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立寧隨想錄》蝴蝶效應:我所知道的江南案 - umedia 優傳媒  

新聞 / 百家爭鳴
戴立寧隨想錄》蝴蝶效應:我所知道的江南案
2022-06-13 07:00:00
A+
A
A-

 

作者/戴立寧

 

1984年10月15日上午9點20分, 美國加州舊金山南郊德利市(Daly City)斷續的槍聲3響,驚飛了樹鳥,也驚動了遠在10,380 公里之外、太平洋彼岸的台灣。就像是混沌理論(Chaos theory)中的蝴蝶效應(Butterfly effect):初始條件的微小變化,帶動了長期且巨大的連鎖反應。

 

槍擊案的被害人劉宜良,筆名:江南(以下簡稱:江南),華裔美國人。

 

江南,1932年出生於江蘇省長江北岸的靖江市;早年顛沛流離, 隨軍羈旅台灣;曾肄業於政工幹校(今政治作戰學院)新聞系、師範大學(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英語系;1967年赴美,39歲時才獲得人生中唯一的一張文憑:「華府三校」(與喬治城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喬治華盛頓大學(The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並稱「華府三大學」)之一的美利堅大學(American University)政治學碩士證書。

 

江南長期從事新聞工作,當年赴美時的名義是:台灣日報駐美特派員。1970年4月中旬,已確定成為君/接班人、時任行政院副院長的蔣經國訪美。江南華府就讀,得以記者身份近距離訪談;對於曾為政戰學校學生的江南來說,那是何等的殊榮。

 

就在採訪後不久的4月25日,蔣經國遇刺。受到這事件影響,江南決定在繼續攻讀博士時,把蔣經國列為研究對象;甚至有作為博士論文題目的打算。到了1972年,蒐集的資料愈來愈多;於是稍加整理,投稿香港南北極》雜誌,以「丁依」為筆名,開始連載《蔣經國傳》。

 

我是1973年在哈佛燕京圖書館會借到了《蔣經國傳》,利用一個周末的時間把全書讀完;也因此被蔣經國留俄期間那種堅忍不拔、不屈不撓的精神由衷折服。真的沒有想到,江南竟然是因為《蔣經國傳》的寫作而惹禍,引來了殺神上門。

 

殺神的領班是陳啟禮,台灣竹聯幫首任總堂主。

 

陳啟禮的父親為法官,母親也在法院工作。住在位於台北市金華街的法院宿舍;而我的父親也是法官,和陳啟禮的父親同事,也住在金華街的法院宿舍;陳家住115號,而我家住155號。

 

陳啟禮和我在少年時代就認識;沒有想到,若干年之後,竟然為因江南案/十信案而再次相遇。成長的過程中雖各有不同的際遇,最後的結局竟然意外地相似

── 都成了被犧牲的卒子。

 

陳啟禮的生長環境相同,都是法官家庭子弟,(陳為家中獨子,其父對其管教尤其嚴格)。陳啟禮因為不同的境遇,最後淪落成了黑幫老大,但其內心想必總是期盼迷途能返,懷有濃厚的「宋江情結」,希望能夠身份漂白、招安轉正。

 

我想:這正是陳啟禮所以願意被國防部軍情局吸收的緣由;他化名「鄭泰成」,受派由陳虎門主簽、汪希苓下達的「制裁令」;在9月初偕幫眾吳敦赴美,會合董桂森執行交辦的所謂:「鋤奸計畫」。

 

「鋤奸計劃」中的奸人,指的就是江南在何處?則眾說紛紜。有《蔣經國傳》惹禍說;有《吳國楨傳》權鬥說;有《宋美齡傳》緋聞說。官方的說詞:江南為政府情報單位做事,卻被懷疑同時亦為中共效勞,成為雙重間諜;情治單位遂欲置之死地。江南死後,據稱又發現他也為美國聯邦調查局蒐集情資,而被冠以三重間諜的稱號。

 

江南的遺孀崔蓉芝堅決否認江南三重間諜的說法。而台灣官方則堅持是要制裁江南的不忠,與蔣經國傳無關;特別強調蔣經國未下達刺殺令,甚至不知道

 

