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立寧隨想錄》跨越、再跨越:談兩篇“0”分的作文 - umedia 優傳媒  

新聞 / 百家爭鳴
戴立寧隨想錄》跨越、再跨越:談兩篇“0”分的作文
2022-07-11 07:00:00
A+
A
A-

 

作者/戴立寧

 

《大唐李白》一書的著者張大春,近日在他臉書(FaceBook上的一段話:「皇皇百萬字,雖屬曠世巨作,卻也不能與此子相提並論」。引起我的注意/興趣/深思。

 

這一切淵源於中國大陸一個小學生的課題,答題者被要求:解釋李白(《靜夜思》)這首詩的意義並分析作者的心理。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真難為了這位小朋友,他是這樣回答的:

 

一個叫明月的姑娘,在李白面前脫了個精光,她的皮膚就像地上霜一樣白;李白抬頭看著明月姑娘,低頭卻又想起了遠在故鄉的老婆。這首詩充份的表現詩人李白在他鄉嫖妓時的矛盾心理。

 

老師的給分是“0”, 評語是:「滾, 你可以畢業了!」

 

李白的這首著名的《靜夜思》時;很久以來我總是一直在想像/猜摩李白寫這首詩時的情境: 是午夜夢回, 月光灑在床沿, 想起了故鄉? 還是臨窗夜讀, 抬頭看到了月光, 想起了故鄉?(《靜夜思》的第一字, 另一說是:窗);還是踏月歸來, 看到了窗前的月光, 想起了故鄉? 還是踏月歸來, 看到了月光灑在井欄上,(背井離鄉, 床的另一解, 是井欄); 想起了故鄉?…。

 

究竟是什麼樣的情境,觸動了李白的鄉思,當我還在“床/窗”這樣的小框框裡打轉的時候;石破天驚,這位小朋友卻能一舉跳脫凡俗,到達了一炯然不同的境界。

 

想想唐人那時的生活,杜甫說李白:「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再想想杜牧《遣懷》 :「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26歲的李白,羈旅揚州,會發生什麼樣的韻事?如何不令人浮想翩翩。

 

我很懷疑:該畢業應該是評分者還是答題人 ?!

 

無獨有偶,最近又讀到一篇打了“0”分的作文:一位住在安徽大別山深處的女孩,很平實地描述了她的自身的經歷和心路,希望通過這一次的應考(大約相當於台灣大專聯考的「高考」),能夠對當前的處境有所突破/跨越。零分作文是這樣寫的,(除了簡/繁變易之外),我一字不遺地抄錄如下:

 

我是大別山的孩子,這個名字本身就代表貧窮落後,如果不上高中,我甚至都不知道縣城什麼樣子,同村有很多女孩,初中畢業就嫁人了,我的同學中有的當了媽媽,整天背著娃在地裏幹活,偶然相遇會故意回避,假裝不認識。

 

我當時想,如果對方主動招呼,自己反倒尷尬。說什麼呢?問她老公好不好?孩子多大了?然後,再告訴她高中的校園比初中的更氣派,我打算畢業時報考某某大學,等等。我覺得太殘忍,說不出口。

 

可是,今年高考的作文題目,比我能夠想像到的殘忍更殘忍。雙奧之城那麼遙遠,我連大山都沒有走出去,如何感受天子腳下皇城根的翻天覆地?第一次聽到水立方的名字,我還以為是蓄水池。直到小學快畢業了,我才知道北京的鳥巢和村委會門前大樹上的鳥窩,原來並不是一回事。

 

剛懂事那年,遠方親戚上門,帶來的禮品是包裝精美的奶粉。媽捨不得給我們吃,一直藏著。沒多久奧運開幕,喜大普奔。隨後D奶粉事件爆發,人神共憤。這才想起藏著的寶貝,打開一看,果然印著三鹿字樣,可惜已經潮濕發霉,只好拿去喂豬。

 

為這事,爸心疼好久,責備媽不會過日子。娃不能吃,大人總可以吃吧?而我則慶倖,為自己也為弟妹,何況奶粉已經發黴。其實那一年,給我印象更深的是汶川大地震,聽說遇難者唯一的要求,就是墳頭能有電視機,看奧運直播,做鬼也幸福......

