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婉真說故事》台灣民主化的關鍵一役 中壢事件 - umedia 優傳媒  

新聞 / 談古論今
陳婉真說故事》台灣民主化的關鍵一役 中壢事件
2021-12-29 07:00:00
A+
A
A-

中壢事件改變台灣近代史,也改變很多人的人生。44年後國史館推出中壢事件相關人物訪談錄的新書發表會,主角許信良(左一)和本文作者陳婉真(左二)及周天瑞夫婦合影。

 

作者/陳婉真

 

國史館於12月26日舉辦了本(2021)年度最後一場新書發表會,和前幾次一樣,一次發表兩本書:《中壢事件相關人物訪談錄》以及《奧會模式之形成史料彚編》,限於篇幅,本文只討論前者。

 

中壢事件是指發生於1977年11月19日的五項公職人員選舉,因為投票過程中,群眾質疑舞弊而引發的火燒分局事件。事件的主角是前省議員許信良,他因未獲國民黨提名而參選桃園縣長被開除黨籍,在極度艱困的選戰中,他充分信任年輕人,以有別於以往的選舉模式,打贏了一場漂亮的選戰。

 

中壢事件所引發的連鎖效應至大,誠如國史館館長陳儀深在序中所說,許信良的成功當選,是過去戒嚴時期少見案例,可以說沒有中壢事件,就沒有後來的橋頭遊行、美麗島事件等等一連串的突破與進步;但相較之下,中壢事件無論是史料、研究以及歷史記憶,都遠遜於後來的美麗島事件。而中壢事件的經過,也不為大眾或研究者所知。這是國史館出版這本口述歷史的原因。

 

本書中,國史館總共訪問了包括許信良本人在內共16位受訪者,除了競選幹部外,還包括辯護律師、新聞界、幫許信良出書的出版社負責人、事件時之投開票所人員、許信良的對手之弟、時任桃園地檢署檢察官等人士。時任中國時報的採訪主任周天瑞及記者陳婉真都在訪談名單之列。

 

一般人都知道,發生於1979年的美麗島事件,是影響台灣民主化極重要的事件。雖然說歷史不能重來,但是,如果沒有中壢事件,那麼會不會有美麗島事件,的確令人存疑。

 

我們再往前回顧,國民黨自從在台灣推動選舉以降,沒有一次的選舉公平性不受到質疑的。台灣人一向的印象裡,只要國民黨提名的候選人,幾乎就是當選的保證。偶而遇到較有群眾魅力的黨外候選人如台北市的高玉樹,國民黨會運用一切方法:監控、逮捕助選員或身邊的親友;投票時會暫時停電,以便更換投給自己人占多數選票的票匭;甚或在開票時,命投開票所人員污損對手的選票造成廢票….,各種選舉舞弊手法不一而足。戒嚴時期只要略關心社會事的,幾乎都可以說出長長一串國民黨選舉舞弊的「作票經」。

 

像高玉樹參選台北市長第一次被作票而落選,第二次就在政見會上呼籲選民投票時主動留下來監票,並且要記得帶手電筒,以防止對方停電偷換票匭的選舉奧步,那次他果然勝選了。但隨後不久國民黨索性把台北市改為院轄市,市長改為官派。原來怕選舉輸給黨外人士,竟是台灣設直轄市的由來!

 

在國史館長陳儀深(左)主持的新書發表會中,許信良現身說法,談中壢事件的前因後果。(陳婉真攝)

 

再看1975年12月20日郭雨新的選舉。名列省議會「五虎將」之一的郭雨新,那年67歲,他以「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未已」為口號,提出包括「國會全面改選」、「廢除戒嚴令」、「解除報禁」、「總統及台北市長直接民選」、「釋放政治犯」、「確保言論、出版、集會結社的真正自由」等政見。開票結果他落選了,而他的選區宜蘭竟然出現10萬張的「廢票」;選後宜蘭在修馬路時,竟然挖出一大袋投給郭雨新的選票。

 

開票那天晚上,宜蘭群情激憤,超過兩萬名以上支持者聚集在郭雨新競選總部前,差點造成暴動,國民黨拜託郭雨新出面緩和群眾情緒,人群才慢慢散去。

 

許信良有鑑於歷次投票不公的質疑,最後總是不了了之,桃園縣長選舉投票日當天,他刻意離開桃園,跑到台北市去洗三溫暖,讓國民黨找不到主帥,終於引發暴動。接下來的開票作業國民黨不敢大意,不只是桃園,全國各地的選務人員都小心翼翼,每張票都規規矩矩亮票、唱票。

