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子隨筆》武統的山雨欲來風滿樓 ? - umedia 優傳媒  

新聞 / 百家爭鳴
薛子隨筆》武統的山雨欲來風滿樓 ?
2022-06-14 07:00:00
A+
A
A-

中國歷史上有很多故事,都是帶兵的將領,在出兵決戰之前,會設法提高軍士的“求戰”心理。軍士若多有求戰之心,一旦出兵,可以一鼓而下。我覺得,中國大陸,現在對於武統台灣,已形成共識。軍隊也多有求戰之心了。(圖/取自網路)

 

作者/薛中鼎                

 

觀察歷史變遷的進程,好像是在欣賞一幅畫。太靠近了看,看不清楚。隔些距離看,看的就清楚多了。

 

我看兩岸“武統進程”的變遷,也是如此。在短的時間距離内,看不清楚。時間距離拉長了看,看的清楚多了。

 

我要説明一下,本文所謂的《武統》,是個通用,但是並不準確的説法。比較準確的説法,應該是“非和平方式統一”。

 

《武統》的嚴格定義,是發動戰爭,以武力統一。而“非和平方式統一”,則包含了出動武力恫嚇逼降、毀壞通訊與電力設施逼降、以武力封鎖經濟逼降等等,以“非和平方式”進行統一的做法。

 

舉例來説,在國共内戰時期的“天津模式”,是共軍以炮火攻佔了天津。“北京模式”,是“圍城逼降”,兩者並不相同。

 

在本文中,只要是動用了軍隊,不論是何模式,我一概以《武統》稱之。

 

本文是以各個不同層面,來分析,兩岸之間的《武統》時機,已日益趨近。

 

一、中美關係的惡化

 

近年來,美國感到自己的世界霸權地位,已受到中國的威脅。美國要壓制中國崛起,台灣是最好用的一張牌。甚至有美國政客公開鼓吹,應製造兩岸的軍事衝突。

 

美國製造兩岸軍事衝突,壓制中國崛起,有三大好處:

 

  1. 有效:直接打到中國核心問題;
  2. 划算:美國不但無需付出成本,還可以賣軍火賺錢;
  3. 乾净:死傷受害的都是兩岸同胞,美國置身事外,不沾血污,很乾淨。

 

對於美國的不良居心,台灣的執政黨,努力的以進口萊豬、大買軍火,來表忠心。台灣最大在野黨的黨主席,近日在美國華府發表了“台灣未來方向”的演説。他所記憶深刻的,似乎是美國前總統甘迺迪的一句名言:

 

“不要問這個國家(美國)能爲你做什麽,要問你能爲這個國家(美國)做些什麽。”

(Ask not what your country can do for you;ask what you can do for your country.)

 

甘迺迪這句話,問題很大。其實就是希特勒的法西斯治國理念。這位黨主席,念念在兹於如此的對美國表忠,足以説明,這個百年爛黨,實已腐朽不堪。

 

黨主席還在華府公開宣稱,自己“親美不親中”。既然不親中,爲什麽這個黨還要叫“中國”國民黨?他是不是,會為這個黨的名稱,而感到恥辱?

 

總之,台灣的執政黨與最大在野黨,都已是美國的馬前卒。卒子愚蠢,不知輕重,似乎只等主子一聲令下,卒子就會“拼死向前”。

 

武統因此勢不可免。兩岸同胞相殘,美國隔洋觀火,坐收漁利。

 

二、兩岸對立嚴重

 

中共在1978年底的第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了國家“改革開放”的發展方針。1979年一月一日,中美建交。同日,中國大陸“全國人大”發表《告台灣同胞書》,鄭重宣告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的大政方針,呼籲兩岸結束軍事對峙。表示實現國家統一時,一定“尊重台灣現狀和台灣各界人士的意見,採取合情合理的政策和辦法”。

 

這就是所謂“一國兩制”的濫觴。四十多年來,北京政府維持這個基調不變。

 

台灣政府對於“一國兩制”的提議,一直是堅決拒絕。

 

爲了讓兩岸的日常性事務,如經商、旅游、文化交流等可以順利進行,在1992年,有了所謂的“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其實就是,擱置兩岸 “主權爭議”,讓日常事務得以先行。

 

多年來,伴隨著台灣人口結構的新陳代謝,以及政權更迭的影響,台灣民衆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的越來越少。“一國兩制”成了選舉的票房毒藥。大陸所倡議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台灣的反應,是“民族復興,與我何干?”