 

燕山雪花大如席。大別山的冬天,也冷得要命。就在冬奧會期間,衣衫單薄的爸爸如落湯雞從外面回來,瑟瑟發抖,臉上還帶著傷痕,卻不肯說遭遇了什麼。後來才知道,原來他到鎮上賣山貨,給我們籌學費,結果全部被城管沒收了,還挨了打。

 

我不知道自己如願以償考上大學後,對家庭而言是喜是憂?學雜費是一筆不小的開支,估計弟妹們就沒得書念了,該幹活的幹活,該嫁人的嫁人。一想到這些,很令人絕望。初中畢業那年,堅決拒絕了村長媳婦上門說的一樁親事,爸媽也沒勉強我,但感覺他們好無奈。

 

那可是當地的大戶人家,殷實富裕,還是村長的近親,打著燈籠難找。我在半夜裏聽到媽在歎息,爸則安慰她,說老大是塊讀書的料,不如讓她去闖一闖…。

 

初中、高中、大學,輝煌再輝煌;女孩、妻子、母親,跨越再跨越。那些一輩子走不出大別山的同學,背著娃在地裏幹活,等我大學畢業的時候,他們的孩子也到了該上學的年齡,是否還會重複父母的命運?

 

請閱卷老師高抬貴手吧,不要責備我這篇作文情緒低落,意志消沉。無論奧運會上的中國健兒獲得多少枚金牌,都改變不了大別山偏僻的鄉村小學的現狀,有的連像樣的操場都沒有,雨天泥濘,連升旗儀式被迫取消。

 

差不多夠字數了,就此打住,聽天由命吧。

 

這是一篇很不錯的文章:當我讀到最後一句:聽天由命吧;真有一點不忍卒讀。不過,不忍卒讀的不是文章的本身,而是它所忠實描述/令人流淚的境遇(也許太真實了, 真實得足以傷人!)。閱卷老師非但沒有高抬貴手,而是下手狠毒 ── 對夢想跨越/陳述真實的女孩施以無情的一擊。

 

我完全沒有辦法了解/理解/諒解評分者的心態。這樣的評分老師,還是人嗎不僅僅是該“畢業”了,行為猶如犯罪,活生生地戕害一株希望的幼苗

 

1968年的墨西哥奧運會,一位默默無聞的美國跳高選手締造了運動史上最戲劇化、最轟動的勝利;迪克 佛理波斯(Richard Douglas "Dick" Fosbury),在跳高比賽中以自創的背越式”替代當時主流的俯卧式”而獲得跳高的金牌。從此之後,所有的跳高選手、無例外地都採用了 "Dick" Fosbury跳法

 

創新來自於框架外的思考;21世紀中外有資格/良心的評分者,能不三思!

(圖片取材自網路)

 

作者簡介

戴立寧,一輩子的法律人。在法學院做了10年的學生;教了40多年的書;偶然的際遇,做了26年的公務員,從基層到高階。也曾寫過些雜文,月旦人物、評議時事。〈隨想錄〉無非是重操舊筆,隨興隨緣隨想,記錄些所見所聞所思。

 

 

作者/戴立寧

 

《大唐李白》一書的著者張大春,近日在他臉書(FaceBook上的一段話:「皇皇百萬字,雖屬曠世巨作,卻也不能與此子相提並論」。引起我的注意/興趣/深思。

 

這一切淵源於中國大陸一個小學生的課題,答題者被要求:解釋李白(《靜夜思》)這首詩的意義並分析作者的心理。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真難為了這位小朋友,他是這樣回答的:

 

一個叫明月的姑娘,在李白面前脫了個精光,她的皮膚就像地上霜一樣白;李白抬頭看著明月姑娘,低頭卻又想起了遠在故鄉的老婆。這首詩充份的表現詩人李白在他鄉嫖妓時的矛盾心理。

 

老師的給分是“0”, 評語是:「滾, 你可以畢業了!」

 

李白的這首著名的《靜夜思》時;很久以來我總是一直在想像/猜摩李白寫這首詩時的情境: 是午夜夢回, 月光灑在床沿, 想起了故鄉? 還是臨窗夜讀, 抬頭看到了月光, 想起了故鄉?(《靜夜思》的第一字, 另一說是:窗);還是踏月歸來, 看到了窗前的月光, 想起了故鄉? 還是踏月歸來, 看到了月光灑在井欄上,(背井離鄉, 床的另一解, 是井欄); 想起了故鄉?…。

 

究竟是什麼樣的情境,觸動了李白的鄉思,當我還在“床/窗”這樣的小框框裡打轉的時候;石破天驚,這位小朋友卻能一舉跳脫凡俗,到達了一炯然不同的境界。

 

想想唐人那時的生活,杜甫說李白:「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再想想杜牧《遣懷》 :「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26歲的李白,羈旅揚州,會發生什麼樣的韻事?如何不令人浮想翩翩。

 

我很懷疑:該畢業應該是評分者還是答題人 ?!

