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萬欽瞭望國際》俄攻擊烏克蘭與台海兩岸的利害關係 - umedia 優傳媒  

新聞 / 百家爭鳴
戴萬欽瞭望國際》俄攻擊烏克蘭與台海兩岸的利害關係
2022-02-25 06:49:00
A+
A
A-

接下來,不能夠排除俄羅斯可能會以有形的或是無形的方式,限縮台俄關係。中共對台灣的策略,不同於普丁對付烏克蘭的手段;然而,普丁對烏克蘭大膽無忌的手段,恐怕仍然會升高中共對台灣的算計。台灣對美國在地緣戰略利益上的價值,是超越烏克蘭的;然而,美國對台灣安全的承諾問題,依然可謂「戰略性模糊」。(圖/取自網路)

 

作者/戴萬欽(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博士,曾任淡江大學國際學院院長)

 

普丁動武了,對烏克蘭的用兵規模,超過國際上很多人的預料。

 

拜登政府先前的研判》

 

拜登政府大致並沒有犯下「情報失敗」之誤。拜登政府兩、三個月來大致清楚俄軍逐步三路部署瞄準烏克蘭國境。

 

美國很早就有清晰可辨偵察俄軍調動的衞星圖片。拜登政府也積極和西歐國家溝通協調立場。

 

但是拜登政府的對策,仍然飽受批評。不少人質疑拜登政府很早就宣布美國絕對不會派兵介入烏克蘭情勢,並不算明智。

 

而普丁也確實給中共面子,未在北京冬奧期間動武。北京事先應該不清楚普丁果真會如此動武。

 

普丁21日在經過國家杜瑪及國家安全會議都決議後,宣布承認俄裔的頓內茨克人民共和國及盧干斯克人民共和國主權獨立。普丁同時宣布,俄羅斯將派出「維和部隊」進入這兩個共和國。

 

當時,國際上不少觀察家研判,普丁未來可能會循「克里米亞模式」,透過兩共和國內的公民投票,再將兩國正式納入俄羅斯版圖。

 

但是,俄羅斯飛彈24日襲擊基輔等烏克蘭城市的機場和烏克蘭國防部,是超出研判的。目前已經有國際媒體報導,俄羅斯有傘兵部隊出現在基輔郊區。

 

普丁2014年併入克里米亞,讓他在俄羅斯國內的聲望,達到巔峰。現在倒是可以觀察俄羅斯民眾對於他這回動武所給予的肯定,是否仍然能夠如同2014年。

 

國際上有專家認為,普丁如今對待烏克蘭如此強硬,部分原因是為了提升他個人在俄羅斯國內的支持度。

 

俄烏新變局和台灣的利害關係》

 

烏克蘭政府受制於北京的壓力,在烏克蘭1992年獨立後,一直不敢和台灣發展關係,雙方互動不及台灣和俄羅斯的關係。雙方尢其未能設立代表辦事處。

 

中共的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艦的船體,是烏克蘭賣給中共的。中共過去很多軍事科技,購自烏克蘭。雙方各類大學一直有不少互動合作,中共也有很多留學生在烏克蘭。

 

普丁2月初在赴北京參加冬奧會開幕式時,接受了中共第一個授予外國領導人的勲章。兩國也發表超過5千字的深化合作關係聯合宣言。

 

我們政府最近曾經兩度就俄羅斯的舉措發表公開聲明,也讓俄羅斯作出一些反應。我方的聲明,應該有若干美國因素。

 

俄羅斯通訊社已經在2月23日於新聞報導中,故意指稱我國領導人辦公室是「台灣省行政長官辦公室」。

 

接下來,不能夠排除俄羅斯可能會以有形的或是無形的方式,限縮台俄關係。其實,美國等國家實施的經濟制裁,就已經會影響台俄關係的現況。

 

中共方面並未完全接納普丁在發起軍事行動前,對烏克蘭歷史的講演論述。中共也説,中共對台灣的策略,不同於普丁對付烏克蘭的手段。

 

然而,普丁對烏克蘭大膽無忌的手段,恐怕仍然會升高中共對台灣的算計。英國首相強森和澳洲總理莫里森,最近都公開表示憂慮。

 

台灣對美國在地緣戰略利益上的價值,是超越烏克蘭的。尤其,拜登預先就公開承認美國不會派兵介入俄烏兩國的戰爭。

 

而美國對台灣安全的承諾問題,固然刻意避開「戰略清晰明確」,至少尚是「戰略性的模糊」。

 

