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向偉真話中國》好心辦壞事,總會出現朝令夕改 - umedia 優傳媒  

新聞 / 百家爭鳴
王向偉真話中國》好心辦壞事,總會出現朝令夕改
2022-07-20 07:00:00
A+
A
A-

在傳染性極強的Omicron變異株來襲之時,全國各地都仍在疲於落實難以實現的新冠「清零」政策。北京市政府試圖推行疫苗通行證,卻好心辦壞事,再次出現朝令夕改的情況。(圖/取自網路)

 

作者/王向偉

 

中文有句成語叫「朝令夕改」,用來形容一時衝動做出決定,稍後又不得不倉促撤回。這不僅會造成混亂,更有損政府的信譽。這種大反轉式案例不勝枚舉。決策者因欠考慮而做出不受歡迎的決定,自然是咎由自取,自取其辱。

 

但是,也會發生本是善意及影響深遠的事,因匆忙決策而被搞砸,招致民怨和嘲諷。在傳染性極強的Omicron變異株來襲之時,全國各地都仍在疲於落實難以實現的新冠「清零」政策。北京市政府試圖推行疫苗通行證,卻好心辦壞事,再次出現朝令夕改的情況。

 

7月6日,北京市衛健委官員令人意外地宣布,從11日起,市民進入健身房、戲院及其他公共場所時,需出示疫苗接種證明。很顯然,在世界多地都在實施疫苗通行證之時,北京期望成為全國首個實施疫苗通行證的城市,為其他城市樹立榜樣。

 

然而,北京市官員誤判了民眾對這一決定的情緒和反應。消息一經公布,即招致北京乃至全國民眾的強烈不滿和反對。無奈之下,北京市政府7日晚又收回成命,並保證市民仍可以像往常一樣,只要出示新冠陰性證明並接受體溫檢測,就可以進入公共場所。

 

短短幾天裏,宣布這一消息的北京市衛健委副主任李昂似乎成了公敵和網民針對的對象。然而,考慮到這一聲明的重大意義,似乎不是李昂自己可以決定的事,很可能得到了市委書記蔡奇在內的北京市主要領導的首肯。

 

這也是中國的一貫做法。在推出全國性及有爭議的政策之前,通常會選取一個或幾個主要城市作為試點,成功後再向全國推廣實施。這次在北京的試點以難堪的方式收場,意味着中央或地方政府短期內都不會再推疫苗通行證了。這太令人遺憾了。

 

實施疫苗通行證本是重要的一步,標誌着疫情持續兩年半之後,中國政府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思維方式終於有了重大轉變。其實,無數醫療官員及商界人士也一直呼籲政府採取這樣的措施,以有效應對疫情。

 

放眼全球,中國是最後一個仍固守新冠「清零」政策的主要經濟體,其防控措施包括關閉邊境及封城、全民檢測、長時間隔離檢疫和嚴格限制人流等。地方政府的普遍做法是,一旦發現幾個病例,就會對一個數百萬人口的城市連續數天實施臨時性封閉管理。最新的例子是甘肅蘭州,這座擁有400萬人口的省會城市從7月11日開始封城一個星期。

 

其實,「不惜一切代價」的方式抗擊新冠肺炎並非長久之計,對經濟衝擊巨大。經濟代價和民眾不滿情緒都在與日俱增。目前,青年失業率已攀升至兩位數,對過度防控措施不滿導致的抗議示威活動,在全國也時有發生。外國投資者的呼聲也越來越高,呼籲政府放鬆過度的防控措施。

 

事實上,有關部門已開始逐步放鬆一些極端的抗疫措施。例如,境外抵華遊客的隔離時間已大大縮短,由原來的三個星期縮短為7天酒店隔離加3天居家觀察。各家航空公司也開始逐步恢復國際直達航班。同時,衛生部門12日宣布,將不再對某些進口貨物實施新冠病毒檢測。

 

更為值得關注的是,大眾對病毒及如何抑制病毒的看法和心態也發生了重大轉變。影響中國的新一波病毒,主要是BA.5 Omicron變異株。它傳染性強,但感染者幾乎沒有甚麼病症。

 

