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煥智維新觀點》把公投當毒蛇猛獸──新威權復辟! - umedia 優傳媒  

新聞 / 百家爭鳴
蘇煥智維新觀點》把公投當毒蛇猛獸──新威權復辟!
2021-11-04 07:07:00
A+
A
A-

從拒絕公平討論到極力打壓公投推動者,正突顯蔡英文政府將過去神聖的公投,視為毒蛇猛獸。讓人擔心,台灣正在走向新威權復辟的道路 !(圖/取自網路)

 

作者/蘇煥智

 

回顧台灣的民主化歷程,無論是在政治運動上,還是社會運動上,公民投票都對人民主權意識的開啟,發生過很大的啟蒙及催化作用。它更是「打赤腳、穿草鞋」的黨外時代及民進黨草創階段,凝聚國民民主力量,對抗國民黨威權統治的神聖武器。

 

一、公民投票原是民進黨的神主牌:

台灣民主運動史上,第一次出現公民投票的訴求,在1983年,由黨外中央後援會提出:「台灣前途應由台灣住民共同決定,確立民主自決的原則」。令人印象更深刻的是,1999年那堂堂標舉在民進黨台獨前途決議文當中的:「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國家,任何有關獨立現象的更動,必須經由台灣全體住民以公民投票方式決定」。

 

在在顯示,公民投票,一直都是民進黨所倡議的主權在民的神聖權利,也是民進黨的神主牌之一。

 

二、201712月修法打破鳥籠公投:

終於在2004年,開始實施公民投票法,但因公投的通過門檻相當高,除需有50%的投票率,更要有50%之同意票才算通過,因此被民進黨評為難以實行的「鳥籠公投」。

 

於是,2017年12月,立法院通過修正公投法,大幅降低公投限制:提案門檻從總統副總統選舉人總數5/1000,調降到1/10000;連署門檻從5%降到1.5%;通過門檻則從選舉人總數1/2(50%)降為1/4(25%),且有效同意票超過不同意票。經此大幅降低公投門檻後,2018年11月24日中華民國第一次產生通過的公民提案。

 

三、2018年底公投綁大選,綠營認係敗選原因,乃推動修法脫鈎:

2018年年底九合一選舉綁公投,當時公投案多達10案,提案領銜人及團體分別來自中國國民黨、下一代幸福聯盟、前奧運國手(紀政領銜)、婚姻平權公投推動小組、以核養綠缺電公民自救會,議題涵蓋環保、能源、性別平權以及體育外交等。

 

由於公投案件多,再加上投票所動線事先規劃失當,導致大排長龍。甚至投票時間結束後,仍然未完成投票,不得不延長投票時間。形成一邊開票、一邊仍在投票的荒謬景觀。台北市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投票結果十案公投中有七案通過,三案不通過。通過的公投案包括反空污、反燃煤、反核食、反同議題(即愛家公投:確立民法婚姻定義為一男一女、反對性別平等教育中於國中小階段實施同志教育、專法處理同性共同生活)和以核養綠。

 

民進黨事後檢討認為,此次九合一選舉綁公投是造成民進黨敗選的主要原因。乃假藉投票所紊亂的理由,在2019年6月推動修法,規定自民國110年起,每兩年舉行一次公投,並定8月第四個星期六為公民投票日。使公投與大選脫鉤。

 

四、從神聖權利到毒蛇猛獸:

2018年年底九合一選舉,綠營大敗,綠營不思檢討其執政無能及霸道,違背民意,卻歸咎於因公投案激發人民對執政綠營的不滿所致,自此視公投案為大選的毒蛇猛獸!為了減少執政黨選票的流失,乃不顧公投綁大選是全球大多數國家的通例,於2019年6月強勢推動修法,將公投與大選脫鉤。此一作法,讓人民不能在大選時行使公投權,大開民主倒車。

 

五、以總統選戰規格,政權保衛戰的架勢,迎戰四大公投案:

連同這次的四大公投,台灣總共實施了20次的全國性公民投票。以往的公投案多涉及政治意識型態,這次的四個公投案(無論大潭觀塘工業港、反對萊豬、公投綁大選、重啓核四)則多屬民生、經濟、能源、公民權行使的公共政策。在台灣政治史上,可謂首次如此聚焦於公共政策的討論,無疑是具有時代意義的公投里程碑。同時,這次公投與大選脫鈎,連署成案已屬不易;加以預期投票率不會太高,最終能否成立也面臨重重挑戰。明白顯示,此次的公投行動,對台灣的民主深化與成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其中反對萊豬、反對大潭觀塘工業港(保護藻礁)、公投綁大選,這三項公投案無一不是民進黨過去一貫的主張,所以支持此三項公投案,正完全符合民主的初衷。然而如今民進黨執政,換了屁股就換了腦袋,昨是今非,説話不算話,自己打臉過去的堅持。照道理應該道歉謝罪!

