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戴立寧
國畫大師歐豪年的墨寶:「止於至善」已納入我收藏/也陷我於深思:如何把事情做到最好?(沒有最好,只有更好);這是管理學上的一道難題:如何在有限資源的情勢下,作最有效的運用/配置,達成預定的目標。
案前電腦的桌面上,我一直保留了一張朋友寄來/網路上的早期截圖:一群人推著一方方石塊前行,其中一人,把正方的石塊削成了圓球,滾著圓球,遂遙遙領先於群倫。標題是:辛苦工作不如聰明做事 (Don’t work hard, work smart. )。
第一眼看到這張圖,我的反應是:假如這些石塊是要去堆一座金字塔,削成了圓球,行嗎?
何所為而為?目標如果不明確,一切努力不僅是白廢,甚至還有反效果;然而設定明確的目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管理是門技術活,過猶不及,輕重拿捏,要恰到好處。而偏偏世事多變,昨是今非,如何與時並進?而不是墨守成規。(打虎的武松在宋朝是英雄;今天卻就成了要抓去坐牢的狗熊)。昔日成功的原因,往往是後日失敗的種子。流汗不如燒腦,努力不如聰明;但究竟要如何地聰明,才能作出明智的決策?
聰明人果然想出了聰明的辦法: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在1954年提出S.M.A.R.T理論,成為現今目標管理設定目標時的重要指標。
S.M.A.R.T原則之所以「聰明」(“Smart”),因為它一舉包含了目標設定的五個重要元素:明確性(Specific)、可衡量(Measurable)、可達成(Attainable)、相關的(Relevant)與有時限的(Time-bound)。SMART幫助我們的目標管理變得更具體、更好執行;而其中最最重要的,我的感覺,是目標的可達成性。
台灣當下正處於鄭克塽的時代 ── 政客們「爽」歪歪;語不驚人死不休;不時地喊出「零容忍」的政策口號,(比如說:核能零容忍、環污零容忍…)什麼樣的話都敢衝口而出;可是當台灣人民喊出:萊豬零容忍時,同一群政客,一個個卻噤若寒蟬。
中國有一句老話: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
一顆老鼠屎真的壞了一鍋粥嗎?從管理的角度出發,食物在生長/收成/加工…的一連串過程中,要求完全不含任何雜質(比如說:老鼠屎),幾乎是不可能達成的(unattainable);這些無害又不可避免的缺陷,如果必須加以排除,從經濟角度來看,顯然有些不切實際,似乎也沒有必要。
既然無法消除所有可能在食品加工鏈中出沒的生物"副產品",美國聯邦食品藥物管理局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 於是制定出「食品缺陷」可容許販售的最低標準。
咖啡豆:容許平均每磅有10毫克的動物糞便、以及最多4%至6%的昆蟲殘片或霉菌。黑胡椒:每茶匙容許有40個昆蟲碎屑和一點點囓齒動物毛髮。花生醬,是FDA名單里控制最嚴格的食品之一;平均每100克容許有一兩根囓齒動物毛髮和30片昆蟲肢體的碎片,總重3.5盎司。這表示,每兩湯匙花生醬大約有八個昆蟲碎片和一小撮囓齒動物的穢物。
黃金葡萄乾每8盎司容許出現35個果蠅卵和10個完整的昆蟲軀體。喜歡血腥瑪麗雞尾酒(Bloody Mary),嗎?每14盎司血腥瑪麗的番茄汁,最多可出現四條蛆和20多枚果蠅卵…。
依稀還記得早年在銀行上班時,最辛苦的是營業後/下班前的結帳,錙銖必較,必須一毛一分都不能差異,往往因此抓帳抓到了半夜;如今的銀行,據說提列了一筆準備金,在一定金額之內,少許差異,可以不再那麼計較了…。
又是一年一度中秋月,其實,你我都知道:真正的滿月還得等待著明天 !
(圖片取材自網上)
作者簡介
戴立寧,一輩子的法律人。在法學院做了10年的學生;教了40多年的書;偶然的際遇,做了26年的公務員,從基層到高階。也曾寫過些雜文,月旦人物、評議時事。〈隨想錄〉無非是重操舊筆,隨興隨緣隨想,記錄些所見所聞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