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孫侃時政》台灣需要許多「郭台銘」 - umedia 優傳媒  

新聞 / 百家爭鳴
老孫侃時政》台灣需要許多「郭台銘」
2022-04-25 07:00:00
A+
A
A-

現在的台灣最需要的是幹實事的領導人,而不是以政治權謀掛帥的政客。郭台銘的企業遍布全球,郭董不一定需要台灣,但台灣絕對需要郭台銘這類人物。(圖 : 天工開物作者宋應星塑像/取自網路)

 

作者/孫恭正

 

明朝末年,江西南昌出了一位對後世影響深遠的人物,他就是「天工開物」的作者宋應星。宋應星於明萬曆43年(西元1615年)和哥哥宋應昇一同參加鄉試,在全省一萬名考生中名列第三,宋應昇則為第六名。

 

似乎老天爺不想讓他做官,接下來宋應星參加了五次會試,通通名落孫山。但上帝為他開了另一扇門,在屢次進京考試的途中,宋應星訪查了百工百業。宋應星感嘆不論是官員還是百姓,每天吃飯穿衣卻不知道這些日常所需是怎麼製造出來的,因此有了撰寫「天工開物」的念頭。

 

「天工開物」的名稱取自尚書和易經,尚書說「無曠庶官,天工人其代之」,意思是不要空設官位,凡符合天意的事功,人都可以代為完成。開物是易經繫辭傳所說的「開物成務」,意指開發各種物資,以建立經濟和社會制度。這部書於西元1637年刊印出版,但由於書中有「崇禎」、「我朝」等描述,因此到了清朝便成了禁書,但天工開物傳到了歐洲和日本,卻引起了一股巨大的回響,筆者認為,清朝的滅亡也與此書遭禁有間接關係。「天工開物」一書直到民國時期,才從國外回到中國。

 

「天工開物」是世界第一本技術類百科全書,其內容包羅萬象,從農耕、釀酒、軍火製造、到珠寶生產,都有完整的介紹。傳到歐洲後,被法國學者譽為「技術百科全書」,並稱作者宋應星為「中國的狄德羅」。

 

要知道歐洲的工業革命興起於西元1760年,日本的明治維新則是西元1860年,都帶來國富民強的興旺。清朝若不從政治觀點將「天工開物」列為禁書,那麼屬於中華民族的工業革命將比歐洲還要早一百年開始。在國家強盛、人民富足的情況下,還會發生「甲午戰爭」和「八國聯軍」嗎?清朝還會滅亡嗎?

 

現在的台灣在藍綠政黨把持下,任何事物都從政治觀點和政治利益出發。在政治掛帥的前題下,我們的疫苗採購要政治考量,軍事採購要政治考量,連台積電在哪裡設廠都是政治考量。一切以政治利益考量的結果,是把台灣帶向戰爭邊緣;是讓兒童無疫苗可打卻要放寬停課標準;是年輕人買不起房子只會怪房價太高,而不思考是收入太低;是眼看著出生率降低,還在想著假藉修改課綱「獨」化兒童。這是我們想要的政府嗎?

 

習慣上我們把醫療和法律從業者視為高尚的行業。但有誰想過,這兩個行業的教育與訓練都專注於「枝節」而缺乏「大局觀」嗎?缺乏大局觀的人從政,又怎麼把國家帶領到富強康樂的局面呢?柯文哲說當市長比當醫生收入低,那麼筆者想請教柯市長,既然如此重視收入,為何不繼續當醫生,而要從政呢?莫非您看重的是權力所帶來的「利益」嗎?

 

台灣需要的是具有大局觀,做實事、具實戰經驗的實業家來領導。醫生是靠別人的病痛謀生,法律是靠別人的麻煩賺錢,他們看的都是「個體」。只有實業家是投入自己的資金,和勤奮努力,靠著提供「群體」便利來賺得財富。成功的實業家是先想到別人的需要,為大眾的需求提供解決方案,就像過去的「晉商」為走南闖北的生意人,創立「票號」提供匯兌便利一樣,這就是實業家的大局觀。

 

孟子說「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台灣有不少有錢人,但像郭台銘這樣做到「兼濟天下」的卻屈指可數。莫拉克風災導致小林村滅村,永齡農場協助受災戶打造有機農場,照顧災民生計。永齡基金會協助弱勢孩童課業輔導,讓他們有能力創造美好的未來。台灣缺乏疫苗,郭董率先捐贈疫苗。種種事蹟皆顯示郭台銘是具有「大愛」的領袖,是真正的「台灣之光」。

 

如果當初清朝皇帝是像郭台銘一樣具有「大局觀」的實業家,「天工開物」不會成為一本禁書,中華民族不必飽受戰火,大清帝國的國祚也有機會延續。現在的台灣最需要的是幹實事的領導人,而不是以政治權謀掛帥的政客。郭台銘的企業遍布全球,郭董不一定需要台灣,但台灣絕對需要郭台銘。

 

孫恭正,退伍軍人,東吳大學會計研究所碩士,曾任證券專業經理人,北京中律縱橫副總經理,教師。

 

