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婉真說故事》布袋戲偶的Kingmaker徐柄垣辭世 - umedia 優傳媒  

新聞 / 談古論今
陳婉真說故事》布袋戲偶的Kingmaker徐柄垣辭世
2022-06-29 07:00:00
A+
A
A-

台灣國寶級布袋戲偶頭雕刻大師徐柄垣6月20日辭世。(圖/彰化縣文化局提供)

 

作者/陳婉真

 

6月20日從臉書好友處傳來的訊息:

 

我們家爺爺今天離世

我們大言不慚的自稱是「戲偶界一代梟雄」

沒有這個不起眼躲在幕後的雕刻師,黃俊雄大師還成就不了流傳一時的「史艷文」!

沒有人來傳頌,我們驕傲的自稱是「戲偶界的一代梟雄」,非常的引以為傲⋯⋯

不懂應酬,只是盡本份的以他一生所學的工藝來養家糊口,人世間酸甜滋味,盡在不言中!

在今天萬般皆放下,逍遙自在的走自己的路,我們都愛您⋯⋯

 

訊息的撰寫者是徐柄垣(1935-2022)的媳婦。「不懂應酬,只是盡本份的以他一生所學的工藝來養家糊口,人世間酸甜滋味,盡在不言中!」的確是他一生的寫照。

 

徐柄垣曾於2016年經由彰化縣無形文資審議會議通過,登錄為彰化縣傳統藝術及保存者「偶頭製作」一項。

 

「偶頭製作」被登錄為無形文化財?一般人光看這樣的敍述根本無感。但如果說到台灣布袋戲最紅時期的「雲州大儒俠」,再說到史艷文、哈嘜二齒、秘雕、怪老子、藏鏡人、黑白郎君,還有苦海女神龍....,保證讓很多四、五年級生開始滔滔不絕,跌入那狂追布袋戲的早年美好回憶。

 

1970年代紅遍全台的布袋戲連續劇「雲州大儒俠」,是少數幾件戒嚴時期造成「全民運動」的盛事,全盛時期甚至連農民都寧可等著看布袋戲而延遲下田,導致蔣經國主政下的行政院新聞局於1974年,以「妨害農工商正常作息」與「推行國語運動」為由,禁播台語布袋戲,讓當時的新聞局局長宋楚瑜承受永世的罵名。他並限制電視台的台語歌曲每小時只能播兩首,這個限制直到1993年左右我當立委時,才予以開放。

 

一般人只知道演紅「雲州大儒俠」這齣戲的是來自雲林的黃俊雄,卻鮮少人知道創造出這些人物的無名英雄,是來自彰化的徐柄垣。

 

徐柄垣雕刻偶頭時的神情。(圖/彰化縣文化局提供)

 

在台灣剛開始有電視台之前的年代,布袋戲一直就是民間廟會酬神的重要活動,也是深受全民喜愛的一項娛樂。那個年代的人幾乎都有共同的回憶,當廟口布袋戲上演時,幾乎擠爆全場,廟埕站滿了,總有一些人會爬到樹上,甚或站到屋頂上看戲,小孩子尤其喜歡跑到戲台後仔細研究。何以一個操偶師可以一人兼數角,時而男聲時而女聲,腳上的木屐用力蹬舞台的乒乓聲,就可以營造出雙方對打的緊張感;時而再放一下鞭炮,或是製造個閃電,那種「金光強強滾」的聲光效果。可是讓小朋友作夢都夢見自己是戲裡的英雄呢。

 

想不到後來布袋戲登上電視連續劇,比起野台戲時代更具實體感及奢華感,加上坐在客廳就可以好好看戲,簡直是人生一大享受,造成「雲州大儒俠」一炮而紅,演變成全民瘋布袋戲,瘋到有國中考試題目問我國的民族英雄是誰,「正確」答案是蔣中正,學生卻寫史艷文。這下不得了,時任新聞局長的宋楚瑜立刻下令禁演,造成宋楚瑜每次選總統,每次都會被提及他這段扼殺台語及台灣流行文化的故事。

 

很多人還記得,「雲州大儒俠」是由黃俊雄的「真五洲劇團」演出,卻很少人知道雕刻出那一具具栩栩如生的「布袋戲尪仔頭」的人,就是彰化「巧成真木偶之家」的徐柄垣。

 

「我從16歲開始刻尪仔,今年81歲,你看有多久了。」2016年我去訪問他時,徐柄垣說。

 

再往前推,他的父親徐析森(1906-1989)還被稱為「台灣木偶之父」。

 

