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貞昌辱罵鄭麗文的事件,證明蘇貞昌缺乏民主素養 ;而蔡其昌坐視立法委員受辱,足以顯示,在民進黨的觀念裡,民進黨的利益大過國家體制。在民進黨執政下的台灣,有什麼資格誇耀自由民主 ? (圖/取自網路)
作者/孫恭正
行政院長蘇貞昌因為在立法院答詢不出立法委員鄭麗文的質詢,憤而辱罵鄭麗文「不要臉」,此舉引發社會議論。行政院長在國會殿堂做出這樣的行為,究竟羞辱的是鄭麗文,還是中華民國的民主呢?聖經傳道書說「日光之下並無新事」,但蘇貞昌此舉之離譜程度,就連軍閥時期的北洋政府也幹不出來。
民國肇建,孫中山為求早日統一,將大總統的職位讓給袁世凱,袁世凱所提名任命的國務總理如唐紹儀、陸徵祥、趙秉鈞等,這些無論文官或軍閥出身的人,即便與國會不睦,也不敢在國會殿堂辱罵國會議員。蘇貞昌好大的官威,侵門踏戶在立法院辱罵立法委員,而主持會議的立法院副院長蔡其昌,對此離譜行徑充耳不聞,毫無表示,總統蔡英文竟還力挺蘇貞昌。筆者認為此事件羞辱的不是鄭麗文,而是台灣的民主政治!
立法委員在國會代表人民質詢行政官員,既是本分也是職責所在,即使言詞激烈也無可厚非。過去民進黨在野時杯葛議事運作的作為,比起現在的國民黨,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反觀現在的民進黨,利用人數優勢,為行政機關護航,立法院形同橡皮圖章,使立法院替人民監督政府施政的功能蕩然無存。這難道是我們引以為傲的民主嗎?
民國二年,當時國民政府設有參、眾兩院,議員以國民黨人數居多,此外尚有共和黨、民主黨與統一黨。其中統一黨為袁世凱所收買,專為行政機構護航,後來統一黨、共和黨與民主黨合而為一,成立「進步黨」,專門在國會協助政府對抗國民黨。甚至國會開議時,進步黨全員缺席,造成人數不足無法開會,致使行政機關為所欲為,無人監督。
這樣的場景和當前的台灣無比相似,我們還能相信民進黨口中所吹噓的民主嗎?如此看來,果然日光之下並無新事。
由於袁世凱口稱民主共和,實則獨裁專制,使革命的成果毀於旦夕,故孫中山、黃興不得已發起「二次革命」,國家再度陷入戰亂之中。究其原因,只是為了一人一黨之私而已。「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如今的台灣難道民進黨要逼著人民走向當年的老路嗎?
鄭麗文曾參與「野百合學運」,後加入民進黨,並擔任民進黨青年部副主任,更代表民進黨當選國大代表,於2002年退出民進黨。由於鄭麗文曾是民進黨員,因此蘇貞昌痛罵鄭麗文是「叛徒」。筆者試想,如果只因為曾經是民進黨就要被罵成是叛徒,那麼民進黨和黑幫有何不同?難道加入民進黨就不能「改過自新」,只能「同流合汙」嗎?如果民進黨真是一個主張自由民主的政黨,那又怎麼會對於離開的同志惡言相向呢?究竟是民進黨本來就具有黑幫特質?抑或是蘇貞昌個人缺乏民主素養與道德修為?
筆者認為,無論如何行政首長都不能在國會殿堂辱罵民意代表,在民主政體下,人民才是國家的主人,政府官員則是公僕。民意代表是代表「主人」監督公僕的,試問僕人可以辱罵主人嗎?蘇貞昌辱罵鄭麗文的事件,證明蘇貞昌缺乏民主素養 ;而蔡其昌坐視立法委員受辱,足以顯示,在民進黨的觀念裡,民進黨的利益大過國家體制。在民進黨執政下的台灣,有什麼資格誇耀自由民主?
作者簡介
孫恭正,退伍軍人,東吳大學會計研究所碩士,曾任證券專業經理人,北京中律縱橫副總經理,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