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立寧隨想錄》再談十信事件的台前幕後 - umedia 優傳媒  

新聞 / 百家爭鳴
戴立寧隨想錄》再談十信事件的台前幕後
2022-06-06 06:20:00
A+
A
A-

作者/戴立寧

 

台北第十信用合作社(以下簡稱:十信)1985年2月出事倒閉時(以下簡稱:十信事件),總資產約略有180億新台幣,雖說在信用合作社中名列第一;但和其他種類的金融機構相比,比如說:銀行、信託投資公司,甚至保險公司,只能算是中間偏小。為什麼,到了今日,時隔37年,談起 「十信事件」, 仍被編排成了「台灣史上最大的金融弊案」。https://www.setn.com/News.aspx?NewsID=797154

 

其他不談,就算是在當時或稍後倒閉的國泰信託;存款445億,是十信的2.6倍。 形像一點地說:同屬金融機構的貓科動物十信是隻體重100公斤的花豹國信卻是一頭260公斤的非洲雄獅。為什麼?為什麼關注一隻花豹的死亡,卻遠遠勝過了一頭雄獅 ?!(當然, 它們都是生命。)

 

尤其值得注意的,那個時期還是屬於「戒嚴時期」,不僅各大媒體誇大報導一些有的/沒有的所謂「新聞, 居然還有一群未必相關的所謂「十信被害人」,上街遊行鬧事…。

 

不禁令人懷疑:負責治安、為數不少的情治人員,這個時候會在那裡?是在忙於圍護社會秩序,還是在一旁另類方式的圍事 ?!

 

十信事件爆發之時, 我是負責金融機構監理的中央主管;1985年1月4日是我發動了突擊檢查才掀開了十信事件的黑幕。其後從處分十信停業到復業,也不過約花了3天的時間(1985年2月11日-13日),就大致解除了十信擠兌的恐慌和可能引發的金融系統性風險。(從1985年1月5日發動突擊檢查到1985年2月13十信停業由合庫託管;再到同年的12月5日完成法律程序,十信正式由合庫合併;合計費時不到一年。)

 

到了14日,單純發生於十信事件的事項,應該是塵埃落定。十信的存款戶沒有受到損失;十信也沒有再發生擠兌。正準備舒一口氣;沒有想到的是,這才是後來所謂「十信事件」的開始。

 

十信事件的台前幕後,有太多太多的故事。它未必是台灣金融史上最大的弊案;但絕對是台灣現代史上最出人意外、影響最深遠的案件;沒有之一。比如說:蔣經國為之對外宣稱:蔣家將不碰政治

 

十信的倒閉是一件不算太大的金融弊案,如何渲染成了如此這般地 「宏偉巨大」; 種種跡象,主要是當時的當局想借誇大後的十信案件,來掩蓋另一件可能更影響「國本」的事件:江南案


                                              

江南案,簡單地說:是台灣情治單位主導的一場暗殺行動。

 

1984年10月15日,華裔美籍作家江南(本名:劉宜良),在美國加州遭臺灣竹聯幫份子暗殺身亡。

 

竹聯幫的總堂主陳啟禮帶領幫眾吳敦、董桂森兩人,共同執行所謂:「鋤奸計畫」。董桂森先持槍朝筆名江南的劉宜良眉心開了一槍,吳敦再在胸、腹補了二槍,確認被害人死亡;任務完成,陳啟禮返回臺灣;返台之前,留下一捲述說江南案經緯所謂保命錄音帶於同黨白狼張安樂

 

陳啟禮返回台不久,便因當年11月12日展開的「一清專案」而被捕。加州的槍殺案也迅速為美國聯邦調查局(FB I)偵破。

 

內情曝光,1958年1 月13日,中央社發布消息,承認江南案為情報局官員主使的「秘密制裁」。並私下強調:此案乃情報局官員獨斷專行非總統蔣經國授意;並逮捕了情報局長汪希苓、第三處副處長陳虎門等人迅速判刑確定。

 

1985年那個時候,台灣對美國各個方面都依賴甚深;竟然有台灣的情治人員赴美槍殺了美國公民,這是何等的大事。

 

這樣的大事,又被受託保管陳啟禮保命錄音帶白狼張安樂,在1985年3月CBS /60分鐘電視訪問中公開爆料:指使人是蔣經國的兒子蔣孝武。事涉蔣家,小事也是大事;何況這確實是件危及邦交、事關存亡的大事,這將如何是好 !?

 

據說總統府有一個「六人小組」,做了個重大決定:圍魏救趙、李代桃僵

 

十信事件爆發的時間不巧,如此這般硬生生地被編排成了擋箭牌/替罪羊,吸引/轉移台灣民眾對江南案注意/議論。(關於這一點, 若干年之後,我曾親口詢問時為親民黨主席的宋楚瑜;他自承是六人小組成員之一,但不記得曾有此決定。)

 

十信事件監察院的處份報告出籠之前, 財政部長陸潤康給了我電話,通知我被記了兩個小過的事;並且一再吩咐:「一切都由上面安排,對外不要再說什麼」。

 

十信事件爆發之初,我和部長陸潤康就有約定:財政部以上之事,陸部長負責溝通;以下之事由我負責處理。陸部長既然如此交待,那我當然也就依照吩咐行事。

 

37年過去了,我本無意再提舊事;不知何故,卻總會有人,不時地一再提起。往事纏人,諸多無奈;唉,揮一揮衣袖,天邊的烏雲依舊 !?