 

簡單來説,台灣民衆對於大陸“和平統一”訴求,是嗤之以鼻的。中國大陸,想以和平方式統一台灣,已不可能。

 

兩岸的對立情緒,在台灣塔綠班政府的操弄下,不斷提高。同時,大陸民衆看待台灣,也越來越沒有好感。武統台灣,逐漸成爲大陸民衆所認可的統一方案。

 

據有關民調顯示,大陸民衆,已有近百分之九十,支持武統了。

 

《孫子兵法.謀攻篇》中,有曰 “上下同欲者勝;以虞待不虞者勝。”

 

中國歷史上有很多故事,都是帶兵的將領,在出兵決戰之前,會設法提高軍士的“求戰”心理。軍士若多有求戰之心,一旦出兵,可以一鼓而下。

 

我覺得,中國大陸,現在對於武統台灣,已形成共識。軍隊也多有求戰之心了。

 

三、習近平的延任

 

今年下半年,中共將召開“二十大”。如無意外,習近平將延任中共總書記,明年將延任國家主席。

 

中國歷史上,要集大權於一身的領袖,才能“幹大事”。習近平爲何要違反鄧小平定下的規矩爭取連任?他又如何説服黨中央,來支持他連任?

 

習近平的連任,應該有其目的性。其目的,就是要完成“統一大業”。

 

如果習近平沒有連任,新任的領袖,就必須要花很多時間,來鞏固權力,而且未必能成爲强勢的國家領導人。

 

中共黨中央必然會認爲,習近平連任國家領袖,最有利於“有效完成統一大業”。

 

習近平繼任五年的主要任務,一方面是完成統一;另一方面是為治理台灣,打好基礎。

 

習近平應該很清楚,如果他不能完成統一大業,他的連任,對他的歷史評價的影響,將是負面多於正面。

 

他必須在他的連任期間,完成統一任務。否則,他就是辜負了,歷史給他的百年機遇。

 

習近平身邊的謀略家,如王滬寧,對這個問題,一定也是看的清楚。王滬寧等人會提醒習近平,歷史給習近平的機會,不容錯過。

 

四、軍武的準備

 

既然是武統,就必須要與美國一戰的軍武準備。

 

中國是個中央集權的政府,這種形態的政府,有個優點,就是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

 

A. 關於北斗導航 

 

1993年,發生著名的“銀河號”事件。美國聲稱,在印度洋公海航行的中國“銀河號”貨輪上,有“化學武器”,美國要上船檢查。中國拒絕了。美國就局部關閉了銀河號在所屬海域的GPS 導航系統。銀河號無法續航,只有被迫屈服。

 

銀河號的屈辱事件,使得中國深受刺激,決定要擺脫美國GPS 的控制。

 

此後,中國大力發展自己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經過多年的努力,在2020年中,北斗的全球定位功能,完整開通。中國終於擺脫了,美國 GPS 導航的影響力。

 

換一個説法,中國完成北斗導航系統,才有條件與美國進行軍武對抗;武統台灣,才有實際的可行性。

 

B. 關於航母戰鬥群

 

1996年,因應李登輝的“兩國論”傾向,爆發了“臺海飛彈危機”。兩岸戰爭,一觸即發。

 

美國派了“獨立號”與“尼米茲號”兩個航母戰鬥群,來巡弋台灣海峽,威懾中國海軍。

飛彈危機不了了之,北京政府下定決心,務必要加强海軍建設。

 

2002年,中國從烏克蘭取得“瓦良格”號航母的艦體,並拖往大連軍港續建與改造。2012年,“遼寧號”航母下水。2016年底,解放軍宣佈,遼寧號將執行戰鬥任務。

 

2019年底,中國第一艘國產航母“山東號”,加入中國海軍戰鬥行列。

 

今年8月1日“建軍節”,據傳聞,中國的第三艘航母“江蘇號”將下水。

 

中國將很快就具有三個航母戰鬥群。我們想象,一艘佈於台灣北面宮古海峽;一艘佈於南面巴士海峽;一艘佈於花東海域。這樣對台灣就形成三面合圍了,台灣將如何應付變局?