美國此次和中共的溝通》

 

中共外交部長王毅2月19日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的視訊發言,固然指責北約5度東擴,仍然強調中共支持「領土完整原則」,並未完全支持俄羅斯的意圖。

 

王毅在美國布林肯國務卿22日主動提出而通電話時,依然説出和先前一樣的立場。

 

然而,布林肯倒是説出美國的立場為「反台獨」,不只是「不支持台獨」。中共發出的新聞稿,特別強調「反台獨」的用詞。美國政府的新聞稿略過未提。

 

2月28日即將是尼克森1972年破冰之旅和周恩來簽署「上海公報」的50周年。

 

拜登就任總統一年多來,尚未和習近平見面舉行高峰會談。雙方對俄烏衝突的立場,也將是兩人幕僚在高峰會舉行前,必須先行磋商的問題。

 

結語》

 

美國前國防部長裴里,曾經引述圍堵政策之父肯楠大使在1998年94歲時,便已經擔憂北約東擴,會讓華盛頓和莫斯科再度出現冷戰。

 

其實,俄羅斯今天的人口、軍力和經濟力,大不如當年的蘇聯。所以,美國如果決定攤牌,俄羅斯無力旗鼓相當。

 

但是,普丁真是巧妙地運用和中共非屬正式軍事聯盟的戰略夥伴關係,讓美國多所顧忌。

 

這一次是否又是美國的「嚇阻失敗」?對雄心萬丈的普丁而言,美國的經濟制裁威脅,算得上是嚇阻嗎?

 

拜登在歐巴馬政府中是副總統。拜登當年就在歐巴馬政府處理克里米亞脫離烏克蘭扮演重要決策角色。

 

其實,德國、英國和法國如果今後同心協力擴大軍備,集合起來的力量,是可以和俄羅斯抗衡的。問題是出在,他們有無政治意願。

 

俄烏情勢的嚴峻發展,對於台灣的利益,是傷害多於獲利。然而,俄羅斯卻也尚未完全呼應北京對台灣的目標。

 

其實,「不承認領土現狀」的作為,長期而言,未必對俄羅斯完全有利。

 

中國大陸熾熱的民族主義如果聲勢太高,不能夠排除有一天俄羅斯轄下海參崴和海蘭泡兩個城市的主權,會受到議論。

 

在璦琿,是建有璦琿事件博物館的。

接下來,不能夠排除俄羅斯可能會以有形的或是無形的方式,限縮台俄關係。中共對台灣的策略,不同於普丁對付烏克蘭的手段;然而,普丁對烏克蘭大膽無忌的手段,恐怕仍然會升高中共對台灣的算計。台灣對美國在地緣戰略利益上的價值,是超越烏克蘭的;然而,美國對台灣安全的承諾問題,依然可謂「戰略性模糊」。(圖/取自網路)

 

作者/戴萬欽(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博士,曾任淡江大學國際學院院長)

 

普丁動武了,對烏克蘭的用兵規模,超過國際上很多人的預料。

 

拜登政府先前的研判》

 

拜登政府大致並沒有犯下「情報失敗」之誤。拜登政府兩、三個月來大致清楚俄軍逐步三路部署瞄準烏克蘭國境。

 

美國很早就有清晰可辨偵察俄軍調動的衞星圖片。拜登政府也積極和西歐國家溝通協調立場。

 

但是拜登政府的對策,仍然飽受批評。不少人質疑拜登政府很早就宣布美國絕對不會派兵介入烏克蘭情勢,並不算明智。

 

而普丁也確實給中共面子,未在北京冬奧期間動武。北京事先應該不清楚普丁果真會如此動武。

 

普丁21日在經過國家杜瑪及國家安全會議都決議後,宣布承認俄裔的頓內茨克人民共和國及盧干斯克人民共和國主權獨立。普丁同時宣布,俄羅斯將派出「維和部隊」進入這兩個共和國。

 

當時,國際上不少觀察家研判,普丁未來可能會循「克里米亞模式」,透過兩共和國內的公民投票,再將兩國正式納入俄羅斯版圖。

 

但是,俄羅斯飛彈24日襲擊基輔等烏克蘭城市的機場和烏克蘭國防部,是超出研判的。目前已經有國際媒體報導,俄羅斯有傘兵部隊出現在基輔郊區。

 

普丁2014年併入克里米亞,讓他在俄羅斯國內的聲望,達到巔峰。現在倒是可以觀察俄羅斯民眾對於他這回動武所給予的肯定,是否仍然能夠如同2014年。

 

