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戴立寧
2006年元月3日,新春開筆,展望台灣的未來,國事如麻, 頗多憂心,寫了一篇小文章, 題為:〈做一個有志氣的台灣人〉http://city.udn.com/50248/1505887)。今年初重印文集《一念之間:戴立寧的感慨和諫言》,這一篇也收錄其中。16年之後,應該已 時過境遷、物是人非;無奈卻感觸更多、憂心益增。
舊文中引述了一位美國組織行為學者卡爾.偉克(Karl E. Weick) 的實驗:他把一隻蜜蜂和一隻蒼蠅放進一個透明的玻璃瓶中,然後將玻璃瓶平放,瓶底朝向光亮的窗口,瓶口對著陰暗的室內,打開了瓶蓋…。
蜜蜂和蒼蠅這兩種不同的小昆蟲,給人的感覺和印象:蜜蜂永遠是勤勞、合群、規矩;而蒼蠅卻是散亂、任意、隨興。
實驗的結果,出乎大多數人的意料之外:勤奮的蜜蜂一直在瓶底、對著亮光,努力地尋找出路,精疲力竭;而隨興、散亂的蒼蠅,卻從瓶口逃逸。
2003年,桃園大園的施明煌先生,在一篇討論教改的文章裡,談到了偉克的實驗,他也比照、做了個類似的實驗。
施先生試著把5隻蜜蜂與5隻蒼蠅放進一個透明的玻璃瓶裏,然後將玻璃瓶平放,瓶底朝向較亮的窗口,再打開瓶蓋。結果是 ── 蜜蜂只花了2-3分鐘,由其中一隻蜜蜂找到出口,引導著同伴集體逃出;而那五隻蒼蠅呢?還在瓶內嗡、嗡、嗡…。
16年之後的2022年,為了重印文集,校閱舊稿,竟然發現: 偉克的實驗居然有兩種版本,樣本都是蜜蜂和蒼蠅,只不過數目不同。我以前引用的版本是 1+1 (一隻蜜蜂和一隻蒼蠅);另一版本是 6+6。結果相同,都是無序、即興的蒼蠅先找到了出口。
施明煌先生的實驗,樣本數目(5+5) 和偉克第2版本(6+6)約略相當,但結論卻正好相反:由一隻蜜蜂先找到了出口,然後在它的引領下,群體脫困。
當前的情勢可說是百年來未有之大變局:疫情濃罩、戰火燎原;舊有的權力架構瀕臨崩潰,曾經的價值觀澈底顛覆;大國博奕,無止無休;風雨飄搖,巨浪滔天。台灣這艘孤舟,將何去何從?
施先生的實驗,似乎暗示著有一位知津,先知先覺,引領出路。而偉克的實驗,則是一群無頭蒼蠅,誤打誤撞,闖出一番天下。
這讓我想到了烏克蘭,想到烏克蘭的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因為最近常用來 比擬/警惕 台灣情勢的,被提起最多的正是烏克蘭。
烏克蘭和台灣的境遇相同,都夾在兩大(烏克蘭面對的是,北約/美國 vs. 俄羅斯;台灣是,中國 vs. 美國 )角力、對抗的前沿。而台灣的客觀條件,其實還遠遠不如烏克蘭:烏克蘭人口4200萬人,是台灣的1.83倍;土地面積60餘萬平方公里,台灣的17倍。台灣多山 (山地占約70%) ;而烏克蘭是歐洲土地面積僅次於俄羅斯的第2大國(大於德、法…),擁有歐洲最大的耕地面積,足以滿足6億人口的糧食需求…。
烏克蘭所以淪落到當前悲慘的地步,可以從澤倫斯基2019年5月當選烏克蘭總統說起。澤倫斯基曾在喜劇裡扮演過總統;他上台後還真把總統角色當成喜劇扮演,找了些他熟悉的喜劇團隊成員:演員、編劇、導演、製片、娛樂界律師、經紀公司與電影公司老闆 …,組成了核心決策小組,讓他們出任總統府辦公室主任、首席政策顧問、情報局長、國防委員會顧問等職。於是乎,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如此這般,果然把喜劇演成了鬧劇,最後以悲劇,甚至慘劇收場;不幸無辜陪葬的,是烏克蘭的國運和全體4200萬烏克蘭人的福祉。
台灣的情形亦復如此: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無奈的是:雖然升天,依然雞犬。走筆至此,不禁唏噓、呼號:風雨飄搖,國難當頭,何處覓良才、得知津 !
作者簡介
戴立寧,一輩子的法律人。在法學院做了10年的學生;教了40多年的書;偶然的際遇,做了26年的公務員,從基層到高階。也曾寫過些雜文,月旦人物、評議時事。〈隨想錄〉無非是重操舊筆,隨興隨緣隨想,記錄些所見所聞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