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的動亂,顯示了香港民心的求新求變。經過這次動亂,香港的民意,已經得到了北京政府的高度重視,以及與其相應的一些初步行動。香港未來如何發展,我以樂觀的心情,拭目以待。(圖/取自網路)
作者/薛中鼎
今年七月一日,是香港回歸25周年紀念日,也是第六屆香港政府宣誓就職日。習近平特地搭乘高鐵,赴港主持紀念日慶典,並且對於香港特區新政府就職監誓。
自三年前的香港社會動亂至今,香港變化很大。這個變化,充分展示出,北京政府治理香港的高明手腕。
1.回顧維多利亞公園的集合示威
2019年6月16日,在香港有一個規模巨大的遊行示威,民衆於下午二點在維多利亞公園集合出發,號稱有百萬人上街。
我因為探視在香港工作的女兒,剛好當天在香港。下午一點,我到了維多利亞公園,在咖啡休息區,與一位要參加遊行的四十五嵗中年大叔,做了對話。主要内容如下:
“你爲什麽要參加遊行?”我問。
“我覺得香港沒有前途,我們很彷徨。”大叔說。
“一個月二萬港幣的房租(約臺幣八萬),只有十一坪大,全家住,連轉身的地方都沒有。我也不敢生小孩。”
“扣掉固定開銷,存不下錢,買房子是夢想。”
“政府只是跟財團勾結在一起,老百姓一點前途都沒有。”
“你在爭取自由,民主?”我問。
“沒管那麽多,生活好就好。”
“港英時期,香港人也沒有什麽民主,我們也沒有不滿。”大叔繼續説。
“你想爭取香港獨立嗎?”
“不可能。別的不說,香港的水電蔬菜,全靠大陸供應,香港獨立不了。”
“我參加遊行,就是因爲覺得沒前途,心情鬱悶。”大叔苦笑的說。
我到了金鐘一帶,地鐵被封閉了,只能步行。街頭人山人海,都穿黑色短袖衣衫。過街路橋的走道墻柱,貼滿標語。橫七竪八。你如果敢撕毀標語,就有坐在那裏的青年人,上來喝止,乃至推擠衝突。
當時所謂“黑暴份子”的自由民主,是只有他們認可的“民意發言權”。不同意見,會受到暴力相向。
整個社會,瀕臨動亂邊緣。似乎是處處乾柴,只要適時的點上一把火,即會釀成巨大災禍。
西方媒體推波助瀾,藉民主之名,支持暴亂。暴亂份子肆意搗毀公共設施,打砸銀行櫥窗,學生在校園製造瓶裝汽油彈,甚至對民衆澆灑汽油,點火燃燒。香港的情況,已處於暴力革命邊緣,十分可怕。
西方國家是以“幸災樂禍”與“唯恐天下不亂”的心情,來看待香港的動亂;台灣政府扈從於美國,是美國鞍前馬後的卒子,其反應自然是追隨美國的音律而起舞。
美國學者杭亭頓有本名著《文明的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他的論點,可以説明香港問題的根源之一,就在於《文明的衝突》。
香港的地理位置,處於“中華文明”與“美英文明”的兩大文明“交匯點”。香港不可避免的,成爲兩大文明,相互對抗的“角力場”。
2019年的動亂,顯示雙方角力,西方占了上風。北京政府處於挨打局面,進退失據,十分難堪。
2.習大大的政治手腕
2019年夏秋之際,香港動亂幾乎達於頂峰。當時還有一些視頻,顯示解放軍已經入駐深圳操練。常駐香港的解放軍,也出現在街頭“清理垃圾”。
有很多所謂的“愛國”自媒體,頻頻放話,倡言解放軍應“入港鎮暴”。今天回想,如果解放軍真的從深圳入港“平亂”,將是後患無窮。
我當時就常思考,香港動亂問題複雜嚴峻,北京政府,該如何處理才好?我思之不得其解,只有靜觀其變。
三年之後的今天,香港已恢復平靜。習大大解決香港問題的政治手腕,確實高明,不是我當時所能預料。
首先,是北京政府的“國運昌隆”,突然出現了 Covid-19 ,有效壓制住了,香港如火如荼的街頭運動。
北京政府繼而轉守為攻,採行了三項對策:
第一,實施香港國安法
北京全國人大常委會,於 2020年6月,快速通過了《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
國家安全法》,簡稱“香港國安法”,為香港政府,處理國安問題,建立了法源依據,有效彌補了《基本法》23條,遲遲不能定案的缺憾。
