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子隨筆》宋江的領袖特質與組織謀略(五) - umedia 優傳媒  

新聞 / 百家爭鳴
薛子隨筆》宋江的領袖特質與組織謀略(五)
2022-04-05 07:00:00
A+
A
A-

宋江的大外宣,做得着實厲害。宋江在江湖上行走,只要報上自己的名字,就可以立刻從死囚,變成了坐上“中間虎皮交椅”的超級貴客,一衆山大王,還會對他“納頭便拜”。(圖/取自網路)

 

作者/薛中鼎         

 

宋江的領袖特質之四:善於做宣傳 

 

在水滸傳第十八回《美髯公智穩插翅虎,宋公明私放晁天王》中,宋江出場時,施耐庵是這樣描述這位梁山領袖的:
 

“姓宋,名江,表字公明。馳名大孝,為人仗義疏財,刀筆精通,吏道純熟;更兼愛習槍棒,學得武藝多般,平生只好結識江湖上好漢:但有人來投奔他的,若高若低,無有不納,便留在莊士館穀,終日追陪,並無厭倦;若要起身,盡力資助,賙人之急,扶人之困。以此,山東、河北聞名,都稱他做及時雨;把他比做天上下的及時雨一般,能救萬物。”

 

這就是施耐庵筆下,中國傳統社會“領袖人物”的“表面形象”。也可以説是,領袖人物的“大外宣”形象。

 

事實上,真實的宋江,與上述宋江的大外宣形象,差別很大。真實的宋江,心狠手辣,工於算計,假仁假義,絕非上述“賙人之急,扶人之困,如及時雨一般”的心地良善之輩。

 

在後文中,施耐庵對於宋江的狠毒面,有很透徹與深入的描寫。

 

總之,宋江的“大外宣”功夫很强。首先,宋江“表字公明”。“公明”兩字,似乎在顯示他具有“公正嚴明”的領袖特質。

 

再來,他的江湖外號,“及時雨”與“呼保義”,都有幫他做大外宣的含義。這兩個外號,都具有“領袖人物”的氣質。

 

朱元璋的原名是“朱重八”。後來改名爲“朱元璋”,字“國瑞”。改名之後,朱元璋成爲開國領袖,就“名正言順”得多了。

 

《宋史》中,關於宋江的記載很簡單。水滸傳中,宋江的表字“公明”與“及時雨”“呼保義”的外號,都是施耐庵的所創作的。

 

施耐庵的創作,應是參考了“朱重八”改名爲“朱元璋”的故事。

 

施耐庵的隱筆,是“宋公明”這個名字,與“及時雨”這個外號,可能都是宋江爲了自己的未來發展,而自己替自己取的名號。

 

宋江的大外宣,做得極爲成功。我們來看看,第五十八回《三山聚義打青州,眾虎同心歸水泊》中,魯智深是如何説的:

 

《魯智深道“我只見今日也有人說宋三郎好,明也有人說宋三郎好,可惜洒家不曾相會。眾人說他的名字,聒得洒家耳朵也聾了,想必其人是個真男子,以至天下聞名”》

 

《金聖嘆點評:一段寫得筆墨淋漓,是蘇舜欽下酒物也。》

 

金聖嘆文中的蘇舜欽,是北宋著名文人。蘇舜欽說“他的最大樂趣,就是讀好文章陪他下酒”。金聖嘆點評的意思,是說這段文章寫得真精彩,可以拿來陪他下酒。

 

金聖嘆對於水滸人物,都有評論,他評論魯智深是:

“上上等人物,心地厚實,體格闊大。論粗鹵處,他也有些粗鹵;論精細處,他亦甚是精細。”

 

施耐庵就藉魯智深這樣一個“心地厚實,體格闊大,粗鹵又且精細”的好漢之口,來説明宋江的大外宣,已到了“眾人說他的名字,聒得洒家耳朵也聾了”的地步。

 

宋江的“威望”如此之高,梁山好漢不請他坐上第一把金交椅,還能請誰坐?

