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不能以「避戰」作為尋求台灣自身安全的政治前提與底線,遲早就得陷入「美中博弈」那場不可避免的「代理人戰爭」陷阱中。屆時,今日烏克蘭在戰場上遭逢的殘境,恐怕就是明日我們要自嚐的苦果。(圖/取自網路)
作者/程富陽
「俄烏戰爭」迄今已逾一月,卻仍未能收場。國際間對這場戰爭的觀察,有預想到的事,也有著更多的意外,陷入各自盤算,各自解讀的旋渦裏,一時,竟還理不出一個可以休戰的共識來。一如詩人蘇軾:「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那般的「迷霧」情境。
其實,戰爭總超出發動戰爭者的預期與設想。譬如上世紀60~70年代的越戰,美國豈能想到,以他雷霆萬鈞的現代軍力,面對一群武器殘破不堪的北越弱雞,卻在越南叢林中遭到挫敗;而橫跨20、21兩個世紀的精銳美軍,在連續兩次波灣戰爭與阿富汗戰爭中,雖在伊拉克的軍事行動有所斬獲,但終不免因經濟等種種因素而黯然撤軍,落得「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的國際罵名。
基此,老美總結戰場經驗,決定遵循歷史的規範,重拾「代理人戰爭」模式,為自身尋求「謀略於方寸之間,決戰至千里之外 。」的戰爭利益。這恐怕也是此次「俄烏戰爭」中,美國為何不斷重複宣佈及堅持,他們只提供烏克蘭後勤軍武支援,絕不涉及人員兵力介入戰場的原因。
事實上,當我們重溫馬克吐溫那句:「歷史不會重來,但會如詩篇的押韻,重複著驚人的類似。」的精闢之見,再對照被邱吉爾稱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七年戰爭」(1756~1763),普魯士正是英國拿來逼退法國的戰沿前哨;而「拿破崙戰爭」(1803年~1815)當時歐洲的西班牙、普魯士、奧地利、俄羅斯等國,又何嘗不是英國利用其抗衡拿破崙的戰場前鋒。這番如出一轍的現象,都讓我們對戰爭法則總呈現重複性的觀點瞭然於心了。
同樣的,1853~1856年的「克里米亞戰爭」,英國利用土耳其擋在前頭,以削弱俄羅斯帝國的氣勢;1904~1905年發生在中國戰場的「日俄戰爭」,日本被英美選擇作為遏制俄羅斯的捍衛武士,而兩次世界大戰的俄羅斯,則反成了英美遲滯德國攻勢的最佳防衛利器;1941~1945年的太平洋戰爭,中國擺脫不了成為英美應付日本必須犧牲的側翼現象; 2001~2021年的阿富汗戰爭,穆斯林神學士亦難脫離成為英美對付蘇聯大帝國人肉盾牌的殘酷事實。
這些歷史的叢林法則都明白揭示,這些國際強權若想持續睥睨天下,都得妥善利用此等「代理人戰爭」模式,方能避免傷敵一千自損八百、從時代浪尖上被捲落的下場。這也是當這些強權在面臨無法迅速解決其內部問題時,總千篇一律設想到利用身邊的死忠粉絲,在為他一手所揭起的代理人戰爭中,充當其「咨爾多士,為我前鋒」的原因。
如果台灣能仔細參透這場「俄烏戰爭」的弦外之音,當能理解,美國之所以寧受國際對其嘲笑口惠而實不至,堅決不介入烏克蘭戰場的原因,當是其來有自。而這明顯更是美國近期,一邊處心積慮鼓吹烏克蘭持續與俄羅斯大打消耗戰;一邊又忙不迭的對台灣甩起另一手策略,以作為他爾後「美中博弈」終必面臨更嚴峻的一場「代理人戰爭」的預備手段。
揆諸近期美台間關係,顯然有熱絡升溫跡象。其實,自兩年前起,美國就數次宣布解除美台交往限制,並派遣官員探訪台灣;日前,美伊利諾州在今年3月份的議會決議,即呼籲「正確稱呼台灣」,避免矮化台灣,並支持台美洽簽雙邊貿易協定、強化經貿夥伴關係。而美國參議院更在3月28日通過「美國競爭法案」(America COMPETES Act),法案內容觸及友台內容甚多,如促進美台軍事、文化與外交等多方往來,包括支持定期軍售、允許台灣人員在美國展示國旗、成立美台文化交流基金會等。果然此消息一出,我外交部立馬公開表示:「我們樂見美國國會因應中國挑戰,致力提升美國競爭力,加強與我推動相關大型法案關係,以便更能應對全球的挑戰與威脅。」
目前,台灣在執政黨操弄「去中」而遭逢兩岸嚴峻情勢之下,似乎不得不讓我們採取向美國「一面傾」的路線。但如果我們不能仔細探究當前美國先誘之以利,再使你甘受驅策的政治手法;如果我們無法洞見此等「其來也漸,其入也深」的美式謀略,只是讓你不知不覺陷入爾後為執行其「代理人戰爭」的一環,那我們就真的要如詩人所言:「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了。
此刻,如果我們仍不能通盤權衡利弊,以史為鑒,只一味對美投懷送抱,不知以「避戰」作為尋求台灣自身安全的政治前提與底線,那遲早就得陷入「美中博弈」那場不可避免的「代理人戰爭」陷阱中。屆時,今日烏克蘭在戰場上遭逢的殘境,恐怕就是明日我們要自嚐的苦果;只不知,台灣意識到了沒?
作者簡介
程富陽,退役上校,先後畢業於政戰學校、約旦民間「穆塔爾大學軍事教育研究所」、中華民國「國防大學國際戰略研究所 」,及約旦皇家軍事陸、戰院。曾任國防大學共教中心主任。著有《現代戰爭軍事新聞趨勢》、《從非傳統安全看兩岸安全戰略的演變與展望》、《中東情勢暨國防安全專書》,以及《富陽隨筆第一~三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