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期間日本實施全民總動員,連殖民地台灣的國小畢業生,都經由台灣總督府到各校徵集並經考試及體檢合格後,送到日本製造飛機,總共徵調8千多人,號稱半工半讀,3年後可取得工業學校文憑,待遇也不錯,許多人爭相前往。圖為戰後少年工在他們參與製造的飛機上合影。(圖/均為陳婉真攝或翻拍)
作者/陳婉真
俄烏剛開戰時,很多人開始詢問:萬一共軍今天就打過來,我要往哪裡逃?網路上查詢防空避難設施的人數暴增。
一個多月過去了,俄烏的戰爭還在持續中,媒體上每天可以看見許多遭戰火波及處所的慘狀;幸運的難民可以逃往鄰國,情況也都非常可憐。萬一台灣遭受攻擊,我們四面環海,除了少數人或許可以及早搭飛機逃離之外,只能選擇和台灣共存亡。
現在你再上網去查防空避難設施,卻發現資訊相當零亂,警政署和消防署兩個系統各自為政。仔細看大略是,消防署主管水災及震災等天然災害,警政署則主管防空避難設施部分。但各縣市各自為政,且標示不是很清楚,究竟戰爭時要往哪裡逃,民眾還是越看越糊塗。
其實在〈建築技術規則〉裡面,有關防空避難設施訂有專章,凡六樓以上的建築物均需附建防空避難室,工廠、學校也都有規定,均以每人0.75平方公尺計算。因此,都市的防空避難設施反而不缺,只是承平日子太久了,很多防空避難空間被改作其他用途,如停車場或娛樂場所;學校及地方政府也從未曾宣導,更別說防空演習。萬一真有戰爭,一般人的確不知該往何處躲藏。
全台唯一展出二戰台灣兵故事的主題館══位於高雄旗津的戰爭與和平紀念公園主題館,外牆由同一名台灣兵穿著日本兵、國民黨兵及共產黨兵制服,代表在那戰亂時代台灣兵曾分別擔任過三方面的軍人;館內則有更詳細的台灣近代戰爭史簡介。
到了鄉下縣市,因為平房或透天厝居多,相形之下,防空避難室附建於建築物的情況較少。以六都之外第一大縣的彰化縣為例,全縣26鄉鎮市,竟然除了彰化及員林兩市之外,其他各鄉鎮的防空避難空間都嚴重不足。
回顧台灣上次戰爭時期,是距今80年前的太平洋戰爭,據當時彰化縣的埤頭鄉及福興鄉耆老指出,因為這兩處在戰時都設有飛機場,尤其在1944年至次年戰爭結束的一年多裡,空襲是常態,日本政府規定,家家戶戶在自家院子都要挖防空壕,做法是先挖個坑洞,鋪上大杉,坑頂上面再蓋泥土砂石等。
此外,道路的兩邊也都規定每隔一段距離,就要挖一個如古井大小的圓孔,約一人高的深度,遇有空襲時,路人可以就地躲到路邊的圓孔裡。
耆老說,那個孔看起來不大,平日他一個人試著要進去都有點困難,但情況緊急時,四、五個人全跳到一個坑裡躲起來,竟然剛好容納得下。
日治時期全台灣各處戰壕及防空洞隨處可見。這是位在彰化八卦山上腳下的防空壕,目前被改裝成為乙未保台紀念館。
此外,我們看當時各學校、公園,處處設有防空洞;許多山坡地幾乎布滿軍事設施,一如戰時的金門,挖掘許多地下道,防空避難空間相當充足。
二戰時的台灣由於是日本重要的南進基地,可以說全島各處都是軍事重地,日本當年也如這次的俄羅斯一樣,遭到聯軍的制裁,國內嚴重欠缺石油、鋼鐵等重要戰略物資。為了提煉生質柴油,台灣製糖會社(台糖公司前身)轉而生產油料;此外,台灣總督府也在各地推廣種植油桐樹,作為提煉油品的材料,造就了今日台灣淺山的油桐花祭。
而彰化縣的溪州糖廠,就因被美軍探知它的戰略用途而遭到轟炸,大火延燒三日三夜,南彰化各鄉鎮都聞得到烤甘蔗的香味。
位於彰化市內,日治時期郡守宿舍群的牆上,滿是二戰時被美機掃射的彈孔,見證80年前太平洋戰爭中台灣人戰時的慘況。
到了戰爭末期,日本除了本土之外,殖民地台灣也採取「金屬供出」政策,通令家家戶戶必須將戶內可以提煉製造武器的金屬全數上繳,如家中的香爐及鐵製窗框等,連各學校負薪讀書的二宮尊德銅像也全被拆除,送到鐵工廠改做炮彈了。