 

再舉一例,在第三十二回《武行者醉打孔亮,錦毛虎義釋宋江》中,宋江被清風山的強徒虜獲。山大王“錦毛虎”燕順,要剖出宋江的心肝下酒,且看施耐庵的妙筆,是如何描述這段故事:
 

那小嘍囉把水直潑到宋江臉,宋江歎口氣道:“可惜宋江死在這裡! ”……燕順吃了一驚,便奪過小嘍囉手內尖刀,把麻索都割斷了,便把自身上穿的棗紅紵絲衲襖脫下來 ,裹在宋江身上,便抱在中間虎皮交椅上。便叫王矮虎、鄭天壽快下來,三人納頭便拜。

 

換句話説,燕順原已準備,要剖出宋江心肝下酒,宋江嘆口氣報出姓名。燕順一聽是宋江,立刻把宋江“披上棗紅絲襖,抱在中間虎皮交椅上”。燕順再叫另外兩個頭目,矮脚虎王英、白面郎君鄭天壽,趕快下來,三個頭領,對著宋江“納頭便拜”。

 

宋江的大外宣,做得着實厲害。宋江在江湖上行走,只要報上自己的名字,就可以立刻從死囚,變成了坐上“中間虎皮交椅”的超級貴客,一衆山大王,還會對他“納頭便拜”。

 

那麽,江湖上對宋江的認知,是什麽呢?

 

接著的這段對話,含義頗深:

 

宋江道:“量宋江有何德能,教足下如此掛心錯愛?”

 

燕順道:“仁兄禮賢下士,結納豪傑,名聞寰海,誰不欽敬。梁山泊近來如此興旺,四海皆聞,曾有人說道,盡出仁兄之賜。”

 

注意,這段故事情節發生在第三十二回,距離第六十回《晁天王曾頭市中箭》的晁蓋逝世,還有段時間與過程。在《錦毛虎義釋宋江》的當口,梁山之主,是晁蓋。在當時,宋江游離於梁山之外,還沒有正式上梁山。

 

但是,我們看看燕順的説法:

 

“梁山泊近來如此興旺,四海皆聞,曾有人說道,盡出仁兄之賜。”

 

也就是説,江湖上的看法,梁山能夠發展得如此興旺,全拜“宋江之賜”。晁蓋在當時,其實就已被宋江架空了。

 

所謂的“智多星”吳用,是晁蓋多年好友。在“創業”之初,兩人合謀“智取生辰綱”,又一起上了梁山。兩人在合力奪得梁山主導權之後,晁蓋是梁山之主,坐上第一把金交椅;吳用則坐上了第二把金交椅,是梁山的軍師與“智囊”。

 

晁蓋與吳用兩人,應是推心置腹的“老革命”夥伴;兩人應是休戚一體,榮辱與共。

 

後來,吳用坐視自己的寨主晁蓋,一步步被架空。吳用不但毫無作爲,甚至沒有提醒晁蓋,他的“領導權”,正逐步被宋江篡奪。作爲晁蓋的副手與智囊,吳用實在是對不起晁蓋。

 

到後來,吳用不但沒有幫助晁蓋鞏固權力,還在暗中幫了宋江。

 

在施耐庵心目中,吳用在梁山的作用,也只是在玩弄小技倆而已。對於梁山大方向的發展,吳用沒有做出什麽好貢獻。梁山由晁蓋而宋江,發展方向做出巨大的轉折。終至於走向了招安,征討方臘,損兵折將。梁山眾好漢花葉飄零,大多不得善終。作爲二號領袖的“謀略家”吳用,無論怎麽説,都難辭其咎。

 

在親身經歷過大革命、大變亂的施耐庵的心目中,“吳用”其實就是個“無用”之人。

 

作者簡介

薛中鼎,大學讀理科,有比較嚴格的邏輯訓練,後來在政大讀企管碩士,美國讀管理科學博士。

大約有北方遊牧民族的基因,所以換了些不同的工作領域,在美國、北京與台灣都生活多年。雖然“遊牧”四方, 對於中國文學與歷史,尤其是文學與歷史的關聯性,以及歷史變遷的邏輯性,一直有濃厚的興趣。喜歡嘗試著以百年後歷史學家的角度,來分析探討當下的現象與問題。

