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林點評》于北辰 標準機會主義者 - umedia 優傳媒  

新聞 / 百家爭鳴
漢林點評》于北辰 標準機會主義者
2022-09-02 07:00:00
A+
A
A-

「機會主義」(Opportunism)又稱為「投機主義」,是一種有意識的策略或是行為,通過利用形勢來「自利肥己」—常常不關心規則,不關心他人的處境。投機主義者的行為是以自利為主要驅動力。(圖/取自網路)

  

作者/廖念漢

 

包括張亞中、武之璋、賴岳謙等教授都批評過于北辰,這其中以賴教授的「捧殺」最到位。謂于將軍洩露台軍最大「機密」,從文、史、科學到數學各方面迷或了解放軍。字字珠璣,無一責字。

 

但奉勸先學們,真的不要把于想的太複雜,太抬舉他,因位于是個極簡單的人,利益在哪?他就在哪,不必眾裡尋他千百度,他就在利益聚集處。

 

鋼鐵正藍于北辰,聖眷正隆三千寵愛

2017年,首次在《奇策盟》遇見于,三個月後,吳敦義選上國民黨主席,七位將軍中只有于被欽點桃園黃復興主委,其他包括南測中心、裝訓部指揮官等優秀將軍,全部不敬禮解散。

 

有位將軍說得好,于顏質高,口條好,有柯執行長特別關照,二份車馬費不算少,太太小鳳與吳主席夫人私交好,主委金上將都禮讓三分。

 

于北辰 : 我是中國人,家住台灣

那時于是「苗正根藍」的明日之星,三千寵愛、聖眷正隆。其曾在媒體慷慨陳詞:「立足台灣、胸懷大陸、放眼世界」;大陸經濟愈來愈好,中國人愈來愈富強,剩下就是放眼世界。並且斬釘截鐵地表示:「我是中國人,家住台灣」。勇哉!于將軍!有如「慷慨歌燕市」時的汪精衛。

 

彼時的吳主席、吳斯懷都是于口中尊敬的好長官,但等吳不分區立委因中共國歌起立事件反對聲浪起,于自認形象清新可取而代之,「于上吳下」之說「甚囂塵上」,惟最終吳主席仍依軍中倫理挺吳中將,但于已戴上權力的魔戒,親愛精誠已成糞土。

 

人在春風得意時最糊塗,在失去舞台時最清醒。

當韓國瑜競選總統大敗,吳敦義黯然辭黨主席,至此吳正式淡出政治舞台,只能歸諸時也運也命也。人在落寞時最能感受人情冷暖,而于北辰夫婦彷若溫度計,讓吳主席在桃園歡送餐會上,體會到「門前冷落車馬稀」的世態炎涼,而吳夫人也潸然淚下!

 

市井小民要深刻洞悉「當權者」謀略下的意圖為何?因為那才是「機會」之所在。〜厚黑學演義

于北辰是聰明人,但只是小聰明,桃園黃復興主委每月僅2萬餘元作業費,根本如同「雞肋」。名和利,國民黨給不起,但民進黨給得起。于開始人生轉向,一兼二顧,先玩抖內開直播,藍綠節目都上兩邊都想賺,但論述難自圓其說,逐漸失衡終向錢傾斜。

 

「猴子爬得越高紅屁股越顯眼,嘴巴大嘴臉越清楚」。

于由於本質學能有限,上節目太過頻繁,功課沒做足就匆忙上陣,以至邏輯錯亂破綻百出、罄竹難書。如:「中國大陸沿海都是土房子」;「大陸把疫苗先給日本再偷送到台灣,這樣還要我教你嗎?這樣才有統戰的效果…」其語氣表情,彷若股市名嘴張國治附了身。

 

「于氏語錄」的核心價值=「抗中保台」的綠色價值

于深知憑其黃復興退將這塊活招牌,只要「政治正確」甚麼都可以扯,甚麼都可以掰,主持人謝震武絕對「鼓掌如儀」。所以:東西漢可以稱對方是「偽政權…」;一枚雄三飛彈可以「搞定」中共40000噸的《海南艦》。看來四年前被雄三「誤射」的小漁船黃船長死得夠悲壯。

