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智論政》普丁會「輕易」揮軍攻打烏克蘭嗎? - umedia 優傳媒  

新聞 / 百家爭鳴
以智論政》普丁會「輕易」揮軍攻打烏克蘭嗎?
2022-02-11 10:50:00
A+
A
A-

從俄羅斯歷史及文化的角度來說,普丁應該算是一位保守主義者,最近他才正式對外發言,認為蘇聯政權是俄羅斯歷史的斷裂。能夠有這樣認識的人,普丁的心中肯定存在著俄羅斯的傳統歷史觀和文化價值。大家認為普丁會「輕易」揮軍攻打烏克蘭嗎?(圖/取自網路)

 

作者/楊志誠

 

在當前全球化的體系中,世局的發展基本上是處於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及突發性的混沌狀態。以當前的混沌世局來看,整個網絡體系顯然已出現了兩大漩渦,那就是:台灣海峽的兩岸形勢,以及歐亞大陸內俄羅斯與烏克蘭的緊張形勢。當然,在全球化的效應下,毫無疑問,整個世局必然會受到這兩大漩渦的網絡流線所牽動。但到底會如何牽動?這正是當前世界各國戰略家必須探索的議題,也是如何規劃因應對策的必要。

 

面對這種情勢,明居正教授的研究指出,如果從美國、歐盟、日本及台灣的安全角度來看,西方戰略家應該把這兩大漩渦視為「中國與俄羅斯的聯合」對上「以美國為主的西方聯盟」所形成的犄角作戰。

 

關於犄角的作戰形勢,我個人願提出兩個觀點:

 

一者,犄角作戰只是戰術的模式,而不是戰略的全局思維。在戰略的規劃上,決策者往往需要犧牲部分的戰役而爭取戰局的優勢,在當前複雜的世局發展下更是如此。這個世局競逐的最終勝利不會決定於這個犄角作戰,甚至在戰略的規劃與執行上,犄角戰術根本不會發生。

 

二者,犄角作戰必須有一個前提,那就是要進退有據,也就是說,在犄角作戰的背後必須有一個指導全盤作戰的指揮官。但是,當前的中俄“夥伴”關係,並不存在這樣的條件,由此看來,俄中聯合的犄角作戰顯然不太可能成立。那麼,如果沒有這個條件,是否還會有其他的替代機能來配合犄角作戰的戰術功能呢?有的 ! 那就是俄羅斯與中國之間具有堅如磐石的「互信」,那麼到底俄羅斯與中國是否有足夠的互信足以進行犄角作戰呢?

 

說到這裡,大家或許也能猜到大致的結局了。俄羅斯與中國因為歷史與地緣的因素,數百年來雙方就存在著天生缺乏互信的因子。俄羅斯人至今還是無法消解當年蒙古曾經野蠻統治他們將近三百年的歷史記憶,甚至在語言上都不忘把中國人一詞的發音為 ”契丹人”。

 

相對來說,儘管中共豢養於蘇聯共產黨,而且在憲法中還明列堅持馬列主義,但對於大東北將近20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被 「強制竊取」的痛,中國可以表面上不說,但心中之恨肯定是無法消解的。其次,再來看看清末時期,俄羅斯與日本在其國家發展的地緣考量上,對中國東北 (滿洲) 的覬覦至今一直都沒有死心;從1895年的甲午戰爭,日本試圖透過控制朝鮮半島進而推進滿洲,以及1905年的日俄戰爭,爭的也是中國滿洲的控制權。中國的滿洲對日本來說是染指歐亞大陸的跳板,而對俄羅斯而言是它與中國之間的國防緩衝區,也是其勢力延伸入太平洋的戰略要地。就如當年日本的作為,俄羅斯只要促成滿洲獨立,初步就足以迎合其戰略需求。

 

當然,烏克蘭的問題也關係到俄羅斯作為未來追求霸權榮耀不可不解決的問題,但對俄羅斯而言,它並不是必須急迫解決的問題,只要把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NATO) 東擴的影響力阻擋下來或有效排除,就算達成了俄羅斯當前的任務,但這並不必然非要以武力解決。

 

瞭解了這一層考量,俄羅斯到底是會在意併吞烏克蘭呢?還是會比較在意控制滿洲?而且到底哪個問題更為迫切呢?這可能就需要進一步探索囉 ! 但不管俄羅斯在意甚麼,關鍵是,俄羅斯與中國之間是否有足夠的互信,以形成對西方反共聯盟的犄角作戰?

