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子隨筆》當心,這是一首反詩! - umedia 優傳媒  

新聞 / 百家爭鳴
薛子隨筆》當心,這是一首反詩!
2021-11-23 07:00:00
A+
A
A-

經過曹不語的善意説明,我終於認識到,《約客》這首詩,確實違反了《國安法》,是首“反詩”--咳,政府怎麼對付,我都支持 ! (圖/取自網路)

 

作者/薛中鼎 

 

南宋詩人趙師秀,有首《約客》詩,詩如下:

 

“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閒敲棋子落燈花。”

 

六月的中上旬,江南梅子成熟,正值採收期。此時經常天天綿綿細雨,人稱 “梅雨” 時節。

 

因為是雨水綿綿,導致了衣物、食品經常會發霉,所以梅雨又有一個別名,叫做 “霉雨”。

 

詩名《約客》,點出這首詩的主題,是在描述與朋友相約,久候等待的心情。

 

前兩句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描述了《約客》是在梅雨綿綿的季節,窗外是遍處蛙聲,此起彼落。

 

後兩句 “有約不來過夜半,閒敲棋子落燈花”,描述了已到夜半,朋友依然遲遲未至,自己百無聊賴,只好閒敲棋子,靜看燈花跌落。

 

也許,詩人是靜靜的每看著一朵燈花跌落,就閒閒的輕敲一下棋子。閒敲棋子與燈花跌落,兩者之間,在漫長的等待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一個穩定的節奏對應。

 

這首詩,讀起來的感覺,很空靈。窗外綿綿梅雨,耳畔處處蛙鳴,在茫茫的等待中,閑敲棋子,呼應著燈花漸次跌落於燈油之中。油盡燈枯了,會再添加燈油,換了燈蕊,繼續等待。

 

也許詩人正在雨聲蛙鳴之中,享受著等待的感覺。也許詩人在等待的過程中,可以不斷的回味重溫,與這位朋友相交的,美好的前塵往事。

 

南宋詩的特色,就像這首《約客》詩,沒有唐朝的豪邁進取,不如北宋的開朗大度。但是南宋詩,玩賞生活中的質感,品味內心的觸動,綿延細緻。

 

中國不同朝代的文學特色,反映了不同朝代的盛衰格局。朝代格局,影響其民心思維,而民心思維的脈動,又會投射在當代的文學與輿論作品之中。所以朝代盛衰與當朝文學特色,兩者之間,是互相折射激盪的。

 

-----

 

我的好友曹不語,相信運數之學,對於政治變化,感覺敏銳。曹不語平常不多言,言之則必有其深意。他韜光隱晦,大隱隱於市,本名不爲人知,我都叫他 “曹不語”。

 

這天,曹不語約了我面談。一見面,他就開門見山的説:

 

“薛子,你跟我提過的那首《約客》詩,你要注意一下, 這首詩會出問題的,風向不對了。” 説話之前,他還四方張望了一下,免得隔墻有耳。許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吧。
 

“風向不對?這是南宋的詩呢。” 我説。

 

“我得到消息,台灣檢調單位已經注意到,這是一首《反詩》,你要小心。” 曹不語說。

 

“哦?”

 

“你想想,霉雨綿綿,蛙聲處處,這豈不是不愛台灣,在罵台灣人嗎?”

 

“《有約不來過夜半》,是不是在等解放軍進城呢?是不是在想,解放軍怎麽老不來呢?”

 

“《閒敲棋子落燈花》,是不是在晚上偷發電報,傳遞情報?” 曹不語説話的時候,還刻意用食指與中指,交差敲打了幾下桌面。

 

“哎喲。”我不禁驚呼,經他一說,確有道理。

 

“這首詩違反《國安法》,很快就要被禁了。”

 

“不會吧,台灣現在知道這首詩的人,不到萬分之一。再過幾年,就不到十萬分之一了。有什麽好禁的?”我説。

 

“你以爲不會被禁的,不都是被禁了嗎? 我問你,中天新聞台有沒有被禁?”