 

無獨有偶,最近又讀到一篇打了“0”分的作文:一位住在安徽大別山深處的女孩,很平實地描述了她的自身的經歷和心路,希望通過這一次的應考(大約相當於台灣大專聯考的「高考」),能夠對當前的處境有所突破/跨越。零分作文是這樣寫的,(除了簡/繁變易之外),我一字不遺地抄錄如下:

 

我是大別山的孩子,這個名字本身就代表貧窮落後,如果不上高中,我甚至都不知道縣城什麼樣子,同村有很多女孩,初中畢業就嫁人了,我的同學中有的當了媽媽,整天背著娃在地裏幹活,偶然相遇會故意回避,假裝不認識。

 

我當時想,如果對方主動招呼,自己反倒尷尬。說什麼呢?問她老公好不好?孩子多大了?然後,再告訴她高中的校園比初中的更氣派,我打算畢業時報考某某大學,等等。我覺得太殘忍,說不出口。

 

可是,今年高考的作文題目,比我能夠想像到的殘忍更殘忍。雙奧之城那麼遙遠,我連大山都沒有走出去,如何感受天子腳下皇城根的翻天覆地?第一次聽到水立方的名字,我還以為是蓄水池。直到小學快畢業了,我才知道北京的鳥巢和村委會門前大樹上的鳥窩,原來並不是一回事。

 

剛懂事那年,遠方親戚上門,帶來的禮品是包裝精美的奶粉。媽捨不得給我們吃,一直藏著。沒多久奧運開幕,喜大普奔。隨後D奶粉事件爆發,人神共憤。這才想起藏著的寶貝,打開一看,果然印著三鹿字樣,可惜已經潮濕發霉,只好拿去喂豬。

 

為這事,爸心疼好久,責備媽不會過日子。娃不能吃,大人總可以吃吧?而我則慶倖,為自己也為弟妹,何況奶粉已經發黴。其實那一年,給我印象更深的是汶川大地震,聽說遇難者唯一的要求,就是墳頭能有電視機,看奧運直播,做鬼也幸福......

 

燕山雪花大如席。大別山的冬天,也冷得要命。就在冬奧會期間,衣衫單薄的爸爸如落湯雞從外面回來,瑟瑟發抖,臉上還帶著傷痕,卻不肯說遭遇了什麼。後來才知道,原來他到鎮上賣山貨,給我們籌學費,結果全部被城管沒收了,還挨了打。

 

我不知道自己如願以償考上大學後,對家庭而言是喜是憂?學雜費是一筆不小的開支,估計弟妹們就沒得書念了,該幹活的幹活,該嫁人的嫁人。一想到這些,很令人絕望。初中畢業那年,堅決拒絕了村長媳婦上門說的一樁親事,爸媽也沒勉強我,但感覺他們好無奈。

 

那可是當地的大戶人家,殷實富裕,還是村長的近親,打著燈籠難找。我在半夜裏聽到媽在歎息,爸則安慰她,說老大是塊讀書的料,不如讓她去闖一闖…。

 

初中、高中、大學,輝煌再輝煌;女孩、妻子、母親,跨越再跨越。那些一輩子走不出大別山的同學,背著娃在地裏幹活,等我大學畢業的時候,他們的孩子也到了該上學的年齡,是否還會重複父母的命運?

 

請閱卷老師高抬貴手吧,不要責備我這篇作文情緒低落,意志消沉。無論奧運會上的中國健兒獲得多少枚金牌,都改變不了大別山偏僻的鄉村小學的現狀,有的連像樣的操場都沒有,雨天泥濘,連升旗儀式被迫取消。

 

差不多夠字數了,就此打住,聽天由命吧。

 

這是一篇很不錯的文章:當我讀到最後一句:聽天由命吧;真有一點不忍卒讀。不過,不忍卒讀的不是文章的本身,而是它所忠實描述/令人流淚的境遇(也許太真實了, 真實得足以傷人!)。閱卷老師非但沒有高抬貴手,而是下手狠毒 ── 對夢想跨越/陳述真實的女孩施以無情的一擊。

 

我完全沒有辦法了解/理解/諒解評分者的心態。這樣的評分老師,還是人嗎不僅僅是該“畢業”了,行為猶如犯罪,活生生地戕害一株希望的幼苗

 

1968年的墨西哥奧運會,一位默默無聞的美國跳高選手締造了運動史上最戲劇化、最轟動的勝利;迪克 佛理波斯(Richard Douglas "Dick" Fosbury),在跳高比賽中以自創的背越式”替代當時主流的俯卧式”而獲得跳高的金牌。從此之後,所有的跳高選手、無例外地都採用了 "Dick" Fosbury跳法

 

創新來自於框架外的思考;21世紀中外有資格/良心的評分者,能不三思!

(圖片取材自網路)

 

作者簡介

戴立寧,一輩子的法律人。在法學院做了10年的學生;教了40多年的書;偶然的際遇,做了26年的公務員,從基層到高階。也曾寫過些雜文,月旦人物、評議時事。〈隨想錄〉無非是重操舊筆,隨興隨緣隨想,記錄些所見所聞所思。

 

加入好友
優傳媒 版權所有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著作權與轉載授權 / 合作夥伴 / 法律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