 

 抗中保台商機無限 愛台灣中秋節烤石斑

于北辰最厲害之處,就是將批評者一律打成「投降派」,自我切斷黃埔軍校臍帶,成為鄧鴻源筆下的「鳳山軍校」,自居反共急先鋒。只是于轉得太矯情,銅臭味四溢,

 

把愛台灣當成「好買賣」。由「黃埔軍人」轉型為「黃埔商人」于是最佳典範。

 

于另一重大發現,只有他罵國民黨就特別有聲量,不須論述、不要事實,只要會「潑紅漆」就達標。例如用信號槍可以「燒毀」中共無人機的照相功能,這種「義和團」式的情緒勒索,陸軍司令部還被于反酸想做「太平官」。

 

財經才子Jeffrey Yu上校說得好:別用黃埔折磨他,別再用他來折磨將軍。當于已經「周玉蔻化」後,我們就哼哼「披頭四」那首經典老歌《Let it be》!隨著他曝光率越高,邊際效應就遞減,而「草包」形象就越堅固。

 

結論:

一、把「黃埔」及「將軍」頭銜抽掉,于北辰還剩甚麼 ? 短視近利 ? 忘恩負義 ?

二、張競博士當已清醒,昔日愛徒早已店叛徒。黃敬平議員亦當覺醒,昔日為齊力辭中常委何其不值。于北辰真的不是黃復興最後的良心,他真的辜負兩位的苦心與愛心。

三、于退出國民黨支持林靜儀,是個人選擇,不必硬拗是感恩林對其妻說打AZ很安全,這理由真的夠瞎,又不是打高端,何必搞得如此悲催,于真的沒良心。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作者簡介

廖念漢 ,   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曾任國防部軍事監獄,高雄憲指部政戰主任,高雄黃復興黨部主委海巡署專聘講師,軍事院校老師。

「機會主義」(Opportunism)又稱為「投機主義」,是一種有意識的策略或是行為,通過利用形勢來「自利肥己」—常常不關心規則,不關心他人的處境。投機主義者的行為是以自利為主要驅動力。(圖/取自網路)

  

作者/廖念漢

 

包括張亞中、武之璋、賴岳謙等教授都批評過于北辰,這其中以賴教授的「捧殺」最到位。謂于將軍洩露台軍最大「機密」,從文、史、科學到數學各方面迷或了解放軍。字字珠璣,無一責字。

 

但奉勸先學們,真的不要把于想的太複雜,太抬舉他,因位于是個極簡單的人,利益在哪?他就在哪,不必眾裡尋他千百度,他就在利益聚集處。

 

鋼鐵正藍于北辰,聖眷正隆三千寵愛

2017年,首次在《奇策盟》遇見于,三個月後,吳敦義選上國民黨主席,七位將軍中只有于被欽點桃園黃復興主委,其他包括南測中心、裝訓部指揮官等優秀將軍,全部不敬禮解散。

 

有位將軍說得好,于顏質高,口條好,有柯執行長特別關照,二份車馬費不算少,太太小鳳與吳主席夫人私交好,主委金上將都禮讓三分。

 

于北辰 : 我是中國人,家住台灣

那時于是「苗正根藍」的明日之星,三千寵愛、聖眷正隆。其曾在媒體慷慨陳詞:「立足台灣、胸懷大陸、放眼世界」;大陸經濟愈來愈好,中國人愈來愈富強,剩下就是放眼世界。並且斬釘截鐵地表示:「我是中國人,家住台灣」。勇哉!于將軍!有如「慷慨歌燕市」時的汪精衛。

 

彼時的吳主席、吳斯懷都是于口中尊敬的好長官,但等吳不分區立委因中共國歌起立事件反對聲浪起,于自認形象清新可取而代之,「于上吳下」之說「甚囂塵上」,惟最終吳主席仍依軍中倫理挺吳中將,但于已戴上權力的魔戒,親愛精誠已成糞土。

