預設立場,只是想探討安倍對台灣真的友好嗎?以實踐檢驗真理,拿近日兩事檢視。第一是台灣於0927派赴日本參加國葬的駐日代表謝長廷、前立法院長王金平及蘇嘉,但遺憾的是滿滿誠意的代表團卻未能見到其首相岸田文雄,甚至連國葬當晚舉辦招待會的「迎賓館」都進不去。
據了解,日本外務大臣林芳正特別叮囑,國葬不可由蔡英文總統或副總統賴清德出席,現任官員能避就避。這種毫無江湖道義的作風,哪裡像是蘇嘉全院長所說:「中日關係是『夫妻關係』呢」?第二是台灣大學「新海研1號」研究船日前在東部海域進行科學研究時,不料卻突遭日本海上保安廳公務艦艇騷擾警告,由於該海域台大研究船非常熟悉,過去從未有此現象發生。
海巡署獲報後立即由花蓮艦前往實施戒護任務,但由於我方與日方皆主張該水域為國家專屬經濟海域,3艘船在敏感水域僵持多達10小時,最後台日雙方皆撤離該海域此事件方告落幕,日本原想軟土深掘,幸海巡署能堅持立場沒有退讓。
由這則新聞再次驗證台日關係真沒有「謝大使」吹噓的那麼美好,更別扯釣魚台的主權跟沖之鳥礁的漁權,沒有美國親爹開口想都別想,看來蘇澳東港的魚民朋友們,還是要多加注意、自求多福了。
所以台灣為了開放吃日本核食,還美其名為「福食」,這種自我催眠的阿Q精神,只有蔡政府想得出來。另對日本排放核廢水汙染海洋也視若無睹、百般吞忍,看來台灣真的中「抗中保台」之毒太深,正如陳吉仲說台灣豬吃了美國萊劑就好比人吃「保健食品」一樣,台灣已經完全被美日牽著鼻子走。問題是我們如此卑躬屈膝,而日本又是如何「回饋」台灣呢?
為了縮減對日入超,經濟部除加強拓銷改善產業結構外,也多次敦請日方重視台日雙方貿易嚴重失衡問題,但日本從來「沒鳥過」,就連對台灣最有情有義的安倍晉三也是「置若罔聞」。只要哄句「台灣有事、日本有事」的甜言蜜語,台灣就感激涕零,就算台灣所有縣市都蓋一座安倍銅像,經貿一樣入超,漁船照樣被驅趕。
筆者對安倍銅像設立沒有好惡之分,只是想提醒蔡總統,要記得當選之夜曾信誓旦旦的宣示:「台灣是個民主、自由國家…;只要我當總統一天,沒有人需要為他的認同而道歉。」所以台灣人可以敬拜八田與一,可以膜拜安倍晉三?那麼請問蔡總統為何蔣介石的銅像屢屢被砍、被潑紅漆,是有意放縱還是變相鼓勵?
持平而論,論對台灣的功勞,大家翻翻歷史蔣介在台灣蓋了幾座水庫?所產的稻米是給誰吃?至於「228」是國共內戰中不幸的事件,誰也不想讓其發生。更何況前後歷經四任總統,20多年來全民總動員上窮碧落下黃泉,而賠償對象已經達到「中共地下人員」都已列入,至於賠償金額,建議採取取「世襲罔替」模式,並且隨物價指數調整。
言歸正傳,二戰同受日本殖民壓迫的南韓,月前選擇在首爾蓋了一座安倍晉三跪拜慰安婦的銅像,無視於日本政府嚴正的抗議。環顧東南亞凡被日本殖民過的國家,沒有不厭惡日本這個國家,因為日本不像德國從未真誠認錯賠償道歉,只有台灣對日本好到「自甘為奴」,真是不可思議。
還有蔡總統別忘了日本百姓有百分之六十以上反對安倍國葬;第一是他不並符合「格局與價值」,所以上萬民眾上街頭抗議甚至自焚;第二是太過浪費花費約3.8億元台幣(高過英國女皇),但真正讓日本人民憂慮的是安倍大幅改變日本的軍事現況。
在東京遊行反對國葬的上萬人指責安倍帶領日本走向戰爭,示威人士工美智子說:「這意味著日本將與美國人作戰」,即是使日本能夠再次進入戰爭狀態,這是我反對國葬的原因。基此,高雄設立安倍銅像真有讓台灣人值得紀念及感念的理由嗎?
另在銅像事件中最令人不解的是,竟然有幾位穿憲兵甲種服在現場維持治安,依該單位的說法這是民間自發性的活動,而協勤的憲兵則是後憲自願穿著自購的制式甲種服,但由於相似度高達95%,幾乎與現役一模一樣(除了肚子太大),尤其肩上還有校尉級官階,致引起社會極大的關注及各地後憲的爭議。
筆者身為後憲一員,曾親身體會憲兵在政黨輪替時左右挨罵的年代,是以曾投書媒體《從憲兵節談憲兵及「轉型辛酸史」》,就是了解憲兵曾是「政治性」的兵種,藍執政時憲兵被綠營痛批為「鷹犬」;等陳總統執政時又被藍營諷刺是「走狗」(巧克力事件)。
結論:
基於愛屋及烏,尚請各地後憲領導人當婉拒極度「政治爭議」的協勤任務,否則真的會把整個後憲組織帶入紛爭糾葛,失去往日團結和諧的氛圍。
筆者身為後憲一員,曾親身體會憲兵在政黨輪替時左右挨罵的年代,是以曾投書媒體《從憲兵節談憲兵及「轉型辛酸史」》,就是了解憲兵曾是「政治性」的兵種,藍執政時憲兵被綠營痛批為「鷹犬」;等陳總統執政時又被藍營諷刺是「走狗」(巧克力事件)。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廖念漢 , 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曾任國防部軍事監獄,高雄憲指部政戰主任,高雄黃復興黨部主委海巡署專聘講師,軍事院校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