 

C東風飛彈系列

 

關於軍武内情的了解,一般而言,很難。一方面是高科技時代的軍事武器,專業性很高;另一方面是軍武資訊的機密性很高。

 

所以,談到軍武的配置,大都是霧裏看花,只能推想大概。

 

1996年臺海危機,美國兩個航母艦隊,大搖大擺穿越了臺海,中共對於美國的威懾,感到無能無力,因此開始研擬,如何對付美國的航母艦隊群。

 

二十餘年下來,中國大陸研發產製了,東風導彈系列的反艦飛彈。具有代表性的,有東風-17,東風-21D,與東風-26等。在慶祝建國70周年國慶閲兵中,射程達到一萬四千公里的東風-41“洲際彈道飛彈”,首度亮相。

 

據悉,如果中美在西太平洋海域發生戰爭,中國的東風導彈,已經有能力,擊沉美國的航母戰鬥群了。

 

美國在韓國部署“薩德”系統,就是爲了攫取中國彈道飛彈的參數,以便於研發與佈置“反導飛彈”。至於内情如何,外人很難明白透徹。

 

D. 其他軍武配置

 

中國大陸針對武統,做了很多的軍武配置。有“第五代隱身戰鬥機”的殲-20戰鬥機。也有所謂的“機動空降師”,配置了輕型裝甲車,都是根據西方快速攻擊車輛標準而設計的。這些輕型裝甲車輛和武器裝備,“機動空降師”都可以用大型直升機進行空投。

 

此外,中國海軍的071型船塢登陸艦,長210公尺,寬28公尺,滿載水量超過2萬噸,具有强大的運輸能力。每艘071型船塢登陸艦的巨大船艙,可容納四艘726型氣墊登陸艇,18輛ZBD05型兩棲突擊車。而每艘氣墊艇,又可裝載一輛ZTZ99G型主戰坦克等。解放軍目前至少擁有八艘071型船塢登陸艦。

 

E. 中美的“狹路相逢勇者勝”

 

近三十年來,中國大陸完成了北斗導航系統;三個航母戰鬥群,也即將成形。這都是中國的巨大軍武成就。

 

中國用以制約美國航母戰鬥群的東風飛彈系列,已經加入了戰鬥部署;第五代隱形戰鬥機殲-20,已經備戰。此外,中國的“空降部隊”與“海軍陸戰隊”的登陸軍武艦隊群,也已加入戰鬥行列。

 

中美一旦在臺海地區發生戰爭,結局如何,很難預料。但是,中共的軍事理論家劉伯承元帥,曾有句話:

 

“狹路相逢勇者勝。”

 

中美開戰,拼的不單是軍武力量的强弱,也有拼死一戰的決心。1950年代的韓戰,就是一個先例。美軍的强項,是現代化的軍備武器;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强項,是鬥志頑强,善於疾行、分割、包圍、突襲。

 

最後的結局,是雙方平分秋色。

 

今天的情況,與韓戰時期不同。美軍在臺海的軍武領先優勢,已經不如韓戰時期那麽明顯。而解放軍的拼死鬥志,恐怕也不如當年了。

 

新加坡前總統李光耀曾經預言,中美如果在臺海發生戰爭,最後的贏家,將會是中國。

 

爲何如此?李光耀的看法是,如果中國輸了一場戰爭,中國不會放棄,會繼續發動戰爭,兩次、三次、四次、一直到中國獲勝爲止。而美國只要輸了一次,就會從臺海地區撤退。

 

因此,李光耀認爲,臺海戰爭最後的贏家,將會是中國。

 

5.結論

 

關於“武統”這個題目,牽涉的範圍極廣。我在此,只能擇其要者而言之,窺其大概而已。

 

我相信,所有中國軍官,都很熟悉《孫子兵法》中的第一句話: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中國政府對台灣也是如此,一定是對“和平統一”已經絕望,而外國勢力又强勢介入,除了武統,別無選擇,才會被逼出兵。