宋江的大外宣,做得着實厲害。宋江在江湖上行走,只要報上自己的名字,就可以立刻從死囚,變成了坐上“中間虎皮交椅”的超級貴客,一衆山大王,還會對他“納頭便拜”。(圖/取自網路)

 

作者/薛中鼎         

 

宋江的領袖特質之四:善於做宣傳 

 

在水滸傳第十八回《美髯公智穩插翅虎,宋公明私放晁天王》中,宋江出場時,施耐庵是這樣描述這位梁山領袖的:
 

“姓宋,名江,表字公明。馳名大孝,為人仗義疏財,刀筆精通,吏道純熟;更兼愛習槍棒,學得武藝多般,平生只好結識江湖上好漢:但有人來投奔他的,若高若低,無有不納,便留在莊士館穀,終日追陪,並無厭倦;若要起身,盡力資助,賙人之急,扶人之困。以此,山東、河北聞名,都稱他做及時雨;把他比做天上下的及時雨一般,能救萬物。”

 

這就是施耐庵筆下,中國傳統社會“領袖人物”的“表面形象”。也可以説是,領袖人物的“大外宣”形象。

 

事實上,真實的宋江,與上述宋江的大外宣形象,差別很大。真實的宋江,心狠手辣,工於算計,假仁假義,絕非上述“賙人之急,扶人之困,如及時雨一般”的心地良善之輩。

 

在後文中,施耐庵對於宋江的狠毒面,有很透徹與深入的描寫。

 

總之,宋江的“大外宣”功夫很强。首先,宋江“表字公明”。“公明”兩字,似乎在顯示他具有“公正嚴明”的領袖特質。

 

再來,他的江湖外號,“及時雨”與“呼保義”,都有幫他做大外宣的含義。這兩個外號,都具有“領袖人物”的氣質。

 

朱元璋的原名是“朱重八”。後來改名爲“朱元璋”,字“國瑞”。改名之後,朱元璋成爲開國領袖,就“名正言順”得多了。

 

《宋史》中,關於宋江的記載很簡單。水滸傳中,宋江的表字“公明”與“及時雨”“呼保義”的外號,都是施耐庵的所創作的。

 

施耐庵的創作,應是參考了“朱重八”改名爲“朱元璋”的故事。

 

施耐庵的隱筆,是“宋公明”這個名字,與“及時雨”這個外號,可能都是宋江爲了自己的未來發展,而自己替自己取的名號。

 

宋江的大外宣,做得極爲成功。我們來看看,第五十八回《三山聚義打青州,眾虎同心歸水泊》中,魯智深是如何説的:

 

《魯智深道“我只見今日也有人說宋三郎好,明也有人說宋三郎好,可惜洒家不曾相會。眾人說他的名字,聒得洒家耳朵也聾了,想必其人是個真男子,以至天下聞名”》

 

《金聖嘆點評:一段寫得筆墨淋漓,是蘇舜欽下酒物也。》

 

金聖嘆文中的蘇舜欽,是北宋著名文人。蘇舜欽說“他的最大樂趣,就是讀好文章陪他下酒”。金聖嘆點評的意思,是說這段文章寫得真精彩,可以拿來陪他下酒。

 

金聖嘆對於水滸人物,都有評論,他評論魯智深是:

“上上等人物,心地厚實,體格闊大。論粗鹵處,他也有些粗鹵;論精細處,他亦甚是精細。”

 

施耐庵就藉魯智深這樣一個“心地厚實,體格闊大,粗鹵又且精細”的好漢之口,來説明宋江的大外宣,已到了“眾人說他的名字,聒得洒家耳朵也聾了”的地步。

 

宋江的“威望”如此之高,梁山好漢不請他坐上第一把金交椅,還能請誰坐?

