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時常鬧水災,但災情的嚴重與否,除了天災本身的原因之外,很大程度上來自人禍。而這個人禍,就是政治鬥爭,乃有所謂「水災政治」。
作者/梁東屏
由於受熱帶風暴「電母」(Dianmu)的影響,泰國北部、東北和中部地區自九月二十三日以來就持續出現強降雨,全國七十七個府中有三十三個爆發洪澇;至今為止,已經至少九人遇難,三十萬戶受災。泰國當局預測,下周又將有兩股熱帶風暴登陸,帶來另一輪強降雨,有不少人擔心十年前的大洪水噩夢是否會再度降臨。
泰國水資源管理專家表明,當前的水患跟十年前相較之下規模小得多,因此重演當年災情的可能性並不高。二零一一年底,泰國曾發生五十年來所僅見的洪災,全國七十七府有六十六府受災,而且前後長達三個多月,最後造成多達七百餘人喪生。
但鮮有人知的是,當年的災情這麼嚴重,除了天災本身之外,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人禍。而這個人禍,竟然是因為政治鬥爭而起。
話說二零一一年七月間,為泰黨在泰國大選中獲勝,並推出(二零零六年遭政變推翻後流亡海外的)前總理塔信的幼妹英樂出任總理。英樂是泰國有史以來第一位女性總理,更特別的是,她是一位素人總理,換句話說,擔任泰國總理就是她的第一個政治工作。
塔信推出毫無政治經驗的英樂,也有其不得不然的苦衷,因為他先前推出的兩位總理薩瑪和頌猜都被敵對方(皇室、軍方、政治菁英)利用司法政變拉下,在無人可選的情況下,才決定推出對方(在政治上)無可挑剔的英樂。
英樂在當年八月上任,結果一上台就吃盡苦頭,因為那時洪水已經開始從泰國北方南下,直逼首都曼谷。
這個洪水究竟是怎麼來的?其實,對許多東南亞國家來說,雨季發生洪災是常態,差別只是規模大小而已,二零一一年也不例外,七月間雨季照例開始。但問題出在,當時執政的民主黨(塔信陣營的死對頭,在頌猜被拉下台後,由軍方扶植上台執政)已經知道大選必敗,所以對於各地水庫放任不管,他們的「陽謀」很清楚,亦即,當為泰黨推出的總理上台之後,立即就要面對洪水的棘手問題。
民主黨的這一招果然奏效,英樂上台之後就發現,各地水庫多已失控,而豪雨一直不歇,結果就是大水一路南下直逼曼谷。尤有甚者,曼谷下方是支持塔信者主政的北欖府,府尹聲明已經開通府內所有水道,並呼籲曼谷市打開水道,讓南下的洪峰流經曼谷、北欖府入海。但民主黨籍的曼谷市長悍然拒絕,擺明了就是不惜讓水淹曼谷。
所幸,大水在十月中旬開始退去,曼谷得以倖存,只有周邊幾個地區被淹,英樂也因此而逃過一劫。
「水災政治」,此之謂歟。
作者簡介
梁東屏,曾任中國時報紐約新聞中心記者、主任,中國時報駐東南亞特派員。現為香港亞洲周刊、新加坡新明日報、新加坡品雜誌、台灣人間福報…專欄作家。
2002年隻身前往阿富汗採訪,獲第十七屆吳舜文新聞獎採訪報導最優獎。著有「一個人@東南亞」、「閒走@東南亞」、「說三到四@東南亞」、「閒嗑牙@東南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