 

中國大陸,是個中央集權政府。也就是説,中國大陸政府,可以全盤規劃國家未來發展、全面調度國家資源、用以完成既定目標。

 

中共政權,很有可能,很早就已經設定好了“武統”的條件,與“武統”的期限。北京政府正在依其既定計劃,按部就班,進行武統大業。

 

譬如說,中共很可能在2010年,就設定了目標,要在2020年前,完成北斗衛星導航的部署,以及兩艘航母艦隊群的建立。

 

習近平在2013年出任中共總書記時,也許就已經定下“十年工作計劃”。要在十年内,2023年前,完成一切與“武統”台灣有關的各項準備。

 

時候一到,準備齊全,各方力量,分進合擊。習近平一聲令下,解放軍出動三艘航母戰鬥群,東風飛彈、隱形戰鬥機、直升機空降部隊、兩棲登陸作戰部隊,乃至於封殺台灣的電力網、電子通訊網、即刻執行快速斬首行動。

 

台灣很小,與烏克蘭完全沒有可比性。解放軍只要攻佔行政中樞的總統府地區,與軍事指揮中心的大直地區,武統戰爭,也就差不多可以收尾清野了。

 

到時候,我們將親眼見證,這歷史翻轉的一頁。

 

注:

中央集權政府,不等於獨裁政府。中央集權政府,代表的是權力集中的“大政府”。獨裁政府,代表的是“一人拍板定案”的決策模式的政府。中共政權,是中央集權政府,但是不是獨裁政府。因爲中共政府的決策過程,有他的“體制性”與“共議性”。

 

(作者不代表本網立場)

 

作者簡介

薛中鼎,大學讀理科,有比較嚴格的邏輯訓練,後來在政大讀企管碩士,美國讀管理科學博士。

大約有北方遊牧民族的基因,所以換了些不同的工作領域,在美國、北京與台灣都生活多年。雖然“遊牧”四方, 對於中國文學與歷史,尤其是文學與歷史的關聯性,以及歷史變遷的邏輯性,一直有濃厚的興趣。喜歡嘗試著以百年後歷史學家的角度,來分析探討當下的現象與問題。

中國歷史上有很多故事,都是帶兵的將領,在出兵決戰之前,會設法提高軍士的“求戰”心理。軍士若多有求戰之心,一旦出兵,可以一鼓而下。我覺得,中國大陸,現在對於武統台灣,已形成共識。軍隊也多有求戰之心了。(圖/取自網路)

 

作者/薛中鼎                

 

觀察歷史變遷的進程,好像是在欣賞一幅畫。太靠近了看,看不清楚。隔些距離看,看的就清楚多了。

 

我看兩岸“武統進程”的變遷,也是如此。在短的時間距離内,看不清楚。時間距離拉長了看,看的清楚多了。

 

我要説明一下,本文所謂的《武統》,是個通用,但是並不準確的説法。比較準確的説法,應該是“非和平方式統一”。

 

《武統》的嚴格定義,是發動戰爭,以武力統一。而“非和平方式統一”,則包含了出動武力恫嚇逼降、毀壞通訊與電力設施逼降、以武力封鎖經濟逼降等等,以“非和平方式”進行統一的做法。

 

舉例來説,在國共内戰時期的“天津模式”,是共軍以炮火攻佔了天津。“北京模式”,是“圍城逼降”,兩者並不相同。

 

在本文中,只要是動用了軍隊,不論是何模式,我一概以《武統》稱之。

 

本文是以各個不同層面,來分析,兩岸之間的《武統》時機,已日益趨近。

 

一、中美關係的惡化

 

近年來,美國感到自己的世界霸權地位,已受到中國的威脅。美國要壓制中國崛起,台灣是最好用的一張牌。甚至有美國政客公開鼓吹,應製造兩岸的軍事衝突。

 

美國製造兩岸軍事衝突,壓制中國崛起,有三大好處:

 

  1. 有效:直接打到中國核心問題;
  2. 划算:美國不但無需付出成本,還可以賣軍火賺錢;
  3. 乾净:死傷受害的都是兩岸同胞,美國置身事外,不沾血污,很乾淨。

 

對於美國的不良居心,台灣的執政黨,努力的以進口萊豬、大買軍火,來表忠心。台灣最大在野黨的黨主席,近日在美國華府發表了“台灣未來方向”的演説。他所記憶深刻的,似乎是美國前總統甘迺迪的一句名言:

 

“不要問這個國家(美國)能爲你做什麽,要問你能爲這個國家(美國)做些什麽。”

(Ask not what your country can do for you;ask what you can do for your country.)

