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書中有一段話「賢人君子,明於盛衰之道,通乎成敗之數」。羅智強已達「知天命」之年,早已不再是血氣方剛的少年了,應該要為自己做出明智的選擇。誰無暴風勁雨時,守得雲開見月明,當冷靜下來後,相信羅智強必會明白「退步原來是向前」的道理。(圖/取自網路)
作者/孫恭正
聖經說「敗壞之先人心驕傲;尊榮以前必有謙卑」。國民黨桃園市長提名的「朱羅紀之亂」,原本在朱立倫乾綱獨斷提名張善政後,紛紛擾擾理當告一段落。豈料5月24日張善政又擺了桃園議長邱奕勝一道,讓這場又髒又臭的爛戲,不得不繼續演下去。也使得原本在桃園是孤家寡人,且早已萬念俱灰的羅智強,身邊忽然多出立委魯明哲與八位議員,陪他一同「行腳」。羅智強展現出的「卑微」,讓他有了退路,但張善政的「高傲」,注定讓他斷送了前途。
張善政獲得提名,本來就讓桃園地方人士不滿,按理說他應該要以謙卑的態度,化解地方人士的反彈,但他卻反其道而行。5月24日張善政在沒有取得對方同意的情況下,逕自通知媒體,要前往市議會拜訪議長邱奕勝,但邱議長正在主持總質詢,結果當然是不得其門而入,只好取消拜訪行程。67歲的張善政想要「霸王硬上弓」,難道連「強龍難壓地頭蛇」的道理都不懂嗎?
張善政已經是接近「不逾矩」之齡的人,應該在「待人接物」方面,起碼做到最基本的禮貌。因此他「逾矩」的行為,被視為故意藐視邱議長及桃園地方人士。所謂「天時、地利、人和」是成功的三要素,張善政參選市長上不具備天時,下亦缺乏地利,中又喪失人和,張善政把自己的路走絕了,妄想藉著曾為當朝宰相的光環,角逐封疆大吏,無異於癡人說夢。
反倒是「賠了夫人又折兵」的羅智強,他以放下身段苦行的方式,對比一副「得勝貓兒歡似虎」的張善政,更加贏得了民眾的婉惜與尊重,這也使得羅智強的路越走越寬廣了。接下來羅智強將有上、中、下三策供其選擇。
首先說「下策」,那就是「參選到底」;既然朱立倫要「魚死網破」,那麼羅智強就不怕「同歸於盡」。參選到底的結果,按照黨章規定,必然是退出國民黨,或是遭到開除黨籍。羅智強是否在乎這個黨員身分,要看他自己的衡量,但他要脫黨參選,就要有必勝的把握,否則反而會背上害國民黨敗選的罵名,未來難有翻身之日。
「中策」則是遠離是非「出國進修」;完全避開這場選舉,徹底劃清界線。既不用給予張善政言不由衷的祝福,也不必忍受別人不肯「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批評,媒體也沒有機會見縫插針。做個局外人,進可攻退亦可守。
至於「上策」,必然是勤走基層「紮根蹲點」;但不要留在桃園,而是選擇新北。在桃園蹲點可能要等八年,但新北只要等四年,而且新北是全台第一大票倉,在新北利用四年的時間廣結善緣,蹲好馬步,靜待2026破繭而出。那時候黨中央要跟你「魚死網破」的人也不在了,不用擔心「死卡羅」再度上演。
相傳黃石公傳與張良「素書」一冊,張良研讀後,輔佐劉邦成就大業。素書中有一段話「賢人君子,明於盛衰之道,通乎成敗之數;審乎治亂之勢,達乎去就之理。故潛居抱道,以待其時」。羅智強已達「知天命」之年,早已不再是血氣方剛的少年了,應該要為自己做出明智的選擇。「魚死網破」是市井無賴用的手段,成大事者豈可同小人一般見識?誰無暴風勁雨時,守得雲開見月明,當冷靜下來後,相信羅智強必會明白「退步原來是向前」的道理。
孫恭正,退伍軍人,東吳大學會計研究所碩士,曾任證券專業經理人,北京中律縱橫副總經理,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