 

人在春風得意時最糊塗,在失去舞台時最清醒。

當韓國瑜競選總統大敗,吳敦義黯然辭黨主席,至此吳正式淡出政治舞台,只能歸諸時也運也命也。人在落寞時最能感受人情冷暖,而于北辰夫婦彷若溫度計,讓吳主席在桃園歡送餐會上,體會到「門前冷落車馬稀」的世態炎涼,而吳夫人也潸然淚下!

 

市井小民要深刻洞悉「當權者」謀略下的意圖為何?因為那才是「機會」之所在。〜厚黑學演義

于北辰是聰明人,但只是小聰明,桃園黃復興主委每月僅2萬餘元作業費,根本如同「雞肋」。名和利,國民黨給不起,但民進黨給得起。于開始人生轉向,一兼二顧,先玩抖內開直播,藍綠節目都上兩邊都想賺,但論述難自圓其說,逐漸失衡終向錢傾斜。

 

「猴子爬得越高紅屁股越顯眼,嘴巴大嘴臉越清楚」。

于由於本質學能有限,上節目太過頻繁,功課沒做足就匆忙上陣,以至邏輯錯亂破綻百出、罄竹難書。如:「中國大陸沿海都是土房子」;「大陸把疫苗先給日本再偷送到台灣,這樣還要我教你嗎?這樣才有統戰的效果…」其語氣表情,彷若股市名嘴張國治附了身。

 

「于氏語錄」的核心價值=「抗中保台」的綠色價值

于深知憑其黃復興退將這塊活招牌,只要「政治正確」甚麼都可以扯,甚麼都可以掰,主持人謝震武絕對「鼓掌如儀」。所以:東西漢可以稱對方是「偽政權…」;一枚雄三飛彈可以「搞定」中共40000噸的《海南艦》。看來四年前被雄三「誤射」的小漁船黃船長死得夠悲壯。

 

 抗中保台商機無限 愛台灣中秋節烤石斑

于北辰最厲害之處,就是將批評者一律打成「投降派」,自我切斷黃埔軍校臍帶,成為鄧鴻源筆下的「鳳山軍校」,自居反共急先鋒。只是于轉得太矯情,銅臭味四溢,

 

把愛台灣當成「好買賣」。由「黃埔軍人」轉型為「黃埔商人」于是最佳典範。

 

于另一重大發現,只有他罵國民黨就特別有聲量,不須論述、不要事實,只要會「潑紅漆」就達標。例如用信號槍可以「燒毀」中共無人機的照相功能,這種「義和團」式的情緒勒索,陸軍司令部還被于反酸想做「太平官」。

 

財經才子Jeffrey Yu上校說得好:別用黃埔折磨他,別再用他來折磨將軍。當于已經「周玉蔻化」後,我們就哼哼「披頭四」那首經典老歌《Let it be》!隨著他曝光率越高,邊際效應就遞減,而「草包」形象就越堅固。

 

結論:

一、把「黃埔」及「將軍」頭銜抽掉,于北辰還剩甚麼 ? 短視近利 ? 忘恩負義 ?

二、張競博士當已清醒,昔日愛徒早已店叛徒。黃敬平議員亦當覺醒,昔日為齊力辭中常委何其不值。于北辰真的不是黃復興最後的良心,他真的辜負兩位的苦心與愛心。

三、于退出國民黨支持林靜儀,是個人選擇,不必硬拗是感恩林對其妻說打AZ很安全,這理由真的夠瞎,又不是打高端,何必搞得如此悲催,于真的沒良心。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作者簡介

廖念漢 ,   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曾任國防部軍事監獄,高雄憲指部政戰主任,高雄黃復興黨部主委海巡署專聘講師,軍事院校老師。

加入好友
優傳媒 版權所有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著作權與轉載授權 / 合作夥伴 / 法律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