 

再舉一例,在第三十二回《武行者醉打孔亮,錦毛虎義釋宋江》中,宋江被清風山的強徒虜獲。山大王“錦毛虎”燕順,要剖出宋江的心肝下酒,且看施耐庵的妙筆,是如何描述這段故事:
 

那小嘍囉把水直潑到宋江臉,宋江歎口氣道:“可惜宋江死在這裡! ”……燕順吃了一驚,便奪過小嘍囉手內尖刀,把麻索都割斷了,便把自身上穿的棗紅紵絲衲襖脫下來 ,裹在宋江身上,便抱在中間虎皮交椅上。便叫王矮虎、鄭天壽快下來,三人納頭便拜。

 

換句話説,燕順原已準備,要剖出宋江心肝下酒,宋江嘆口氣報出姓名。燕順一聽是宋江,立刻把宋江“披上棗紅絲襖,抱在中間虎皮交椅上”。燕順再叫另外兩個頭目,矮脚虎王英、白面郎君鄭天壽,趕快下來,三個頭領,對著宋江“納頭便拜”。

 

宋江的大外宣,做得着實厲害。宋江在江湖上行走,只要報上自己的名字,就可以立刻從死囚,變成了坐上“中間虎皮交椅”的超級貴客,一衆山大王,還會對他“納頭便拜”。

 

那麽,江湖上對宋江的認知,是什麽呢?

 

接著的這段對話,含義頗深:

 

宋江道:“量宋江有何德能,教足下如此掛心錯愛?”

 

燕順道:“仁兄禮賢下士,結納豪傑,名聞寰海,誰不欽敬。梁山泊近來如此興旺,四海皆聞,曾有人說道,盡出仁兄之賜。”

 

注意,這段故事情節發生在第三十二回,距離第六十回《晁天王曾頭市中箭》的晁蓋逝世,還有段時間與過程。在《錦毛虎義釋宋江》的當口,梁山之主,是晁蓋。在當時,宋江游離於梁山之外,還沒有正式上梁山。

 

但是,我們看看燕順的説法:

 

“梁山泊近來如此興旺,四海皆聞,曾有人說道,盡出仁兄之賜。”

 

也就是説,江湖上的看法,梁山能夠發展得如此興旺,全拜“宋江之賜”。晁蓋在當時,其實就已被宋江架空了。

 

所謂的“智多星”吳用,是晁蓋多年好友。在“創業”之初,兩人合謀“智取生辰綱”,又一起上了梁山。兩人在合力奪得梁山主導權之後,晁蓋是梁山之主,坐上第一把金交椅;吳用則坐上了第二把金交椅,是梁山的軍師與“智囊”。

 

晁蓋與吳用兩人,應是推心置腹的“老革命”夥伴;兩人應是休戚一體,榮辱與共。

 

後來,吳用坐視自己的寨主晁蓋,一步步被架空。吳用不但毫無作爲,甚至沒有提醒晁蓋,他的“領導權”,正逐步被宋江篡奪。作爲晁蓋的副手與智囊,吳用實在是對不起晁蓋。

 

到後來,吳用不但沒有幫助晁蓋鞏固權力,還在暗中幫了宋江。

 

在施耐庵心目中,吳用在梁山的作用,也只是在玩弄小技倆而已。對於梁山大方向的發展,吳用沒有做出什麽好貢獻。梁山由晁蓋而宋江,發展方向做出巨大的轉折。終至於走向了招安,征討方臘,損兵折將。梁山眾好漢花葉飄零,大多不得善終。作爲二號領袖的“謀略家”吳用,無論怎麽説,都難辭其咎。

 

在親身經歷過大革命、大變亂的施耐庵的心目中,“吳用”其實就是個“無用”之人。

 

作者簡介

薛中鼎,大學讀理科,有比較嚴格的邏輯訓練,後來在政大讀企管碩士,美國讀管理科學博士。

大約有北方遊牧民族的基因,所以換了些不同的工作領域,在美國、北京與台灣都生活多年。雖然“遊牧”四方, 對於中國文學與歷史,尤其是文學與歷史的關聯性,以及歷史變遷的邏輯性,一直有濃厚的興趣。喜歡嘗試著以百年後歷史學家的角度,來分析探討當下的現象與問題。

加入好友
優傳媒 版權所有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著作權與轉載授權 / 合作夥伴 / 法律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