 

我個人不但認為俄羅斯與中國之間不可能有足夠的互信,甚至認為這兩國之間的相互猜疑將會導致犄角作戰的破局。

 

其實,俄羅斯真正希望、鼓勵台海爆發戰爭。因為普丁最瞭解中國的軍力,一旦台海戰爭爆發,中國不僅會敗北,甚至更有可能因而分崩離析;中國一旦動員大量兵力到東南沿海地區,香港、新疆、西藏、內蒙古、東北朝鮮、甚至台灣,都會在世局的推動下,紛紛宣告獨立,因為習近平在這些地區與種族之內,製造了幾個世代都無法消解的仇恨。另一方面,在此形勢下,美軍也會因戰爭而消耗一大部分的國力。普丁如果整體評估其戰力足以壓制西方的勢力時,他就不必要再透過談判來取得所要追求的戰略目標;也就是說,評估利弊得失,在「『不談判』 比『談判』好」的形勢下,自然就會以閃電戰的方式奪取「烏東」地區或整個烏克蘭。另外,在中國分崩離析的情況下,普丁會默許上述各種族或地區獨立,但絕對會染指滿洲,擴大其影響力。大家想一想,您如果是普丁,會不會順著習近平的要求對世界公開聲明“一中原則”,用包著毒藥的糖衣,鼓勵習近平儘早攻台,以武力統一台灣呢?

 

相對來說,習近平也在等待著普丁先下令揮軍跨過烏克蘭邊界,進而激起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全力對抗俄羅斯,轉移世界的焦點,讓他在武力攻台時有「機」可乘。一旦俄烏爆發戰事,除了美軍必須兩線作戰而導致捉襟見肘之外,大部分的反共盟軍,除了日本、澳洲與印度之外,都無法再顧及太平洋的戰事,尤其是歐盟及NATO,導致「世界反中共聯盟」陷入實質的分裂。面對這樣的形勢,美國如果準備介入台海作戰,就必須同時大幅度強化日本、台灣和澳洲的軍力,尤其必須讓日本承擔更重的作戰任務。當然,對日本來說,它為了恢復其作為正常國家的戰略需求,必也樂於承擔責任,重建國家榮耀。但不管如何,習近平如果真的想要中國的偉大復興,追求國家的完全統一,那就不免要期盼普丁盡早對烏克蘭發動戰爭,因為這樣才能提供它對台武統的最佳機會。但現實上,習近平的這種期盼並不見得能夠得逞,因為普丁也是老謀深算的陰謀家。

 

由此可見,從戰略的角度來看,習近平與普丁都在期待和慫恿對方先發動戰爭,讓自己可以創造自己的歷史功業。關鍵是,雙方其實都能窺知彼此的鬼胎,只是普丁沒有國內嚴峻的權力鬥爭,而習近平卻必須面對二十大的關口,普丁認定他已掐住習近平的脖子,他可以等。這樣的俄中形勢就是典型的相互猜忌,那麼,犄角作戰怎麼可能發揮效應?

 

最後, 2月8日明居正教授在《年代向錢看》的節目中,對美、中、俄三國在面對當前客觀世局的可能戰略思維,做了五個層面的詳盡分析。

 