有了《香港國安法》,港府可以放手“依法”拘捕、審判、並且對黑暴份子處以“相對嚴峻”的刑罰。
《香港國安法》於2020年6月30日晚11點,也就是在“香港回歸日”前夕,經由特首林鄭月娥簽署,在香港公佈實施。
國安法公佈實施之後,對於穩定香港社會秩序,發揮了“風行草偃”之效。一些黑暴組織,隨即宣告解散;某些爲首份子,被依法拘捕;一些港獨黑暴份子,出走香港。
香港的社會動亂,很快恢復了平靜。
第二,實行“愛國者治港”政策
2021年3月,第十三届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以2895票贊成,1票棄權,通過《關於完善香港選舉制度的決定》。
簡單來説,就是實行《愛國者治港》的治港模式。
中共中央採取《愛國者治港》的政策,也是從“反送中”的黑暴事件中,得到的啓示。
北京政府認識到,如果香港問題“放任不管”,香港的三大治權支柱,“教育、媒體與司法”,終將被親西方勢力完全控制。
後續的發展,必然是港獨份子,會經由選舉,完全控制香港立法局。港獨份子,將出任港區特首。如果演變至此,香港問題,將如何善了?香港角力,美國將全面勝出。香港終將在實質上,淪爲美國的租界。
北京政府强力介入,立法推行《愛國者治港》。可以説是“亡羊補牢,未爲晚也”。
這次新任特首李家超,及其政府團隊,都是《愛國者治港》政策下的產物。
第三,處理港獨黑暴份子
港府以《香港國安法》爲依據,放手處理港獨與黑暴份子問題。對於爲首者,依法入監服刑;對於一般“反中份子”,任其去留。不願意接受香港回歸的人,可以自由離開香港。
習大大的治港手段,前兩項《香港國安法》與《愛國者治港》,是釜底抽薪之道,斷了港獨的禍源;後一項做法,懲處爲首者,給予扈隨者“用腳投票”的自由,則是順理成章之舉。
習大大的做法,可謂是“不戰而屈人之兵”,不費一槍一彈,就有效化解了香港的大暴亂危機。習大大處理香港問題,展現了大政治家的風範。
值得一提的是,前特首林鄭月娥。看似柔弱,卻頂住了黑暴份子《五大訴求,缺一不可》的巨大壓力。在整個動亂過程中,林鄭月娥也許功勞不大,但是苦勞確實不小,值得肯定。
我以一首詩,向林鄭女士表示敬意:
《雪壓竹枝低,雖低不着泥;明朝紅日出,依舊與雲齊》
(注:此爲朱元璋的“詠竹詩”)
3.談《一國兩制》
所謂的《一國兩制》,在中國歷史上,不是新鮮事。在一千年前的遼國,就實行了《一國兩制》。
據《遼史.百官制》記載:
《官分南北,以“國制”治契丹,以“漢制”待漢人》
回顧歷史,遼國自耶律阿保機建國以來,逐漸强大,占領了燕雲十六州的漢族土地。遼國北面契丹族與南面漢族的制度、風俗、與生活習性等,原本就不同,遼國實施《一國兩制》,南北面分屬兩個制度來治理。
遼國北面區實行“契丹式”治理制度;南面區實行“漢人式”治理制度。官銜名稱,各自不同。
金庸小説《天龍八部》中的大俠喬峰,其身世故事,就顯示了契丹與漢族之間,犬牙交錯的複雜關係。
喬峰出身於漢族少林寺,後任中原第一大幫丐幫幫主,後來發現,自己竟是契丹族人,心情極端矛盾。喬峰因緣際會,與遼道宗耶律洪基結爲兄弟,後受封爲遼國“南院大王”,負責南向軍務。《天龍八部》闡述契丹與漢族關係,難以切割。
總之,遼國占領了漢族土地,實行《一國兩制》,是最好,也是唯一的選擇。
雖然事隔千年,遼國也不是今天的中國,但是在基本概念上,是相通的。
《一國兩制》的宗旨,就是爲了要能兼顧“國家主權”與“務實治理”。
要注意,《一國兩制》是“一國在上,兩制在下”,“主權優先,治權居次”,“兩制”必須服膺於“一國”。
《香港國安法》與《愛國者治港》,都是對於“主權優先,治權居次”原則的具體實踐。
4.香港動亂的根本原因
推究香港動亂的根本原因,我認爲是以下兩點。
第一,香港特殊地位的弱化
港英時期的香港,是中國對外商貿的樞紐,香港具有極其特殊的“經濟地理”地位優勢。這個優勢,帶動了香港的繁榮與興旺,乃至於香港民眾,相對於大陸內地的“優越感”。
很不幸,在大陸全面改革開放之後,香港的優勢,也隨之逐漸弱化。
譬如說,原來香港的貨櫃吞吐量,曾經排名世界第一,遙遙領先大內地所有港口。在2020年的排名,香港已經被上海、寧波、深圳、廣州、青島、天津所超越。
