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選舉冒出來的國防部長,這樣好嗎? (圖/取自網路)
作者/王惠珀
《台灣民主嗎?》
進口萊豬,總統說了算。人民不服,提案公投。總統忘了她是全民總統,下海操弄選舉,得勝。於是,「總統說了算」,開啟了選票治國而不是專業治國的「里程碑」。
這一次,連程序都免了,行政院長直接宣布進口核食。這種「看著你,羞辱你」的事,未來會變本加厲。
這讓我想起毛澤東。老毛開會時說:「有反對意見的請站起來。」鄧小平站了起來,老毛看著矮鄧說:「沒有反對意見,通過!」就這樣,看著你,羞辱你。後來搞大躍進,養紅衛兵搞文革,也就不足為奇了。
毛澤東民主嗎? No。蔡總統與毛澤東一樣嗎?不。哪裡不一樣?
我認為老毛會明說:「我們是集權國家,本來就不民主。」而我們的執政者會高舉民主自由神主牌,搞毛式獨裁。
《民主的迷思》
在台灣,我真的不懂甚麼是「民主」,只覺得選賢與能太難了。因為民主靠選票,選票靠嘩眾,嘩眾才能取寵,有選票才能把握忠誠;而忠誠像吃鴉片,越吃癮越大,基本價值(merit)皆可拋。這是幫派式民主,造王達標者志得意滿,傲慢全寫在臉上。
真正的民主不一樣,美國政府不可以叫人家戴口罩,登拜要搞基礎建設,預算在國會過不了。因為選票最重要,議員為了選票,社會福利(全民健保)可以不要。內政力不從心,登拜只好以仇中嘩眾搶民調。這些都是當下的民主慘狀。
BBC Michael Wood製作的《The Story of China》報導隋煬帝開鑿大運河,貫穿黃河、長江,成就南方經濟,介紹得極好。美國還在世界鬧街的當下,中國一盤一盤菜端出來,昨天端出冬奧,令人驚艷,今天端出「粵杭大運河」開挖,大器令人服氣。
寶島本是怡人的國度,但是靠選舉嘩眾、治國,內耗二十年,社會被政治搞得亂了套。執政者取寵得權後少了自省,多了自滿,傲慢與偏見越見張狂。
靠自滿不管用,實力最重要。實力是相對的,自省也要有所本,且來談談我怎麼看台灣,先說一段臨床試驗的故事。
《1980年的美國、中國與台灣》
1979年筆者在美國密西根州Parke-Davis藥廠工作,執行WHO的「抗瘧疾新藥研發」計畫。老板Dr. Leslie Werbel拿著大陸在雲南做抗瘧疾新藥臨床試驗的報導,告訴我,那是他的專利(當時大陸無專利制度),公司因該新藥的安全性不夠而放棄開發。
這位科學家不帶顏色的事實陳述,聽在我耳裡,摻上了民族自尊,這情愫因發酵而百味雜陳。我告訴老闆:「那是中國,不是台灣。」我告訴自己:「不可以自卑,不必要自虐,那是中國,不是台灣。」
二十多年後(2004年),類似的場景,類似的情愫,在台灣在筆者身上發酵。我主管新藥臨床試驗審核(IND),堅持依實證醫學做風險評估(risk-benefit assessment),這SOP被行政院長公開貼上「妨礙台灣生技產業發展的絆腳石」標籤,長官說生技產業不能多頭馬車。是的,但長官錯了,IND只能有一個頭,這個頭是政治聽專業的,不是專業聽政治的!
筆者被行政院長貼標籤,真是光榮(2004.08.28.工商時報)。
《相對論:三個政府的三種態度》
2005年美、中、台各有一件藥政大事發生,我當時在衛生署主管藥政。
美國Merck藥廠發現其抗發炎藥偉克適(Viox)有心臟方面的副作用,自動下架。USFDA立刻進行用藥安全評估,強化施政的程序正義。然而病人非省油之燈,Merck因隱瞞資訊被告,訟案此起彼落,被索賠共880億美元。Merck花了38億美元(1000億台幣),庭外和解擺平此案。
該年,中國藥物監督管理局局長鄭筱萸因受賄貪汙腐敗,被判死刑(2007年槍斃)。這嚴刑峻法是社會主義保護弱勢,創造人民福祉的立國精神。
該年,台灣腸病毒臨床試驗死了一位兩個月大的嬰兒。嬰兒可以參與試驗?政府的程序正義在哪一個環節被掃掉了?我責無旁貸要調查,卻不被上層允許。蒼生何辜,專業怎能向政治投降?我只好勒令試驗暫停,等司法程序(解剖)走完。這樣一來,處長被執政黨以「生技發展的擋路石頭(inhibitor)」拔了烏紗帽。
擋路石頭搬開了。兩個月後,台灣可進行臨床試驗的單位,從原來的19家醫學中心擴張到137家醫院。往後走進醫院,到處可見跑馬燈閃動著「歡迎您來參加臨床試驗」。
《摩登原始人》
十六年過去了,台灣人民也養出了一個傲慢自大的執政黨。2021年授權二期臨床試驗的高端疫苗緊急使用,已打在七十萬人身上,原來政府是為廠商的存在而存在的。
十七年後的今天,中國禁止核食進口,台灣的行政院長逕行公告核食進口,農委會、衛生署噤聲,原來政府是為日本謀福利的。
寫故事說真相,令人不悅。不說真相,讓政治霸凌人民的身體,更令人不安。專業尊嚴等同生命,看著政府霸凌專業,社會跟著理盲,我不批判,有罪惡感啊!
這個曾經令我在海外朝思暮想,熟悉到不行的地方,再也不熟悉了。如果一定要形容,我會說這裡越來越像是一群穿著Channel,拿著LV的摩登原始人在統治的國家。上帝真的對我開了個大玩笑。
《結語》
年輕人的未來還很長,福祉要靠智慧去衡量。我覺得該把不良善的制度與故事寫出來,讓年輕人有訓練邏輯思考,強化判斷能力的機會,才知道自己在支持、或該支持的價值,該長怎樣。
莎士比亞有一劇【嘩眾取寵As You Like It】說:「The fool doth think he is wise, but a wise man knows himself to be a fool.」嗯,就是這意思,嘩眾取寵,然後志得意滿。美國人說得更直白:「The fish does not know he is wet. 魚不知道它是濕的。」咱老廣罵人「馬不知臉長」,也是這意思。
作者簡介
王惠珀,台灣桃園人,台大藥學院學士、美國密西根大學藥學博士。曾任台大醫學院藥學院(系)教授及系主任、長庚大學醫學院天然藥物研究所創所所長、台北醫學大學藥學院長、行政院衛生署藥政處處長等職。專長涵蓋新藥設計開發及藥事管理。
其新藥研究曾獲十五國四十一項發明專利,及獲頒經濟部「國家發明獎」等多項發明與研究貢獻獎,並列名當代名人錄及國際年度專業人士。
王惠珀在藥政管理上致力於以智財權管理藥品之學名藥立法、推動優良藥品製造規範等,以及促成健保藥價「三同政策」。此外並曾開啟專業橋接庶民的「全民用藥教育」計畫、「人民的眼睛」計畫,蓄積藥師參與社區公共衛生及長期照護的能量,獲得行政院「參與及建立制度獎」、藥師典範獎。
其在《優傳媒》所撰專欄,榮獲第20屆卓越《新聞評論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