 

甘迺迪這句話,問題很大。其實就是希特勒的法西斯治國理念。這位黨主席,念念在兹於如此的對美國表忠,足以説明,這個百年爛黨,實已腐朽不堪。

 

黨主席還在華府公開宣稱,自己“親美不親中”。既然不親中,爲什麽這個黨還要叫“中國”國民黨?他是不是,會為這個黨的名稱,而感到恥辱?

 

總之,台灣的執政黨與最大在野黨,都已是美國的馬前卒。卒子愚蠢,不知輕重,似乎只等主子一聲令下,卒子就會“拼死向前”。

 

武統因此勢不可免。兩岸同胞相殘,美國隔洋觀火,坐收漁利。

 

二、兩岸對立嚴重

 

中共在1978年底的第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了國家“改革開放”的發展方針。1979年一月一日,中美建交。同日,中國大陸“全國人大”發表《告台灣同胞書》,鄭重宣告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的大政方針,呼籲兩岸結束軍事對峙。表示實現國家統一時,一定“尊重台灣現狀和台灣各界人士的意見,採取合情合理的政策和辦法”。

 

這就是所謂“一國兩制”的濫觴。四十多年來,北京政府維持這個基調不變。

 

台灣政府對於“一國兩制”的提議,一直是堅決拒絕。

 

爲了讓兩岸的日常性事務,如經商、旅游、文化交流等可以順利進行,在1992年,有了所謂的“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其實就是,擱置兩岸 “主權爭議”,讓日常事務得以先行。

 

多年來,伴隨著台灣人口結構的新陳代謝,以及政權更迭的影響,台灣民衆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的越來越少。“一國兩制”成了選舉的票房毒藥。大陸所倡議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台灣的反應,是“民族復興,與我何干?”

 

簡單來説,台灣民衆對於大陸“和平統一”訴求,是嗤之以鼻的。中國大陸,想以和平方式統一台灣,已不可能。

 

兩岸的對立情緒,在台灣塔綠班政府的操弄下,不斷提高。同時,大陸民衆看待台灣,也越來越沒有好感。武統台灣,逐漸成爲大陸民衆所認可的統一方案。

 

據有關民調顯示,大陸民衆,已有近百分之九十,支持武統了。

 

《孫子兵法.謀攻篇》中,有曰 “上下同欲者勝;以虞待不虞者勝。”

 

中國歷史上有很多故事,都是帶兵的將領,在出兵決戰之前,會設法提高軍士的“求戰”心理。軍士若多有求戰之心,一旦出兵,可以一鼓而下。

 

我覺得,中國大陸,現在對於武統台灣,已形成共識。軍隊也多有求戰之心了。

 

三、習近平的延任

 

今年下半年,中共將召開“二十大”。如無意外,習近平將延任中共總書記,明年將延任國家主席。

 

中國歷史上,要集大權於一身的領袖,才能“幹大事”。習近平爲何要違反鄧小平定下的規矩爭取連任?他又如何説服黨中央,來支持他連任?

 

習近平的連任,應該有其目的性。其目的,就是要完成“統一大業”。

 

如果習近平沒有連任,新任的領袖,就必須要花很多時間,來鞏固權力,而且未必能成爲强勢的國家領導人。

 

中共黨中央必然會認爲,習近平連任國家領袖,最有利於“有效完成統一大業”。

 

習近平繼任五年的主要任務,一方面是完成統一;另一方面是為治理台灣,打好基礎。

 

習近平應該很清楚,如果他不能完成統一大業,他的連任,對他的歷史評價的影響,將是負面多於正面。

 

他必須在他的連任期間,完成統一任務。否則,他就是辜負了,歷史給他的百年機遇。

 