中國的崛起,導致了香港的相對沒落。香港“東方之珠“的耀眼光環,伴隨著香港經濟地位的弱化,已逐漸黯淡。
維多利亞公園中,與我對話的香港大叔的鬱悶心情,反映了大多數香港民眾的共同感受。
第二,資本主義的遺留問題
早年美國芝加哥學派的自由經濟理論大師,也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米爾頓弗里曼(Milton Friedman),在他的名著“Free to Choose”書中,盛讚香港是“自由市場經濟”的櫥窗,是“市場經濟”的典範。
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問題,在香港也展露無遺。香港攸關民生需求的產業,譬如房地產、通訊、航運等,都被幾家門閥所壟斷。財閥富可敵國,永無休止的斂財炫富;貧者無立錐之地,任由資本家剝削,前途黯淡無望。
香港面對大陸内地,原來具有相對優勢。薪水階級,也足以在内地投資置產,纍積財富。這條經濟自保之路,現已不復存在。陸客在香港置產,反而展示出内地人在香港的“優越感”。今昔相比,港人情何以堪?
香港的根本問題,在於經濟。經濟是下層建築,政治是上層建築。經濟出了問題,造就了政治的不穩定因素。
5.北京政府的後續努力
中華人民共和國以“社會主義”立國,很不幸,自1997 香港回歸以來,受到了“五十年不變”的口號制約,香港的“資本主義”遺留問題,沒有受到足夠的關注與適當的處理。
二十多年來,中國共產黨治理大陸内地,成績斐然。相比之下,香港的治理,乏善可陳。
香港給人的印象,是趑趄不前,固步自封。新高產業沒有發展,居住問題沒有紓解,貧富懸殊問題似乎更加惡化,香港民衆看不到明天。
港府乃至於中聯辦,給民衆的印象,似乎就是周旋於財閥之間,杯觥交錯。對於庶民經濟,無所作爲。回歸以來,香港民衆對於“中國”的認同度,不升反降。
中聯辦對此,有明顯的失誤,應予檢討。
自2019年動亂以來,北京政府至少在兩個方向,做了努力。一是努力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經濟一體化,希望能借此,為香港的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水。第二,釋放新界地區土地,期望有助於紓解,港人的居住空間問題。
這次的香港動亂,帶給北京很大刺激。大刀闊斧提升香港的庶民經濟,必將得到北京中央政府的高度關注與大力支持。
香港中聯辦主任,已由擅長財經業務、歷任青海與山西省委書記,行政閲歷豐富的駱惠寧接任;現任特首李家超,原任香港保安局長。從人事佈局來看,治理香港,是經濟與國安,兩手並重的安排。
習近平在7月1日的致辭中,特別提到,要照顧到香港青年的“學業、就業、創業、與置業”。這個概念很好,要看如何落實。
香港的基礎建設良好,港灣處處,船舶倘佯於碧灣之間,景色迷人,是國際旅遊勝地。香港是東西文化薈萃之地,有獨特的建築、美食、與人文風貌,呈現了賞心悅目的文化交匯景觀。
曾經一度,香港的電影產業,在華人世界,獨領風騷,至今猶爲人津津樂道。
香港是一個迷人,而有獨特競爭力的城市。我也曾爲香港的風情魅力,而流連忘返。
2019年的動亂,顯示了香港民心的求新求變。經過這次動亂,香港的民意,已經得到了北京政府的高度重視,以及與其相應的一些初步行動。
香港未來如何發展,我以樂觀的心情,拭目以待。
(作者不代表本網立場)
作者簡介
薛中鼎,大學讀理科,有比較嚴格的邏輯訓練,後來在政大讀企管碩士,美國讀管理科學博士。
大約有北方遊牧民族的基因,所以換了些不同的工作領域,在美國、北京與台灣都生活多年。雖然“遊牧”四方, 對於中國文學與歷史,尤其是文學與歷史的關聯性,以及歷史變遷的邏輯性,一直有濃厚的興趣。喜歡嘗試著以百年後歷史學家的角度,來分析探討當下的現象與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