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向偉真話中國》抗疫與經濟並舉,需兩條腿走路 - umedia 優傳媒  

新聞 / 百家爭鳴
王向偉真話中國》抗疫與經濟並舉,需兩條腿走路
2022-06-15 07:00:00
A+
A
A-

在出現經濟危機之時,以消費券等方式刺激消費,已被證明是最有效、最受歡迎的拉動經濟的方式之一,中央政府應順應潮流,積極予以採納。做到消費與基建同時並舉,疫情防控與經濟發展統籌兼顧,才能真正做到“兩條腿走路”。(圖/取自網路)

 

作者/王向偉

 

約七十年前,毛澤東主席提出了“兩條腿走路”的方針。時至今日,這一宣導均衡發展的理論,在發展經濟和避免危機方面,依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在1956年提出的這一理論中,毛澤東總結了中國工業化中需處理好的十大關係,以免重蹈蘇聯的覆轍。這些包括:工業和農業同時並舉,平衡中央和地方的利益,考慮共產黨和其他黨派的關係,以及中國和外國相互學習借鑒等。然而,在趕英超美的盲目樂觀之下,毛澤東並未把自己的理論付諸實踐,而是發起了災難性的大躍進運動。

 

之後,鄧小平、江澤民和胡錦濤等領導人都堅持了“兩條腿走路”的精神,努力在改革與穩定、國有與私營、開放與自足以及政府調控與市場作用之間達致平衡。在平衡任何一個關係時,都要同等重視兩條“腿”,並經常加以微調,確保不會發生過於重視或忽視某一條腿的情況。

 

當下,中國領導人在提振經濟和堅守新冠“清零”政策之間苦於掙扎,因此“兩條腿走路”戰略也具有現實指導作用。但迄今為止,過多的精力和資源都投入了疫情防控,導致經濟停滯不前,問題越發嚴重。

 

最近有跡象表明,領導人在努力糾偏,出台措施刺激經濟。然而,這些措施還遠不足以避免或解決去年以來積聚已久的經濟問題。

 

在全球其他國家選擇放開之時,中國仍在固守新冠“清零”政策。習近平主席多次強調,過去抗疫的勝利彰顯了共產黨執政模式的制度優勢。但領導人也十分清楚,“不惜一切代價”遏制疫情的做法難以為繼,並已開始採取措施,調整政策,但地方政府尚未領悟到這一點。

 

6月5日,國家衛健委發佈指令,禁止地方在疫情防控上一刀切和層層加碼,包括禁止隨意實施大規模隔離、大規模檢測和限制出行範圍等。然而,僅僅一天之後,內蒙古自治區政府主席就高調借用“殺雞用牛刀”這一俗語,表達她儘快控制區內一城市的疫情的決心。

 

地方官員之所以如此大膽地公開違背中央指令,很可能是因為他們從因疫情原因被處罰官員的案例中得到了啟示。過去兩年裡,沒有地方官員因採取過度的抗疫措施而受到紀律處分的,只有因防控不力而被即刻免職的。

 

然而,政治考慮使得問題更為複雜。中國可能面臨著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最為嚴峻的經濟挑戰,但從官媒報導來看,政治考量似乎超越了經濟因素。中共二十大將在今年秋天舉行,會議將完成中央最高領導層的更迭。人們普遍預測,習近平將破例第三次出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宣傳機器也已啟動,盛讚過去10年在習近平領導下所取得的“歷史性成就”,以此形成迎接二十大的積極樂觀氛圍。

 

在此喜慶時刻,如果高調關注經濟面臨的挑戰,會顯得不合時宜。對領導人和官方評論員來說,政治上也顯得難堪和尷尬。

 

過去幾個月裡,只有李克強總理透過國務院會議,一直在敲經濟警鐘。5月份,李克強主持召開了一場不同尋常的穩住經濟大盤的全國視訊會議,超過10萬中央和地方官員參加,表明了中央對經濟放緩的擔憂。會議討論了所面臨的嚴峻經濟形勢,強調了出臺經濟刺激措施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但如此重要的會議和李克強總理的呼籲,在第二天中共機關報人民日報頭版僅僅一提了之,並未占太大版面。當天頭版主要刊發了與習近平有關的照片和報導。這更加劇了外界對中國領導人在經濟政策上存在分歧的猜測。