 

中壢事件當天群眾包圍中壢分局,並將警車推翻的照片。(張富忠攝)

 

那次選舉,不只許信良獲得壓倒性勝利,全台各地黨外人士當選人數超過以往,如省議員邱連輝、林義雄、張俊宏…,縣市長除了許信良之外,台南市蘇南成、台中市曾文坡及高雄縣黃友仁都當選了。

 

台灣選舉史上首次以出書談參選理念的一本書「風雨之聲」,許信良在書中把省議會同事分成職業政客、世家等四大類型,意外引發省議員的圍剿,讓這本書造成大轟動,許信良一夕之間成為全國知名人物。本書為陳婉真幫他整理省議會的發言紀錄,及許信良為什麼要參選桃園縣長等理念宣揚,首開選舉文宣戰之先鋒。

 

早在選前,許信良花了很多時間全台串連,希望鼓舞更多無黨籍或國民黨人勇敢出面參選,他曾親自拜訪邱連輝及蘇南成等人,張俊宏等人更不用說,連彰化縣的白權也表示,許信良曾力勸他脫黨參選彰化縣長,但白權選擇不選,也從此脫離政治圈。

 

像這樣黨外候選人的全島串連,也是以往少見的創舉(雷震組黨最終以重刑伺候收尾),為日後的黨外政團打開一條生路。

 

至於選戰策略方面,許信良放手讓比他更年輕的助選人員發揮創意,除了主打文宣戰,最重要的是打破恐懼氣氛,塑造許信良是被國民黨基層黨工所迫害的形象,對於國民黨中央黨部仍予以尊重,因而發表〈此心長為中國國民黨黨員〉的退黨聲明,以此作為文宣主軸,以縮小打擊面。

 

到了選戰末期,則傾全力鼓舞支持者於投開票日一起保護選票,為了爭取國民黨員的支持,他們不說國民黨作票,反而利用國民黨的反共教育,說只有共產黨才作票,鼓勵支持者發現作票立刻喊打,火燒分局也是在那樣的氛圍下必然的結果。

 

中壢事件過後,許信良成功當選桃園縣長,黨外士氣大振,卻因為國民黨亟欲逮捕黨外人士,並於1979年初逮捕余登發父子,許信良力主黨外團結,一起南下橋頭遊行示威,是戒嚴時期頭一次的街頭示威,許信良更成為國民黨頭號「戰犯」。黨外人士因而於1979年春節集結桃園聲援許信良,為避免造成不必要衝突,許信良要求採柔性抗爭,眾人高舉「恭賀新禧」布旗赴桃園大廟拜拜,祈求國泰民安。當年年底就發生美麗島大逮捕。(陳婉真珍藏)

 

回想70年代戒嚴台灣的政治氛圍,雖然國民黨被逐出聯合國,在外交上一再挫敗,但對內的統治方面,國民黨依舊強勢,誰敢反抗,監牢伺候,沒有人想得到在有生之年能看到國民黨垮台,而國民黨也一再宣稱西方式的民主不適合擁有5千年歷史的中國人世界(當然也包括台灣)。

 

在那種令人窒息的政治氣氛下,許多國民黨的年輕一輩也感不耐,紛紛挺身要求改革,像許信良這種國民黨栽培出來的反抗者,反而更能拿捏對抗的力道;即便我本人雖然幫許信良編輯並出版《風雨之聲》,造成極大轟動,也因當時《中國時報》老闆余紀忠的黨政關係良好,及採訪主任周天瑞的用心化解危機,得以免去牢獄之災,周天瑞先生甚至因而導致被流放異邦,走上不一樣的顚簸人生。

 

這許多當年國民黨內的開明派人士,在台灣由獨裁轉型為民主的政治奇蹟中,他們的勇敢義助,應該被記上一筆。

 

作者簡介

陳婉真,曾擔任《中國時報》記者、美國《美麗島週刊》創辦人、立法委員、國大代表、台灣產業文化觀光推展協會理事長、綠色台灣文教基金會執行長等職務。

她生於彰化縣,從小立志當新聞工作者,台灣師範大學畢業便後順利考進中國時報,仗義執言和使命必達、務實求真的精神,讓她在新聞界以犀利觀點聞名。

她在戒嚴時期挑戰禁忌,即投入政治改革,因此成為黑牢裡的政治犯,但是無畏無懼的堅持理想,不論藍綠執政,從不向威權低頭。

現在是自由撰稿人,想記錄主流媒體忽略的真實台灣故事,挖掘更多因為政權更迭而被埋沒的歷史。

中壢事件改變台灣近代史,也改變很多人的人生。44年後國史館推出中壢事件相關人物訪談錄的新書發表會,主角許信良(左一)和本文作者陳婉真(左二)及周天瑞夫婦合影。

 

