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目前的股市、房市和就業率來看,離「大蕭條」日子還遠,但社會大眾的消費信心是否受嚴重打擊,未來半年的網銷業績確實是關鍵指標。(圖/取自網路)
作者/黃丙喜(國家公益發展協進會理事長)
兩年多的新冠疫情衝擊,讓全台實體店面的銷售陷入困境,麥當勞、Mizuno等國際品牌紛紛關店,雖然令人驚訝,但還可理解;五月以來,網路平台的業績也開始出現衰退,則令人意外,恐怕內需經濟下半年會進一步惡化。
網銷若衰退,內需陷蕭條
根據網路行銷公司的經理人們最近的反映,國內網銷業務從四月份後隨著新冠疫情的變壞,開始轉向負成長,五月衰退擴大,六月份也無好轉跡象。此一輿情不是空穴來風,大家上網看看最近蝦皮、Momo、PChome等網銷平台的銷售業績即可了解。
綜合這些經理人的見解,他們普遍認為網路銷售五月份後衰退的主因有三:一是新冠疫情三、四月後的轉壞,導致飽受兩年多疫情打擊的大眾的消費意願更趨保守;二是上海等大陸城市的防疫封城導致貨品的供應斷鍵,空有訂單無貨可賣;三是去年是網銷的繁榮期,今年要再有成長,相對不容易。
網銷高原期?不容政府忽視
針對未來下半年的消費意願,這些經理人的看法轉趨悲觀,主因是網銷的主要消費族群的薪資調漲有限只有2.7%,相對於當前的物價通膨約3.3%,實際收入其實是在下降;何況,房租、利率的上漲和匯率的下跌也會降低消費者的購買意願;特別是台灣的能源、糧食大部分得靠進口,輸入型通膨可能從下半年發酵;因此,網銷在台灣的發展是否會因消費購買的遲滯而進入高原期,值得密切觀察。
面對網銷衰退可能帶動的內需蕭條,台北市長柯文哲獲悉訊息後,立即指示相關局處經由统計分析、市場查訪和業者對談,以確實掌握真實狀況,並預估可能的發展,及早準備各項緊急紓困預備方案。台北市五月推出的九大紓困措施,民眾有感,其來有自。
政府怎辦?揚棄大撒幣
如果台灣內需市場的景氣在未來幾個月繼續轉壞,政府應該緊急做哪些事呢?
企業經理人們在本人線上講座中建議政府,首先要揚棄過去「大撒幣」的政治買票思維。紓困部份,確實針對生計受影響的民眾進行差額的救濟補助;行業部份,對一時受困的企業進行貸款延期和税賦減免。大部份的民眾的生活靠現在的收入和過去的積蓄,不致有生活困頓之虞,就別再搞廣發消費券這種遊戲了。
經理人們認為,振興內需經濟的有效解方不是紓困,而是政府也要確實鼓動企業和大眾,創新動腦拼經濟,日本政府邀請藝妓加入都會觀光導遊,非常有創意。我們的中央和地方政府應該發動社會青年和大學族群燒腦提案,掌握暑假檔期,善用青春創意和多媒體行銷優勢,激起大家勇敢面對疫情的新活力。
他山之石,蕭條有徵兆了嗎?
在經濟蕭條的環境下,窮人要小心降薪、失業,中產階層要小心斷貸,富人則會害怕自己的股票每天縮水,房產也有跌價的危機。
大家來回顧1929年的美國大蕭條狀況,那時候全國性的失業率高達25%,華爾街股市崩盤,窮人沒錢消費,中產階級不敢消費,富豪資產縮水,消費者信心也受到了為嚴重的打擊,中小企業為求生存,只能裁員,節省成本。
因此,社會經濟進入了螺旋式收縮的惡性循環裡,大量的民眾失業,沒失業的拿到的工資也僅僅只是勉強維持溫飽。
依台灣目前的股市、房市和就業率來看,離「大蕭條」日子還遠,但社會大眾的消費信心是否受嚴重打擊,未來半年的網銷業績確實是關鍵指標。
作者簡介
黃丙喜,筆耕公共政策三十年,期許為國泰民安增動力,為社會公義添喉舌。
出身新聞媒體,而後轉任台灣大型和跨國企業,赴美獲管理學博士,先後在南洋理工大學、芬蘭厄爾托大學和台灣科技大學教授IMBA和EMBA學程,並任國發會、經濟部、衛福部等政府機構專案顧問,負責政策前瞻、國會溝通和危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