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潑、詼諧的泉州提線木偶戲登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優秀實踐名錄( 圖/作者翻攝自https://kknews.cc/culture/68nkyav.html)。
作者/王惠珀
網路傳來影視「泉州提線木偶戲元宵樂:........工六 六六工尺....... 」,筆者這才驚覺,原來1950年代我阿公在桃園南崁老家唱的,是他泉州戲曲的記憶,而我腦中浮現的,是兒時聽唱的記憶。
小時候每年在阿公家過寒暑假。阿公王傳翼中醫師看診之後,總有一群酒友相伴,酒過三巡拿起筷子敲著木桌、碗公,........工六 六六工尺........,唱將起來。小朋友聽不懂,只覺得大人好吵,好不正經,就帶著這樣的記憶長大。
青少年的我開始有了流行音樂感,赫然發現原來阿公是玩Band的,玩1950年代的東方搖滾:泉州戲曲。很神,很潮,很吵,地方上暱稱他「破鑼阿仙」。
「泉州提線木偶戲」源於秦漢,盛於唐宋,被譽為二十四節氣中的百戲之首。翻查之下才知道,對岸努力在做文化保存及維護,還帶到五大洲去神氣。二十四節氣已在2016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優秀實踐名錄。
美國羅斯福總統四大宣言主張,人民有「言論、信仰、免於恐懼、免於匱乏」的自由。咱們教育部執意要與漢文化脫鉤,忙著修改課綱,剝奪原本屬於我,讓我有免於精神匱乏的文史資產。這了斷文化臍帶的政策,踩了我的記憶紅線,不禁讓我火冒三丈。
自由主義大師Isaiah Berlin(牛津大學思想史教授)說:「狼群的自由,經常意味著羊群的死亡」,這裡的「狼」指的可以是政府獨裁。
米蘭.昆德拉的《笑忘書》也說:「記憶是保存價值認同感的一種工具…文化是記憶抵抗遺忘的一種方式…。」有人甘願拋棄歷史或失去記憶,我不會。這二十年來發生在你我身邊,與歷史文化脫鉤的事,總是衝撞到「甚麼是我」的疑惑。
筆者受自由主義的影響甚深,困惑的時候求之先知,總能釋然。於是找出自由主義大師Edward Said的「文化與抵抗」一書,再唸一遍。Edward Said說:「人反抗權力的鬥爭,就是記憶反抗遺忘的鬥爭。凡是政治認同受到威脅的地方,文化都是一種抵抗滅絕和抹拭的方法。」
阿拉伯裔的Said說:「…讓我們以他們的存在,而不是以他們的不存在思考他們…」。又說:「面對以色列,學習它的語言才是救贖之道。很多以色列政治學家、社會學家、東方學家和情報人員,都花時間去研究阿拉伯社會,這是認識你的鄰居、你的敵人、打破牢籠的方法。我們防衛心太強,只會整天感到委曲而一事無成。」
…Said被阿拉伯人罵死了。但他引領思維,追隨者不分國界,是世界級的自由主義大師。
Said之所以吸引人,是他那種從談歷史,投射到當下世界局勢,然後提出見解的論述方式。他的自傳《Out of Place》在台灣被翻成《鄉關何處》,個人認為不是很貼切。如果以台灣社會的主流觀點來翻,應該翻成《渾身不對勁》或《一無是處》吧,意思是一輩子的局外人。
為什麼Said跟他的族類格格不入,像個局外人?這是個有意思的思辯題。
試想,Edward Said生在巴勒斯坦,信奉阿拉真主,有著阿拉伯姓Said,從小跟著父母逃難,移民埃及,住在開羅,唸英國教會學校,取基督教名Edward。及長,拿著美國護照,唸哈佛,在哥倫比亞大學任教。有著如此矛盾糾葛的身分,影響所及卻是遍佈世界各角落的自由主義知識份子。很難用一詞形容這麼一位偉大的學者,相信Said的偉大,是因為他的智慧來自於一生的苦難及不斷的自省。至於不懂何謂自由主義的人,大概只會說他渾身不對勁或一無是處吧。
但在現實世界裡,民粹會告訴你,權力才是王道,而「仇恨政治 hate politics」正是民粹用來奪權及洗腦的尚方寶劍。知識分子以和為貴論政,民粹會告訴你,百無一用是書生,知識分子沒效啦!
兩個自由主義大師阿拉伯裔Edward Said及猶太裔Isaiah Berlin 以和為貴,在仇恨政治的現實裡被各自的族群視為背叛者( 圖/兩個知識分子的願景,中國時報2002.01.26. /作者收藏)
再把心拉回台灣時,只能感嘆我為甚麼要生為台灣人,為甚麼要有記憶,為甚麼要有文化,再因文化被一群野蠻人消滅而自我折磨?或許作為Said信徒,珍視文史,誠實面對自己,相信以和為貴如我者,也是台灣的局外人吧。
答案在此,前總統說過「有比誠實更高的道德標準」,直白的說就是要用「一邊一國」及「大中國迫害妄想症」來製造內部矛盾,這是鬥爭及奪權的尚方寶劍,所以不能以和為貴。
是的,我惑已解:民主只有投票一途,投票是投誠實面對自己的價值。如果連票都不去投,我的文化及記憶會被消滅得更快。Said說,記憶是保存價值認同感的一種工具,文化是記憶抵抗遺忘的一種方式。
作者簡介
王惠珀,台灣桃園人,台大藥學院學士、美國密西根大學藥學博士。曾任台大醫學院藥學院(系)教授及系主任、長庚大學醫學院天然藥物研究所創所所長、台北醫學大學藥學院長、行政院衛生署藥政處處長等職。專長涵蓋新藥設計開發及藥事管理。
其新藥研究曾獲十五國四十一項發明專利,及獲頒經濟部「國家發明獎」等多項發明與研究貢獻獎,並列名當代名人錄及國際年度專業人士。
王惠珀在藥政管理上致力於以智財權管理藥品之學名藥立法、推動優良藥品製造規範等,以及促成健保藥價「三同政策」。此外並曾開啟專業橋接庶民的「全民用藥教育」計畫、「人民的眼睛」計畫,蓄積藥師參與社區公共衛生及長期照護的能量,獲得行政院「參與及建立制度獎」、藥師典範獎。
其在《優傳媒》所撰專欄,榮獲第20屆卓越《新聞評論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