基本上,我對明教授的分析是贊同和敬佩的;但是,我還是需要做一些觀點的補充。以當前的世局來看,目前普丁所推動的外交策略與當年的毛澤東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毛澤東在美蘇兩霸權之間耍弄了三國戰略平衡的賽局,他不但從蘇聯取得政治利益,並順利完成中美關係正常化的談判,使鄧小平在後來得以進一步推動改革開放,讓中國在經濟上逐步崛起。而普丁也正在推動著美中俄三角戰略的賽局遊戲。目前來看,他已抓住了習近平舉辦冬奧的虛榮心,取得了一千多億美元的經濟利益,一方面把中國作為能源的買家,讓它展現出對歐洲三溪天然氣管的替代方案,增加了跟西方談判的籌碼,另一方面也同時向西方世界表態,它與中國的可能結盟,自然也提升了俄羅斯在政治和軍事上的籌碼,雙線夾擊。如此一來,未來美俄談判的可能性必將大幅提升,進而促成美俄關係的正常化發展,俄羅斯也可能調轉頭面對中國此情此景與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後關頭時蘇聯對日本的宣戰,極其類似。

 

其次,明教授是以他自己的理性想像和分析,投射到普丁的意識情境和理性價值,而可能並不是普丁完整的決策思維。這種投射就跟當年 Edward Said 在《東方主義》(Orientalism)一書中對美國中東政策所做的評論一樣:美國在經歷一段時間的失策之後,其中東政策也開始能夠以同理心的思考方式,試圖站在中東的立場去思考政策問題。但其盲點是,這樣的政策仍然是美國政府或智庫主觀認為中東國家和人民對美國的期待,而不是中東國家和人民自己真正想要的美國中東政策。後來許多學者也進一步發現,文化與社會心理在國際關係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和發揮的影響力,不應該被忽視,Samuel Huntington 也寫了 《Culture Matters》一書證明了這個論述。另外,當代政策學的決策模式也已超越了「廣博理性」 的決策模式,邁向感性和理性內在統合的「理性直覺決策」。沿用到今天的俄烏形勢,到底普丁的最終決策會不會對烏克蘭發動戰事呢?這當中關係著二個攸關文化和心理的感性因素:一者是俄羅斯社會與人民對烏克蘭在族群情感上的社會心理,其次是普丁的個人意識和人格特質。

 

關於這個議題,首先,我們必須瞭解,俄羅斯與烏克蘭的關係,與目前的兩岸關係,在文化及種族意識上的差異是很大的。在兩岸關係方面,中國一再單方堅稱:中國是台灣的祖國,一直要台灣認中國為母親,如果兒子不認母親,在中國傳統的倫理價值上,母親是有正當性攻打台灣的,這就是女藝人方芳說「先甩二個耳光」的原委。而這當中的問題在於從歷史和血緣來看,就算中國是台灣人的祖國 (儘管還有許多爭議),而中共卻是蹂躪中國、殺害上億中國人、破壞中華文化的漢奸 (這是蔣介石的遺訓);所以,台灣要認祖國,前提就必須先徹底反共。就算中國是祖國,台灣也不能認賊作母,應該堅決對抗到底,為母親雪恥才對呀!

 

相對來說,烏克蘭卻是俄羅斯的祖國,相當高比例的俄羅斯人擁有烏克蘭的血統俄羅斯要攻打烏克蘭,就不是母親打孩子了,而是孩子要打母親,這在俄羅斯的傳統價值上是不具有正當性的。如果是基於共產黨的意識形態,它是根本無父無母的,這可能也就無所謂了。但不管如何,在俄羅斯普遍的社會心理是無法認同這種「打母親」的行為。至於普丁作為最終的決策者,他到底會不會跟共產黨一樣不顧這一切呢?

 

如果過去曾長期關注普丁的言論及行徑,人們應該會得出一個概略的結論:從俄羅斯歷史及文化的角度來說,普丁應該算是一位保守主義者,最近他才正式對外發言,認為蘇聯政權是俄羅斯歷史的斷裂。能夠有這樣認識的人,普丁的心中肯定存在著俄羅斯的傳統歷史觀和文化價值。大家認為普丁會「輕易」揮軍攻打烏克蘭嗎?

