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軍事大國入侵另一個主權國家,在2003年美英進攻伊拉克時還受到國人質疑,在2022年的今天,怎麼竟被合理化、合法化了?(圖/取自網路)
作者/高惠宇
一. 中國觀點的出現
在筆者的新聞生涯中,經歷過越戰末期,經歷過兩次波斯灣戰爭,經歷過美國入侵伊拉克,經歷過西方對伊斯蘭世界的反恐戰爭,台灣對這些戰爭的報導與評論,幾乎都是從西方角度和美國立場出發,因為新聞來源大都來自以美國為主的國際通訊社和媒體,而台灣那時也是全世界最親美的土地之一。
時移勢易,隨著中國大陸的強大和中美關係的惡化,這一次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台灣輿論和社交媒體上開始有了強烈的中國角度,而中國角度就是俄羅斯角度,也就是普丁的角度。所以羞辱烏克蘭那位喜劇演員出身總統的言論和照片大量轉傳,很多資料來自大陸網站。一個軍事大國入侵另一個主權國家,在2003年美英進攻伊拉克時還受到國人質疑,在2022年的今天,怎麼竟被合理化、合法化了?
二. 難測的普丁
普丁總統從去年開始,就將十幾萬大軍陳兵在烏克蘭邊界,美國總統拜登一再預告俄軍遲早入侵烏克蘭,但普丁在與法國和德國領袖會面時,還否認會有入侵行動。三月初,俄國卻突然承認烏東兩叛離省分,再以維和名義駐守部隊,接著轟炸首都基輔,目的是用快速「斬首」方式擊斃或逮捕總統澤倫斯基,換上親俄人士繼位,如同當年第二次車臣戰爭,冀以迫使烏克蘭放棄加入北約,並永遠臣服莫斯科。
三. 俄軍未現實力
「斬首」如果成功倒也不錯,可減低戰鬥中無辜百姓、尤其是兒童的犧牲。但烏克蘭的戰鬥力出乎外界預料,6天來,在俄國火砲、導彈轟炸下,百姓雖紛紛逃離,但總統和官員沒有人出走,還能透過視頻向全世界發聲。總統澤倫斯基果然是演員出身,口才和反應一流,對著歐盟發言,感動無數西方政客。連一向保持中立的瑞士、芬蘭和瑞典,都大方捐輸,或響應制裁。
俄羅斯6天拿不下基輔,還有關於俄羅斯軍人在烏克蘭投降和士氣低落的傳言,讓人意外。美國軍事專家說,向基輔推進的俄羅斯軍隊一直面臨著「具有創造性和有效」的抵抗。
但實際原因恐怕是,普丁當初一直聲稱這是一場針對"法西斯和新納粹分子"的防禦性戰爭,不是針對一般平民。俄軍並沒有使盡全力,恐怕是當局未來不想控制一個民眾對其懷有敵意的大國。
四. 最壞情況尚未來到?
但美國軍方預測,一個被激怒的克里姆林宮,只會帶來最糟的情況。《紐約時報》引述有經驗的軍方人士說法:在過去的戰鬥中,出師不利並沒有阻止俄羅斯最終取得勝利,代價就是非常慘重的傷亡。上世紀90年代發生在車臣的兩場殘酷戰爭是個例子,普丁當時是俄羅斯新上任的總理,在他指揮下,強力摧毀了車臣首都格羅茲尼,造成雙方成千上萬人死亡後,扶植了一名親克里姆林宮的車臣人掌權。這正是普丁要在烏克蘭複製的工程。
五. 制裁有效嗎?
雖然美國總統拜登在1日的國情咨文中宣布,美國和歐洲盟友繼續強化對俄羅斯和普丁個人的制裁,但普丁繼續增軍,就表示制裁沒有收到效果。英國國防大臣華勒斯2日已告訴電視台,普丁並不在乎歐美的嚴厲制裁。而且俄方很明顯已經在改變地面戰術,擔憂烏克蘭幾個大城市遭受轟炸的程度只會越來越糟糕。
而美國政府內部開始分析普丁個性是否轉變。很多人發現,「普丁明顯有點不對勁」。分析者認為:「普丁將會以不可思議的兇殘與決心行事,他相信這是他的天命。」
作者簡介
高惠宇
~退休媒體人
~曾擔任報紙、電視、電台、網媒主管
~曾任民意代表
~現職“高旺旺的媽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