 

然而,在國家主席牢牢掌控大權之時,如果沒有習近平的支持,很難想像李克強能憑一己之力推動出台促經濟的措施。此外,官媒在報導時總是以政治地位高低為準則,而不是考慮新聞價值或重要性。儘管如此,新華社、人民日報和其他主要官媒近幾周也開始報導解決經濟增長放緩和失業率上升問題的緊迫性。

 

在6月8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再次要求採取更有效措施,確保二季度經濟合理增長,強調了穩住經濟大盤要有“時不我待的緊迫感”,並表示經濟下行壓力依然突出。

 

在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中國祭出了減稅和擴大基建投資的配方,成功把經濟拉回正軌,但今天,這一老套路已不可能再發揮靈丹妙藥的作用了。

 

去年,消費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已從2008年的35.3%增長到了54.7%,但由於包括李克強在內的領導人都不贊同以派發消費券或現金的方式來刺激經濟,因此政府在促消費方面的作為有限。

 

迄今為止,只有北京等為數不多的富裕城市宣佈將派發消費券,以拉動消費。其實,在出現經濟危機之時,以消費券等方式刺激消費,已被證明是最有效、最受歡迎的拉動經濟的方式之一,中央政府應順應潮流,積極予以採納。

 

為了能真正做到“兩條腿走路”,中國應做到消費與基建同時並舉,疫情防控與經濟發展統籌兼顧。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作者簡介

王向偉,出生於東北吉林。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學士、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新聞學碩士。

有30多年媒體從業經驗。曾任《中國日報》記者,後在英國留學和工作。1994年加入香港英文報刊《東快訊》任記者、編輯。1996年加入《南華早報》,2007年晉升為副總編輯,2012年出任總編輯。

2016年起擔任《南華早報》編輯顧問,每周撰寫《中國報導》專欄,深受廣泛關注,被公認是亞洲有關中國及其國際關係的重要評論員。

在出現經濟危機之時,以消費券等方式刺激消費,已被證明是最有效、最受歡迎的拉動經濟的方式之一,中央政府應順應潮流,積極予以採納。做到消費與基建同時並舉,疫情防控與經濟發展統籌兼顧,才能真正做到“兩條腿走路”。(圖/取自網路)

 

作者/王向偉

 

約七十年前,毛澤東主席提出了“兩條腿走路”的方針。時至今日,這一宣導均衡發展的理論,在發展經濟和避免危機方面,依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在1956年提出的這一理論中,毛澤東總結了中國工業化中需處理好的十大關係,以免重蹈蘇聯的覆轍。這些包括:工業和農業同時並舉,平衡中央和地方的利益,考慮共產黨和其他黨派的關係,以及中國和外國相互學習借鑒等。然而,在趕英超美的盲目樂觀之下,毛澤東並未把自己的理論付諸實踐,而是發起了災難性的大躍進運動。

 

之後,鄧小平、江澤民和胡錦濤等領導人都堅持了“兩條腿走路”的精神,努力在改革與穩定、國有與私營、開放與自足以及政府調控與市場作用之間達致平衡。在平衡任何一個關係時,都要同等重視兩條“腿”,並經常加以微調,確保不會發生過於重視或忽視某一條腿的情況。

 

當下,中國領導人在提振經濟和堅守新冠“清零”政策之間苦於掙扎,因此“兩條腿走路”戰略也具有現實指導作用。但迄今為止,過多的精力和資源都投入了疫情防控,導致經濟停滯不前,問題越發嚴重。

 

最近有跡象表明,領導人在努力糾偏,出台措施刺激經濟。然而,這些措施還遠不足以避免或解決去年以來積聚已久的經濟問題。

 

在全球其他國家選擇放開之時,中國仍在固守新冠“清零”政策。習近平主席多次強調,過去抗疫的勝利彰顯了共產黨執政模式的制度優勢。但領導人也十分清楚,“不惜一切代價”遏制疫情的做法難以為繼,並已開始採取措施,調整政策,但地方政府尚未領悟到這一點。

