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向偉真話中國》反腐運動永遠在路上的政治含義 - umedia 優傳媒  

新聞 / 百家爭鳴
王向偉真話中國》反腐運動永遠在路上的政治含義
2022-09-21 11:37:00
A+
A
A-

十年前,習近平發起反腐運動之初,中紀委曾明確表示,反腐重點是那些2012年十八大後仍不收手的在職官員。這曾讓那些在此之前已退休的官員誤以為,他們已經安全著陸,不會再被追究。然而,中紀委最近關於貪腐官員落馬的一系列公告則表明,要實現 “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既定反腐目標,仍需時日。(圖/取自網路)

 

作者/王向偉

 

假如只能用一個維度來解讀習近平主席過去十年的成就,那無疑就是他發起的鐵腕反腐運動。

 

自2012年底登上權力之巔以來,習近平及支持者巧妙地把鐵腕反腐與加強意識形態管控結合起來,以此排除政治對手,加強對社會各階層的控制,進而鞏固其權力地位。

 

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是中共主要的反腐機構,有權批准對黨員的處罰及開除黨籍。過去十年裡,中紀委共調查和懲處了近500萬各級官員,按黨內的官話講,就是既“打虎”,又“拍蠅”。

 

即將於10月中旬召開的黨的二十大上,人們普遍預計習近平將進一步鞏固自己的權力地位,再次出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同時,他很可能會把更多親信盟友安排進新一屆最高領導層,擔任黨和國家重要領導職務,這也包括中紀委。

 

然而,反腐運動不會放鬆,正如習近平反復強調的那樣,“反腐敗鬥爭永遠在路上”。事實上,反腐鬥爭已成為向9700萬黨員灌輸政治服從和忠誠意識的最有效工具之一。

 

仔細研究中紀委的公告,就不難發現反腐運動的一些有趣的動態變化。

 

每當中紀委發佈高官被查的公告時,海外媒體往往聚焦在落馬官員的貪腐行為上,如巨大貪腐案、貪腐金額及以權謀私等。然而,儘管他們貪腐數額驚人,動輒就上億元甚至更多,但這也只是他們落馬的部分原因。同時,中紀委的許可權也不局限於此。

 

自肩負紀律檢查和意識形態鬥爭雙重職責以來,中紀委更加重視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問題,就是看官員是否服從黨的領導。對黨員幹部的組織紀律、廉潔紀律和生活紀律實施監督,也是中紀委的職責所在。

 

中紀委最近公告表明,在接受調查的官員中,幾乎毫無例外的都被指控違反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他們的違紀行為包括“妄議黨中央大政方針”、“喪失理想信念”、“對黨不忠誠不老實”及“對抗組織審查”等。

 

例如,原最高人民高法院副院長沈德詠今年早些時候被查後,中紀委公告中指責他喪失理想信念、對黨不忠誠不老實及對抗組織審查。他還被指公器私用,利用職權非法聚斂巨額財物。

 

中國共產黨人都應是無神論者,因此如果有官員參加宗教活動,就可能會被開除出黨。中共把佛教等宗教定義為“迷信”,因此禁止信教人士入黨。

 

廣東省9月14日發佈公告稱,廣州市政法委原書記謝曉丹被開除黨籍,並將其涉嫌犯罪問題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根據官方聲明,他落馬的原因之一就是參加迷信活動。

 

閱讀非官方書籍,尤其那些對中國政治、領導人及其家人妄加猜測的書籍,也會讓官員引火焚身。這些書籍大多是臺灣或香港出版,曾吸引大量大陸內地遊客購買,也包括不少官員。2012年之前,香港的一些內地背景的書店也囤積並出售此類暢銷書。但如今,此情此景已不復存在。

 

十年前,習近平發起反腐運動之初,中紀委曾明確表示,反腐重點是那些2012年十八大後仍不收手的在職官員。這曾讓那些在此之前已退休的官員誤以為,他們已經安全著陸,不會再被追究。

 

但去年,這一幻想也破滅了。在退休近9年之後,原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蔡鄂生因涉嫌貪腐被查,被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去年還有消息稱,習近平已指示成立一個特別工作組,對煤炭資源豐富的內蒙古展開調查,以查明過去20年涉煤炭行業的腐敗行為。這令不少地方主要官員不寒而慄,且已有人因此落馬。

 

考慮到不少官員有婚外情及縱容家人濫權謀私這一不爭的事實,中央加強了對官員生活紀律的監督檢查。有官媒報導,中紀委已加強對官員業餘生活活動的監督。例如,在公眾假期,中紀委人員通常會對一些高檔餐廳的人員出入情況進行監視。一些地方當局公開警告官員不要與年輕女性交往過密。

 

中共還要求官員向組織詳細申報個人的金融資產,包括股票投資、銀行存款和其他投資,但這些申報內容只限於內部掌握,不會公開。

 

中共聲稱,這些制度化的措施確保了反腐鬥爭取得決定性勝利,懲治了毫無廉恥的貪腐官員。

 

這些成就聽起來很令人鼓舞。然而,中紀委最近關於貪腐官員落馬的一系列公告則表明,要實現 “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既定反腐目標,仍需時日。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作者簡介

王向偉,出生於東北吉林。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學士、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新聞學碩士。

有30多年媒體從業經驗。曾任《中國日報》記者,後在英國留學和工作。1994年加入香港英文報刊《東快訊》任記者、編輯。1996年加入《南華早報》,2007年晉升為副總編輯,2012年出任總編輯。

