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李家超未來五年能政績卓著,獲得香港多數市民肯定,則代表中式「一國兩制」模式的實踐成功,「愛國者治港」政策的具體落實,無論從那個角度看,李家超現在都處在開啓新紀元的有利機遇和形勢。(圖/取自網路)
作者/耿榮水
李家超於5月8日高票當選新一屆香港特首,此為香港選舉新制實施後的首次選舉,國際社會和西方媒體說三道四是意料中事,臺灣當局冷嘲熱諷也屬正常反應。筆者倒寧願讓這顆子彈先飛一飛,也許不用五年,就能考驗出李家超的能耐,現在實不必急著下定論。
先看他提出的四大施政綱領:強化政府管治能力、建設更多安居之所、提升競爭力、建立關愛社會及增強青年上流機會等,大致掌握了香港當前之弊及未來發展方向,特別當務之急是市民住房與高房價問題。李家超也提出解決方案,強調「加快讓輪候公共房屋的市民早日入住」,正是對症下藥,若他未來能讓多數市民感覺有所盼頭,而不是遙遙無期的等待,他的民調就基本不會太差。
就遠程發展戰略看,北京可能比較關注香港要儘快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長程建設規劃,甚至要配合內地十四五經濟計劃中,成為大中國市場經濟的一環。過去香港獨立於內外之外,自行規劃發展的施政方針特色,可能就要終結。
至於短期內加強防疫措施、續保社會安定、防止動亂再起,以及恢復香港作為國際金融及營運重心的城市生機等項,自不在話下。基本法23條的立法工作,應該也會列入施政重點時程。
筆者比較關注且有興趣的是,想從政治角度觀察評估,李家超的走馬上任,究竟會擦出什麼樣的火花。
平實而論,以李家超警界出身背景,在香港政壇是個異類。他既非名門望族,也非工商巨賈,只是一個平凡的公務員,社會風評也不是很正規的形象,無法和前幾任的特首相提並論。就算同樣是公務體系出身,他也不是和曾蔭權、梁振英、林鄭月娥同一級別。他在去(2021)年6月始出任有接班意涵的政務司司長一職,至今尚不滿一年,之前在警界幹了35年,最高職務是警務處副處長。後來他又進入安全系統,幹了4年的保安局局長,若非主張鐵腕強力鎮壓暴亂份子,外界也基本不認得香港政界有這號人物,至少和特首連接不起來。
他也沒什麼拿得出來的耀眼學歷,真正學歷應只是高中程度,後來拿出來的澳洲一所不入流大學公共行政碩士,還是以函授方式取得的,他們一家四口都是英國籍(李在2012年出任保安局副局長時宣佈放棄英籍),只能說他一直在公務體系默默做事,一直無多大名望,他也想擠入香港的上流高層社會,但特首應該不是他真敢奢求仰望的。
將相本無種,平凡的出身,本就無礙有志者未來的發展。李家超的脫穎而出,正好印證「時勢造英雄」的哲理,一場百年不遇的空前動亂,讓北京當局注意到了這號人物,中共不但適時出臺港版國安法,撥亂反正,還同時改變選舉制度,推出了這位令中南海既滿意又放心的新一屆特首人選。
李家超未來的新政府,實際肩負著兩項歷史性任務:一是具有中國特色的中式「一國兩制」是否還能存在?是否還能為香港600多萬市民所接受?二是「愛國者治港」政策能否落實?能否禁得起現實的考驗?
