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婉真說故事》永遠的街頭「衝組」鄒木樹 - umedia 優傳媒  

新聞 / 談古論今
陳婉真說故事》永遠的街頭「衝組」鄒木樹
2022-02-09 07:00:00
A+
A
A-

台建組織在台中的諸多抗爭活動中,以1992年10月25日衝撞司法大廈的事件最為暴力,我們的理由是司法淪為國民黨的工具,那天又是所謂台灣光復節,台派認為是台灣再淪陷紀念日。當天警方精銳盡出,各路街頭衝組也全到場。作者後方拿衣服者為鄒木樹。(圖/皆簡秋榮先生提供)

 

作者/陳婉真

 

農曆年假那幾天,臉書通訊軟體傳來一則陌生訊息,打開一看,是我從前在立法院的助理,告訴我她爸爸鄒木樹過世了。

 

永遠沒有人會去注意鄒木樹做過哪些事,甚至沒有人在乎他的存在與否,很多人視他為不可理喻的社會邊緣人,但他的確走過轟轟烈烈的一生,做過很多常人做不到的大事。

 

不記得第一次是在什麼場合看到他的。印象深刻的是1991年,在那個台獨及海外黑名單返鄉還是禁忌的年代,為了突破台獨結社權及宣揚人民抵抗權的概念,我在台中成立「台灣建國運動組織」,果然郝柏村執政的政府很快就「上鈎」,台中高分院送來偵字第一號「預備內亂」罪的傳票。我公開宣稱不會出庭,也不會主動出擊,但警方如果敢來我們總部逮人或其他行動,我們會全力還擊。我們總部內準備了大量的汽油及汽油彈、瓦斯桶等,短期間內台建組織成為全台社運界最衝的「衝組」,鄒木樹應該是在那時候前來聲援我們的眾多「衝組」之一。

 

嘴叼香煙者為鄒木樹。

 

所謂「衝組」的由來,是民進黨組黨前後,因為很多街頭抗爭中,警方打擊社運人士不只毫不手軟,還會派人混入我方遊行隊伍借機滋事,然後嫁禍給我們。最典型的例子就是1988年520農民運動,檢警還會配合製造假事證,將無辜農民羅織入罪(1979年的美麗島高雄事件更是如此)。久之,我方有些人按捺不住,在街頭抗爭中會採取強烈的手段以牙還牙,對付警方,民進黨的當權派其實對這些人相當無奈又頭痛,便稱這些激進派人士為「衝組」。而自從台建成立後,幾乎全台灣的衝組都主動集結到台中。

 

台建真正的靈魂人物是政治受難前輩林永生,他那時和黃華繼續鄭南榕未竟之志,推動新國家運動,黃華因而遭到逮捕而第四度坐牢。我看他們幾乎是孤立無援,因而決定加入他們的陣營,並改以突破解嚴後最後一項禁忌——黑名單及台獨結社權為訴求;會選在台中是認為,台灣建國後首都應設在台中。

 

台建兄弟彷警方的警告牌,自製我方的警告牌,手拿麥克風的是長老教會牧師賴貫一。

 

我們也對這些來自全國各地的衝組兄弟展開組訓,希望提升建國人才的素質,可惜成立時間太短,沒多久我們的人全數被捕,連總部的招牌都被警方強行拆除。

 

台建組織的成立,多少促成民進黨內部提出較強硬的主張,說它催生了民進黨的「台獨黨綱」應不為過。我們被捕沒多久也因刑法100條修正案通過,而被立即釋放,我隨即投入1992年年底的立法委員選舉,雖然我的選區在台北縣,原先的台建組織則全國巡迴,繼續推展新國家運動。

 

那年10月25日,我們特別到台中司法大廈,以「哀台灣再淪陷47周年」、「中華民國在台灣是違法存在」,以及「法院拆台建招牌行為違憲」等理由前去,現場發生多起衝突事件,所幸最後人員平安。那次行動鄒木樹全程參與。

 

事隔不到兩個月,同年12月19日立委選舉投票日,我當選為台北縣立法委員,沒多久,鄒木樹說他女兒想到我的研究室工作,就這樣她成為我在立院的助理。

 

當天台建組織是全台最衝的衝組大集合,警方霹靂小組警棍盾牌全出籠,朝戰車司機猛打後逮捕司機洩忿,事後我們才知道,司機原來是對方臥底人員。

 

鄒木樹是苗栗海線通霄人,很早就北漂,在新店開設汽車修理廠。他的修車技術高超,經驗老到,一些汽車的疑難雜症到他手裡都可以很快修復,是典型的早期台灣經濟起飛時代,那種靠經驗累積起來的黑手技工。

 