徐柄垣獨創的眼睛和嘴巴都會動的「活嘴」、「活目」的戲偶,要把偶頭的嘴巴及眼睛都挖空,再裝入眼球及嘴唇;眼睛的操作是要綁一條繩子,利用拉與放之間,控制眼睛的開與合。(以上均為陳婉真攝)

 

徐析森起初是學神明雕刻,後來他曾到台北李天祿的布袋戲團協助整理尪仔。

 

布袋戲是由泉州傳到台灣,早年的尪仔都要到泉州去買。但在日治末期,日本人開始推行皇民化運動,禁止台灣人演布袋戲,經文化界人士爭取,並把布袋戲的內容改為日本劇情,布偶也要重新刻成符合日劇的頭臉及服裝。徐析森從那時就開始雕刻「新人形劇」的日式尪仔。

 

戰後自1949年起,中國共產黨取得政權,台灣和中國來往全面斷絕,導致一般的布袋戲團嚴重缺偶頭。徐析森成為全台最著名的尪仔師傅,起初在家裡刻,後來需求越來越大,而兒女也日漸長大,跟著學習父親的好手藝,巧成真木偶之家就這樣開起店來。全盛時期徐析森和三個兒子一起做,老大最擅長做神明和布袋戲偶的帽子,徐柄垣是老三,除了老四在外地上班之外,徐析森的女兒、媳婦也都投入,全家一起做還忙不過來。

 

布袋戲經過盛衰興革,徐柄垣和黃俊雄家的合作最久,也開創最多布袋戲的奇蹟,除了雲州大儒俠之外,一直到霹靂布袋戲的初期,黃家都是使用徐家的偶頭。

 

問徐柄垣這些人物是怎麼刻出來的,他說黃俊雄只告訴他主角大約二十多歲,長相英俊。那時他的長子徐世昌還是小學生,長相可愛,徐柄垣就以兒子作模特兒,刻出史艷文的造型;其他人物也是他平常用心想出來的,總是一齣戲不外要有生、旦、丑….等不同角色。他刻完之後,黃俊雄再為這些角色命名,就這樣創造出一齣齣令戲迷百看不厭的布袋戲。

 

戲偶的尺寸也為了更吸引人,慢慢變大,從最初只是單純的偶頭,為了適應電視劇的演出,徐柄垣慢慢研究出眼睛和嘴巴都會動的「活嘴」、「活目」的戲偶,那就更費工了,要把偶頭的嘴巴及眼睛都挖空,再裝入眼球及嘴唇;嘴唇的操作是靠裡面一小塊可以按動的木按紐,眼睛就要綁一條繩子,利用拉與放之間,控制眼睛的開與合。

 

「黃俊雄說,他需要旦角會流眼淚的,我先生就要想怎麼做出會流淚的尪仔,於是他在兩眼靠鼻樑處各挖個迷你小洞,再裝上很細的透明管子,並以小孩子玩青蛙跳的小橡皮球裝水,哭的時候就按下那個球,眼淚就流出來了。」徐柄垣的太太說。早期尪仔的頭髮都是她梳的,後來黃家發展到有髮型造型師,她就不做了。

 

這種合作關係維持很長一段時間,後來由於偶頭製作者越來越多,很多人免費送給黃俊雄試用。久之,雖然黃家的布袋戲事業越做越大,卻嫌巧成真的尪仔太貴。

 

他們家的尪仔的確比人家貴很多,但做工細又好,連上的漆都比別人做的好,可謂全台一支獨秀。一般操偶師在演打鬥戲時會把整個戲偶往上拋,再巧妙的接住,只有巧成真的尪仔不能抛,因為太貴,萬一沒有接上,掉下來損壞就損失慘重。

 

早期黃俊雄的霹靂布袋戲偶也是徐柄垣刻的。在巧成真店裡懸掛好幾幅2000年演出的布袋戲電影「聖石傳說」中的角色,都出自徐柄垣之手,每個角色各有特色,非常靈活。可惜就是因為海報上連編劇、製作等名字全都列出,獨獨把偶頭製作徐柄垣的名字漏掉,徐柄垣的次子徐世河認為黃家太不尊重父親的智慧財產權,竟連刻偶師傅的名字都不肯列入,雙方都有點意氣之爭的結果,終於結束兩代以來的長期合作關係。

 