因此,中國需要做的是把防疫資源從大規模檢測轉到疫苗接種上。事實已經證明,把資源和精力集中用於大規模檢測,既不經濟,負面影響也大,因此應加大疫苗接種的推廣力度。但要實現這個轉變,政府需要制定一個全面教育宣傳計劃,讓大眾接受這個轉變。北京市政府在推行疫苗通行證上的失敗,也充分說明推出這個宣傳解釋計劃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疫苗推廣不力的主要原因在政府,在於政府對待疫苗接種上的矛盾做法。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滅活疫苗生產國和出口國,且14億人中90%以上已接種了至少兩針疫苗。然而,在鼓勵老年人這個最脆弱人群接種疫苗上,政府一直拖而不決,猶猶豫豫。許多老年人還沒有接種新冠疫苗。

 

當局可以不顧反對和抗議之聲,把大眾強行送到隔離中心或封閉在家進行長時間隔離,但在接種疫苗上,政府反倒強調「知情、同意、自願」原則。直到最近,國家衛健委仍在批評一些地方政府強制老年人接種疫苗的做法。

 

滅活疫苗對最新變種病毒的有效率可能較低,且接種者仍可能會感染,但事實已經證明,滅活疫苗對所有年齡段的人都有保護作用,可以預防和減少重症和死亡,而接種加強針後,保護作為更為明顯。

 

北京推行疫苗通行證遇挫,並不意味着中央政府也要畏手畏腳。恰恰相反,考慮在全國推行疫苗通行證,可以說是恰逢其時。當然,這麼做需要考慮周詳,包括實施公眾教育宣傳計劃以及允許進口和生產國外的mRNA疫苗,以增強國民的信心。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作者簡介

王向偉,出生於東北吉林。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學士、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新聞學碩士。

有30多年媒體從業經驗。曾任《中國日報》記者,後在英國留學和工作。1994年加入香港英文報刊《東快訊》任記者、編輯。1996年加入《南華早報》,2007年晉升為副總編輯,2012年出任總編輯。

2016年起擔任《南華早報》編輯顧問,每周撰寫《中國報導》專欄,深受廣泛關注,被公認是亞洲有關中國及其國際關係的重要評論員。

 

在傳染性極強的Omicron變異株來襲之時,全國各地都仍在疲於落實難以實現的新冠「清零」政策。北京市政府試圖推行疫苗通行證,卻好心辦壞事,再次出現朝令夕改的情況。(圖/取自網路)

 

作者/王向偉

 

中文有句成語叫「朝令夕改」,用來形容一時衝動做出決定,稍後又不得不倉促撤回。這不僅會造成混亂,更有損政府的信譽。這種大反轉式案例不勝枚舉。決策者因欠考慮而做出不受歡迎的決定,自然是咎由自取,自取其辱。

 

但是,也會發生本是善意及影響深遠的事,因匆忙決策而被搞砸,招致民怨和嘲諷。在傳染性極強的Omicron變異株來襲之時,全國各地都仍在疲於落實難以實現的新冠「清零」政策。北京市政府試圖推行疫苗通行證,卻好心辦壞事,再次出現朝令夕改的情況。

 

7月6日,北京市衛健委官員令人意外地宣布,從11日起,市民進入健身房、戲院及其他公共場所時,需出示疫苗接種證明。很顯然,在世界多地都在實施疫苗通行證之時,北京期望成為全國首個實施疫苗通行證的城市,為其他城市樹立榜樣。

 

然而,北京市官員誤判了民眾對這一決定的情緒和反應。消息一經公布,即招致北京乃至全國民眾的強烈不滿和反對。無奈之下,北京市政府7日晚又收回成命,並保證市民仍可以像往常一樣,只要出示新冠陰性證明並接受體溫檢測,就可以進入公共場所。

 

短短幾天裏,宣布這一消息的北京市衛健委副主任李昂似乎成了公敵和網民針對的對象。然而,考慮到這一聲明的重大意義,似乎不是李昂自己可以決定的事,很可能得到了市委書記蔡奇在內的北京市主要領導的首肯。

 