竹聯幫的總堂主陳啟禮帶領幫眾吳敦、董桂森兩人,共同執行所謂:「鋤奸計畫」。董桂森先持槍朝江南的眉心開了一槍,吳敦再在胸、腹補了二槍,確認被害人死亡;任務完成,陳啟禮返回臺灣。返台之前,留下一卷述說江南案原委的保命錄音帶於同黨。

 

2021年2月20日,國史館與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國家人權博物館及等機構,出版了《二二八事件檔案彙編》第28、29冊、《戰後臺灣政治案件:江南案史料彙編》三冊;同時公布了錄音帶的錄音。

 

陳啟禮的原話:「政府會對我們殺人滅口 所以留下這卷錄音帶」; 錄音帶的內容包括:

 

(一)自我介紹

(二)謀殺意願及其與情報局官員之關係

(三)暗殺計畫及準備

(四)行動過程與參與者

(五)製作此錄音帶之目的在避免誤解

 

陳啟禮返回台不久,便因1984年11月12日展開的「一清專案」而被捕。加州的槍殺案也迅速為美國聯邦調查局(FB I)偵破。

 

內情曝光;1985年1 月13日,中央社發布消息,承認江南案為情報局官員主使的「秘密制裁」。並私下強調:此案乃情報局官員獨斷專行非總統蔣經國授意;並逮捕了情報局長汪希苓、副局長胡儀敏、第三處副處長陳虎門等人迅速判刑確定。

 

江南案三審定讞,陳啟禮、吳敦、汪希苓依殺人罪,判處無期徒刑,褫奪公權終身;董桂森則潛逃海外,在紐約因運送海洛因,被判二十年監禁,最後死於美國聯邦監獄的一次械鬥。劉宜良遺孀崔蓉芝在美國控告中華民國政府,1990年達成和解,獲145萬美元的人道賠償金。

 

1991年,陳啟禮服刑六年假釋出獄後;1996年避禍類似於「一清專案」的「治平專案」而逃亡國外,多半時間落於腳柬埔寨。2007年10月4 日因胰臟癌病逝於就醫的香港。

 

同年10月18日陳啟禮遺體返台,由高達200親友護送至靈堂,警方也出動200名警力監控/維持秩序,引起媒體及社會大眾高度關注。陳啟禮喪禮在台灣舉行,隆重盛大;由立法院長王金平擔任治喪委員會名譽主席;而陳啟禮曾就讀的東門小學,還由校長帶著小朋友到靈堂祭拜…。

 

台灣知名作家張大春書寫了輓聯:「啟節秉乎天 人從俠道知忠盡;禮失求諸野 路斷關河望竹林」。張大春的解釋:陳啟禮是國家機器下一個臣子,行俠道、盡忠義;在位者卻喪失禮義廉恥,斷了他回家的路。

 

刺殺江南,是一齣悲劇;更是一齣鬧劇;是件最失策而又毫無意義的自殘事件。今天,回眸這件驚動太平洋兩岸的歷史性大事,猶充斥諸多未解開之謎。

 

2018年1月3日,吳建國:《破局:揭秘!蔣經國晚年權力佈局改變的內幕》新書發表會,邀請到江南案的當事人汪希苓、陳虎門和案外人馬英九,談起:蔣經國晚年病榻治國,「江南命案」和「十信事件」等事:讓他決定順應民意,改變做法,從保守走向開放,奠定臺灣民主化基礎。(據說:在座只有馬英九有不同看法。)

 

江南案發生於1984年的10月15日,經過一段時間的醞釀,到了1985年的元月13日, 才由中央社發布消息, 被迫承諾政府情治人員涉案。 而十信案是在1985年的1月4日,財政部長陸潤康行政院院會歸來,帶回一封檢舉十信不法的信, 才引發了十信事件

 

37年之後,種種跡象,我不禁有些困擾:十信案為何搶在江南案未結束前就先爆發?是偶然的巧合/還是精心的安排?