在巧成真店裡懸掛好幾幅2000年演出的布袋戲電影「聖石傳說」中的角色,都出自徐柄垣之手,每個角色各有特色,非常靈活。可惜就是因為海報上連編劇、製作等名字全都列出,獨獨把偶頭製作徐柄垣的名字漏掉,徐柄垣的次子徐世河認為黃家太不尊重父親的智慧財產權,雙方都有點意氣之爭的結果,終於結束兩代以來的長期合作關係。

 

問他想不想在店裡闢一處展示空間,徐柄垣說他的好作品都在外面,自己店裡所剩不多。徐世河說:「對啊,小時候看爸爸刻的尪仔好喜歡,父親卻不肯給我玩,說那是客人訂做的,結果卻被對方倒帳,錢也沒拿到。」

 

國寶級匠師之名,是一輩子辛辛苦苦,一刀一刀刻劃出來的,只是一如很多幕後的無名英雄一般。有誰知道「轟動武林,驚動萬教」的布袋戲角色原創者,竟是隱身在彰化車路口一間不起眼的佛具店裡一位木訥和藹的老師傅?

 

文化部長李永得獲悉徐柄垣逝世除表達哀悼外,並表示將頒發褒揚狀予以表揚,感念徐柄垣藝師精湛的偶頭製作工藝及藝術成就,帶領台灣布袋戲偶界走向新的潮流。

 

李永得表示,徐柄垣藝師一生在戲偶雕刻技藝路途上,精益求精,以新的表現形式帶動偶頭雕刻產業邁向新的潮流,見證台灣布袋戲發展脈絡,為台灣傳統工藝奠定深厚基礎,雖溘然離世,但其工藝技藝將永為後世所傳承。

 

作者簡介

陳婉真,曾擔任《中國時報》記者、美國《美麗島週刊》創辦人、立法委員、國大代表、台灣產業文化觀光推展協會理事長、綠色台灣文教基金會執行長等職務。

她生於彰化縣,從小立志當新聞工作者,台灣師範大學畢業便後順利考進中國時報,仗義執言和使命必達、務實求真的精神,讓她在新聞界以犀利觀點聞名。

她在戒嚴時期挑戰禁忌,即投入政治改革,因此成為黑牢裡的政治犯,但是無畏無懼的堅持理想,不論藍綠執政,從不向威權低頭。

現在是自由撰稿人,想記錄主流媒體忽略的真實台灣故事,挖掘更多因為政權更迭而被埋沒的歷史。

台灣國寶級布袋戲偶頭雕刻大師徐柄垣6月20日辭世。(圖/彰化縣文化局提供)

 

作者/陳婉真

 

6月20日從臉書好友處傳來的訊息:

 

我們家爺爺今天離世

我們大言不慚的自稱是「戲偶界一代梟雄」

沒有這個不起眼躲在幕後的雕刻師,黃俊雄大師還成就不了流傳一時的「史艷文」!

沒有人來傳頌,我們驕傲的自稱是「戲偶界的一代梟雄」,非常的引以為傲⋯⋯

不懂應酬,只是盡本份的以他一生所學的工藝來養家糊口,人世間酸甜滋味,盡在不言中!

在今天萬般皆放下,逍遙自在的走自己的路,我們都愛您⋯⋯

 

訊息的撰寫者是徐柄垣(1935-2022)的媳婦。「不懂應酬,只是盡本份的以他一生所學的工藝來養家糊口,人世間酸甜滋味,盡在不言中!」的確是他一生的寫照。

 

徐柄垣曾於2016年經由彰化縣無形文資審議會議通過,登錄為彰化縣傳統藝術及保存者「偶頭製作」一項。

 

「偶頭製作」被登錄為無形文化財?一般人光看這樣的敍述根本無感。但如果說到台灣布袋戲最紅時期的「雲州大儒俠」,再說到史艷文、哈嘜二齒、秘雕、怪老子、藏鏡人、黑白郎君,還有苦海女神龍....,保證讓很多四、五年級生開始滔滔不絕,跌入那狂追布袋戲的早年美好回憶。

 

1970年代紅遍全台的布袋戲連續劇「雲州大儒俠」,是少數幾件戒嚴時期造成「全民運動」的盛事,全盛時期甚至連農民都寧可等著看布袋戲而延遲下田,導致蔣經國主政下的行政院新聞局於1974年,以「妨害農工商正常作息」與「推行國語運動」為由,禁播台語布袋戲,讓當時的新聞局局長宋楚瑜承受永世的罵名。他並限制電視台的台語歌曲每小時只能播兩首,這個限制直到1993年左右我當立委時,才予以開放。

 