習近平身邊的謀略家,如王滬寧,對這個問題,一定也是看的清楚。王滬寧等人會提醒習近平,歷史給習近平的機會,不容錯過。

 

四、軍武的準備

 

既然是武統,就必須要與美國一戰的軍武準備。

 

中國是個中央集權的政府,這種形態的政府,有個優點,就是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

 

A. 關於北斗導航 

 

1993年,發生著名的“銀河號”事件。美國聲稱,在印度洋公海航行的中國“銀河號”貨輪上,有“化學武器”,美國要上船檢查。中國拒絕了。美國就局部關閉了銀河號在所屬海域的GPS 導航系統。銀河號無法續航,只有被迫屈服。

 

銀河號的屈辱事件,使得中國深受刺激,決定要擺脫美國GPS 的控制。

 

此後,中國大力發展自己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經過多年的努力,在2020年中,北斗的全球定位功能,完整開通。中國終於擺脫了,美國 GPS 導航的影響力。

 

換一個説法,中國完成北斗導航系統,才有條件與美國進行軍武對抗;武統台灣,才有實際的可行性。

 

B. 關於航母戰鬥群

 

1996年,因應李登輝的“兩國論”傾向,爆發了“臺海飛彈危機”。兩岸戰爭,一觸即發。

 

美國派了“獨立號”與“尼米茲號”兩個航母戰鬥群,來巡弋台灣海峽,威懾中國海軍。

飛彈危機不了了之,北京政府下定決心,務必要加强海軍建設。

 

2002年,中國從烏克蘭取得“瓦良格”號航母的艦體,並拖往大連軍港續建與改造。2012年,“遼寧號”航母下水。2016年底,解放軍宣佈,遼寧號將執行戰鬥任務。

 

2019年底,中國第一艘國產航母“山東號”,加入中國海軍戰鬥行列。

 

今年8月1日“建軍節”,據傳聞,中國的第三艘航母“江蘇號”將下水。

 

中國將很快就具有三個航母戰鬥群。我們想象,一艘佈於台灣北面宮古海峽;一艘佈於南面巴士海峽;一艘佈於花東海域。這樣對台灣就形成三面合圍了,台灣將如何應付變局?

 

C東風飛彈系列

 

關於軍武内情的了解,一般而言,很難。一方面是高科技時代的軍事武器,專業性很高;另一方面是軍武資訊的機密性很高。

 

所以,談到軍武的配置,大都是霧裏看花,只能推想大概。

 

1996年臺海危機,美國兩個航母艦隊,大搖大擺穿越了臺海,中共對於美國的威懾,感到無能無力,因此開始研擬,如何對付美國的航母艦隊群。

 

二十餘年下來,中國大陸研發產製了,東風導彈系列的反艦飛彈。具有代表性的,有東風-17,東風-21D,與東風-26等。在慶祝建國70周年國慶閲兵中,射程達到一萬四千公里的東風-41“洲際彈道飛彈”,首度亮相。

 

據悉,如果中美在西太平洋海域發生戰爭,中國的東風導彈,已經有能力,擊沉美國的航母戰鬥群了。

 

美國在韓國部署“薩德”系統,就是爲了攫取中國彈道飛彈的參數,以便於研發與佈置“反導飛彈”。至於内情如何,外人很難明白透徹。

 

D. 其他軍武配置

 

中國大陸針對武統,做了很多的軍武配置。有“第五代隱身戰鬥機”的殲-20戰鬥機。也有所謂的“機動空降師”,配置了輕型裝甲車,都是根據西方快速攻擊車輛標準而設計的。這些輕型裝甲車輛和武器裝備,“機動空降師”都可以用大型直升機進行空投。

 

此外,中國海軍的071型船塢登陸艦,長210公尺,寬28公尺,滿載水量超過2萬噸,具有强大的運輸能力。每艘071型船塢登陸艦的巨大船艙,可容納四艘726型氣墊登陸艇,18輛ZBD05型兩棲突擊車。而每艘氣墊艇,又可裝載一輛ZTZ99G型主戰坦克等。解放軍目前至少擁有八艘071型船塢登陸艦。

 

E. 中美的“狹路相逢勇者勝”

 