這也是中國的一貫做法。在推出全國性及有爭議的政策之前,通常會選取一個或幾個主要城市作為試點,成功後再向全國推廣實施。這次在北京的試點以難堪的方式收場,意味着中央或地方政府短期內都不會再推疫苗通行證了。這太令人遺憾了。

 

實施疫苗通行證本是重要的一步,標誌着疫情持續兩年半之後,中國政府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思維方式終於有了重大轉變。其實,無數醫療官員及商界人士也一直呼籲政府採取這樣的措施,以有效應對疫情。

 

放眼全球,中國是最後一個仍固守新冠「清零」政策的主要經濟體,其防控措施包括關閉邊境及封城、全民檢測、長時間隔離檢疫和嚴格限制人流等。地方政府的普遍做法是,一旦發現幾個病例,就會對一個數百萬人口的城市連續數天實施臨時性封閉管理。最新的例子是甘肅蘭州,這座擁有400萬人口的省會城市從7月11日開始封城一個星期。

 

其實,「不惜一切代價」的方式抗擊新冠肺炎並非長久之計,對經濟衝擊巨大。經濟代價和民眾不滿情緒都在與日俱增。目前,青年失業率已攀升至兩位數,對過度防控措施不滿導致的抗議示威活動,在全國也時有發生。外國投資者的呼聲也越來越高,呼籲政府放鬆過度的防控措施。

 

事實上,有關部門已開始逐步放鬆一些極端的抗疫措施。例如,境外抵華遊客的隔離時間已大大縮短,由原來的三個星期縮短為7天酒店隔離加3天居家觀察。各家航空公司也開始逐步恢復國際直達航班。同時,衛生部門12日宣布,將不再對某些進口貨物實施新冠病毒檢測。

 

更為值得關注的是,大眾對病毒及如何抑制病毒的看法和心態也發生了重大轉變。影響中國的新一波病毒,主要是BA.5 Omicron變異株。它傳染性強,但感染者幾乎沒有甚麼病症。

 

因此,中國需要做的是把防疫資源從大規模檢測轉到疫苗接種上。事實已經證明,把資源和精力集中用於大規模檢測,既不經濟,負面影響也大,因此應加大疫苗接種的推廣力度。但要實現這個轉變,政府需要制定一個全面教育宣傳計劃,讓大眾接受這個轉變。北京市政府在推行疫苗通行證上的失敗,也充分說明推出這個宣傳解釋計劃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疫苗推廣不力的主要原因在政府,在於政府對待疫苗接種上的矛盾做法。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滅活疫苗生產國和出口國,且14億人中90%以上已接種了至少兩針疫苗。然而,在鼓勵老年人這個最脆弱人群接種疫苗上,政府一直拖而不決,猶猶豫豫。許多老年人還沒有接種新冠疫苗。

 

當局可以不顧反對和抗議之聲,把大眾強行送到隔離中心或封閉在家進行長時間隔離,但在接種疫苗上,政府反倒強調「知情、同意、自願」原則。直到最近,國家衛健委仍在批評一些地方政府強制老年人接種疫苗的做法。

 

滅活疫苗對最新變種病毒的有效率可能較低,且接種者仍可能會感染,但事實已經證明,滅活疫苗對所有年齡段的人都有保護作用,可以預防和減少重症和死亡,而接種加強針後,保護作為更為明顯。

 

北京推行疫苗通行證遇挫,並不意味着中央政府也要畏手畏腳。恰恰相反,考慮在全國推行疫苗通行證,可以說是恰逢其時。當然,這麼做需要考慮周詳,包括實施公眾教育宣傳計劃以及允許進口和生產國外的mRNA疫苗,以增強國民的信心。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作者簡介

王向偉,出生於東北吉林。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學士、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新聞學碩士。

有30多年媒體從業經驗。曾任《中國日報》記者,後在英國留學和工作。1994年加入香港英文報刊《東快訊》任記者、編輯。1996年加入《南華早報》,2007年晉升為副總編輯,2012年出任總編輯。

2016年起擔任《南華早報》編輯顧問,每周撰寫《中國報導》專欄,深受廣泛關注,被公認是亞洲有關中國及其國際關係的重要評論員。

 

加入好友
優傳媒 版權所有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著作權與轉載授權 / 合作夥伴 / 法律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