或許因為接觸對象都是底層小人物,對於社會不公不義特別有感,年紀越大越難忍受那些不公不義的事,他總會挑在諸如總統就職日等重大日子去做案,有時開車衝撞,有時放置鞭炮,有心人上網去查,他的新聞還真多。

 

1995年我尋求連任時,因為受到競選總幹事張清芳的背叛意外落選,支持者希望我參選1996年三屆國大代表選舉。

 

競選過程中,留美的阿慶說,位在三峽台三線省道上的蔣介石銅像很礙眼,我們來把它拆下來如何?我說好,他們就去進行了。

 

阿慶於是去找鄒木樹,兩人利用夜間把車子開到現場。鄒木樹看看銅像說,要先把腳鋸斷,再以三噸半卡車裝載裝滿水的大水箱去拉扯,以免因為車子太輕,拉扯過程反而造成摔車。阿慶說,從脖子套住往前拉不就得了,木樹說你沒看脖子正對三峽分局,你是要去叫警察來抓?

 

木樹的思慮縝密,讓阿慶心服口服,唯有一點沒有預料到的是,銅像內部還以鐵條貫穿全身及底座,以致銅像部分是拉下來了,鐵條卻仍牢牢撐住搖搖欲墜的銅像,兩人眼看圍觀群眾越來越多,先行開車離開。

 

第二天報紙報導說,位在台三線省道上的蔣介石銅像因年久失修又遭雷擊而損毁,由三峽鎮公所暫時取下。我於是跑到公所詢問銅像的去處,公所的人偷偷告訴我說,放在原三峽國中校地內的廢棄物處理場。

 

我和幾位競選總部人員趕到廢棄物處理場,又有人跑來偷偷告訴我說銅像放在二樓一間教室裡。我跟管理人員抗議說,你們怎麼可以把偉大領袖放在垃圾場?我來解救領袖,把它救出來,在即將來到的二二八紀念日祭拜英靈。垃圾場人員笑笑看著我們的人把又重又大的蔣介石銅像搬走。

 

阿慶又找木樹來一同處理銅像。起先是放在競選宣傳車裡,後來警方開始搜尋銅像的下落,兩人先把銅像放在墓仔埔草叢堆裡,木樹看看覺得不妥,跟阿慶說越看越像兇殺案的棄屍現場,於是找來工具,將銅像切割成五段,由鄒木樹四處存放,有的丟在排水溝裡,有的暫時存放在隱密處。那年2月28日我的競選總部成立,他們把銅像的下半身抬出來,由我及參與者拿著棍子作勢鞭打,那是蔣介石統治台灣以來首次遭到台灣人鞭屍,而那次選舉我以選區最高票當選第三屆國大代表。

 

鞭屍過程中,土城分局分局長奉命率隊前來阻止,鄒木樹不知從哪裡丟出一樣尖銳物,不偏不倚打中分局長臉頰,瞬間血流如注。想不到我們新聞稿說要「血祭二二八英靈」,那血竟然是分局長的鮮血。警員趕緊撤退去處理分局長的傷勢,事後警方並未追究,也很少人知道「兇手」就是鄒木樹。

 

後來台灣政情逐漸趨於平和,街頭陳抗事件也漸漸稀少,當年的街頭兄弟各自四散,鮮少聯絡。偶而從老戰友口中得知,鄒木樹又去開車衝撞總統府之類的事,有人曾試著勸他,但無功而返。他是警方的頭痛人物,每遇重大節日,警方都要派員刺探鄒木樹又會有什麼舉動並事先防範,他也成為媒體報導中的「抗議怪客」、「放(鞭)炮老翁」。從年輕拉銅像到年逾七旬還常去抗議,台灣永遠的衝組非他莫屬。

 

鄒木樹從元月中旬因糖尿病沒控制好,血糖飆升又跌倒,在加護病房住了十多天後,因敗血性休克,於1月28日清晨離開人世,結束他快意多采的一生。

 

他的行為在一般社會行為尺度下,的確有諸多可議之處,尤其對於妻子動輒痛毆,甚至將妻子逐出家門。然而,他在「衝組」性格那一面,相當程度地代替社會底層人物表達他們那永遠難以上達的心聲。

 

作者簡介

陳婉真,曾擔任《中國時報》記者、美國《美麗島週刊》創辦人、立法委員、國大代表、台灣產業文化觀光推展協會理事長、綠色台灣文教基金會執行長等職務。

她生於彰化縣,從小立志當新聞工作者,台灣師範大學畢業便後順利考進中國時報,仗義執言和使命必達、務實求真的精神,讓她在新聞界以犀利觀點聞名。

她在戒嚴時期挑戰禁忌,即投入政治改革,因此成為黑牢裡的政治犯,但是無畏無懼的堅持理想,不論藍綠執政,從不向威權低頭。

現在是自由撰稿人,想記錄主流媒體忽略的真實台灣故事,挖掘更多因為政權更迭而被埋沒的歷史。

 