 

 

作者簡介

楊志誠,台大農工系機械組畢業,美國加州大學聖塔巴巴拉校區政治科學哲學博士。先後任教於逢甲、文化、長庚大學,現為東海大學政治研究所教授。生涯中經常受聘為考試院、內政部及新北、台中市政府諮詢研考顧問工作。2013年,英國劍橋國際傳記中心分別授予其為世界百名頂尖專業人員、傑出教育家。

從俄羅斯歷史及文化的角度來說,普丁應該算是一位保守主義者,最近他才正式對外發言,認為蘇聯政權是俄羅斯歷史的斷裂。能夠有這樣認識的人,普丁的心中肯定存在著俄羅斯的傳統歷史觀和文化價值。大家認為普丁會「輕易」揮軍攻打烏克蘭嗎?(圖/取自網路)

 

作者/楊志誠

 

在當前全球化的體系中,世局的發展基本上是處於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及突發性的混沌狀態。以當前的混沌世局來看,整個網絡體系顯然已出現了兩大漩渦,那就是:台灣海峽的兩岸形勢,以及歐亞大陸內俄羅斯與烏克蘭的緊張形勢。當然,在全球化的效應下,毫無疑問,整個世局必然會受到這兩大漩渦的網絡流線所牽動。但到底會如何牽動?這正是當前世界各國戰略家必須探索的議題,也是如何規劃因應對策的必要。

 

面對這種情勢,明居正教授的研究指出,如果從美國、歐盟、日本及台灣的安全角度來看,西方戰略家應該把這兩大漩渦視為「中國與俄羅斯的聯合」對上「以美國為主的西方聯盟」所形成的犄角作戰。

 

關於犄角的作戰形勢,我個人願提出兩個觀點:

 

一者,犄角作戰只是戰術的模式,而不是戰略的全局思維。在戰略的規劃上,決策者往往需要犧牲部分的戰役而爭取戰局的優勢,在當前複雜的世局發展下更是如此。這個世局競逐的最終勝利不會決定於這個犄角作戰,甚至在戰略的規劃與執行上,犄角戰術根本不會發生。

 

二者,犄角作戰必須有一個前提,那就是要進退有據,也就是說,在犄角作戰的背後必須有一個指導全盤作戰的指揮官。但是,當前的中俄“夥伴”關係,並不存在這樣的條件,由此看來,俄中聯合的犄角作戰顯然不太可能成立。那麼,如果沒有這個條件,是否還會有其他的替代機能來配合犄角作戰的戰術功能呢?有的 ! 那就是俄羅斯與中國之間具有堅如磐石的「互信」,那麼到底俄羅斯與中國是否有足夠的互信足以進行犄角作戰呢?

 

說到這裡,大家或許也能猜到大致的結局了。俄羅斯與中國因為歷史與地緣的因素,數百年來雙方就存在著天生缺乏互信的因子。俄羅斯人至今還是無法消解當年蒙古曾經野蠻統治他們將近三百年的歷史記憶,甚至在語言上都不忘把中國人一詞的發音為 ”契丹人”。

 

相對來說,儘管中共豢養於蘇聯共產黨,而且在憲法中還明列堅持馬列主義,但對於大東北將近20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被 「強制竊取」的痛,中國可以表面上不說,但心中之恨肯定是無法消解的。其次,再來看看清末時期,俄羅斯與日本在其國家發展的地緣考量上,對中國東北 (滿洲) 的覬覦至今一直都沒有死心;從1895年的甲午戰爭,日本試圖透過控制朝鮮半島進而推進滿洲,以及1905年的日俄戰爭,爭的也是中國滿洲的控制權。中國的滿洲對日本來說是染指歐亞大陸的跳板,而對俄羅斯而言是它與中國之間的國防緩衝區,也是其勢力延伸入太平洋的戰略要地。就如當年日本的作為,俄羅斯只要促成滿洲獨立,初步就足以迎合其戰略需求。

 

當然,烏克蘭的問題也關係到俄羅斯作為未來追求霸權榮耀不可不解決的問題,但對俄羅斯而言,它並不是必須急迫解決的問題,只要把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NATO) 東擴的影響力阻擋下來或有效排除,就算達成了俄羅斯當前的任務,但這並不必然非要以武力解決。

 

瞭解了這一層考量,俄羅斯到底是會在意併吞烏克蘭呢?還是會比較在意控制滿洲?而且到底哪個問題更為迫切呢?這可能就需要進一步探索囉 ! 但不管俄羅斯在意甚麼,關鍵是,俄羅斯與中國之間是否有足夠的互信,以形成對西方反共聯盟的犄角作戰?