 

6月5日,國家衛健委發佈指令,禁止地方在疫情防控上一刀切和層層加碼,包括禁止隨意實施大規模隔離、大規模檢測和限制出行範圍等。然而,僅僅一天之後,內蒙古自治區政府主席就高調借用“殺雞用牛刀”這一俗語,表達她儘快控制區內一城市的疫情的決心。

 

地方官員之所以如此大膽地公開違背中央指令,很可能是因為他們從因疫情原因被處罰官員的案例中得到了啟示。過去兩年裡,沒有地方官員因採取過度的抗疫措施而受到紀律處分的,只有因防控不力而被即刻免職的。

 

然而,政治考慮使得問題更為複雜。中國可能面臨著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最為嚴峻的經濟挑戰,但從官媒報導來看,政治考量似乎超越了經濟因素。中共二十大將在今年秋天舉行,會議將完成中央最高領導層的更迭。人們普遍預測,習近平將破例第三次出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宣傳機器也已啟動,盛讚過去10年在習近平領導下所取得的“歷史性成就”,以此形成迎接二十大的積極樂觀氛圍。

 

在此喜慶時刻,如果高調關注經濟面臨的挑戰,會顯得不合時宜。對領導人和官方評論員來說,政治上也顯得難堪和尷尬。

 

過去幾個月裡,只有李克強總理透過國務院會議,一直在敲經濟警鐘。5月份,李克強主持召開了一場不同尋常的穩住經濟大盤的全國視訊會議,超過10萬中央和地方官員參加,表明了中央對經濟放緩的擔憂。會議討論了所面臨的嚴峻經濟形勢,強調了出臺經濟刺激措施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但如此重要的會議和李克強總理的呼籲,在第二天中共機關報人民日報頭版僅僅一提了之,並未占太大版面。當天頭版主要刊發了與習近平有關的照片和報導。這更加劇了外界對中國領導人在經濟政策上存在分歧的猜測。

 

然而,在國家主席牢牢掌控大權之時,如果沒有習近平的支持,很難想像李克強能憑一己之力推動出台促經濟的措施。此外,官媒在報導時總是以政治地位高低為準則,而不是考慮新聞價值或重要性。儘管如此,新華社、人民日報和其他主要官媒近幾周也開始報導解決經濟增長放緩和失業率上升問題的緊迫性。

 

在6月8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再次要求採取更有效措施,確保二季度經濟合理增長,強調了穩住經濟大盤要有“時不我待的緊迫感”,並表示經濟下行壓力依然突出。

 

在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中國祭出了減稅和擴大基建投資的配方,成功把經濟拉回正軌,但今天,這一老套路已不可能再發揮靈丹妙藥的作用了。

 

去年,消費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已從2008年的35.3%增長到了54.7%,但由於包括李克強在內的領導人都不贊同以派發消費券或現金的方式來刺激經濟,因此政府在促消費方面的作為有限。

 

迄今為止,只有北京等為數不多的富裕城市宣佈將派發消費券,以拉動消費。其實,在出現經濟危機之時,以消費券等方式刺激消費,已被證明是最有效、最受歡迎的拉動經濟的方式之一,中央政府應順應潮流,積極予以採納。

 

為了能真正做到“兩條腿走路”,中國應做到消費與基建同時並舉,疫情防控與經濟發展統籌兼顧。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作者簡介

王向偉,出生於東北吉林。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學士、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新聞學碩士。

有30多年媒體從業經驗。曾任《中國日報》記者,後在英國留學和工作。1994年加入香港英文報刊《東快訊》任記者、編輯。1996年加入《南華早報》,2007年晉升為副總編輯,2012年出任總編輯。

2016年起擔任《南華早報》編輯顧問,每周撰寫《中國報導》專欄,深受廣泛關注,被公認是亞洲有關中國及其國際關係的重要評論員。

加入好友
優傳媒 版權所有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著作權與轉載授權 / 合作夥伴 / 法律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