近三十年來,中國大陸完成了北斗導航系統;三個航母戰鬥群,也即將成形。這都是中國的巨大軍武成就。

 

中國用以制約美國航母戰鬥群的東風飛彈系列,已經加入了戰鬥部署;第五代隱形戰鬥機殲-20,已經備戰。此外,中國的“空降部隊”與“海軍陸戰隊”的登陸軍武艦隊群,也已加入戰鬥行列。

 

中美一旦在臺海地區發生戰爭,結局如何,很難預料。但是,中共的軍事理論家劉伯承元帥,曾有句話:

 

“狹路相逢勇者勝。”

 

中美開戰,拼的不單是軍武力量的强弱,也有拼死一戰的決心。1950年代的韓戰,就是一個先例。美軍的强項,是現代化的軍備武器;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强項,是鬥志頑强,善於疾行、分割、包圍、突襲。

 

最後的結局,是雙方平分秋色。

 

今天的情況,與韓戰時期不同。美軍在臺海的軍武領先優勢,已經不如韓戰時期那麽明顯。而解放軍的拼死鬥志,恐怕也不如當年了。

 

新加坡前總統李光耀曾經預言,中美如果在臺海發生戰爭,最後的贏家,將會是中國。

 

爲何如此?李光耀的看法是,如果中國輸了一場戰爭,中國不會放棄,會繼續發動戰爭,兩次、三次、四次、一直到中國獲勝爲止。而美國只要輸了一次,就會從臺海地區撤退。

 

因此,李光耀認爲,臺海戰爭最後的贏家,將會是中國。

 

5.結論

 

關於“武統”這個題目,牽涉的範圍極廣。我在此,只能擇其要者而言之,窺其大概而已。

 

我相信,所有中國軍官,都很熟悉《孫子兵法》中的第一句話: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中國政府對台灣也是如此,一定是對“和平統一”已經絕望,而外國勢力又强勢介入,除了武統,別無選擇,才會被逼出兵。

 

中國大陸,是個中央集權政府。也就是説,中國大陸政府,可以全盤規劃國家未來發展、全面調度國家資源、用以完成既定目標。

 

中共政權,很有可能,很早就已經設定好了“武統”的條件,與“武統”的期限。北京政府正在依其既定計劃,按部就班,進行武統大業。

 

譬如說,中共很可能在2010年,就設定了目標,要在2020年前,完成北斗衛星導航的部署,以及兩艘航母艦隊群的建立。

 

習近平在2013年出任中共總書記時,也許就已經定下“十年工作計劃”。要在十年内,2023年前,完成一切與“武統”台灣有關的各項準備。

 

時候一到,準備齊全,各方力量,分進合擊。習近平一聲令下,解放軍出動三艘航母戰鬥群,東風飛彈、隱形戰鬥機、直升機空降部隊、兩棲登陸作戰部隊,乃至於封殺台灣的電力網、電子通訊網、即刻執行快速斬首行動。

 

台灣很小,與烏克蘭完全沒有可比性。解放軍只要攻佔行政中樞的總統府地區,與軍事指揮中心的大直地區,武統戰爭,也就差不多可以收尾清野了。

 

到時候,我們將親眼見證,這歷史翻轉的一頁。

 

注:

中央集權政府,不等於獨裁政府。中央集權政府,代表的是權力集中的“大政府”。獨裁政府,代表的是“一人拍板定案”的決策模式的政府。中共政權,是中央集權政府,但是不是獨裁政府。因爲中共政府的決策過程,有他的“體制性”與“共議性”。

 

(作者不代表本網立場)

 

作者簡介

薛中鼎,大學讀理科,有比較嚴格的邏輯訓練,後來在政大讀企管碩士,美國讀管理科學博士。

大約有北方遊牧民族的基因,所以換了些不同的工作領域,在美國、北京與台灣都生活多年。雖然“遊牧”四方, 對於中國文學與歷史,尤其是文學與歷史的關聯性,以及歷史變遷的邏輯性,一直有濃厚的興趣。喜歡嘗試著以百年後歷史學家的角度,來分析探討當下的現象與問題。

加入好友
優傳媒 版權所有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著作權與轉載授權 / 合作夥伴 / 法律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