 

我個人不但認為俄羅斯與中國之間不可能有足夠的互信,甚至認為這兩國之間的相互猜疑將會導致犄角作戰的破局。

 

其實,俄羅斯真正希望、鼓勵台海爆發戰爭。因為普丁最瞭解中國的軍力,一旦台海戰爭爆發,中國不僅會敗北,甚至更有可能因而分崩離析;中國一旦動員大量兵力到東南沿海地區,香港、新疆、西藏、內蒙古、東北朝鮮、甚至台灣,都會在世局的推動下,紛紛宣告獨立,因為習近平在這些地區與種族之內,製造了幾個世代都無法消解的仇恨。另一方面,在此形勢下,美軍也會因戰爭而消耗一大部分的國力。普丁如果整體評估其戰力足以壓制西方的勢力時,他就不必要再透過談判來取得所要追求的戰略目標;也就是說,評估利弊得失,在「『不談判』 比『談判』好」的形勢下,自然就會以閃電戰的方式奪取「烏東」地區或整個烏克蘭。另外,在中國分崩離析的情況下,普丁會默許上述各種族或地區獨立,但絕對會染指滿洲,擴大其影響力。大家想一想,您如果是普丁,會不會順著習近平的要求對世界公開聲明“一中原則”,用包著毒藥的糖衣,鼓勵習近平儘早攻台,以武力統一台灣呢?

 

相對來說,習近平也在等待著普丁先下令揮軍跨過烏克蘭邊界,進而激起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全力對抗俄羅斯,轉移世界的焦點,讓他在武力攻台時有「機」可乘。一旦俄烏爆發戰事,除了美軍必須兩線作戰而導致捉襟見肘之外,大部分的反共盟軍,除了日本、澳洲與印度之外,都無法再顧及太平洋的戰事,尤其是歐盟及NATO,導致「世界反中共聯盟」陷入實質的分裂。面對這樣的形勢,美國如果準備介入台海作戰,就必須同時大幅度強化日本、台灣和澳洲的軍力,尤其必須讓日本承擔更重的作戰任務。當然,對日本來說,它為了恢復其作為正常國家的戰略需求,必也樂於承擔責任,重建國家榮耀。但不管如何,習近平如果真的想要中國的偉大復興,追求國家的完全統一,那就不免要期盼普丁盡早對烏克蘭發動戰爭,因為這樣才能提供它對台武統的最佳機會。但現實上,習近平的這種期盼並不見得能夠得逞,因為普丁也是老謀深算的陰謀家。

 

由此可見,從戰略的角度來看,習近平與普丁都在期待和慫恿對方先發動戰爭,讓自己可以創造自己的歷史功業。關鍵是,雙方其實都能窺知彼此的鬼胎,只是普丁沒有國內嚴峻的權力鬥爭,而習近平卻必須面對二十大的關口,普丁認定他已掐住習近平的脖子,他可以等。這樣的俄中形勢就是典型的相互猜忌,那麼,犄角作戰怎麼可能發揮效應?

 

最後, 2月8日明居正教授在《年代向錢看》的節目中,對美、中、俄三國在面對當前客觀世局的可能戰略思維,做了五個層面的詳盡分析。

 

基本上,我對明教授的分析是贊同和敬佩的;但是,我還是需要做一些觀點的補充。以當前的世局來看,目前普丁所推動的外交策略與當年的毛澤東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毛澤東在美蘇兩霸權之間耍弄了三國戰略平衡的賽局,他不但從蘇聯取得政治利益,並順利完成中美關係正常化的談判,使鄧小平在後來得以進一步推動改革開放,讓中國在經濟上逐步崛起。而普丁也正在推動著美中俄三角戰略的賽局遊戲。目前來看,他已抓住了習近平舉辦冬奧的虛榮心,取得了一千多億美元的經濟利益,一方面把中國作為能源的買家,讓它展現出對歐洲三溪天然氣管的替代方案,增加了跟西方談判的籌碼,另一方面也同時向西方世界表態,它與中國的可能結盟,自然也提升了俄羅斯在政治和軍事上的籌碼,雙線夾擊。如此一來,未來美俄談判的可能性必將大幅提升,進而促成美俄關係的正常化發展,俄羅斯也可能調轉頭面對中國此情此景與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後關頭時蘇聯對日本的宣戰,極其類似。