一般人只知道演紅「雲州大儒俠」這齣戲的是來自雲林的黃俊雄,卻鮮少人知道創造出這些人物的無名英雄,是來自彰化的徐柄垣。

 

徐柄垣雕刻偶頭時的神情。(圖/彰化縣文化局提供)

 

在台灣剛開始有電視台之前的年代,布袋戲一直就是民間廟會酬神的重要活動,也是深受全民喜愛的一項娛樂。那個年代的人幾乎都有共同的回憶,當廟口布袋戲上演時,幾乎擠爆全場,廟埕站滿了,總有一些人會爬到樹上,甚或站到屋頂上看戲,小孩子尤其喜歡跑到戲台後仔細研究。何以一個操偶師可以一人兼數角,時而男聲時而女聲,腳上的木屐用力蹬舞台的乒乓聲,就可以營造出雙方對打的緊張感;時而再放一下鞭炮,或是製造個閃電,那種「金光強強滾」的聲光效果。可是讓小朋友作夢都夢見自己是戲裡的英雄呢。

 

想不到後來布袋戲登上電視連續劇,比起野台戲時代更具實體感及奢華感,加上坐在客廳就可以好好看戲,簡直是人生一大享受,造成「雲州大儒俠」一炮而紅,演變成全民瘋布袋戲,瘋到有國中考試題目問我國的民族英雄是誰,「正確」答案是蔣中正,學生卻寫史艷文。這下不得了,時任新聞局長的宋楚瑜立刻下令禁演,造成宋楚瑜每次選總統,每次都會被提及他這段扼殺台語及台灣流行文化的故事。

 

很多人還記得,「雲州大儒俠」是由黃俊雄的「真五洲劇團」演出,卻很少人知道雕刻出那一具具栩栩如生的「布袋戲尪仔頭」的人,就是彰化「巧成真木偶之家」的徐柄垣。

 

「我從16歲開始刻尪仔,今年81歲,你看有多久了。」2016年我去訪問他時,徐柄垣說。

 

再往前推,他的父親徐析森(1906-1989)還被稱為「台灣木偶之父」。

 

徐柄垣獨創的眼睛和嘴巴都會動的「活嘴」、「活目」的戲偶,要把偶頭的嘴巴及眼睛都挖空,再裝入眼球及嘴唇;眼睛的操作是要綁一條繩子,利用拉與放之間,控制眼睛的開與合。(以上均為陳婉真攝)

 

徐析森起初是學神明雕刻,後來他曾到台北李天祿的布袋戲團協助整理尪仔。

 

布袋戲是由泉州傳到台灣,早年的尪仔都要到泉州去買。但在日治末期,日本人開始推行皇民化運動,禁止台灣人演布袋戲,經文化界人士爭取,並把布袋戲的內容改為日本劇情,布偶也要重新刻成符合日劇的頭臉及服裝。徐析森從那時就開始雕刻「新人形劇」的日式尪仔。

 

戰後自1949年起,中國共產黨取得政權,台灣和中國來往全面斷絕,導致一般的布袋戲團嚴重缺偶頭。徐析森成為全台最著名的尪仔師傅,起初在家裡刻,後來需求越來越大,而兒女也日漸長大,跟著學習父親的好手藝,巧成真木偶之家就這樣開起店來。全盛時期徐析森和三個兒子一起做,老大最擅長做神明和布袋戲偶的帽子,徐柄垣是老三,除了老四在外地上班之外,徐析森的女兒、媳婦也都投入,全家一起做還忙不過來。

 

布袋戲經過盛衰興革,徐柄垣和黃俊雄家的合作最久,也開創最多布袋戲的奇蹟,除了雲州大儒俠之外,一直到霹靂布袋戲的初期,黃家都是使用徐家的偶頭。

 

問徐柄垣這些人物是怎麼刻出來的,他說黃俊雄只告訴他主角大約二十多歲,長相英俊。那時他的長子徐世昌還是小學生,長相可愛,徐柄垣就以兒子作模特兒,刻出史艷文的造型;其他人物也是他平常用心想出來的,總是一齣戲不外要有生、旦、丑….等不同角色。他刻完之後,黃俊雄再為這些角色命名,就這樣創造出一齣齣令戲迷百看不厭的布袋戲。

 