(圖片取材自網路)

 

作者簡介

戴立寧,一輩子的法律人。在法學院做了10年的學生;教了40多年的書;偶然的際遇,做了26年的公務員,從基層到高階。也曾寫過些雜文,月旦人物、評議時事。〈隨想錄〉無非是重操舊筆,隨興隨緣隨想,記錄些所見所聞所思。

 

作者/戴立寧

 

台北第十信用合作社(以下簡稱:十信)1985年2月出事倒閉時(以下簡稱:十信事件),總資產約略有180億新台幣,雖說在信用合作社中名列第一;但和其他種類的金融機構相比,比如說:銀行、信託投資公司,甚至保險公司,只能算是中間偏小。為什麼,到了今日,時隔37年,談起 「十信事件」, 仍被編排成了「台灣史上最大的金融弊案」。https://www.setn.com/News.aspx?NewsID=797154

 

其他不談,就算是在當時或稍後倒閉的國泰信託;存款445億,是十信的2.6倍。 形像一點地說:同屬金融機構的貓科動物十信是隻體重100公斤的花豹國信卻是一頭260公斤的非洲雄獅。為什麼?為什麼關注一隻花豹的死亡,卻遠遠勝過了一頭雄獅 ?!(當然, 它們都是生命。)

 

尤其值得注意的,那個時期還是屬於「戒嚴時期」,不僅各大媒體誇大報導一些有的/沒有的所謂「新聞, 居然還有一群未必相關的所謂「十信被害人」,上街遊行鬧事…。

 

不禁令人懷疑:負責治安、為數不少的情治人員,這個時候會在那裡?是在忙於圍護社會秩序,還是在一旁另類方式的圍事 ?!

 

十信事件爆發之時, 我是負責金融機構監理的中央主管;1985年1月4日是我發動了突擊檢查才掀開了十信事件的黑幕。其後從處分十信停業到復業,也不過約花了3天的時間(1985年2月11日-13日),就大致解除了十信擠兌的恐慌和可能引發的金融系統性風險。(從1985年1月5日發動突擊檢查到1985年2月13十信停業由合庫託管;再到同年的12月5日完成法律程序,十信正式由合庫合併;合計費時不到一年。)

 

到了14日,單純發生於十信事件的事項,應該是塵埃落定。十信的存款戶沒有受到損失;十信也沒有再發生擠兌。正準備舒一口氣;沒有想到的是,這才是後來所謂「十信事件」的開始。

 

十信事件的台前幕後,有太多太多的故事。它未必是台灣金融史上最大的弊案;但絕對是台灣現代史上最出人意外、影響最深遠的案件;沒有之一。比如說:蔣經國為之對外宣稱:蔣家將不碰政治

 

十信的倒閉是一件不算太大的金融弊案,如何渲染成了如此這般地 「宏偉巨大」; 種種跡象,主要是當時的當局想借誇大後的十信案件,來掩蓋另一件可能更影響「國本」的事件:江南案


                                              

江南案,簡單地說:是台灣情治單位主導的一場暗殺行動。

 

1984年10月15日,華裔美籍作家江南(本名:劉宜良),在美國加州遭臺灣竹聯幫份子暗殺身亡。

 

竹聯幫的總堂主陳啟禮帶領幫眾吳敦、董桂森兩人,共同執行所謂:「鋤奸計畫」。董桂森先持槍朝筆名江南的劉宜良眉心開了一槍,吳敦再在胸、腹補了二槍,確認被害人死亡;任務完成,陳啟禮返回臺灣;返台之前,留下一捲述說江南案經緯所謂保命錄音帶於同黨白狼張安樂

 

陳啟禮返回台不久,便因當年11月12日展開的「一清專案」而被捕。加州的槍殺案也迅速為美國聯邦調查局(FB I)偵破。

 

內情曝光,1958年1 月13日,中央社發布消息,承認江南案為情報局官員主使的「秘密制裁」。並私下強調:此案乃情報局官員獨斷專行非總統蔣經國授意;並逮捕了情報局長汪希苓、第三處副處長陳虎門等人迅速判刑確定。

 

1985年那個時候,台灣對美國各個方面都依賴甚深;竟然有台灣的情治人員赴美槍殺了美國公民,這是何等的大事。

 

這樣的大事,又被受託保管陳啟禮保命錄音帶白狼張安樂,在1985年3月CBS /60分鐘電視訪問中公開爆料:指使人是蔣經國的兒子蔣孝武。事涉蔣家,小事也是大事;何況這確實是件危及邦交、事關存亡的大事,這將如何是好 !?

 

據說總統府有一個「六人小組」,做了個重大決定:圍魏救趙、李代桃僵

 

十信事件爆發的時間不巧,如此這般硬生生地被編排成了擋箭牌/替罪羊,吸引/轉移台灣民眾對江南案注意/議論。(關於這一點, 若干年之後,我曾親口詢問時為親民黨主席的宋楚瑜;他自承是六人小組成員之一,但不記得曾有此決定。)

 

十信事件監察院的處份報告出籠之前, 財政部長陸潤康給了我電話,通知我被記了兩個小過的事;並且一再吩咐:「一切都由上面安排,對外不要再說什麼」。

 

十信事件爆發之初,我和部長陸潤康就有約定:財政部以上之事,陸部長負責溝通;以下之事由我負責處理。陸部長既然如此交待,那我當然也就依照吩咐行事。

 

37年過去了,我本無意再提舊事;不知何故,卻總會有人,不時地一再提起。往事纏人,諸多無奈;唉,揮一揮衣袖,天邊的烏雲依舊 !?

(圖片取材自網路)

 

作者簡介

戴立寧,一輩子的法律人。在法學院做了10年的學生;教了40多年的書;偶然的際遇,做了26年的公務員,從基層到高階。也曾寫過些雜文,月旦人物、評議時事。〈隨想錄〉無非是重操舊筆,隨興隨緣隨想,記錄些所見所聞所思。

 

加入好友
優傳媒 版權所有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著作權與轉載授權 / 合作夥伴 / 法律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