作者/陳婉真

 

國史館於12月26日舉辦了本(2021)年度最後一場新書發表會,和前幾次一樣,一次發表兩本書:《中壢事件相關人物訪談錄》以及《奧會模式之形成史料彚編》,限於篇幅,本文只討論前者。

 

中壢事件是指發生於1977年11月19日的五項公職人員選舉,因為投票過程中,群眾質疑舞弊而引發的火燒分局事件。事件的主角是前省議員許信良,他因未獲國民黨提名而參選桃園縣長被開除黨籍,在極度艱困的選戰中,他充分信任年輕人,以有別於以往的選舉模式,打贏了一場漂亮的選戰。

 

中壢事件所引發的連鎖效應至大,誠如國史館館長陳儀深在序中所說,許信良的成功當選,是過去戒嚴時期少見案例,可以說沒有中壢事件,就沒有後來的橋頭遊行、美麗島事件等等一連串的突破與進步;但相較之下,中壢事件無論是史料、研究以及歷史記憶,都遠遜於後來的美麗島事件。而中壢事件的經過,也不為大眾或研究者所知。這是國史館出版這本口述歷史的原因。

 

本書中,國史館總共訪問了包括許信良本人在內共16位受訪者,除了競選幹部外,還包括辯護律師、新聞界、幫許信良出書的出版社負責人、事件時之投開票所人員、許信良的對手之弟、時任桃園地檢署檢察官等人士。時任中國時報的採訪主任周天瑞及記者陳婉真都在訪談名單之列。

 

一般人都知道,發生於1979年的美麗島事件,是影響台灣民主化極重要的事件。雖然說歷史不能重來,但是,如果沒有中壢事件,那麼會不會有美麗島事件,的確令人存疑。

 

我們再往前回顧,國民黨自從在台灣推動選舉以降,沒有一次的選舉公平性不受到質疑的。台灣人一向的印象裡,只要國民黨提名的候選人,幾乎就是當選的保證。偶而遇到較有群眾魅力的黨外候選人如台北市的高玉樹,國民黨會運用一切方法:監控、逮捕助選員或身邊的親友;投票時會暫時停電,以便更換投給自己人占多數選票的票匭;甚或在開票時,命投開票所人員污損對手的選票造成廢票….,各種選舉舞弊手法不一而足。戒嚴時期只要略關心社會事的,幾乎都可以說出長長一串國民黨選舉舞弊的「作票經」。

 

像高玉樹參選台北市長第一次被作票而落選,第二次就在政見會上呼籲選民投票時主動留下來監票,並且要記得帶手電筒,以防止對方停電偷換票匭的選舉奧步,那次他果然勝選了。但隨後不久國民黨索性把台北市改為院轄市,市長改為官派。原來怕選舉輸給黨外人士,竟是台灣設直轄市的由來!

 

在國史館長陳儀深(左)主持的新書發表會中,許信良現身說法,談中壢事件的前因後果。(陳婉真攝)

 

再看1975年12月20日郭雨新的選舉。名列省議會「五虎將」之一的郭雨新,那年67歲,他以「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未已」為口號,提出包括「國會全面改選」、「廢除戒嚴令」、「解除報禁」、「總統及台北市長直接民選」、「釋放政治犯」、「確保言論、出版、集會結社的真正自由」等政見。開票結果他落選了,而他的選區宜蘭竟然出現10萬張的「廢票」;選後宜蘭在修馬路時,竟然挖出一大袋投給郭雨新的選票。

 

開票那天晚上,宜蘭群情激憤,超過兩萬名以上支持者聚集在郭雨新競選總部前,差點造成暴動,國民黨拜託郭雨新出面緩和群眾情緒,人群才慢慢散去。

 

許信良有鑑於歷次投票不公的質疑,最後總是不了了之,桃園縣長選舉投票日當天,他刻意離開桃園,跑到台北市去洗三溫暖,讓國民黨找不到主帥,終於引發暴動。接下來的開票作業國民黨不敢大意,不只是桃園,全國各地的選務人員都小心翼翼,每張票都規規矩矩亮票、唱票。

 

中壢事件當天群眾包圍中壢分局,並將警車推翻的照片。(張富忠攝)

 

