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童年時初讀水滸,對這個小人物“無毛大蟲”牛二(示意圖/取自網路),印象極爲深刻,大概不會有這種令人厭惡的潑皮蠢貨吧。我現在必須承認,當時少不更事。在真實社會中,像“無毛大蟲”牛二一般的塔綠班潑皮蠢貨,還真不少。
作者/薛中鼎
《水滸傳》中,有位好漢,是外號《青面獸》的《天暗星》楊志。《天暗星》喻楊志一生多逢霉運;外號《青面獸》,因爲楊志臉上有一塊青色胎痣;楊志其實就是“楊痣”,臉上有痣。
1.前言:
水滸傳中敘述,楊志祖父,是宋遼對峙時期,鎮守山西大同雁門關的名將楊業。楊業驍勇善戰,為北方的遼國所忌憚,人稱“楊無敵”。
楊業的部隊,屬地方部隊,不是宋朝中央政府的“嫡系”。所以處境艱難,經常被送上第一線,拼死苦戰。
最後一戰,是由朝廷的顯宦潘美為帥。潘美的戰略,是令楊業先行,誘使遼國大軍出來圍攻。然後潘美大軍掩至,楊業反撲,内外夾擊,以大敗遼軍。
結果楊業在陳家谷地區,被遼國大軍包圍,而潘美大軍卻自行後撤。楊業先鋒部隊全軍覆沒,楊業被俘,絕食而死。
中國民間,仰慕楊業一代名將,以悲劇告終,流傳“楊家將故事”。楊業就是故事中的楊令公,夫人是佘太君。楊家將故事,尤其是民間戲曲,譬如《四郎探母》,家喻戶曉,歷久不衰。
楊業在陳家谷自絕,發生於宋太宗雍熙三年(986年)。無獨有偶的是,在近一千年後,相同故事重演。
我的西安鄉長,張靈甫將軍,於1947年5月,率國軍精銳整編74師,爲先頭部隊,尋求與中共華東野戰軍(華野),進行主力決戰。華野司令是陳毅與粟裕,這個“陳粟大軍”,後來在1948年底,主導了關鍵性的淮海戰役。
張靈甫將軍,相貌英挺,有國軍將領第一帥哥美譽。張靈甫非常優秀,考上北大歷史系,因爲經濟與愛國因素,離開北大。他熟讀歷史,擅長書法,黨國元老于右任引以為奇才,並推薦入黃埔第四期畢業。張靈甫在抗戰時期,屢建戰功,深得蔣介石信賴,是一代抗日名將。
張靈甫以自己為餌,引出華野大軍。張靈甫寄望,一旦華野主力出現,國民黨大軍,就可以從後“一擁而上”。自己的74師,再從中心“炸彈開花”,内外夾擊,可以殲滅華野主力。
結果張靈甫的整編第74師,被華野合圍於孟良崮。周邊國軍,各懷鬼胎,徘徊不前。張靈甫的戰略計劃失敗,步上了楊業後塵,自殺殉國。
張靈甫的整編第74師,號稱國軍“五大主力”之一,三萬二千餘人的精銳部隊,在孟良崮被華野全殲。
張靈甫在自殺前,寫信給蔣介石,大意如下:
“國軍表現,在戰場者,勇者任其自進犧牲,怯者任其裹足得志。賞則不明,罰每欠當。彼此多存觀望,難得合作,各自為謀,同床異夢。”
張靈甫“出師未捷身先死”,敗在國軍無法總體作戰,十分可惜。
孟良崮戰役,是場關鍵性戰役。從此之後,國共内戰,國民黨軍,由佔上風而走向了居下風。共軍已有能力,聚殲國軍的軍團級部隊。
我寫詩一首,詩名《哀良將》,以誌其事,並抒予懷。
詩《哀良將》:
宋有楊令公,近有張靈甫;昔在陳家谷,今在孟良崮。
前鋒最奮勇,大軍何猥瑣;千年同一嘆,良將成國殤。