                                      

(圖片取材自網路)

 

作者簡介

戴立寧,一輩子的法律人。在法學院做了10年的學生;教了40多年的書;偶然的際遇,做了26年的公務員,從基層到高階。也曾寫過些雜文,月旦人物、評議時事。〈隨想錄〉無非是重操舊筆,隨興隨緣隨想,記錄些所見所聞所思。

 

作者/戴立寧

 

1984年10月15日上午9點20分, 美國加州舊金山南郊德利市(Daly City)斷續的槍聲3響,驚飛了樹鳥,也驚動了遠在10,380 公里之外、太平洋彼岸的台灣。就像是混沌理論(Chaos theory)中的蝴蝶效應(Butterfly effect):初始條件的微小變化,帶動了長期且巨大的連鎖反應。

 

槍擊案的被害人劉宜良,筆名:江南(以下簡稱:江南),華裔美國人。

 

江南,1932年出生於江蘇省長江北岸的靖江市;早年顛沛流離, 隨軍羈旅台灣;曾肄業於政工幹校(今政治作戰學院)新聞系、師範大學(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英語系;1967年赴美,39歲時才獲得人生中唯一的一張文憑:「華府三校」(與喬治城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喬治華盛頓大學(The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並稱「華府三大學」)之一的美利堅大學(American University)政治學碩士證書。

 

江南長期從事新聞工作,當年赴美時的名義是:台灣日報駐美特派員。1970年4月中旬,已確定成為君/接班人、時任行政院副院長的蔣經國訪美。江南華府就讀,得以記者身份近距離訪談;對於曾為政戰學校學生的江南來說,那是何等的殊榮。

 

就在採訪後不久的4月25日,蔣經國遇刺。受到這事件影響,江南決定在繼續攻讀博士時,把蔣經國列為研究對象;甚至有作為博士論文題目的打算。到了1972年,蒐集的資料愈來愈多;於是稍加整理,投稿香港南北極》雜誌,以「丁依」為筆名,開始連載《蔣經國傳》。

 

我是1973年在哈佛燕京圖書館會借到了《蔣經國傳》,利用一個周末的時間把全書讀完;也因此被蔣經國留俄期間那種堅忍不拔、不屈不撓的精神由衷折服。真的沒有想到,江南竟然是因為《蔣經國傳》的寫作而惹禍,引來了殺神上門。

 

殺神的領班是陳啟禮,台灣竹聯幫首任總堂主。

 

陳啟禮的父親為法官,母親也在法院工作。住在位於台北市金華街的法院宿舍;而我的父親也是法官,和陳啟禮的父親同事,也住在金華街的法院宿舍;陳家住115號,而我家住155號。

 

陳啟禮和我在少年時代就認識;沒有想到,若干年之後,竟然為因江南案/十信案而再次相遇。成長的過程中雖各有不同的際遇,最後的結局竟然意外地相似

── 都成了被犧牲的卒子。

 

陳啟禮的生長環境相同,都是法官家庭子弟,(陳為家中獨子,其父對其管教尤其嚴格)。陳啟禮因為不同的境遇,最後淪落成了黑幫老大,但其內心想必總是期盼迷途能返,懷有濃厚的「宋江情結」,希望能夠身份漂白、招安轉正。

 

我想:這正是陳啟禮所以願意被國防部軍情局吸收的緣由;他化名「鄭泰成」,受派由陳虎門主簽、汪希苓下達的「制裁令」;在9月初偕幫眾吳敦赴美,會合董桂森執行交辦的所謂:「鋤奸計畫」。

 

「鋤奸計劃」中的奸人,指的就是江南在何處?則眾說紛紜。有《蔣經國傳》惹禍說;有《吳國楨傳》權鬥說;有《宋美齡傳》緋聞說。官方的說詞:江南為政府情報單位做事,卻被懷疑同時亦為中共效勞,成為雙重間諜;情治單位遂欲置之死地。江南死後,據稱又發現他也為美國聯邦調查局蒐集情資,而被冠以三重間諜的稱號。

 

江南的遺孀崔蓉芝堅決否認江南三重間諜的說法。而台灣官方則堅持是要制裁江南的不忠,與蔣經國傳無關;特別強調蔣經國未下達刺殺令,甚至不知道

 

竹聯幫的總堂主陳啟禮帶領幫眾吳敦、董桂森兩人,共同執行所謂:「鋤奸計畫」。董桂森先持槍朝江南的眉心開了一槍,吳敦再在胸、腹補了二槍,確認被害人死亡;任務完成,陳啟禮返回臺灣。返台之前,留下一卷述說江南案原委的保命錄音帶於同黨。