 

可怪的是,民進黨不但不道歉謝罪,竟對支持的社運團體、民間公民社會力量例如潘忠政老師蘇偉碩醫師等,刻意予以妖魔化;不但抹紅抹黑,並口口聲聲污衊他們是「來亂的」、「包藏禍心」。

 

尤有甚者,民進黨更且啟動總統選戰的規格,拉開政權保衛戰的架勢,迎戰四大公投案。不但動用政府各部會的行銷預算,動用網軍大作梗圖,更動用5800多萬準備辦100場的造勢説明會。

 

六、公投本是理性對話的契機,卻淪為輸贏不擇手段的鬥爭:

公投本是台灣民主深化的指標,尊重人民的自由選擇,是台灣民主另一個成熟的典範。這次四個公投案都事關公共政策,正應提供一個公平的討論平台,讓正反雙方公開辯論,暢所欲言。我們不懂,為什麼不開放公共電視台作為公共政策討論、辯論的平台,這不正是當年公視成立的重要使命之一嗎?

 

蔡英文政府不但不提供充分辯論、理性討論的平台,反而動用國家資源,以實力不對等的宣傳,把反萊豬、反大潭觀塘工業區的主張皆片面抹紅、抹黑。並製造假消息,把「反萊豬誣為「反美豬」!把反萊豬者等同「反美」!大有將反萊豬當作阻礙台灣加入「CPTPP」(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展協定)的罪魁禍首之勢。問題是,美國根本不是CPTPP成員國,而拜登政府尚未考慮加入CPTPP。台灣的公投,如此缺乏理性討論、多元包容,追求公民社會的理想;已活生生淪爲,執政者只顧輸贏、不擇手段的一場惡劣鬥爭了!

 

從拒絕公平討論到極力打壓公投推動者,正突顯蔡英文政府將過去神聖的公投,視為毒蛇猛獸。讓人擔心,台灣正在走向新威權復辟的道路。

 

作者簡介

蘇煥智,前台南縣長,曾任第二、三、四屆立法委員。台大物理系肄業,台大法律系畢業,輔大法研所碩士。現為台灣維新召集人,大員法律事務所律師。

從拒絕公平討論到極力打壓公投推動者,正突顯蔡英文政府將過去神聖的公投,視為毒蛇猛獸。讓人擔心,台灣正在走向新威權復辟的道路 !(圖/取自網路)

 

作者/蘇煥智

 

回顧台灣的民主化歷程,無論是在政治運動上,還是社會運動上,公民投票都對人民主權意識的開啟,發生過很大的啟蒙及催化作用。它更是「打赤腳、穿草鞋」的黨外時代及民進黨草創階段,凝聚國民民主力量,對抗國民黨威權統治的神聖武器。

 

一、公民投票原是民進黨的神主牌:

台灣民主運動史上,第一次出現公民投票的訴求,在1983年,由黨外中央後援會提出:「台灣前途應由台灣住民共同決定,確立民主自決的原則」。令人印象更深刻的是,1999年那堂堂標舉在民進黨台獨前途決議文當中的:「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國家,任何有關獨立現象的更動,必須經由台灣全體住民以公民投票方式決定」。

 

在在顯示,公民投票,一直都是民進黨所倡議的主權在民的神聖權利,也是民進黨的神主牌之一。

 

二、201712月修法打破鳥籠公投:

終於在2004年,開始實施公民投票法,但因公投的通過門檻相當高,除需有50%的投票率,更要有50%之同意票才算通過,因此被民進黨評為難以實行的「鳥籠公投」。

 

於是,2017年12月,立法院通過修正公投法,大幅降低公投限制:提案門檻從總統副總統選舉人總數5/1000,調降到1/10000;連署門檻從5%降到1.5%;通過門檻則從選舉人總數1/2(50%)降為1/4(25%),且有效同意票超過不同意票。經此大幅降低公投門檻後,2018年11月24日中華民國第一次產生通過的公民提案。

 

三、2018年底公投綁大選,綠營認係敗選原因,乃推動修法脫鈎:

2018年年底九合一選舉綁公投,當時公投案多達10案,提案領銜人及團體分別來自中國國民黨、下一代幸福聯盟、前奧運國手(紀政領銜)、婚姻平權公投推動小組、以核養綠缺電公民自救會,議題涵蓋環保、能源、性別平權以及體育外交等。

 