在政務推動方面,為了減少戰爭的傷亡,公務員改採異地辦公,像台灣總督府就「疏開(疏散)」到板橋,台北帝國大學疏開到三峽的插角;台中州廳疏開到彰化員林辦公,確保政務不中斷。而尋常百姓也各自尋找居住在鄉間的親朋好友,暫住鄉下,例如澎湖的前台獨聯盟主席鄭紹良,兒時父親在高雄經商,空襲最厲害時就隨父親疏開到彰化大城吳澧培家。
至於戰時因為缺糧,日本政府更是嚴格實施食物配給制,連種稻穀的農民收割後都要上繳,包括家裡養的豬也嚴禁私宰。地方政府還不定期派員到農家檢查有無私藏糧食,萬一被抓就是一頓毒打。
而台灣人投入戰爭的人數,據戰後日本厚生省的資料,台灣人出身的軍人人數為80433人(日本政府於1945年開始在台灣全面徵兵,在此之前陸軍及海軍也徵集特別志願軍,雖然號稱是志願軍,但收到徵集令時沒有人敢不去報到),軍屬(含軍夫)人數為126750人,二者合計為207183人。死亡人數為30304人(含失蹤人數超過5萬人)。
以當時台灣人口數600萬人計算,從軍的就有20萬人,差不多所有役齡男性都要去參戰,連大中學生也組成學生兵,一般平民百姓則要被動員從事開闢機場等戰備設施的勞務工,可謂全民皆兵了。
位在彰化八卦山的軍人生命紀念園區,裡面陳設一架繪有中國國民黨黨徽(不是中華民國國徽),及"中國陸軍"字樣的報廢軍機。如果不是旁邊懸掛有中華民國國旗,還會誤以為是共機,這種敵我意識嚴重混淆的現象如不修正,真不知道年輕人當兵究竟是為誰而戰。
戰後在兩蔣統治時代,即便蔣介石知道反攻大陸無望,至少在全民國防上下了很多功夫,譬如在各級學校不斷強調平時如戰時、強調匪諜就在你身邊;在防止被攻占方面也做得相當徹底,例如把台灣省政府設在中興新村就有強烈的疏散意義,省府還有隱密的地下碉堡,現在成為網紅探險的好去處;金門馬祖的防禦工事就更不用說了,而今也成為兩地最佳觀光資源。
這兩年陸續開放東西密道的圓山大飯店,當年興建時也都做了萬一有事方便逃亡的各項設計。1978年12月29日,為因應美台斷交前來台北的美國副國務卿克里斯多福,因遭到國民黨發動的強烈抗議,憤而提前離台,為了避開媒體,一行人離開圓山飯店前往松山機場時,根本不必經由密道,而是由飯店眾多通路中,一條經由圓山聯誼會網球場旁的車道,直接就開到機場搭機回美。恰好印證民間流傳,說那是一條蔣家搭機逃亡的最快速通道。不只如此,圓山還蓋有足以防止核爆穿透的地下掩體,以確保蔣介石的生命安全。
圓山飯店繼西密道開放參觀造成轟動後,去年3月間另開放東密道,這些早年為防止蔣介石遭遇不測的逃生密道,而今成為圓山飯店的重要文化觀光資源。
隨著台灣民主化以來,這樣的防禦工事,也一如金門馬祖,成為獨特的觀光資源。至於全民國防則成為上世紀的傳說故事而已。
只是,因應近年中共軍機不時擾台,中共領導人揚言「武統」台灣,還宣稱「留島不留人」,國際友人也頻頻向我們示警,類似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戰爭不是不可能在台灣發生。
萬一有那麼一天,台灣人無法和烏克蘭人一樣,拉著行李箱搭火車就可以逃難到鄰國,那真的就是要有同島一命的全面準備,請問我們的執政當局準備好了嗎?
作者簡介
陳婉真,曾擔任《中國時報》記者、美國《美麗島週刊》創辦人、立法委員、國大代表、台灣產業文化觀光推展協會理事長、綠色台灣文教基金會執行長等職務。
她生於彰化縣,從小立志當新聞工作者,台灣師範大學畢業便後順利考進中國時報,仗義執言和使命必達、務實求真的精神,讓她在新聞界以犀利觀點聞名。
她在戒嚴時期挑戰禁忌,即投入政治改革,因此成為黑牢裡的政治犯,但是無畏無懼的堅持理想,不論藍綠執政,從不向威權低頭。
現在是自由撰稿人,想記錄主流媒體忽略的真實台灣故事,挖掘更多因為政權更迭而被埋沒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