台建組織在台中的諸多抗爭活動中,以1992年10月25日衝撞司法大廈的事件最為暴力,我們的理由是司法淪為國民黨的工具,那天又是所謂台灣光復節,台派認為是台灣再淪陷紀念日。當天警方精銳盡出,各路街頭衝組也全到場。作者後方拿衣服者為鄒木樹。(圖/皆簡秋榮先生提供)

 

作者/陳婉真

 

農曆年假那幾天,臉書通訊軟體傳來一則陌生訊息,打開一看,是我從前在立法院的助理,告訴我她爸爸鄒木樹過世了。

 

永遠沒有人會去注意鄒木樹做過哪些事,甚至沒有人在乎他的存在與否,很多人視他為不可理喻的社會邊緣人,但他的確走過轟轟烈烈的一生,做過很多常人做不到的大事。

 

不記得第一次是在什麼場合看到他的。印象深刻的是1991年,在那個台獨及海外黑名單返鄉還是禁忌的年代,為了突破台獨結社權及宣揚人民抵抗權的概念,我在台中成立「台灣建國運動組織」,果然郝柏村執政的政府很快就「上鈎」,台中高分院送來偵字第一號「預備內亂」罪的傳票。我公開宣稱不會出庭,也不會主動出擊,但警方如果敢來我們總部逮人或其他行動,我們會全力還擊。我們總部內準備了大量的汽油及汽油彈、瓦斯桶等,短期間內台建組織成為全台社運界最衝的「衝組」,鄒木樹應該是在那時候前來聲援我們的眾多「衝組」之一。

 

嘴叼香煙者為鄒木樹。

 

所謂「衝組」的由來,是民進黨組黨前後,因為很多街頭抗爭中,警方打擊社運人士不只毫不手軟,還會派人混入我方遊行隊伍借機滋事,然後嫁禍給我們。最典型的例子就是1988年520農民運動,檢警還會配合製造假事證,將無辜農民羅織入罪(1979年的美麗島高雄事件更是如此)。久之,我方有些人按捺不住,在街頭抗爭中會採取強烈的手段以牙還牙,對付警方,民進黨的當權派其實對這些人相當無奈又頭痛,便稱這些激進派人士為「衝組」。而自從台建成立後,幾乎全台灣的衝組都主動集結到台中。

 

台建真正的靈魂人物是政治受難前輩林永生,他那時和黃華繼續鄭南榕未竟之志,推動新國家運動,黃華因而遭到逮捕而第四度坐牢。我看他們幾乎是孤立無援,因而決定加入他們的陣營,並改以突破解嚴後最後一項禁忌——黑名單及台獨結社權為訴求;會選在台中是認為,台灣建國後首都應設在台中。

 

台建兄弟彷警方的警告牌,自製我方的警告牌,手拿麥克風的是長老教會牧師賴貫一。

 

我們也對這些來自全國各地的衝組兄弟展開組訓,希望提升建國人才的素質,可惜成立時間太短,沒多久我們的人全數被捕,連總部的招牌都被警方強行拆除。

 

台建組織的成立,多少促成民進黨內部提出較強硬的主張,說它催生了民進黨的「台獨黨綱」應不為過。我們被捕沒多久也因刑法100條修正案通過,而被立即釋放,我隨即投入1992年年底的立法委員選舉,雖然我的選區在台北縣,原先的台建組織則全國巡迴,繼續推展新國家運動。

 

那年10月25日,我們特別到台中司法大廈,以「哀台灣再淪陷47周年」、「中華民國在台灣是違法存在」,以及「法院拆台建招牌行為違憲」等理由前去,現場發生多起衝突事件,所幸最後人員平安。那次行動鄒木樹全程參與。

 

事隔不到兩個月,同年12月19日立委選舉投票日,我當選為台北縣立法委員,沒多久,鄒木樹說他女兒想到我的研究室工作,就這樣她成為我在立院的助理。

 

當天台建組織是全台最衝的衝組大集合,警方霹靂小組警棍盾牌全出籠,朝戰車司機猛打後逮捕司機洩忿,事後我們才知道,司機原來是對方臥底人員。

 

鄒木樹是苗栗海線通霄人,很早就北漂,在新店開設汽車修理廠。他的修車技術高超,經驗老到,一些汽車的疑難雜症到他手裡都可以很快修復,是典型的早期台灣經濟起飛時代,那種靠經驗累積起來的黑手技工。

 

或許因為接觸對象都是底層小人物,對於社會不公不義特別有感,年紀越大越難忍受那些不公不義的事,他總會挑在諸如總統就職日等重大日子去做案,有時開車衝撞,有時放置鞭炮,有心人上網去查,他的新聞還真多。

 

1995年我尋求連任時,因為受到競選總幹事張清芳的背叛意外落選,支持者希望我參選1996年三屆國大代表選舉。

 

競選過程中,留美的阿慶說,位在三峽台三線省道上的蔣介石銅像很礙眼,我們來把它拆下來如何?我說好,他們就去進行了。

 

阿慶於是去找鄒木樹,兩人利用夜間把車子開到現場。鄒木樹看看銅像說,要先把腳鋸斷,再以三噸半卡車裝載裝滿水的大水箱去拉扯,以免因為車子太輕,拉扯過程反而造成摔車。阿慶說,從脖子套住往前拉不就得了,木樹說你沒看脖子正對三峽分局,你是要去叫警察來抓?