國際上有專家認為,普丁如今對待烏克蘭如此強硬,部分原因是為了提升他個人在俄羅斯國內的支持度。

 

俄烏新變局和台灣的利害關係》

 

烏克蘭政府受制於北京的壓力,在烏克蘭1992年獨立後,一直不敢和台灣發展關係,雙方互動不及台灣和俄羅斯的關係。雙方尢其未能設立代表辦事處。

 

中共的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艦的船體,是烏克蘭賣給中共的。中共過去很多軍事科技,購自烏克蘭。雙方各類大學一直有不少互動合作,中共也有很多留學生在烏克蘭。

 

普丁2月初在赴北京參加冬奧會開幕式時,接受了中共第一個授予外國領導人的勲章。兩國也發表超過5千字的深化合作關係聯合宣言。

 

我們政府最近曾經兩度就俄羅斯的舉措發表公開聲明,也讓俄羅斯作出一些反應。我方的聲明,應該有若干美國因素。

 

俄羅斯通訊社已經在2月23日於新聞報導中,故意指稱我國領導人辦公室是「台灣省行政長官辦公室」。

 

接下來,不能夠排除俄羅斯可能會以有形的或是無形的方式,限縮台俄關係。其實,美國等國家實施的經濟制裁,就已經會影響台俄關係的現況。

 

中共方面並未完全接納普丁在發起軍事行動前,對烏克蘭歷史的講演論述。中共也説,中共對台灣的策略,不同於普丁對付烏克蘭的手段。

 

然而,普丁對烏克蘭大膽無忌的手段,恐怕仍然會升高中共對台灣的算計。英國首相強森和澳洲總理莫里森,最近都公開表示憂慮。

 

台灣對美國在地緣戰略利益上的價值,是超越烏克蘭的。尤其,拜登預先就公開承認美國不會派兵介入俄烏兩國的戰爭。

 

而美國對台灣安全的承諾問題,固然刻意避開「戰略清晰明確」,至少尚是「戰略性的模糊」。

 

美國此次和中共的溝通》

 

中共外交部長王毅2月19日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的視訊發言,固然指責北約5度東擴,仍然強調中共支持「領土完整原則」,並未完全支持俄羅斯的意圖。

 

王毅在美國布林肯國務卿22日主動提出而通電話時,依然説出和先前一樣的立場。

 

然而,布林肯倒是説出美國的立場為「反台獨」,不只是「不支持台獨」。中共發出的新聞稿,特別強調「反台獨」的用詞。美國政府的新聞稿略過未提。

 

2月28日即將是尼克森1972年破冰之旅和周恩來簽署「上海公報」的50周年。

 

拜登就任總統一年多來,尚未和習近平見面舉行高峰會談。雙方對俄烏衝突的立場,也將是兩人幕僚在高峰會舉行前,必須先行磋商的問題。

 

結語》

 

美國前國防部長裴里,曾經引述圍堵政策之父肯楠大使在1998年94歲時,便已經擔憂北約東擴,會讓華盛頓和莫斯科再度出現冷戰。

 

其實,俄羅斯今天的人口、軍力和經濟力,大不如當年的蘇聯。所以,美國如果決定攤牌,俄羅斯無力旗鼓相當。

 

但是,普丁真是巧妙地運用和中共非屬正式軍事聯盟的戰略夥伴關係,讓美國多所顧忌。

 

這一次是否又是美國的「嚇阻失敗」?對雄心萬丈的普丁而言,美國的經濟制裁威脅,算得上是嚇阻嗎?

 

拜登在歐巴馬政府中是副總統。拜登當年就在歐巴馬政府處理克里米亞脫離烏克蘭扮演重要決策角色。

 

其實,德國、英國和法國如果今後同心協力擴大軍備,集合起來的力量,是可以和俄羅斯抗衡的。問題是出在,他們有無政治意願。

 

俄烏情勢的嚴峻發展,對於台灣的利益,是傷害多於獲利。然而,俄羅斯卻也尚未完全呼應北京對台灣的目標。

 

其實,「不承認領土現狀」的作為,長期而言,未必對俄羅斯完全有利。

 

中國大陸熾熱的民族主義如果聲勢太高,不能夠排除有一天俄羅斯轄下海參崴和海蘭泡兩個城市的主權,會受到議論。

 

在璦琿,是建有璦琿事件博物館的。

加入好友
優傳媒 版權所有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著作權與轉載授權 / 合作夥伴 / 法律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