關於「一國兩制」,當初的原始構想設計,本就沒有一定的標準,用鄧小平直白的說法,應該也是和改革開放一樣,都是在「摸著石頭過河」,走一步,算一步,現在西方社會批評「一國兩制已死」,純是以西方所謂普世價值標準來認定的,並非東方標準,更非中共所認定的「一國兩制」模式標準。
明乎此,外人(包括馬英九在內)就不能遽爾認定香港的「一國兩制」已死,應該也要比照對中共的菁英政治體制模式來評價,方是公平。
中共菁英政治體制的特色是:不搞西方選舉一人一票那一套,而是在社會主義結合中國特殊國情的體制內,經過長期歷練、久經考驗,最後培養出的有經驗、有能力的政治領導人,過去在大陸是搞這一套,未來在香港也要搞這一套。
李家超這次應該也就是經過這套實踐程式的考驗,而為北京所看中,並委以重任。
實踐證明,中共四十年的改革開放,就是以這套中國特有的體制模式,拔擢了諸多政治幹才,也據此有力領導中國的現代化建設,取得了輝煌成果,達到一百多年來仁人志士追求的富國強兵和民族復興目標。
我們必須、也不能不尊重中共這套優越的菁英政治體制運作模式,照理也應首先尊重同樣依循這套體制產生的香港特首李家超,不必先入為主的就遽以否定他。未來表現如何,端看他的造化而定。
至於「愛國者治港」一詞,是由「港人治港」演繹而來,是選舉新制出臺後的新生事物,更準確地說,在「港人治港」之前硬要加上「愛國」前提,全係因2019年那場失控的動亂事件之後,被客觀形勢逼出來的結果,此為港人自作自受,後果只能自已承擔起來。
西方輒以「愛國」限縮了政治參與的範圍,不符民主原則,這實在曲解了民主精義,以民主先進國家自栩的美國,在五〇年代都興起了極右的「麥卡錫主義」,打的也是愛國的旗號,只有別有用心的外部勢力和分離主義份子,才會批判憎恨「愛國者治港」這一訴求。
李家超的愛國情操絕無問題。筆者建議李家超應以「
港版侯友宜」自勉自許,除了希望他能由專業偏狹的公安員警形象,轉型為全方位政治導領角色之餘,也發現同是警界出身的新北市長侯友宜,其熱愛國家的認知素養和情操,也非常值得肯定學習,相信兩人也必能惺惺相惜。
當然,李家超不能只是以做個「愛國者」為滿足,市民期望他的仍須是個有能力的、會做事的「愛國者」,若只是個「無能的愛國者」,甚至是「聽話的愛國者」,相信必不得香港民心,也必非北京所樂見。
如果「愛國者治港」有引發爭議之虞,就在於在香港未來對候選資格審查時,對「愛國」一詞的詮釋定義,寧寬勿窄,寧鬆勿嚴,只要不是明顯主張分離和暴力犯罪者,就應准予參選,擴大參與,不宜恣意阻塞港人從政之路。
中國歷代對邊陲落後地區的統治,秉持的最高統治懷柔策略是「遠人不服,修文德以來之」,何況現今面對的是經濟較富裕、生活水準較高的香港地區,更需要展現的是高遠格局與寬大胸襟,以香港現有資源條件,只要發展方向正確、政策務實,加上深慶得人的領導,五年不難得治,十年則必可大治。
就初步觀察,李家超在高票當選後,香港各界人士的反應還是比較正面的,不少工商界領袖的發言都非一般客套應酬語,也具體提出了應興應革的建議之言,李家超應已感受到各界望治心切的殷殷期望,他若能誠心實意延攬各方俊彥,察納雅言,組織堅實的執政班子,並率先打破外界擔心的「武官治港」條條框框,以其過去勇於任事的魄力和擔當表現,加上黨中央勢必全力支持,或能開創一番新局面。
如果李家超未來五年能政績卓著,獲得香港多數市民肯定,則代表中式「一國兩制」模式的實踐成功,「愛國者治港」政策的具體落實,無論從那個角度看,李家超現在都處在開啓新紀元的有利機遇和形勢,果能如此,則香港也才真正做到了二次回歸,這一任的香港新政府,誠然是任重道。筆者願寄以深切祝福。
(作者言論代表本網立場)
作者簡介
耿榮水,資深媒體人,祖籍褔建詔安,出生於台灣苗栗,遷台第七代,嘗戲稱為「真台胞」,以別於1949年來台之「假台胞」。
早年曾在《中國時報》丶《自立晚報》任職,先後主編創辦《縱橫》、《前進》、《雷聲》丶《薪火》等多家黨外雜誌,著有「誰是蔣經國的接班人?」丶「孫立人事件始末記」等書,筆鋒深刻犀利,突破戒嚴時期諸多禁忌,曾為臺灣言論自由做出貢獻。
中年熱衷頻繁於兩岸交流,見證兩岸實力之興衰起伏,包括大陸30年來改革開放之艱辛曲折過程,有第一手之見聞資料。
現於故鄉自建「拙廬」書屋,整理一生可資紀念之重要文章、見聞、筆記等,擬適時出版,名曰「拙廬雜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