那次選舉,不只許信良獲得壓倒性勝利,全台各地黨外人士當選人數超過以往,如省議員邱連輝、林義雄、張俊宏…,縣市長除了許信良之外,台南市蘇南成、台中市曾文坡及高雄縣黃友仁都當選了。

 

台灣選舉史上首次以出書談參選理念的一本書「風雨之聲」,許信良在書中把省議會同事分成職業政客、世家等四大類型,意外引發省議員的圍剿,讓這本書造成大轟動,許信良一夕之間成為全國知名人物。本書為陳婉真幫他整理省議會的發言紀錄,及許信良為什麼要參選桃園縣長等理念宣揚,首開選舉文宣戰之先鋒。

 

早在選前,許信良花了很多時間全台串連,希望鼓舞更多無黨籍或國民黨人勇敢出面參選,他曾親自拜訪邱連輝及蘇南成等人,張俊宏等人更不用說,連彰化縣的白權也表示,許信良曾力勸他脫黨參選彰化縣長,但白權選擇不選,也從此脫離政治圈。

 

像這樣黨外候選人的全島串連,也是以往少見的創舉(雷震組黨最終以重刑伺候收尾),為日後的黨外政團打開一條生路。

 

至於選戰策略方面,許信良放手讓比他更年輕的助選人員發揮創意,除了主打文宣戰,最重要的是打破恐懼氣氛,塑造許信良是被國民黨基層黨工所迫害的形象,對於國民黨中央黨部仍予以尊重,因而發表〈此心長為中國國民黨黨員〉的退黨聲明,以此作為文宣主軸,以縮小打擊面。

 

到了選戰末期,則傾全力鼓舞支持者於投開票日一起保護選票,為了爭取國民黨員的支持,他們不說國民黨作票,反而利用國民黨的反共教育,說只有共產黨才作票,鼓勵支持者發現作票立刻喊打,火燒分局也是在那樣的氛圍下必然的結果。

 

中壢事件過後,許信良成功當選桃園縣長,黨外士氣大振,卻因為國民黨亟欲逮捕黨外人士,並於1979年初逮捕余登發父子,許信良力主黨外團結,一起南下橋頭遊行示威,是戒嚴時期頭一次的街頭示威,許信良更成為國民黨頭號「戰犯」。黨外人士因而於1979年春節集結桃園聲援許信良,為避免造成不必要衝突,許信良要求採柔性抗爭,眾人高舉「恭賀新禧」布旗赴桃園大廟拜拜,祈求國泰民安。當年年底就發生美麗島大逮捕。(陳婉真珍藏)

 

回想70年代戒嚴台灣的政治氛圍,雖然國民黨被逐出聯合國,在外交上一再挫敗,但對內的統治方面,國民黨依舊強勢,誰敢反抗,監牢伺候,沒有人想得到在有生之年能看到國民黨垮台,而國民黨也一再宣稱西方式的民主不適合擁有5千年歷史的中國人世界(當然也包括台灣)。

 

在那種令人窒息的政治氣氛下,許多國民黨的年輕一輩也感不耐,紛紛挺身要求改革,像許信良這種國民黨栽培出來的反抗者,反而更能拿捏對抗的力道;即便我本人雖然幫許信良編輯並出版《風雨之聲》,造成極大轟動,也因當時《中國時報》老闆余紀忠的黨政關係良好,及採訪主任周天瑞的用心化解危機,得以免去牢獄之災,周天瑞先生甚至因而導致被流放異邦,走上不一樣的顚簸人生。

 

這許多當年國民黨內的開明派人士,在台灣由獨裁轉型為民主的政治奇蹟中,他們的勇敢義助,應該被記上一筆。

 

作者簡介

陳婉真,曾擔任《中國時報》記者、美國《美麗島週刊》創辦人、立法委員、國大代表、台灣產業文化觀光推展協會理事長、綠色台灣文教基金會執行長等職務。

她生於彰化縣,從小立志當新聞工作者,台灣師範大學畢業便後順利考進中國時報,仗義執言和使命必達、務實求真的精神,讓她在新聞界以犀利觀點聞名。

她在戒嚴時期挑戰禁忌,即投入政治改革,因此成為黑牢裡的政治犯,但是無畏無懼的堅持理想,不論藍綠執政,從不向威權低頭。

現在是自由撰稿人,想記錄主流媒體忽略的真實台灣故事,挖掘更多因為政權更迭而被埋沒的歷史。

加入好友
優傳媒 版權所有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著作權與轉載授權 / 合作夥伴 / 法律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