 

其次,明教授是以他自己的理性想像和分析,投射到普丁的意識情境和理性價值,而可能並不是普丁完整的決策思維。這種投射就跟當年 Edward Said 在《東方主義》(Orientalism)一書中對美國中東政策所做的評論一樣:美國在經歷一段時間的失策之後,其中東政策也開始能夠以同理心的思考方式,試圖站在中東的立場去思考政策問題。但其盲點是,這樣的政策仍然是美國政府或智庫主觀認為中東國家和人民對美國的期待,而不是中東國家和人民自己真正想要的美國中東政策。後來許多學者也進一步發現,文化與社會心理在國際關係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和發揮的影響力,不應該被忽視,Samuel Huntington 也寫了 《Culture Matters》一書證明了這個論述。另外,當代政策學的決策模式也已超越了「廣博理性」 的決策模式,邁向感性和理性內在統合的「理性直覺決策」。沿用到今天的俄烏形勢,到底普丁的最終決策會不會對烏克蘭發動戰事呢?這當中關係著二個攸關文化和心理的感性因素:一者是俄羅斯社會與人民對烏克蘭在族群情感上的社會心理,其次是普丁的個人意識和人格特質。

 

關於這個議題,首先,我們必須瞭解,俄羅斯與烏克蘭的關係,與目前的兩岸關係,在文化及種族意識上的差異是很大的。在兩岸關係方面,中國一再單方堅稱:中國是台灣的祖國,一直要台灣認中國為母親,如果兒子不認母親,在中國傳統的倫理價值上,母親是有正當性攻打台灣的,這就是女藝人方芳說「先甩二個耳光」的原委。而這當中的問題在於從歷史和血緣來看,就算中國是台灣人的祖國 (儘管還有許多爭議),而中共卻是蹂躪中國、殺害上億中國人、破壞中華文化的漢奸 (這是蔣介石的遺訓);所以,台灣要認祖國,前提就必須先徹底反共。就算中國是祖國,台灣也不能認賊作母,應該堅決對抗到底,為母親雪恥才對呀!

 

相對來說,烏克蘭卻是俄羅斯的祖國,相當高比例的俄羅斯人擁有烏克蘭的血統俄羅斯要攻打烏克蘭,就不是母親打孩子了,而是孩子要打母親,這在俄羅斯的傳統價值上是不具有正當性的。如果是基於共產黨的意識形態,它是根本無父無母的,這可能也就無所謂了。但不管如何,在俄羅斯普遍的社會心理是無法認同這種「打母親」的行為。至於普丁作為最終的決策者,他到底會不會跟共產黨一樣不顧這一切呢?

 

如果過去曾長期關注普丁的言論及行徑,人們應該會得出一個概略的結論:從俄羅斯歷史及文化的角度來說,普丁應該算是一位保守主義者,最近他才正式對外發言,認為蘇聯政權是俄羅斯歷史的斷裂。能夠有這樣認識的人,普丁的心中肯定存在著俄羅斯的傳統歷史觀和文化價值。大家認為普丁會「輕易」揮軍攻打烏克蘭嗎?

 

 

作者簡介

楊志誠,台大農工系機械組畢業,美國加州大學聖塔巴巴拉校區政治科學哲學博士。先後任教於逢甲、文化、長庚大學,現為東海大學政治研究所教授。生涯中經常受聘為考試院、內政部及新北、台中市政府諮詢研考顧問工作。2013年,英國劍橋國際傳記中心分別授予其為世界百名頂尖專業人員、傑出教育家。

加入好友
優傳媒 版權所有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著作權與轉載授權 / 合作夥伴 / 法律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