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2024「下架民進黨」當作是最高指導原則,那麼在野黨的任何合作都是必要的策略,從現在開始就該好好面對。唯有在野政黨領導人明白終點在哪裡,並有足夠的智慧與胸襟,才能找到合作的路。(圖/取自網路)
作者/孫恭正
年底「九合一」選舉迫在眉睫,氣勢不佳的國民黨開始出現「藍白合」的聲音。為什麼會有這樣的「雜音」出現呢?難道是藍營內部信心不足,抑或是最近真的輸怕了,開始「慌不擇路」,竟然忘了過去「國親合」的失敗經驗?不只如此,媒體推波助瀾的現象,似乎背後隱藏著玄機。
政黨在選舉這件事上,從來沒有「團結力量大」這回事,因為合作的結果就是抱著一起死。此次會傳出藍白合的呼聲,主要是因為台北市長可能的候選人蔣萬安,及現任副市長黃珊珊都有意參選,由於擔心兩人選票分散,讓綠營有機可乘,因此前台北市長郝龍斌喊出了藍白合的口號,沈富雄則認為這是郝龍斌代替蔣萬安「求饒」。郝龍斌自以為是的「義舉」,反讓蔣萬安「啞巴吃黃蓮、有苦說不出」。
政黨在選舉方面合作,最大的麻煩就是「交換條件」。比如說,台北市黃珊珊不參選,那麼國民黨是不是要在其他縣市長的選舉上「禮讓」民眾黨呢?如果民眾黨開出的條件是新北或台中,那還談得下去嗎?如果交換的條件是國民黨禮讓幾席市議員不提名,試問大家基層經營這麼久,誰願意被犧牲?所以提出這個「構想」根本就是不切實際。
其次,黃珊珊是親民黨籍,就算跟柯文哲交情匪淺,柯文哲也只能友情勸說,對黃珊珊沒有強制約束的能力,因此在台北市長的人選上,眼下根本不存在「藍白合」的基礎。郝龍斌的想法欠缺周延,難怪黃珊珊會有強烈的回擊。
再說說媒體方面,藍白是否合作,固然是一個新聞爆點,但只要稍加思考就知道這是一個經不起檢驗的「假議題」。不論合作能否成功,國民黨和民眾黨都會受到最大的傷害。基本上這個議題只要一搬上檯面,藍白兩黨就注定成為「被害人」,民進黨將成為「受益者」。以現在媒體「綠化」的程度,這個議題的發酵,很難讓人不產生聯想。
2019年國民黨的黨內總統初選採全民調進行,當時綠營的群組奔相走告,全力支持韓國瑜。其目的就是藉韓國瑜阻止郭台銘,讓蔡英文順利連任。國民黨的總統候選人竟然是由民進黨「欽點」,這是多麼可笑的事情。而整個過程,媒體扮演的角色,在初選期間拉抬韓國瑜的聲量,初選過後殺得刀刀見骨,證實了「捧得越高,摔得越重」的真理。現在的蔣萬安炙手可熱,是否有綠營「反串」的可能性?韓國瑜的教訓,不知道蔣萬安能否體會?
藍白合真正最大的問題,是兩位黨主席所處的「形勢」不同。柯文哲在民眾黨是「一呼百諾」,而朱立倫在國民黨是「無人理會」,柯文哲可以將國民黨各個擊破,有什麼必要跟朱立倫談合作?《遠見雜誌》一年一度的「台灣民心動向調查」,對政治人物的好感度,朱立倫敬陪末座,柯文哲號稱智商157,難道會願意和最後一名綁在一起?
2022的九合一大選是國民黨至關重要的一戰,猶憶朱立倫於黨主席選舉時,曾發下豪語要拿下「15+1」,現在看來這個目標是痴人說夢。雖然我們瞧不起民進黨為了選舉操弄司法,對國民黨縣市長如張麗善、林姿妙進行的追殺;但國民黨人自己自亂陣腳的發言,也讓人痛心不已。
不過,類似藍白合這種在野合作的議題,從另一個角度看,卻是大大有其必要。誰都同意2022是2024的前哨戰,如果把2024「下架民進黨」當作是在野聯盟的最高指導原則,而且能形成共識,那麼在這個最高指導原則下,野黨的任何聯合都是策略,從現在開始就該好好面對。當然最終還是要看在野政黨領導人的智慧與胸襟,同時也要看有意問鼎百里侯及縣市議員的候選人是否願意配合而定。
「愛麗絲夢遊仙境」中,愛麗絲問兔子該往哪裡走?兔子說「如果妳不知道終點,那麼往左往右都不是問題」。藍白能否合作?恐怕要先問問領導人知道終點在哪裡嗎?如果你們明白終點在哪裡,合作就是大大的好事了。
孫恭正,退伍軍人,東吳大學會計研究所碩士,曾任證券專業經理人,北京中律縱橫副總經理,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