 

“還有,《約客》詩的作者趙師秀,快要成爲通緝犯了。”

 

“不會吧?趙師秀是宋朝人。”我説。

 

“宋朝不是中國的朝代嗎?只要是違反《國安法》,與中國有關,管你那一朝,統統要抓。”

 

“有位控訴台灣賈伯斯的彭文正先生,不就是要被通緝了嗎?”曹不語繼續説。

 

“他在美國,會遣送回台灣嗎?我們不是一直强調《反送中》嗎?”我有些疑惑。

 

“台灣政府《反送中》,但是絕對不會《反送台》。政府說過了,台灣人氣質好。因為氣質好,不論政府説什麽,做什麽,都是對的。如果你有疑惑,你就是錯的。”

 

“老曹,你不要亂説,你沒吃萊豬吧。”

 

“我説的全是正在發生的事情。你真的要多多注意。”

 

我看著他,很能理解他的善意。

 

最後,曹不語放鬆了表情,笑了笑,對我説:

 

“退一步講,就算我亂説,這個政府的每個高官,每天都在亂説,難道我就不能亂説嗎?”

 

“台灣的將領,以爲西漢東漢,南宋北宋都是同時並存的。台灣政府下令,通緝宋朝寫《反詩》的趙師秀,很合情理。”

 

“抓不到真的趙師秀,就抓個經常發表異議的人,先限制他出境一年再説吧。這不是已有先例了嗎?你要小心爲好。”曹不語再度告誡,不像是在開玩笑。

 

經過曹不語的善意説明,我終於認識到,曹不語的辯證清晰。《約客》這首詩,確實違反了《國安法》,是首“反詩”。我查了趙師秀的個人資料,他是宋太祖趙匡胤的八世孫。既然趙師秀是對岸“中國”的封建餘孽,有朝一日,被我們氣質高貴的台灣政府通緝,我當然是非常理解,而且一定會盡力支持的。

 

“不語,謝謝你的提醒與解說,我會注意的。”

 

我再度充滿敬意,向曹不語表示我的感激之忱。

 

作者簡介

薛中鼎,大學讀理科,有比較嚴格的邏輯訓練,後來在政大讀企管碩士,美國讀管理科學博士。

大約有北方遊牧民族的基因,所以換了些不同的工作領域,在美國、北京與台灣都生活多年。雖然“遊牧”四方, 對於中國文學與歷史,尤其是文學與歷史的關聯性,以及歷史變遷的邏輯性,一直有濃厚的興趣。喜歡嘗試著以百年後歷史學家的角度,來分析探討當下的現象與問題。

經過曹不語的善意説明,我終於認識到,《約客》這首詩,確實違反了《國安法》,是首“反詩”--咳,政府怎麼對付,我都支持 ! (圖/取自網路)

 

作者/薛中鼎 

 

南宋詩人趙師秀,有首《約客》詩,詩如下:

 

“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閒敲棋子落燈花。”

 

六月的中上旬,江南梅子成熟,正值採收期。此時經常天天綿綿細雨,人稱 “梅雨” 時節。

 

因為是雨水綿綿,導致了衣物、食品經常會發霉,所以梅雨又有一個別名,叫做 “霉雨”。

 

詩名《約客》,點出這首詩的主題,是在描述與朋友相約,久候等待的心情。

 

前兩句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描述了《約客》是在梅雨綿綿的季節,窗外是遍處蛙聲,此起彼落。

 

後兩句 “有約不來過夜半,閒敲棋子落燈花”,描述了已到夜半,朋友依然遲遲未至,自己百無聊賴,只好閒敲棋子,靜看燈花跌落。

 

也許,詩人是靜靜的每看著一朵燈花跌落,就閒閒的輕敲一下棋子。閒敲棋子與燈花跌落,兩者之間,在漫長的等待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一個穩定的節奏對應。

 

這首詩,讀起來的感覺,很空靈。窗外綿綿梅雨,耳畔處處蛙鳴,在茫茫的等待中,閑敲棋子,呼應著燈花漸次跌落於燈油之中。油盡燈枯了,會再添加燈油,換了燈蕊,繼續等待。

 

也許詩人正在雨聲蛙鳴之中,享受著等待的感覺。也許詩人在等待的過程中,可以不斷的回味重溫,與這位朋友相交的,美好的前塵往事。

 

南宋詩的特色,就像這首《約客》詩,沒有唐朝的豪邁進取,不如北宋的開朗大度。但是南宋詩,玩賞生活中的質感,品味內心的觸動,綿延細緻。

 

中國不同朝代的文學特色,反映了不同朝代的盛衰格局。朝代格局,影響其民心思維,而民心思維的脈動,又會投射在當代的文學與輿論作品之中。所以朝代盛衰與當朝文學特色,兩者之間,是互相折射激盪的。

