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年輕帥氣的立陶宛外交部長加布理尤.藍斯柏吉斯,30年前我曾採訪過他的祖父維陶塔斯.藍斯柏吉斯—當時的立陶宛總統。從祖孫二人的談話,我寧願相信這個歷史上飽受異族壓抑的小國,希望爭取自己能獨立做決定的自由,而非美國聯合抗中的棋子。(圖/取自網路)
作者/高惠宇
波羅的海小國立陶宛決定要與台灣互設經貿代表處,驚動了歐盟,惹怒了北京,也喚起我30年前在立陶宛的一段採訪往事。
1980年代末期,因著當時蘇聯內部的鬆動,波羅的海三小國開始了風起雲湧的獨立運動,其中以立陶宛的行動最為激進。而立陶宛領導獨立運動的先驅、後來當選為獨立後首任總統的維陶塔斯.藍斯柏吉斯(Vytautas Landsbergis),就是今日強力主張要與台灣來往的年輕帥氣外交部長加布理尤.藍斯柏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的祖父。而我30年前與祖父藍斯柏吉斯有過一段面對面的對話過程。
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不顧克里姆林宮反對,正式宣布獨立。3月27日剛當選為國會議長(後來被推為總統)的藍斯柏吉斯,召開獨立後第一次國際記者會。當時我與《聯合報》另一位同事(現任總主筆)王麗美正在波海三小國作巡迴採訪,得悉有這場記者會後,我立即包了計程車從拉脫維亞的里加,車行四小時,趕至維爾紐斯。
既然到了現場,一定要爭取機會問一個問題。我先去找主持記者會的官方報紙總編輯打招呼,告訴他我是千里迢迢從遙遠台灣來的記者,希望能讓我問一個立陶宛未來可能與台灣維持何種關係的問題。
30年前的立陶宛總統維陶塔斯.藍斯柏吉斯。(圖/取自網路)
藍斯柏吉斯回答我問題時,強調歡迎台灣與立陶宛進行經貿往來。「但台灣應直接與立陶宛政府接觸,而不必再繞過蘇聯了。」他之所以這樣強調,是因為當年三月一日台北已宣佈要開始與蘇聯進行直接貿易了。立陶宛對於不想再與蘇聯有任何關連的心志,可見一斑!
記者會是透過正式翻譯進行,但主持人指定我發問前,特地用英語介紹我來自台灣,是第一個到立陶宛進行採訪的台灣記者。他還強調我是當天一大早由拉脫維亞包租計程車趕至維爾紐斯,當晚還要趕回里加。讓我在會場出了個小鋒頭。
30年前往事,本來早已淡忘。但讀報看見立陶宛39歲外長名叫藍斯柏吉斯,我突然有了聯想,上網查資料,發現兩個藍斯柏吉斯真的是祖孫血緣關係。對我而言,再讀立陶宛對台灣友善的新聞時,有很特別的感受!
人口300多萬的立陶宛,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先受制於納粹德國,後受制於專制蘇聯,兩強都想消滅立陶宛的文化和語言,卻讓立國人民追求自由獨立的心志格外堅強。
最近因為要強化與台灣經貿關係,立國備受各方壓力。現任總統瑙塞達的說法是:立陶宛決心捍衛民主、法治原則,不會在與中國、白俄羅斯等國的爭端上退讓。他堅持:一個主權獨立國家,有權決定與哪一個國家或地區發展經濟、文化關係。
他也說,立陶宛堅守的原則及價值,有時不太受鄰國或其他國家歡迎,「我們十分了解這不是最簡單的路」,但「我們就是無法改道而行」。
他這番話,讓我想起30年前立國人民爭取獨立時,決心和態度為何比另兩個波海小國激進許多的原因了。
抗議立陶宛與台灣互設代表處,北京召回大使,也強迫立國召回自己大使,鷹派官媒《環球時報》的胡錫進還建議:「中國應當聯合俄羅斯、白俄羅斯這兩個與立陶宛接壤的國家,共同對它實施懲罰」。
台灣內部也有人認為立陶宛親台,是做了美國聯合抗中的棋子。但我寧願相信這個歷史上飽受異族壓抑的小國,希望爭取自己能獨立做決定的自由。
作者簡介
高惠宇
~退休媒體人
~曾擔任報紙、電視、電台、網媒主管
~曾任民意代表
~現職“高旺旺的媽咪”