由於公投案件多,再加上投票所動線事先規劃失當,導致大排長龍。甚至投票時間結束後,仍然未完成投票,不得不延長投票時間。形成一邊開票、一邊仍在投票的荒謬景觀。台北市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投票結果十案公投中有七案通過,三案不通過。通過的公投案包括反空污、反燃煤、反核食、反同議題(即愛家公投:確立民法婚姻定義為一男一女、反對性別平等教育中於國中小階段實施同志教育、專法處理同性共同生活)和以核養綠。

 

民進黨事後檢討認為,此次九合一選舉綁公投是造成民進黨敗選的主要原因。乃假藉投票所紊亂的理由,在2019年6月推動修法,規定自民國110年起,每兩年舉行一次公投,並定8月第四個星期六為公民投票日。使公投與大選脫鉤。

 

四、從神聖權利到毒蛇猛獸:

2018年年底九合一選舉,綠營大敗,綠營不思檢討其執政無能及霸道,違背民意,卻歸咎於因公投案激發人民對執政綠營的不滿所致,自此視公投案為大選的毒蛇猛獸!為了減少執政黨選票的流失,乃不顧公投綁大選是全球大多數國家的通例,於2019年6月強勢推動修法,將公投與大選脫鉤。此一作法,讓人民不能在大選時行使公投權,大開民主倒車。

 

五、以總統選戰規格,政權保衛戰的架勢,迎戰四大公投案:

連同這次的四大公投,台灣總共實施了20次的全國性公民投票。以往的公投案多涉及政治意識型態,這次的四個公投案(無論大潭觀塘工業港、反對萊豬、公投綁大選、重啓核四)則多屬民生、經濟、能源、公民權行使的公共政策。在台灣政治史上,可謂首次如此聚焦於公共政策的討論,無疑是具有時代意義的公投里程碑。同時,這次公投與大選脫鈎,連署成案已屬不易;加以預期投票率不會太高,最終能否成立也面臨重重挑戰。明白顯示,此次的公投行動,對台灣的民主深化與成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其中反對萊豬、反對大潭觀塘工業港(保護藻礁)、公投綁大選,這三項公投案無一不是民進黨過去一貫的主張,所以支持此三項公投案,正完全符合民主的初衷。然而如今民進黨執政,換了屁股就換了腦袋,昨是今非,説話不算話,自己打臉過去的堅持。照道理應該道歉謝罪!

 

可怪的是,民進黨不但不道歉謝罪,竟對支持的社運團體、民間公民社會力量例如潘忠政老師蘇偉碩醫師等,刻意予以妖魔化;不但抹紅抹黑,並口口聲聲污衊他們是「來亂的」、「包藏禍心」。

 

尤有甚者,民進黨更且啟動總統選戰的規格,拉開政權保衛戰的架勢,迎戰四大公投案。不但動用政府各部會的行銷預算,動用網軍大作梗圖,更動用5800多萬準備辦100場的造勢説明會。

 

六、公投本是理性對話的契機,卻淪為輸贏不擇手段的鬥爭:

公投本是台灣民主深化的指標,尊重人民的自由選擇,是台灣民主另一個成熟的典範。這次四個公投案都事關公共政策,正應提供一個公平的討論平台,讓正反雙方公開辯論,暢所欲言。我們不懂,為什麼不開放公共電視台作為公共政策討論、辯論的平台,這不正是當年公視成立的重要使命之一嗎?

 

蔡英文政府不但不提供充分辯論、理性討論的平台,反而動用國家資源,以實力不對等的宣傳,把反萊豬、反大潭觀塘工業區的主張皆片面抹紅、抹黑。並製造假消息,把「反萊豬誣為「反美豬」!把反萊豬者等同「反美」!大有將反萊豬當作阻礙台灣加入「CPTPP」(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展協定)的罪魁禍首之勢。問題是,美國根本不是CPTPP成員國,而拜登政府尚未考慮加入CPTPP。台灣的公投,如此缺乏理性討論、多元包容,追求公民社會的理想;已活生生淪爲,執政者只顧輸贏、不擇手段的一場惡劣鬥爭了!

 

從拒絕公平討論到極力打壓公投推動者,正突顯蔡英文政府將過去神聖的公投,視為毒蛇猛獸。讓人擔心,台灣正在走向新威權復辟的道路。

 

作者簡介

蘇煥智,前台南縣長,曾任第二、三、四屆立法委員。台大物理系肄業,台大法律系畢業,輔大法研所碩士。現為台灣維新召集人,大員法律事務所律師。

加入好友
優傳媒 版權所有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著作權與轉載授權 / 合作夥伴 / 法律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