2016年起擔任《南華早報》編輯顧問,每周撰寫《中國報導》專欄,深受廣泛關注,被公認是亞洲有關中國及其國際關係的重要評論員。

十年前,習近平發起反腐運動之初,中紀委曾明確表示,反腐重點是那些2012年十八大後仍不收手的在職官員。這曾讓那些在此之前已退休的官員誤以為,他們已經安全著陸,不會再被追究。然而,中紀委最近關於貪腐官員落馬的一系列公告則表明,要實現 “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既定反腐目標,仍需時日。(圖/取自網路)

 

作者/王向偉

 

假如只能用一個維度來解讀習近平主席過去十年的成就,那無疑就是他發起的鐵腕反腐運動。

 

自2012年底登上權力之巔以來,習近平及支持者巧妙地把鐵腕反腐與加強意識形態管控結合起來,以此排除政治對手,加強對社會各階層的控制,進而鞏固其權力地位。

 

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是中共主要的反腐機構,有權批准對黨員的處罰及開除黨籍。過去十年裡,中紀委共調查和懲處了近500萬各級官員,按黨內的官話講,就是既“打虎”,又“拍蠅”。

 

即將於10月中旬召開的黨的二十大上,人們普遍預計習近平將進一步鞏固自己的權力地位,再次出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同時,他很可能會把更多親信盟友安排進新一屆最高領導層,擔任黨和國家重要領導職務,這也包括中紀委。

 

然而,反腐運動不會放鬆,正如習近平反復強調的那樣,“反腐敗鬥爭永遠在路上”。事實上,反腐鬥爭已成為向9700萬黨員灌輸政治服從和忠誠意識的最有效工具之一。

 

仔細研究中紀委的公告,就不難發現反腐運動的一些有趣的動態變化。

 

每當中紀委發佈高官被查的公告時,海外媒體往往聚焦在落馬官員的貪腐行為上,如巨大貪腐案、貪腐金額及以權謀私等。然而,儘管他們貪腐數額驚人,動輒就上億元甚至更多,但這也只是他們落馬的部分原因。同時,中紀委的許可權也不局限於此。

 

自肩負紀律檢查和意識形態鬥爭雙重職責以來,中紀委更加重視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問題,就是看官員是否服從黨的領導。對黨員幹部的組織紀律、廉潔紀律和生活紀律實施監督,也是中紀委的職責所在。

 

中紀委最近公告表明,在接受調查的官員中,幾乎毫無例外的都被指控違反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他們的違紀行為包括“妄議黨中央大政方針”、“喪失理想信念”、“對黨不忠誠不老實”及“對抗組織審查”等。

 

例如,原最高人民高法院副院長沈德詠今年早些時候被查後,中紀委公告中指責他喪失理想信念、對黨不忠誠不老實及對抗組織審查。他還被指公器私用,利用職權非法聚斂巨額財物。

 

中國共產黨人都應是無神論者,因此如果有官員參加宗教活動,就可能會被開除出黨。中共把佛教等宗教定義為“迷信”,因此禁止信教人士入黨。

 

廣東省9月14日發佈公告稱,廣州市政法委原書記謝曉丹被開除黨籍,並將其涉嫌犯罪問題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根據官方聲明,他落馬的原因之一就是參加迷信活動。

 

閱讀非官方書籍,尤其那些對中國政治、領導人及其家人妄加猜測的書籍,也會讓官員引火焚身。這些書籍大多是臺灣或香港出版,曾吸引大量大陸內地遊客購買,也包括不少官員。2012年之前,香港的一些內地背景的書店也囤積並出售此類暢銷書。但如今,此情此景已不復存在。

 

十年前,習近平發起反腐運動之初,中紀委曾明確表示,反腐重點是那些2012年十八大後仍不收手的在職官員。這曾讓那些在此之前已退休的官員誤以為,他們已經安全著陸,不會再被追究。

 

但去年,這一幻想也破滅了。在退休近9年之後,原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蔡鄂生因涉嫌貪腐被查,被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去年還有消息稱,習近平已指示成立一個特別工作組,對煤炭資源豐富的內蒙古展開調查,以查明過去20年涉煤炭行業的腐敗行為。這令不少地方主要官員不寒而慄,且已有人因此落馬。

 

考慮到不少官員有婚外情及縱容家人濫權謀私這一不爭的事實,中央加強了對官員生活紀律的監督檢查。有官媒報導,中紀委已加強對官員業餘生活活動的監督。例如,在公眾假期,中紀委人員通常會對一些高檔餐廳的人員出入情況進行監視。一些地方當局公開警告官員不要與年輕女性交往過密。

 

中共還要求官員向組織詳細申報個人的金融資產,包括股票投資、銀行存款和其他投資,但這些申報內容只限於內部掌握,不會公開。

 

中共聲稱,這些制度化的措施確保了反腐鬥爭取得決定性勝利,懲治了毫無廉恥的貪腐官員。

 

這些成就聽起來很令人鼓舞。然而,中紀委最近關於貪腐官員落馬的一系列公告則表明,要實現 “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既定反腐目標,仍需時日。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作者簡介

王向偉,出生於東北吉林。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學士、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新聞學碩士。

有30多年媒體從業經驗。曾任《中國日報》記者,後在英國留學和工作。1994年加入香港英文報刊《東快訊》任記者、編輯。1996年加入《南華早報》,2007年晉升為副總編輯,2012年出任總編輯。

2016年起擔任《南華早報》編輯顧問,每周撰寫《中國報導》專欄,深受廣泛關注,被公認是亞洲有關中國及其國際關係的重要評論員。

加入好友
優傳媒 版權所有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著作權與轉載授權 / 合作夥伴 / 法律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