現在的台灣最需要的是幹實事的領導人,而不是以政治權謀掛帥的政客。郭台銘的企業遍布全球,郭董不一定需要台灣,但台灣絕對需要郭台銘這類人物。(圖 : 天工開物作者宋應星塑像/取自網路)

 

作者/孫恭正

 

明朝末年,江西南昌出了一位對後世影響深遠的人物,他就是「天工開物」的作者宋應星。宋應星於明萬曆43年(西元1615年)和哥哥宋應昇一同參加鄉試,在全省一萬名考生中名列第三,宋應昇則為第六名。

 

似乎老天爺不想讓他做官,接下來宋應星參加了五次會試,通通名落孫山。但上帝為他開了另一扇門,在屢次進京考試的途中,宋應星訪查了百工百業。宋應星感嘆不論是官員還是百姓,每天吃飯穿衣卻不知道這些日常所需是怎麼製造出來的,因此有了撰寫「天工開物」的念頭。

 

「天工開物」的名稱取自尚書和易經,尚書說「無曠庶官,天工人其代之」,意思是不要空設官位,凡符合天意的事功,人都可以代為完成。開物是易經繫辭傳所說的「開物成務」,意指開發各種物資,以建立經濟和社會制度。這部書於西元1637年刊印出版,但由於書中有「崇禎」、「我朝」等描述,因此到了清朝便成了禁書,但天工開物傳到了歐洲和日本,卻引起了一股巨大的回響,筆者認為,清朝的滅亡也與此書遭禁有間接關係。「天工開物」一書直到民國時期,才從國外回到中國。

 

「天工開物」是世界第一本技術類百科全書,其內容包羅萬象,從農耕、釀酒、軍火製造、到珠寶生產,都有完整的介紹。傳到歐洲後,被法國學者譽為「技術百科全書」,並稱作者宋應星為「中國的狄德羅」。

 

要知道歐洲的工業革命興起於西元1760年,日本的明治維新則是西元1860年,都帶來國富民強的興旺。清朝若不從政治觀點將「天工開物」列為禁書,那麼屬於中華民族的工業革命將比歐洲還要早一百年開始。在國家強盛、人民富足的情況下,還會發生「甲午戰爭」和「八國聯軍」嗎?清朝還會滅亡嗎?

 

現在的台灣在藍綠政黨把持下,任何事物都從政治觀點和政治利益出發。在政治掛帥的前題下,我們的疫苗採購要政治考量,軍事採購要政治考量,連台積電在哪裡設廠都是政治考量。一切以政治利益考量的結果,是把台灣帶向戰爭邊緣;是讓兒童無疫苗可打卻要放寬停課標準;是年輕人買不起房子只會怪房價太高,而不思考是收入太低;是眼看著出生率降低,還在想著假藉修改課綱「獨」化兒童。這是我們想要的政府嗎?

 

習慣上我們把醫療和法律從業者視為高尚的行業。但有誰想過,這兩個行業的教育與訓練都專注於「枝節」而缺乏「大局觀」嗎?缺乏大局觀的人從政,又怎麼把國家帶領到富強康樂的局面呢?柯文哲說當市長比當醫生收入低,那麼筆者想請教柯市長,既然如此重視收入,為何不繼續當醫生,而要從政呢?莫非您看重的是權力所帶來的「利益」嗎?

 

台灣需要的是具有大局觀,做實事、具實戰經驗的實業家來領導。醫生是靠別人的病痛謀生,法律是靠別人的麻煩賺錢,他們看的都是「個體」。只有實業家是投入自己的資金,和勤奮努力,靠著提供「群體」便利來賺得財富。成功的實業家是先想到別人的需要,為大眾的需求提供解決方案,就像過去的「晉商」為走南闖北的生意人,創立「票號」提供匯兌便利一樣,這就是實業家的大局觀。

 

孟子說「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台灣有不少有錢人,但像郭台銘這樣做到「兼濟天下」的卻屈指可數。莫拉克風災導致小林村滅村,永齡農場協助受災戶打造有機農場,照顧災民生計。永齡基金會協助弱勢孩童課業輔導,讓他們有能力創造美好的未來。台灣缺乏疫苗,郭董率先捐贈疫苗。種種事蹟皆顯示郭台銘是具有「大愛」的領袖,是真正的「台灣之光」。

 

如果當初清朝皇帝是像郭台銘一樣具有「大局觀」的實業家,「天工開物」不會成為一本禁書,中華民族不必飽受戰火,大清帝國的國祚也有機會延續。現在的台灣最需要的是幹實事的領導人,而不是以政治權謀掛帥的政客。郭台銘的企業遍布全球,郭董不一定需要台灣,但台灣絕對需要郭台銘。

 

孫恭正,退伍軍人,東吳大學會計研究所碩士,曾任證券專業經理人,北京中律縱橫副總經理,教師。

 

加入好友
優傳媒 版權所有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著作權與轉載授權 / 合作夥伴 / 法律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