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導,蔣萬安竟然為找不到「操盤手」而煩惱。究竟選戰操盤手的職責是什麼?什麼樣的人適合擔任選戰操盤手?操盤手和候選人之間又該維持什麼樣的關係?為什麼操盤手如此重要?(圖:協助吳敦義操盤,贏下2018年九合一選舉的奇策盟執行長柯家聲/取自網路)
作者/孫恭正
據媒體報導,將代表國民黨參選台北市長的蔣萬安,竟然出現找不到「操盤手」的煩惱。原先屬意的前台北市議長吳碧珠、前台北市長郝龍斌及前立委李彥秀等人,皆由於各種不同的理由,而婉拒為蔣萬安操盤。
究竟選戰操盤手的職責是什麼?什麼樣的人適合擔任選戰操盤手?操盤手和候選人之間又該維持什麼樣的關係?為什麼操盤手如此重要?
蔣萬安至今雖未正式宣布參選台北市長,但幾乎已經可以確定,他必然代表國民黨參選。年初時蔣萬安聲勢高漲,似乎已經勝券在握,但短短數月的時間,蔣萬安的民調緩步滑落,如今甚至連操盤手都找不到。問題出在哪裡呢?很簡單,問題就出在蔣萬安身上,因為蔣萬安過於自負,且完全不懂選舉。
選舉是一項專門的學問,每次選舉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經費,筆者認為把選舉視為一個產業也不為過。台灣的選舉依類型和選區大小,大概可以區分四種,而每一種的選戰經營模式也不相同。
第一種是縣市議員以下的選舉(包含鄉鎮代表及村里長),這種小區域類型的選舉,最看重的是「選區服務」,其次才是政黨基本盤與知名度。就是這樣的特性,因此一些具有高知名度的藝人和名嘴,往往參選議員失利 : 最近網紅焦糖哥哥參加民進黨士林北投區初選,在八人搶五席的情況下,他竟得倒數第二名而落選;名嘴蔡玉真2018年參選里長,也難逃慘敗的命運。可見得高知名度在議員以下的選舉,並不具有優勢。
第二種類型是立委選舉,選區比議員大一些,但選戰重點完全不一樣。立委選舉由於和總統選舉合併舉行,候選人的知名度、政黨的形象以及對議題的掌握度,都是勝選的關鍵,反而選區服務並不是那麼重要。台中二選區的顏家對於地方服務,做得讓人豎起大拇指讚揚,家族選議員十拿九穩,但選立委就難以稱心如意,由此可見一斑。
第三種類型是縣市長,縣市長選區相對於立委及議員,幅員廣大得多。因此對於政策的要求,必須考量地方生態的差異,「政見支票」就顯得非常重要。由於縣市長選戰組織及文宣缺一不可,競選團隊人員眾多,後勤支援也極為繁重,候選人要面對可能出現的對手攻擊,還要參加各項競選活動,候選人不可能所有事情親力親為,所以選戰操盤手的位置極為重要,慎選操盤手是候選人勝選的先決條件。蔣萬安的選舉活動已經悄然展開,卻沒有先找操盤手,這是犯了最根本的錯誤。過去武王伐紂,第一件事就是拜姜子牙為元帥,如今蔣萬安是戰爭都開打了,還在找領軍作戰的將軍,這場仗還怎麼打?
第四種類型就是總統大選,可以說這是縣市長選戰的放大版,但各項工作遠比縣市長選舉更為繁複,政策的內容與論述(外交、國防、兩岸等)更加複雜,同時也需要「側翼」及各種團體的結盟,因此對選戰操盤手的經驗與能力也要求更高。如果縣市長選舉的準備工作需要一年前開始,總統大選的準備工作至少要有兩年的時間籌備,若非如此,選戰將打得非常痛苦。
2018年丁守中參選台北市長,他表示為了這一戰準備了20年。某位國民黨高層就不客氣地說 :「你是想了20年,不是準備了20年」。這句話說得非常貼切。「準備」和「想」是兩回事,丁守中市長選戰的操盤手直到選前一個月才敲定,最後結果不言可喻。丁守中敗選後退出政壇,難道蔣萬安也想步丁守中的後塵嗎?
國民黨一直有一個迷思,認為選戰操盤手一定要自己有參選的經驗,或是具有高知名度。事實上選戰操盤手不一定要具備參選的經驗。民進黨的操盤手邱義仁,從來沒有參選過;馬英九的操盤手金溥聰,自己也沒當過候選人;協助吳敦義操盤,贏下2018年九合一選舉的奇策盟執行長柯家聲,選舉操盤40年,自己卻從沒披掛上陣過。當導演的不一定非要當過演員,得過影帝的也不一定就能做好導演,這個道理國民黨就是搞不懂。
為什麼沒人願意為蔣萬安操盤?第一,他的主觀意識太強,操盤手的意見他不見得接受,所以誰也不想自尋煩惱。第二,他的選情不樂觀,如果在年初他聲勢最高的時候放下身段,向鎖定的操盤手虛心求教,他的民調就不會越來越弱。如今他的民調下滑,願意為他操盤的人自然興趣缺缺。
為今之計,蔣萬安應該「打掉重練」,趁著選戰還沒有正式起跑,重新調整步伐,先找到操盤手為他出謀劃策,重新調整組織與戰略。還有半年的時間,或許能夠挽回頹勢。切不可掉以輕心,要知道自己身上背負了整個國民黨的期待,這場選戰不是你個人的事,蔣萬安可是「只許成功,不許失敗」呀!
孫恭正,退伍軍人,東吳大學會計研究所碩士,曾任證券專業經理人,北京中律縱橫副總經理,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