 

2021年2月20日,國史館與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國家人權博物館及等機構,出版了《二二八事件檔案彙編》第28、29冊、《戰後臺灣政治案件:江南案史料彙編》三冊;同時公布了錄音帶的錄音。

 

陳啟禮的原話:「政府會對我們殺人滅口 所以留下這卷錄音帶」; 錄音帶的內容包括:

 

(一)自我介紹

(二)謀殺意願及其與情報局官員之關係

(三)暗殺計畫及準備

(四)行動過程與參與者

(五)製作此錄音帶之目的在避免誤解

 

陳啟禮返回台不久,便因1984年11月12日展開的「一清專案」而被捕。加州的槍殺案也迅速為美國聯邦調查局(FB I)偵破。

 

內情曝光;1985年1 月13日,中央社發布消息,承認江南案為情報局官員主使的「秘密制裁」。並私下強調:此案乃情報局官員獨斷專行非總統蔣經國授意;並逮捕了情報局長汪希苓、副局長胡儀敏、第三處副處長陳虎門等人迅速判刑確定。

 

江南案三審定讞,陳啟禮、吳敦、汪希苓依殺人罪,判處無期徒刑,褫奪公權終身;董桂森則潛逃海外,在紐約因運送海洛因,被判二十年監禁,最後死於美國聯邦監獄的一次械鬥。劉宜良遺孀崔蓉芝在美國控告中華民國政府,1990年達成和解,獲145萬美元的人道賠償金。

 

1991年,陳啟禮服刑六年假釋出獄後;1996年避禍類似於「一清專案」的「治平專案」而逃亡國外,多半時間落於腳柬埔寨。2007年10月4 日因胰臟癌病逝於就醫的香港。

 

同年10月18日陳啟禮遺體返台,由高達200親友護送至靈堂,警方也出動200名警力監控/維持秩序,引起媒體及社會大眾高度關注。陳啟禮喪禮在台灣舉行,隆重盛大;由立法院長王金平擔任治喪委員會名譽主席;而陳啟禮曾就讀的東門小學,還由校長帶著小朋友到靈堂祭拜…。

 

台灣知名作家張大春書寫了輓聯:「啟節秉乎天 人從俠道知忠盡;禮失求諸野 路斷關河望竹林」。張大春的解釋:陳啟禮是國家機器下一個臣子,行俠道、盡忠義;在位者卻喪失禮義廉恥,斷了他回家的路。

 

刺殺江南,是一齣悲劇;更是一齣鬧劇;是件最失策而又毫無意義的自殘事件。今天,回眸這件驚動太平洋兩岸的歷史性大事,猶充斥諸多未解開之謎。

 

2018年1月3日,吳建國:《破局:揭秘!蔣經國晚年權力佈局改變的內幕》新書發表會,邀請到江南案的當事人汪希苓、陳虎門和案外人馬英九,談起:蔣經國晚年病榻治國,「江南命案」和「十信事件」等事:讓他決定順應民意,改變做法,從保守走向開放,奠定臺灣民主化基礎。(據說:在座只有馬英九有不同看法。)

 

江南案發生於1984年的10月15日,經過一段時間的醞釀,到了1985年的元月13日, 才由中央社發布消息, 被迫承諾政府情治人員涉案。 而十信案是在1985年的1月4日,財政部長陸潤康行政院院會歸來,帶回一封檢舉十信不法的信, 才引發了十信事件

 

37年之後,種種跡象,我不禁有些困擾:十信案為何搶在江南案未結束前就先爆發?是偶然的巧合/還是精心的安排?

                                      

(圖片取材自網路)

 

作者簡介

戴立寧,一輩子的法律人。在法學院做了10年的學生;教了40多年的書;偶然的際遇,做了26年的公務員,從基層到高階。也曾寫過些雜文,月旦人物、評議時事。〈隨想錄〉無非是重操舊筆,隨興隨緣隨想,記錄些所見所聞所思。

加入好友
優傳媒 版權所有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著作權與轉載授權 / 合作夥伴 / 法律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