戲偶的尺寸也為了更吸引人,慢慢變大,從最初只是單純的偶頭,為了適應電視劇的演出,徐柄垣慢慢研究出眼睛和嘴巴都會動的「活嘴」、「活目」的戲偶,那就更費工了,要把偶頭的嘴巴及眼睛都挖空,再裝入眼球及嘴唇;嘴唇的操作是靠裡面一小塊可以按動的木按紐,眼睛就要綁一條繩子,利用拉與放之間,控制眼睛的開與合。

 

「黃俊雄說,他需要旦角會流眼淚的,我先生就要想怎麼做出會流淚的尪仔,於是他在兩眼靠鼻樑處各挖個迷你小洞,再裝上很細的透明管子,並以小孩子玩青蛙跳的小橡皮球裝水,哭的時候就按下那個球,眼淚就流出來了。」徐柄垣的太太說。早期尪仔的頭髮都是她梳的,後來黃家發展到有髮型造型師,她就不做了。

 

這種合作關係維持很長一段時間,後來由於偶頭製作者越來越多,很多人免費送給黃俊雄試用。久之,雖然黃家的布袋戲事業越做越大,卻嫌巧成真的尪仔太貴。

 

他們家的尪仔的確比人家貴很多,但做工細又好,連上的漆都比別人做的好,可謂全台一支獨秀。一般操偶師在演打鬥戲時會把整個戲偶往上拋,再巧妙的接住,只有巧成真的尪仔不能抛,因為太貴,萬一沒有接上,掉下來損壞就損失慘重。

 

早期黃俊雄的霹靂布袋戲偶也是徐柄垣刻的。在巧成真店裡懸掛好幾幅2000年演出的布袋戲電影「聖石傳說」中的角色,都出自徐柄垣之手,每個角色各有特色,非常靈活。可惜就是因為海報上連編劇、製作等名字全都列出,獨獨把偶頭製作徐柄垣的名字漏掉,徐柄垣的次子徐世河認為黃家太不尊重父親的智慧財產權,竟連刻偶師傅的名字都不肯列入,雙方都有點意氣之爭的結果,終於結束兩代以來的長期合作關係。

 

在巧成真店裡懸掛好幾幅2000年演出的布袋戲電影「聖石傳說」中的角色,都出自徐柄垣之手,每個角色各有特色,非常靈活。可惜就是因為海報上連編劇、製作等名字全都列出,獨獨把偶頭製作徐柄垣的名字漏掉,徐柄垣的次子徐世河認為黃家太不尊重父親的智慧財產權,雙方都有點意氣之爭的結果,終於結束兩代以來的長期合作關係。

 

問他想不想在店裡闢一處展示空間,徐柄垣說他的好作品都在外面,自己店裡所剩不多。徐世河說:「對啊,小時候看爸爸刻的尪仔好喜歡,父親卻不肯給我玩,說那是客人訂做的,結果卻被對方倒帳,錢也沒拿到。」

 

國寶級匠師之名,是一輩子辛辛苦苦,一刀一刀刻劃出來的,只是一如很多幕後的無名英雄一般。有誰知道「轟動武林,驚動萬教」的布袋戲角色原創者,竟是隱身在彰化車路口一間不起眼的佛具店裡一位木訥和藹的老師傅?

 

文化部長李永得獲悉徐柄垣逝世除表達哀悼外,並表示將頒發褒揚狀予以表揚,感念徐柄垣藝師精湛的偶頭製作工藝及藝術成就,帶領台灣布袋戲偶界走向新的潮流。

 

李永得表示,徐柄垣藝師一生在戲偶雕刻技藝路途上,精益求精,以新的表現形式帶動偶頭雕刻產業邁向新的潮流,見證台灣布袋戲發展脈絡,為台灣傳統工藝奠定深厚基礎,雖溘然離世,但其工藝技藝將永為後世所傳承。

 

作者簡介

陳婉真,曾擔任《中國時報》記者、美國《美麗島週刊》創辦人、立法委員、國大代表、台灣產業文化觀光推展協會理事長、綠色台灣文教基金會執行長等職務。

她生於彰化縣,從小立志當新聞工作者,台灣師範大學畢業便後順利考進中國時報,仗義執言和使命必達、務實求真的精神,讓她在新聞界以犀利觀點聞名。

她在戒嚴時期挑戰禁忌,即投入政治改革,因此成為黑牢裡的政治犯,但是無畏無懼的堅持理想,不論藍綠執政,從不向威權低頭。

現在是自由撰稿人,想記錄主流媒體忽略的真實台灣故事,挖掘更多因為政權更迭而被埋沒的歷史。

加入好友
優傳媒 版權所有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著作權與轉載授權 / 合作夥伴 / 法律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