 

-----

 

我的好友曹不語,相信運數之學,對於政治變化,感覺敏銳。曹不語平常不多言,言之則必有其深意。他韜光隱晦,大隱隱於市,本名不爲人知,我都叫他 “曹不語”。

 

這天,曹不語約了我面談。一見面,他就開門見山的説:

 

“薛子,你跟我提過的那首《約客》詩,你要注意一下, 這首詩會出問題的,風向不對了。” 説話之前,他還四方張望了一下,免得隔墻有耳。許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吧。
 

“風向不對?這是南宋的詩呢。” 我説。

 

“我得到消息,台灣檢調單位已經注意到,這是一首《反詩》,你要小心。” 曹不語說。

 

“哦?”

 

“你想想,霉雨綿綿,蛙聲處處,這豈不是不愛台灣,在罵台灣人嗎?”

 

“《有約不來過夜半》,是不是在等解放軍進城呢?是不是在想,解放軍怎麽老不來呢?”

 

“《閒敲棋子落燈花》,是不是在晚上偷發電報,傳遞情報?” 曹不語説話的時候,還刻意用食指與中指,交差敲打了幾下桌面。

 

“哎喲。”我不禁驚呼,經他一說,確有道理。

 

“這首詩違反《國安法》,很快就要被禁了。”

 

“不會吧,台灣現在知道這首詩的人,不到萬分之一。再過幾年,就不到十萬分之一了。有什麽好禁的?”我説。

 

“你以爲不會被禁的,不都是被禁了嗎? 我問你,中天新聞台有沒有被禁?”

 

“還有,《約客》詩的作者趙師秀,快要成爲通緝犯了。”

 

“不會吧?趙師秀是宋朝人。”我説。

 

“宋朝不是中國的朝代嗎?只要是違反《國安法》,與中國有關,管你那一朝,統統要抓。”

 

“有位控訴台灣賈伯斯的彭文正先生,不就是要被通緝了嗎?”曹不語繼續説。

 

“他在美國,會遣送回台灣嗎?我們不是一直强調《反送中》嗎?”我有些疑惑。

 

“台灣政府《反送中》,但是絕對不會《反送台》。政府說過了,台灣人氣質好。因為氣質好,不論政府説什麽,做什麽,都是對的。如果你有疑惑,你就是錯的。”

 

“老曹,你不要亂説,你沒吃萊豬吧。”

 

“我説的全是正在發生的事情。你真的要多多注意。”

 

我看著他,很能理解他的善意。

 

最後,曹不語放鬆了表情,笑了笑,對我説:

 

“退一步講,就算我亂説,這個政府的每個高官,每天都在亂説,難道我就不能亂説嗎?”

 

“台灣的將領,以爲西漢東漢,南宋北宋都是同時並存的。台灣政府下令,通緝宋朝寫《反詩》的趙師秀,很合情理。”

 

“抓不到真的趙師秀,就抓個經常發表異議的人,先限制他出境一年再説吧。這不是已有先例了嗎?你要小心爲好。”曹不語再度告誡,不像是在開玩笑。

 

經過曹不語的善意説明,我終於認識到,曹不語的辯證清晰。《約客》這首詩,確實違反了《國安法》,是首“反詩”。我查了趙師秀的個人資料,他是宋太祖趙匡胤的八世孫。既然趙師秀是對岸“中國”的封建餘孽,有朝一日,被我們氣質高貴的台灣政府通緝,我當然是非常理解,而且一定會盡力支持的。

 

“不語,謝謝你的提醒與解說,我會注意的。”

 

我再度充滿敬意,向曹不語表示我的感激之忱。

 

作者簡介

薛中鼎,大學讀理科,有比較嚴格的邏輯訓練,後來在政大讀企管碩士,美國讀管理科學博士。

大約有北方遊牧民族的基因,所以換了些不同的工作領域,在美國、北京與台灣都生活多年。雖然“遊牧”四方, 對於中國文學與歷史,尤其是文學與歷史的關聯性,以及歷史變遷的邏輯性,一直有濃厚的興趣。喜歡嘗試著以百年後歷史學家的角度,來分析探討當下的現象與問題。

加入好友
優傳媒 版權所有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著作權與轉載授權 / 合作夥伴 / 法律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