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歲正值壯年。一個國家硬性規定壯年人口退休,將流失有經驗有專業的工作人士。「壯世代」可以推動工作機構聘人,不以年齡來考量,而以專業知識及健康體能來決定。(圖/取自網路)
作者/莊淇銘
有同學看到關於「壯世代」的報導,問說:甚麼是「壯世代」? 「壯世代」可以為台灣社會做甚麼?跟同學說:「壯世代」泛指進入六旬年紀,到超過一百歲的人瑞。在農業社會用天干和地支相互配合來紀年,六十年爲一花甲,故稱六十歲為「花甲之年」或「花甲老翁」 。
同學說:現在,六十歲很平常,為什麼稱「花甲老翁」?回同學:由於農業社會醫療及科技落後,平均壽命低於六十,是以,人到了60歲,已經是相當高齡,除了身體機能會下降,頭髮也會變的花白。但是,在當今的社會,平均壽命達81,「壯世代」中,活到九十多歲者大有人在。因此,農業社會的「花甲老翁」在壯世代中屬於「花甲青年」。「壯世代」可以為台灣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將農業社會的稱呼重新命名適用於當今社會。
同學說:「壯世代」這名稱就是將農業社會稱的「老翁、老嫗」,改稱成「壯世代」。稱「老翁、老嫗」是邁向餘生,稱「壯世代」則是正直壯年,擁有無窮的未來。跟同學說:改變名稱後就會改變價值觀,改變價值觀,就會改變行為。從消極改變成積極,就會對社會產生貢獻。
「壯世代」擁有著台灣社會重要的財富及人脈,如果從「退休好好休息」,改成「持續工作開創」,那將為台灣帶來重大的商機與活力。除此之外,「壯世代」還可以推動「終身健康」跟「終身工作」,如推動成功,必將對台灣做出更巨大的貢獻。
同學問:為什麼推動「終身健康」跟「終身工作」,會對台灣做出更巨大的貢獻?回同學:台灣人口結構已變成倒金字塔,少數人繳稅照護多數人,必然無法支撐過久。其次,台灣人民平均壽命約81歲,臨終前平均臥床約9年。光臥床就9年,臥床前的健康必然不佳。這樣的健康狀況,及人口結構,政府的健保跟長照經費將無法永續經營。如果政府延續工業社會舊思維,用增加稅收來解決問題,將無法解決新時代的問題。事實上,衛福部已宣布長照經費再六年破產,而為了降低健保財務缺口,全國五大醫院團體,已採取新醫療措施,開始團結自救。
解決健保及長照不能永續的問題,首先,要讓看病的醫療給付支出低於健保收入;其次,要讓長照被照護的九年減少到可以承受的地步。芬蘭跟奧地利早就力推國民應健康自主到臨終前的「兩個星期」。日本則立METABO法,強制國人自我健康管理。因為,只有大多數國民的「終身健康」,維持到生命終點前兩周或一個月,才能徹底解決健保及長照不能永續的問題。
「壯世代」最有資格推動「終身健康」,因為以「壯世代」的年齡,如果盡力讓自己健康,那就是所有年齡層的榜樣。同學說:沒錯!老師每天走一萬步,跟老師打球時,發現老師的速度、勁道,都跟年輕人差不多。跟同學說:是以,如果每個人,做好自我健康管理,活出青春與健康,除了是自己的福氣,同時也可減輕家庭、社會及國家的負擔,讓健保及長照得以永續經營。
同學再問:那如何推動「終身工作」??不是屆齡就要退休嗎?回同學說:屆齡退休是工業社會的思維。退休年齡目前是65,可是,現在65歲正值壯年。一個國家硬性規定壯年人口退休,將流失有經驗有專業的工作人士,這是社會及國家的損失。「壯世代」可以推動工作機構聘人,不以年齡多少來考量,而是以個人的專業知識及健康體能來決定。試問,即使80歲,只要專業及體能都良好,且又有意願,為何不能繼續工作?再試問,工作量巨大的總統及縣市長都沒有年齡限制,為甚麼一般工作要限制退休年齡?準此,如果一個人有能力又有意願工作,法律制度不應該限制其工作權利。
知名鳥蟲體畫家趙慕鶴,60歲起持續擔任志工,90歲取得學士,在社區當講師,97歲拿到碩士學位,100歲時,其鳥蟲體書法被大英博物館收藏,101歲到香港發表新書,成為暢銷書作家,其工作領域又多了一個「作家」。趙慕鶴是我的學生,上過過我多次課,每次上課都精神奕奕。我在他身上看到「終身健康」跟「終身工作」的「典範」。
同學說:的確,「壯世代」如推動「終身健康」跟「終身工作」,一定會對個人及台灣社會產生相當大的貢獻!
作者簡介
莊淇銘,國立成功大學環境工程學士、美國俄亥俄大學電腦碩士、美國路易絲安娜大學電腦博士。現任中華詩詞藝術協會名譽理事長、智多新協會會長、台北市研考會委員、台北縣資訊會委員、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授。
自小成長不愛讀書,翹課離家出走是家常便飯。高中上夜校,大學考三次,最後終於考上成大。當兵期間,頓悟學習重要性,真正開始收心學習。
擔任過開南大學創校校長、高雄市立空大校長,以及國立台北教育大學三校校長、考試院典試委員、中華民國多媒體英語學會理事長、中華民國跆拳道協會榮譽理事長。
45歲開始鑽研快速學習法,致力於學習效率研究,每年受邀演講場次200場以上, 專業知識領域達23種之多。除了是電腦專家外,可以講10種語言,是語言專家、社會觀察家、創新思考、生命教育、生死學及兩性關係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