 

木樹的思慮縝密,讓阿慶心服口服,唯有一點沒有預料到的是,銅像內部還以鐵條貫穿全身及底座,以致銅像部分是拉下來了,鐵條卻仍牢牢撐住搖搖欲墜的銅像,兩人眼看圍觀群眾越來越多,先行開車離開。

 

第二天報紙報導說,位在台三線省道上的蔣介石銅像因年久失修又遭雷擊而損毁,由三峽鎮公所暫時取下。我於是跑到公所詢問銅像的去處,公所的人偷偷告訴我說,放在原三峽國中校地內的廢棄物處理場。

 

我和幾位競選總部人員趕到廢棄物處理場,又有人跑來偷偷告訴我說銅像放在二樓一間教室裡。我跟管理人員抗議說,你們怎麼可以把偉大領袖放在垃圾場?我來解救領袖,把它救出來,在即將來到的二二八紀念日祭拜英靈。垃圾場人員笑笑看著我們的人把又重又大的蔣介石銅像搬走。

 

阿慶又找木樹來一同處理銅像。起先是放在競選宣傳車裡,後來警方開始搜尋銅像的下落,兩人先把銅像放在墓仔埔草叢堆裡,木樹看看覺得不妥,跟阿慶說越看越像兇殺案的棄屍現場,於是找來工具,將銅像切割成五段,由鄒木樹四處存放,有的丟在排水溝裡,有的暫時存放在隱密處。那年2月28日我的競選總部成立,他們把銅像的下半身抬出來,由我及參與者拿著棍子作勢鞭打,那是蔣介石統治台灣以來首次遭到台灣人鞭屍,而那次選舉我以選區最高票當選第三屆國大代表。

 

鞭屍過程中,土城分局分局長奉命率隊前來阻止,鄒木樹不知從哪裡丟出一樣尖銳物,不偏不倚打中分局長臉頰,瞬間血流如注。想不到我們新聞稿說要「血祭二二八英靈」,那血竟然是分局長的鮮血。警員趕緊撤退去處理分局長的傷勢,事後警方並未追究,也很少人知道「兇手」就是鄒木樹。

 

後來台灣政情逐漸趨於平和,街頭陳抗事件也漸漸稀少,當年的街頭兄弟各自四散,鮮少聯絡。偶而從老戰友口中得知,鄒木樹又去開車衝撞總統府之類的事,有人曾試著勸他,但無功而返。他是警方的頭痛人物,每遇重大節日,警方都要派員刺探鄒木樹又會有什麼舉動並事先防範,他也成為媒體報導中的「抗議怪客」、「放(鞭)炮老翁」。從年輕拉銅像到年逾七旬還常去抗議,台灣永遠的衝組非他莫屬。

 

鄒木樹從元月中旬因糖尿病沒控制好,血糖飆升又跌倒,在加護病房住了十多天後,因敗血性休克,於1月28日清晨離開人世,結束他快意多采的一生。

 

他的行為在一般社會行為尺度下,的確有諸多可議之處,尤其對於妻子動輒痛毆,甚至將妻子逐出家門。然而,他在「衝組」性格那一面,相當程度地代替社會底層人物表達他們那永遠難以上達的心聲。

 

作者簡介

陳婉真,曾擔任《中國時報》記者、美國《美麗島週刊》創辦人、立法委員、國大代表、台灣產業文化觀光推展協會理事長、綠色台灣文教基金會執行長等職務。

她生於彰化縣,從小立志當新聞工作者,台灣師範大學畢業便後順利考進中國時報,仗義執言和使命必達、務實求真的精神,讓她在新聞界以犀利觀點聞名。

她在戒嚴時期挑戰禁忌,即投入政治改革,因此成為黑牢裡的政治犯,但是無畏無懼的堅持理想,不論藍綠執政,從不向威權低頭。

現在是自由撰稿人,想記錄主流媒體忽略的真實台灣故事,挖掘更多因為政權更迭而被埋沒的歷史。

 

加入好友
優傳媒 版權所有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著作權與轉載授權 / 合作夥伴 / 法律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