此《前言》,是千年之嘆。張靈甫將軍故事,係有感而發,與本寓言,關聯不大,但諒無大礙。
2.當楊志遇到牛二
楊志為楊業之孫,家學淵源,自幼練武,少年即中“武舉”,武功高强。水滸傳中描述,八十萬禁軍教頭林冲,與楊志在梁山脚下,“殘雪初晴,薄雲方散”,兩位高手,格鬥五十回合,不分勝負,十分精彩。
楊志武功,屬一流高手之列。
楊志的聖上,是藝術家皇帝宋徽宗。徽宗喜愛搜羅南方太湖的怪石頭,擺設在他的皇家林園。各個奇葩怪石,由南方押運到京都,稱爲《花石綱》。
楊志時運不濟,押送《花石綱》,在黃河途中,遇風暴翻了船,失陷《花石綱》。楊志因而丟了職務,受了罰,窮途潦倒,身上無錢可使,決定拿了祖傳寶刀,在東京汴梁府,沿街叫賣。
故事詳細經過,見《水滸傳》第十一回《梁山泊林冲落草,汴京城楊志賣刀》。
話説楊志將寶刀插了草標,在街頭折騰多時,無人問津。忽見一條黑漢。“吃的半醉,一步一顛撞將來”。
楊志看那人時,卻是京師有名的“破落戶潑皮”,叫做“沒毛大蟲”牛二。
這個牛二,在街頭撒潑久了,自以爲是號人物。要鬧事,也不認明對象, 一上來,就跟楊志胡攪蠻纏。
牛二先一伸手,就把寶刀扯將出來,問道:
“漢子,你這刀要賣幾錢?”
“祖上留下寶刀,要賣三千貫。”楊志道。
牛二喝道:
“什麽鳥刀,要賣許多錢。我三十文買一把,切得豆腐。”
總之,牛二東攪西扯,問了一堆問題,最後是揪住了楊志,要搶楊志的寶刀。
“我偏要買你這口刀!”牛二緊揪住楊志說道。
“你要買,拿錢來。”楊志說。
“我沒錢。”牛二說。
“你沒錢,揪住洒家怎地?”
牛二道 “我要你這口刀。”
楊志道“我不與你。”
牛二道“你好男子,剁我一刀。”
… (中間略過)
牛二喝到:
“你說我打你,便打殺,直什麽!”
楊志霍地躲過,拿著刀搶入來;一時性起,望牛二顙根上搠個著,撲地倒了。楊志趕入去,把牛二胸脯上又連搠了兩刀,血流滿地,死在地上。
3.寓言含意
我童年時初讀水滸,對這個小人物“無毛大蟲”牛二,印象極爲深刻。
我當時就想,這個市井刁民牛二,囂張慣了,面對著虎落平陽的《青面獸》,不知“天高地厚,飯香屁臭”,胡攪蠻纏,有進無退。
牛二不斷撒潑挑釁,楊志一再忍讓。最後,牛二威嚇楊志不敢殺他,動手動脚,揪著楊志不放。終至於惹火了楊志,《青面獸》“按捺不住,一時性起”,手起刀落,把這個自行作死的潑皮牛二給宰了,人心大快,擊掌稱好。
我當時還想,牛二畢竟是個小説人物,在現實社會,大概不會有這種令人厭惡的潑皮蠢貨吧。
我現在必須承認,當時少不更事。在真實社會中,像“無毛大蟲”牛二一般的塔綠班潑皮蠢貨,還真不少。
作者簡介
薛中鼎,大學讀理科,有比較嚴格的邏輯訓練,後來在政大讀企管碩士,美國讀管理科學博士。
大約有北方遊牧民族的基因,所以換了些不同的工作領域,在美國、北京與台灣都生活多年。雖然“遊牧”四方, 對於中國文學與歷史,尤其是文學與歷史的關聯性,以及歷史變遷的邏輯性,一直有濃厚的興趣。喜歡嘗試著以百年後歷史學家的角度,來分析探討當下的現象與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